关于可可的的成语 (11个)

1

有机

成语拼音:
yǒu jī kě chéng
成语解释:
机:机会;乘:趁。有空子钻。指客观上提供了以用来达到某种目机会。
成语出处: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180回:“今魏有隙乘,不就此时伐之,更待何时?”
2

指日

成语拼音:
zhǐ rì kě dài
成语解释:
形容不要多久就达到目(指日:以指出日期)。
成语出处:
三国 蜀 诸葛亮《出师表》:“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计日待也。”
3

不耻最后

成语拼音:
bù chǐ zuì hòu
成语解释:
不耻:不以为羞耻。不因为跑到最后而感到耻。比喻凡是只要坚持到底,就能达到目
成语出处:
先秦 韩非《韩非子 喻老》:“夫诱道争远,非先则后也。而先后心皆在于臣,上何以调于马,此君之所以后也。”
4

不到黄河心不死

成语拼音:
bù dào huáng hé xīn bù sǐ
成语解释:
比喻不达目不罢休。也比喻不到实在无路境地不肯死心。
成语出处:
清 蒋士铨《空谷香 虎穷》:“我一路何等劝你,你这样人,不到黄河心不死,还说什么亲戚!”
5

长驱直入

成语拼音:
cháng qū zhí rù
成语解释:
驱:快跑;长驱:策马向很远地前进;直入:不停顿地一直向前。军队以不阻挡威势快速地进军。形容进军迅速而顺利。
成语出处: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107回:“自此,卢俊义等无后顾之忧,兵马长驱直入。”
6

道尽途穷

成语拼音:
dào jìn tú qióng
成语解释:
道、途:路。走到路尽头。形容无路走,面临末日。
成语出处:
《新五代史 李继岌传》:“继岌徘徊泣下,谓李环曰:‘吾道尽途穷,子当杀我。’”
7

戴盆望天

成语拼音:
dài pén wàng tiān
成语解释:
头上顶着盆子看天。比喻行为和目相反,愿望不能达到。
成语出处:
西汉 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仆以为戴盆何以望天,故绝宾客之知,亡家室之业,日夜思竭其不肖之才力,务一心营职,以求亲媚于主上。”
8

大音希声

成语拼音:
dà yīn xī shēng
成语解释:
《老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王弼注:“听之不闻名曰希,不得闻之音也。有声则有分,有分则不宫而商矣。分则不能统众,故有声者非大音也。”魏源本义引吕惠卿曰:“以至音而希声,象而无形,名与实常若相反者也,然则道之实盖隐于无矣。”意谓最大最美声音乃是无
成语出处:
《老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王弼注:“听之不闻名曰希,不得闻之音也。有声则有分,有分则不宫而商矣。分则不能统众,故有声者非大音也。”
9

却行求前

成语拼音:
què xíng qiú qián
成语解释:
语本《韩诗外传》卷五:“夫明镜者所以照形也,往古者所以知今也。夫知恶往古之所以危亡,而不袭蹈其所以安存者,则无异乎却行而求逮于前人也。”后因以“却行求前”谓以倒退求前进,比喻方法不对,因而不能达到目
成语出处:
语出《韩诗外传》卷五:“夫明镜者所以照形也,往古者所以知今也。夫知恶往古之所以危亡,而不袭蹈其所以安存者,则无异乎却行而求逮于前人也。”
10

挟冰求温

成语拼音:
xié bīng qiú wēn
成语解释:
挟:夹持。比喻行动跟目截然相反,事情根本没有成功
成语出处:
晋·陈寿《三国志·魏志·高柔传》:“何异挟冰求温,抱炭希凉者哉!”
* 关于可可的的成语 形容可可的的成语 描述可可的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