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狐鼠的成语 (7个)

1

之徒

成语拼音:
hú shǔ zhī tú
成语解释:
比喻品质低下的人。
成语出处:
清 褚人获《隋唐演义》第七十三回:“朝廷之纪纲法律尚在,但可恨这班之徒耳。”
2

成语拼音:
hú píng shǔ fú
成语解释:
狸、老那样潜伏在里面。
成语出处:
《三元里平夷录》:“逆夷各伏,潜避两炮台中,不敢出入。”
3

成语拼音:
hú qián shǔ fú
成语解释:
狸和老一样潜伏、藏匿。形容胆怯躲藏的样子。
成语出处:
明 张景《飞丸记 公馆言情》:“山居草宿,伏,将略胜孙吴,军势振颇牧。”
4

成语拼音:
chéng hú shè shǔ
成语解释:
社:古时指土地神及其庙宇。以城墙为凭借的狸;以土地庙为依托的老。比喻仗势作恶的小人。
成语出处:
《晋书 谢鲲传》:“对曰:‘隗诚始祸,然城也。’”
5

成语拼音:
shè shǔ chéng hú
成语解释:
社:土地庙。城墙上的狸,社庙里的老。比喻依仗权势做恶,一时难以驱除的小人。
成语出处:
宋 李纲《八月十一日次茶陵县入界湖南有感》诗:“巨蠹推穷付囹圄,社城孤扫巢穴。”
6

成语拼音:
hú bēn shǔ cuàn
成语解释:
比喻非常狼狈的逃窜。
成语出处:
宋书 《索虏传》:“或有窜,逃首北境,而辄便苞纳,待之若旧,资其粮仗,纵为寇贼。”《英烈传》第二十一回:“诸部士卒,俱各窜退去。”
7

成语拼音:
shǔ jì hú zōng
成语解释:
比喻人行踪鬼祟。
成语出处:
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史书拈毕》:“羽椿忠大节,而世有责之备者;蒙踪,而世有赞其能者。”
* 关于狐鼠的成语 形容狐鼠的成语 描述狐鼠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