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知道的成语 (258个)

141

有勇

成语拼音:
yǒu yǒng zhī fāng
成语解释:
有勇气且义。
成语出处:
语出《论语 先进》:“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方也。’”何晏集解:“方,义方。”
142

安忘危

成语拼音:
zhī ān wàng wēi
成语解释:
过太平日子而忘记了危险的时候
成语出处:
晋·潘岳《秋兴赋》:“彼安而忘危兮,故出生而入死。”
143

必言,言必尽

成语拼音:
zhī bì yán,yán bì jìn
成语解释:
言:说。凡有的,就毫无保留地讲出来
成语出处:
144

恩必报

成语拼音:
zhī ēn bì bào
成语解释:
受到了恩惠就必定要报答
成语出处:
元·关汉卿《裴度还带》第四折:“小生我怀旧意无私志,小姐白玉带恩必报恩。”
145

命之年

成语拼音:
zhī mìng zhī nián
成语解释:
自己命运的年龄。指50岁。
成语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为政》:“五十而天命。”
146

荣守辱

成语拼音:
zhī róng shǒu rǔ
成语解释:
守:安于。虽然怎样可得到荣誉,却安于受屈辱的地位。
成语出处:
《老子》第二十八章:“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
147

众人周

成语拼音:
zhòng rén zhōu zhī
成语解释:
周:普遍。大家普遍
成语出处:
148

无不为

成语拼音:
zhī wú bù wéi
成语解释:
为:做。是应该做的就一定去做,形容尽心竭力
成语出处: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僖公九年》:“公家之利,无不为,忠也。”
149

无不言

成语拼音:
zhī wú bù yán
成语解释:
凡是的没有不说的(言:说话)。形容发表意见毫无保留。
成语出处:
《魏书 崔光传》:“臣之愚识,无不言。”
150

无不言,言无不听

成语拼音:
zhī wú bù yán,yán wú bù tīng
成语解释:
说的人,凡是的无不说出,听的人,没有一句话不接受
成语出处: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49回:“此时素臣正在得君,真个无不言,言无不听。旬月之内,把在京在外贪官污吏参劾殆尽。”
151

羞识廉

成语拼音:
zhī xiū shí lián
成语解释:
羞:羞愧。廉:廉耻。指人羞愧、廉耻。形容有修养。
成语出处:
明·汤显祖《紫钗记·玉工伤感》:“小妮子非抛闪,羞识廉。”
152

希之贵

成语拼音:
zhī xī zhī guì
成语解释:
的人少,可见不同于一般的普通人,因而是可贵的
成语出处:
春秋·楚·李耳《老子》第17章:“我者希,则我者贵。”
153

宅心

成语拼音:
zhái xīn zhī xùn
成语解释:
宅心:居心;训:规范,准则。心里规范、准则
成语出处:
《尚书·康诰》:“汝丕远惟商者奇成人,宅心训。”
154

足之计

成语拼音:
zhī zú zhī jì
成语解释:
指以满足为处世应变的计策
成语出处:
东汉·班固《汉书·强德传》:“德持老子足之计。”
155

矮人观场

成语拼音:
ǎi rén guān cháng
成语解释:
场:戏场。比喻只附和别人,自己没有主见。也比喻见识不广
成语出处:
清 王士禛《香祖笔记》第十卷:“予观宋景文近体,无一字无来历,而对仗精确,非读万卷者不能,迥非南渡以后所及。今人耳食,誉者毁者,皆矮人观场,未之或也。”
156

博古通今

成语拼音:
bó gǔ tōng jīn
成语解释:
博:广博;得多;通:通晓。通晓古代和现代的事情。形容识渊博。
成语出处:
《晋书 石崇传》:“君侯博古通今,察远照迩,愿加三思。”
157

不识好歹

成语拼音:
bù shí hǎo dǎi
成语解释:
歹:坏。不什么是好;什么是坏。
成语出处:
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26回:“你这泼猴,不识好歹!”
158

不识起倒

成语拼音:
bù shí qǐ dǎo
成语解释:
识:,认识。指不好歹,不识时务
成语出处:
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52回:“你那三个和尚已被我洗净了,不久便要宰杀,你还不识起倒?去了罢!”
159

不识抬举

成语拼音:
bù shí tái jǔ
成语解释:
识:;抬举:称赞;提拔。不懂得或不珍视别人对自己的好意。也作“不受抬举”。
成语出处:
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64回:“这和尚好不识抬举。”
160

自爱

成语拼音:
bù zhī zì ài
成语解释:
爱惜自己
成语出处:
* 关于知道的成语 形容知道的成语 描述知道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