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相当于的成语 (10个)

1

习焉不觉

成语拼音:
xī yān bù jué
成语解释:
习:习惯;焉:语气助词,是”的意思。指习惯某种事物而觉察不到其中的问题
成语出处:
清·沈德潜《学诗晬语》下卷:“改漫为熳,不知起何时?焉乌成马,习焉不觉,殊可怪也。”
2

隐若敌国

成语拼音:
yǐn ruò dí guó
成语解释:
隐:威严庄重的样子;若:象;敌:匹敌,同等;敌国:一国。指对国家起举足轻重作用的人。
成语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游侠列传》:“吴楚反时,条侯为太尉,乘传车将至河南,得剧孟,喜曰:‘吴楚举大事而不求孟,吾知其无能为已矣。’天下骚动,宰得之若得一敌国云。”
3

习焉弗察

成语拼音:
xí yān fú chá
成语解释:
习:习惯;焉:语气助词,是”的意思。指习惯某种事物而觉察不到其中的问题
成语出处:
清·梁章钜《浪迹续谈·孙白谷》:“此实传庭,又或误以为‘傅庭’,耳食之徒,遂习焉弗察耳。”
4

言外之意

成语拼音:
yán wài zhī yì
成语解释:
言:语言;之:助词;“的”。言语之外的意思。指没有在话里或文章里明说出来的意思。也作“意在言外”。
成语出处:
宋 叶梦得《石林诗话》下卷:“七言难气象雄浑、句中有力,而纡余不失言外之意。”
5

不亦乐乎

成语拼音:
bù yì lè hū
成语解释:
亦:也;乎:文言文中表示疑问的语气词;“吗”或“呢”。不也是快乐的吗?后用以形容事态发展到过甚的地步。
成语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学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6

得陇望蜀

成语拼音:
dé lǒng wàng shǔ
成语解释:
陇:古代地名;今甘肃东部;蜀:古代地名;四川中西部。得到了陇地后;又希望取得蜀地。比喻得到了这个;还想要那个;贪心不足。
成语出处:
《东观汉记 隗嚣传》:“人苦不知足,既平陇,复望蜀,每一发兵,头鬓为白。”
7

世外桃源

成语拼音:
shì wài táo yuán
成语解释:
借指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美好世界。世外桃源是一个人间生活理想境界的代名词,西方的极乐世界或者天堂。千百年来,完美主义者无不苦苦追寻、刻意营造自己想象中的“世外桃源”。
成语出处:
清 孔尚任《桃花扇》:“且喜已到松凤阁,这是俺的世外桃源。”
8

心不在焉

成语拼音:
xīn bù zài yān
成语解释:
心思不在这里;指思想不集中。焉:古汉语助词;此”。
成语出处:
西汉 戴圣《礼记 大学》:“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9

元亨利贞

成语拼音:
yuán hēng lì zhēn
成语解释:
《周易》乾卦卦辞。用作序数,甲、乙、丙、丁
成语出处:
《周易·乾·文言》:“元者,善之长也;亨者,嘉之合也;利者,义之和也;贞者事之干也。君子行此四德者,故曰:乾,元亨利贞。”
10

立身扬名

成语拼音:
lì shēn yáng míng
成语解释:
立身:使自己在社会上有地位;扬:传布。使自己立足社会,名声远扬。
成语出处:
三国 魏 应璩《与从弟君苗君胄书》:“潜精坟籍,立身扬名。”
* 关于相当于的成语 形容相当于的成语 描述相当于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