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说理文的成语 (8个)

1

过其辞

成语拼音:
lǐ guò qí cí
成语解释:
过:超过。过甚而采不足
成语出处:
南朝·梁·钟嵘《诗品》:“稍尚虚谈,于时篇什,过其辞,淡乎寡味。”
2

东拉西扯

成语拼音:
dōng lā xī chě
成语解释:
拉、扯:闲谈。没有明确话题地聊天;也指话写章条紊乱;不紧扣中心议题。
成语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更有一种可笑的,肚子里原没有什么,东拉西扯,弄的牛鬼蛇神,还自以为博奥。”
3

盖不由己

成语拼音:
gài bù yóu jǐ
成语解释:
盖:承上由和原因;由:听命,顺从。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
成语出处:
元·无名氏《谢金吾》:“上命差遣,盖不由己。”
4

隔靴搔痒

成语拼音:
gé xuē sāo yǎng
成语解释:
隔着靴子挠痒痒。原为禅宗用语;比喻领会佛不够透彻;未能悟境触机。后比喻话写章没有抓住主题;不中肯;不贴切;或做事没有抓住关键;不解决问题。
成语出处:
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 康山契稳禅师》:“曰:‘恁么则识性无根去也?’师曰:‘隔靴搔痒。’”
5

言之有序

成语拼音:
yán zhī yǒu xù
成语解释:
话和写章很有条
成语出处:
《周易 艮》:“言有序,悔亡。”
6

补苴罅漏

成语拼音:
bǔ jū xià lòu
成语解释:
补苴:补缀;弥缝;罅:孔隙。修补好裂缝和漏洞。原指弥补儒家学的缺欠和不足。后泛指弥补章、论中的缺陷和漏洞。
成语出处:
唐 韩愈《进学解》:“觝排异端,攘斥佛老,补苴罅漏,张皇幽眇。”
7

等因奉此

成语拼音:
děng yīn fèng cǐ
成语解释:
旧时公用语。“等因”用以结束表示明原因的“上”;“奉此”用以引起表示重心所在的“下”。现多比喻例行公事;官样章。
成语出处:
邹韬奋《抗战以来·对保障人民权利的再呼吁》:“否则岂不仍是‘等因奉此’的一纸公在老爷们的桌上转来转去?”
8

以载道

成语拼音:
wén yǐ zài dào
成语解释:
载:装载,引伸为阐明;道:道,泛指思想。指章是为了明道的。
成语出处:
宋 周敦颐《通书 辞》:“所以载道也,轮辕饰而人弗庸,徒饰也,况虚车乎。”
* 关于说理文的成语 形容说理文的成语 描述说理文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