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失得的成语 (25个)

1

参半

成语拼音:
dé shī cān bàn
成语解释:
到与去。到的和去的各一半。即相当。
成语出处:
2

塞翁

成语拼音:
sài wēng shī mǎ
成语解释:
边塞一老人丢一匹马;后此马归来;并带回一匹骏马。比喻虽然暂时受到损;但从长远看;也许会到好处。
成语出处:
西汉 刘安《淮南子 人间训》:“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
3

成语拼音:
huàn dé huàn shī
成语解释:
患:忧虑。没有时怕不到;到后;又恐怕去。指对个人的利害斤斤计较。
成语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阳货》:“其未之也,患之;既之,患之。苟患之,无所不至矣!”
4

而复

成语拼音:
shī ér fù dé
成语解释:
:遗,丧去而又
成语出处:
宋·王安石《原过》:“是而复,废而复举也。”
5

不补

成语拼音:
dé bù bǔ shī
成语解释:
见“不偿”。
成语出处:
《三国志·吴志·陆逊传》:“权遂征夷州,不补。”
6

不酬

成语拼音:
dé bù chóu shī
成语解释:
见“不偿”。
成语出处:
《后汉书·西羌传论》:“军书未奏其利害,而离叛之关已言矣。故不酬,功不半劳。”
7

不偿

成语拼音:
dé bù cháng shī
成语解释:
到的补偿不了所去的。形容不上算。
成语出处:
宋 陆游《序》:“不偿,荣不盖愧。”
8

而复

成语拼音:
dé ér fù shī
成语解释:
复:又,再。刚到又去了。
成语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九十六回:“孔明变色曰:‘是何言也!而复,与不同。公以此贺我,实足使我愧赧耳!’”
9

成败

成语拼音:
dé shī chéng bài
成语解释:
指获与损、成功与
成语出处:
晋 陆机《五等诸侯论》:“成败,备在典谟,是以其详,可而言。”
10

成语拼音:
xuán dé xuán shī
成语解释:
很快到,不久又去。形容都很快。
成语出处:
吴玉章《荣县独立》:“十数州县,但都旋,没有到巩固。”
* 关于失得的成语 形容失得的成语 描述失得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