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无能者的成语 (8个)

1

竖子成名

成语拼音:
shù zǐ chéng míng
成语解释:
侥幸得以成名。
成语出处:
《晋书 阮籍传》:“(阮籍)尝登广武,观楚汉战处,叹曰:‘时英雄,使竖子成名。’”
2

不知

成语拼音:
bó zhě bù zhī
成语解释:
博:广。事不知的人不专精一门学问或技
成语出处:
春秋·楚·李耳《老子》第81章:“知不博,博不知。”
3

蛇毛马角

成语拼音:
shé máo mǎ jiǎo
成语解释:
蛇生毛,马出角。指不可存在的事物。比喻有名
成语出处:
章炳麟《王天论》:“国家如机关木人,有作用而自性,如蛇毛马角,有名言而非实存。”
4

常尊

成语拼音:
guì wú cháng zūn
成语解释:
贵:地位高;尊:地位或辈分高,尊贵。显贵不可永处尊贵的地位
成语出处:
晋·傅玄《吏部尚书箴》:“贵常尊,贱不指卑。不明厥德,国用颠危。”
5

为蛇画足

成语拼音:
wéi shé huà zú
成语解释:
《战国策·齐策二》:“楚有祠,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饮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足,子安为之足!’遂饮其酒。”后以“
成语出处:
《战国策·齐策二》:“楚有祠,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饮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足,子安为之
6

大音希声

成语拼音:
dà yīn xī shēng
成语解释:
《老子》:“大音希声,大象形。”王弼注:“听之不闻名曰希,不可得闻之音也。有声则有分,有分则不宫而商矣。分则不统众,故有声非大音也。”魏源本义引吕惠卿曰:“以至音而希声,象而形,名与实常若相反也,然则道之实盖隐于矣。”意谓最大最美的声音乃是
成语出处:
《老子》:“大音希声,大象形。”王弼注:“听之不闻名曰希,不可得闻之音也。有声则有分,有分则不宫而商矣。分则不统众,故有声非大音也。”
7

却行求前

成语拼音:
què xíng qiú qián
成语解释:
语本《韩诗外传》卷五:“夫明镜所以照形也,往古所以知今也。夫知恶往古之所以危亡,而不袭蹈其所以安存,则异乎却行而求逮于前人也。”后因以“却行求前”谓以倒退求前进,比喻方法不对,因而不可达到目的。
成语出处:
语出《韩诗外传》卷五:“夫明镜所以照形也,往古所以知今也。夫知恶往古之所以危亡,而不袭蹈其所以安存,则异乎却行而求逮于前人也。”
8

饔飧不给

成语拼音:
yōng sūn bù gěi
成语解释:
一日三餐不自给。形容穷苦。明·朱国帧《涌幢小品·天下策一》:“转大冶主簿,故苗地,长吏多不乐往,代行令事,多方抚恤,尽却例金,锱铢所取,至饔飧不给,部民有馈白粲。”又参见“饔飧不饱”、“饔飧不继”。
成语出处:
明·朱国帧《涌幢小品·天下策一》:“转大冶主簿,故苗地,长吏多不乐往,代行令事,多方抚恤,尽却例金,锱铢所取,至饔飧不给,部民有馈白粲。”
* 关于无能者的成语 形容无能者的成语 描述无能者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