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枉直的成语 (11个)

1

纵曲

成语拼音:
zòng qǔ wǎng zhí
成语解释:
指纵容有错误的人却冤的人。形容不主持正义。
成语出处:
《抱朴子·内篇·微旨》:“纵曲,废公为私,刑加无辜。”
2

随形

成语拼音:
wǎng zhí suí xíng
成语解释:
谓影子的曲随形而定。
成语出处:
战国·郑·列御寇《列子·说符》:“形则影曲,形则影正,然则随形,而不在影。”
3

挠曲

成语拼音:
náo qū wǎng zhí
成语解释:
指矫正曲
成语出处:
汉 桓宽《盐铁论 大论》:“而欲废法以治,是犹不用隐斧斤欲挠曲也。”
4

成语拼音:
jǔ zhí cuò wǎng
成语解释:
举:选拔。:正,指正之人。错:通“措”,废弃,放弃。:弯曲,比喻邪恶之人。起用正贤良,罢黜奸邪佞人。亦作“举”、“举”。
成语出处:
《隶释·汉巴郡太守樊敏碑》:“举,谭思旧制。”
5

成语拼音:
jǔ zhí cuò wǎng
成语解释:
举:选拔,任用;:弯曲,比喻邪恶的人;错:废置,罢黜;:笔,比喻正的人。选用贤者,罢黜奸邪。
成语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为政》:“举错诸,则民服。”
6

成语拼音:
jǔ zhí cuò wǎng
成语解释:
举:选拔;:笔,正的人;:弯曲,邪恶的人。选用正者而罢黜奸邪者
成语出处: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杨彪传》:“所以瞻仰明公者,以公聪明仁智,辅相汉朝,举,致之雍熙也。”
7

成语拼音:
jǔ wǎng cuò zhí
成语解释:
举:选拔,任用;:弯曲,比喻邪恶的人;措:罢黜;:正,比喻正的人。起用奸邪者而罢黜正
成语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为政》:“举错诸,则民不服。”
8

成语拼音:
wǎng chǐ zhí xún
成语解释:
:弯曲;:伸;寻:古量名,八尺。屈折的只有一尺,伸的却有一寻。比喻在小处委屈一些,以求得较大的好处。
成语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滕文公下》:“尺而寻,宜若可为也。”朱熹集注:“,屈也;,伸也。八尺为寻,所屈者小,所伸者大也。”
9

成语拼音:
jiǎo wǎng guò zhí
成语解释:
比喻纠正错误超过了应有的限度。同“矫过正”。
成语出处:
汉 袁康《越绝书 篇叙外传记》:“子之复仇,臣之讨贼,至诚感天,矫,乳狗哺虎,不计祸福。”
10

成语拼音:
chǐ wǎng xún zhí
成语解释:
:弯曲;寻:古长度单位,1寻=8尺;:伸。弯曲一尺而使得一寻伸。比喻微小的让步换来较大的利益
成语出处:
晋·陈寿《三国志·蜀志·绤正传》:“小屈大申,存公忽私,虽尺而寻,终扬光以发挥也。”
* 关于枉直的成语 形容枉直的成语 描述枉直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