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比喻物的成语 (679个)
-
441
数典忘祖
- 成语拼音:
- shǔ diǎn wàng zǔ
- 成语解释:
- 数:数说;典:史册。数说着典籍;却忘记了自己祖宗的事。后用以比喻忘了事物的原本、根由。现在比喻对于本国历史的无知。
- 成语出处:
- 《左传 昭公十五年》:“籍父其无后乎!数典而忘其祖。”
-
442
水大鱼多
- 成语拼音:
- shuǐ dà yú duō
- 成语解释:
- 水面宽广,鱼就很多。比喻事物环境宽松就能丰盛
- 成语出处:
- 汉·王充《论衡·自纪篇》:“夫形大,衣不得褊。事众文饶,水大鱼多。”
-
443
杀风景
- 成语拼音:
- shā fēng jǐng
- 成语解释:
- 损坏美好的景色。比喻在大家高兴的时候,突然出现使人扫兴的事物。
- 成语出处:
- 宋 晏殊《煮茶》诗:“未向人间杀风景,更持醪醑醉花前。”
-
444
碎骨粉尸
- 成语拼音:
- suì gǔ fěn shī
- 成语解释:
- 比喻把事物彻底打碎、摧毁。
- 成语出处:
- 《诗刊》1978年第3期:“八十年前腐朽的中国,用浓黑的幕布迎接了您,哪知道迎来的是这样一位巨人,他将挥起铁拳把旧世界打个碎骨粉尸。”
-
445
硕果仅存
- 成语拼音:
- shuò guǒ jǐn cún
- 成语解释:
- 大的树上唯一留存下来的大果子。比喻由于时间的推移;留存下来仅存的人或事物。
- 成语出处:
- 清 候方域《彭容园文序》:“今则曾未须臾,而生死聚散,升沉显晦之变不可胜穷,而彭子获以硕果独存,岂非天哉。”
-
446
死灰复燎
- 成语拼音:
- sǐ huī fù liáo
- 成语解释:
- 死灰:烧余的灰烬;复:又;燎:燃烧。冷灰重新烧了起来。比喻已经停止活动的事物又重新活动起来
- 成语出处:
- 清·豚庐《童子军·逼狱》:“这个使不得,若非斩草除根,全消祸种,定要死灰复燎,自惹飞灾。”
-
447
死灰复然
- 成语拼音:
- sǐ huī fù rán
- 成语解释:
- 比喻失势者重新得势或停息的事物又重新活动起来。
- 成语出处:
- 西汉·司马迁《史记·韩长孺列传》:“安国坐法抵罪,蒙狱吏田甲辱安国,安国曰:‘死灰独不复然乎?’田甲曰:‘然即溺之。’”
-
448
隋侯之珠
- 成语拼音:
- suí hóu zhī zhū
- 成语解释:
- 隋:古国名。比喻珍贵的物品。
- 成语出处:
- 《庄子 让王》:“今且有人于此,以隋侯之珠,弹千仞之雀,世必笑之。是何也?则其所用者重,而所要者轻也。《淮南子 览冥训》:“譬如隋侯之珠,和氏之璧,得之者富,失之者贫。”
-
449
随侯之珠
- 成语拼音:
- suí hóu zhī zhū
- 成语解释:
- 比喻珍贵的物品
- 成语出处:
- 《文士传》:“随侯之珠,烛众士之好,南垠之金,登窈窕之首。”
-
450
舍车保帅
- 成语拼音:
- shě jū bǎo shuài
- 成语解释:
- 象棋用语,比喻在某些斗争中,为保全主要的人物,就把责任推到次要人物身上
- 成语出处:
-
451
伤筋动骨
- 成语拼音:
- shāng jīn dòng gǔ
- 成语解释:
- 本指身受重伤。后比喻事物受到重大损害。
- 成语出处:
- 元 关汉卿《蝴蝶梦》第二折:“打的来伤筋动骨,更疼似悬头刺股。”
-
452
深扃固钥
- 成语拼音:
- shēn jiōng gù yào
- 成语解释:
- 把门窗关紧锁严。比喻把事物的真相隐藏起来而不使之外露。
- 成语出处:
- 明·唐顺之《永州祭柳子厚文》:“窃惟山川之与人文,同于擅天地之灵秘,顾若有神物爱惜乎其间,深扃固钥而不轻以示。”
-
453
溯流穷源
- 成语拼音:
- sù liú qióng yuán
- 成语解释:
- 溯:逆流而上。往河流上游寻找发源的地方。比喻寻求事物的根源。
- 成语出处:
- 明 谢肇淛《五杂俎 事部二》:“春秋之时,善论姓氏者,鲁有众仲,晋有胥臣,郑有子羽,而其它诸子无称焉。溯流穷源,若斯之难也。”
-
454
蜃楼山市
- 成语拼音:
- shèn lóu shān shì
- 成语解释:
- 蜃:大蛤蜊。比喻虚幻夸诞的事物或虚无飘渺的事物
- 成语出处:
- 清·方以智《东西均·扩信》:“虚中见实,实中见虚,蜃楼山市,龙女施珠。”
-
455
蛇毛马角
- 成语拼音:
- shé máo mǎ jiǎo
- 成语解释:
- 蛇生毛,马出角。指不可能存在的事物。比喻有名无实者
- 成语出处:
- 章炳麟《王天论》:“国家者如机关木人,有作用而无自性,如蛇毛马角,有名言而非实存。”
-
456
水米无交
- 成语拼音:
- shuǐ mǐ wú jiāo
- 成语解释:
- 指没有吃过别人一点东西。比喻为官清廉,不妄取民物。也比喻双方毫无往来。
- 成语出处:
- 元 孙仲章《勘头巾》第二折:“这河南府有个能吏张鼎,刀笔上虽则是个狠偻儸,却与百姓水米无交。”
-
457
水满则溢
- 成语拼音:
- shuǐ mǎn zé yì
- 成语解释:
- 溢:水满外流。水满了就会流出来。比喻事物发展到极端就向相反方面变化
- 成语出处: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3回:“你如何连两句俗话也不晓得?常言道:‘月满则亏,水满则溢。’”
-
458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 成语拼音:
- shuǐ néng zài zhōu,yì néng fù zhōu
- 成语解释:
- 载:承载;覆:倾覆。比喻在平时要想到可能发生的困难和危险,事物有利有害
- 成语出处:
- 唐·陆贽《奉天论延访朝臣表》:“故喻君为舟,喻人为水,言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也,舟即君道,水即人情,舟顺水之道则浮,违则没。”
-
459
十全大补
- 成语拼音:
- shí quán dà bǔ
- 成语解释:
- 药名。含有十种名贵的滋补药物。比喻某项方案或方法对事情有巨大补益
- 成语出处:
-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85回:“只见一个医生在那里和他诊脉,开了脉案,定了一个十全大补汤加减,便去了。”
-
460
声求气应
- 成语拼音:
- shēng qiú qì yìng
- 成语解释:
- 应:应和,共鸣;求:寻找。同类的事物相互感应。比喻志趣相投的人自然地结合在一起。
- 成语出处:
- 《周易 乾》:“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圣人出而万物睹。”
* 关于比喻物的成语 形容比喻物的成语 描述比喻物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