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知字的成语 (413个)

1

安分

成语拼音:
ān fèn zhī zú
成语解释: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道满足。
成语出处:
宋·洪迈《容斋随笔·三笔·人当足》:“其安分足之意终身不渝。”
2

不得而

成语拼音:
bù dé ér zhī
成语解释:
得:能够。无从道。
成语出处:
唐 韩愈《争臣论》:“故虽谏且议,使人不得而焉。”
3

博古

成语拼音:
bó gǔ zhī jīn
成语解释:
博:广博。通晓古今的事情。形容识渊博
成语出处:
三国·魏·王肃《孙子家语·观周》:“吾闻老聃,博古今,通礼乐之原,明道德之归。”
4

饱汉不饿汉饥

成语拼音:
bǎo hàn bù zhī è hàn jī
成语解释:
饱:吃足;饥:饥饿。比喻处境好的人,不能理解别人的苦衷
成语出处: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45回:“误了差使,钉子是我碰!你饱人不饿人饥。”
5

半解一

成语拼音:
bàn jiě yī zhī
成语解释:
指理解得不深,道得很少。同“一半解”。
成语出处:
宁调元《燕京杂诗》:“半解一天下士,千歧百辙釜中鱼。”
6

饱人不饿人饥

成语拼音:
bǎo rén bù zhī è rén jī
成语解释:
饱:吃足;饥:饥饿。比喻处境好的人,不能理解别人的苦衷
成语出处: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45回:“误了差使钉子是我碰!你饱人不饿人饥!”
7

不识不

成语拼音:
bù shí bù zhī
成语解释:
没有多少识。旧喻民风淳朴。
成语出处:
战国 郑 列御寇《列子 仲尼》:“尧乃微服游于康衢,闻儿童谣曰:‘立我蒸民,莫匪尔极,不识不,顺帝之则。’”
8

白首相

成语拼音:
bái shǒu xiāng zhī
成语解释:
白首:白头发,引申为时间长。意谓老年己。
成语出处:
明 孙仁儒《东郭记 顽夫廉》:“君家朋友何须道,翻腾云雨都常套,抵多少白发相,按剑同袍。”
9

伯玉

成语拼音:
bó yù zhī fēi
成语解释:
伯玉:蘧瑗,字伯玉,春秋时卫国人;非:不对。比喻道以前不对。
成语出处:
西汉 刘安《淮南子 原道训》:“故蘧伯玉年五十,而有四十九年非。”
10

不觉

成语拼音:
bù zhī bù jué
成语解释:
没有意识到;没有觉察到。
成语出处:
宋 朱熹《朱子语类》第120卷:“圣贤之学是掯掯定定做,不不觉自然做得彻。”
11

博者不

成语拼音:
bó zhě bù zhī
成语解释:
博:广。无事不的人不能专精一门学问或技能
成语出处:
春秋·楚·李耳《老子》第81章:“者不博,博者不。”
12

春秋

成语拼音:
bù zhī chūn qiū
成语解释:
道当前是什么季节或局面
成语出处:
战国·宋·庄周《庄子·逍遥游》:“朝菌不晦朔,蟪蛄不春秋,此小年也。”
13

颠倒

成语拼音:
bù zhī diān dǎo
成语解释:
犹言不明事理。
成语出处: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十九回:不想这些带来的官兵,人人亦不颠倒。天色又看看晚了。”
14

薡蕫

成语拼音:
bù zhī dīng dǒng
成语解释:
薡蕫:草名,质地柔软可制绳子。比喻不懂事,缺乏
成语出处:
《尔雅 释草》:“莢,薡蕫。”郭璞注:“似蒲而细。不薡蕫者,岂不辨菽麦意乎?”
15

端倪

成语拼音:
bù zhī duān ní
成语解释:
端倪:头绪。不头绪。
成语出处:
战国 宋 庄周《庄子 大宗师》:“反复终始,不端倪。”
16

大体

成语拼音:
bù zhī dà tǐ
成语解释:
道;大体:重要的道理。不懂得大道理或从全局出发
成语出处:
《旧唐书·田弘正传》:“时度支使崔倰不大体,固阻其情,凡四上表不报。”
17

底细

成语拼音:
bù zhī dǐ xì
成语解释:
道人或事情的内情
成语出处: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67回:“我也不底细。”
18

凡几

成语拼音:
bù zhī fán jǐ
成语解释:
凡:总共。不道一共有多少。指同类的事物很多。
成语出处:
清 顾炎武《钱粮论上》:“其逃亡或自尽者,又不凡几也。”
19

高低

成语拼音:
bù zhī gāo dī
成语解释:
指说话或做事不深浅轻重。
成语出处: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吕洞宾飞剑斩黄龙》:“洞宾见了,叫声好,不高低。”
20

贵贱

成语拼音:
bù zhī guì jiàn
成语解释:
指不事物的轻重与价值
成语出处:
清·李百川《绿野仙踪》第84回:“你若说你和我一样,你就是不贵贱的人了。”
* 知的成语,带知字的成语,包含知字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