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没出的成语 (10个)

1

不打不成器

成语拼音:
bù dǎ bù chéng qì
成语解释:
打:打磨,打造。不打造就不能成为有用的器物。比喻不教育就不成材,
成语出处:
艾煊《大江风雷》第二部:“这孩子性子野,你不要姑息他,打、骂都可以,就是不要将就他。不打不成器……”
2

不稂不莠

成语拼音:
bù láng bù yǒu
成语解释:
稂:狼尾草;莠:狗尾草。本指禾苗中中无野草。后比喻人不成才,息。
成语出处:
《诗经 小雅 大田》:“既坚既好,不稂不莠。”朱熹集传:“稂,童粱;莠,似苗。皆害苗之草也。”
3

稂不稂莠不莠

成语拼音:
láng bù láng yǒu bù yǒu
成语解释:
既不象稂,也不象莠。比喻不成材,息。
成语出处: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二回:“人生世上,难得的是这碗现成饭,只管‘稂不稂莠不莠’的到几时。”
4

癞狗扶不上墙

成语拼音:
lài gǒu fú bù shàng qiáng
成语解释:
比喻息的人,办法扶助他长进
成语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68回:“怨不得俗语说:‘癞狗扶不上墙’的!”
5

时隐时见

成语拼音:
shí yǐn shí jiàn
成语解释:
隐:隐。见:同“现”;现。有时隐,有时现。远处事物忽明忽暗。
成语出处:
宋·邵博《闻见后录》第25卷:“其间林木荟蔚,云烟掩映,高楼曲榭,时隐时见,使画工极思不可图。”
6

无常

成语拼音:
chū mò wú cháng
成语解释:
现;:隐;无常:有常规。忽而现;忽而隐藏;有一定的规律;令人无法捉摸。也作“不定”。
成语出处:
宋 王十朋《王忠文公集 论广海二寇札子》:“海寇无常,尤为濒海州县之患。”
7

不常

成语拼音:
chū méi bù cháng
成语解释:
现隐都无规律,捉摸不定。
成语出处:
宋·李纲《与宰相论捍贼札子》:“盖此贼非陆地群盗之比,据重湖环千里,不常。”
8

成语拼音:
shén chū guǐ mò
成语解释:
像鬼神一样变化无常。比喻用兵神奇迅速;变化莫测。现常比喻行动无常;不可捉摸。
成语出处:
西汉 刘安《淮南子 兵略训》:“善者之动也,神而鬼行。”
9

家亲引不外鬼来

成语拼音:
méi jiā qīn yǐn bù chū wài guǐ lái
成语解释:
指如果有自己人从中捣鬼就不会引来外人捣乱
成语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72回:“如今里外上下,背着嚼说我的不少了,就短了你来说我了,可知‘家亲引不外鬼来’。”
10

成语拼音:
tóu chū tóu mò
成语解释:
比喻追随世俗。
成语出处:
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 投子同禅师法嗣 濠州思明禅师》:“问:'如何是清洁法身。'师曰:'屎里蛆儿,头。'”
* 关于没出的成语 形容没出的成语 描述没出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