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身地的成语 (15个)

1

成语拼音:
ān shēn zhī dì
成语解释:
方。批在某居住、生活,或以某作为建业的根基。
成语出处: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0回:“近闻刘景升病在危笃,可乘此机会,取彼荆州为安,庶可拒曹操也。”
2

之处

成语拼音:
ān shēn zhī chù
成语解释:
指得以立足容方。
成语出处: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0回:“近闻刘景升病在危笃,可乘此机会,取彼荆州为安,庶可拒曹操也。”
3

达命

成语拼音:
liǎo shēn dá mìng
成语解释:
佛家用语,意思是对一生命运归宿看得开,无牵挂,超凡出世。亦指安方。
成语出处:
元 石德玉《曲江池》第三折:“人问道亚仙的今世今生,则俺那郑元和可甚么了达命。”
4

走伏无

成语拼音:
zǒu fú wú dì
成语解释:
比喻没有藏匿容方。
成语出处:
《三国志·魏书·钟会传》:“蹊路断绝,走伏无。”
5

祝发文

成语拼音:
zhù fā wén shēn
成语解释:
削短头发,刻画其。指中原以外区异族的风俗服制。
成语出处:
《毂梁传·哀公十三年》:“吴,夷狄之国也,祝发文。”晋·孙绰《喻道论》:“周之泰伯远弃骨肉,托迹异域,祝发文,存之不反,而论称至德,书著大贤。”
6

狡兔三窟

成语拼音:
jiǎo tù sān kū
成语解释:
窟:洞穴。狡猾的兔子有三个洞穴。原比喻藏方特别多;用来躲避灾难祸患。现多比喻掩盖的方法多;隐的计划周密。
成语出处:
西汉 刘向《战国策 齐策四》:“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今君有一窟,未得高枕而卧也。请为君复凿二窟。”
7

流落失所

成语拼音:
liú luò shī suǒ
成语解释:
流转沦落,没有安
成语出处:
明 冯梦龙《古今小说 单符郎全州佳偶》:“吾至亲骨肉流落失所,理当收拾,此乃万不得已之事。”
8

穷猿奔林

成语拼音:
qióng yuán bēn lín
成语解释:
穷猿:被猎人紧追的猿猴。比喻在穷困中急于找一个栖方。
成语出处: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言语》:“《北门》之叹,久已上闻。穷猿奔林,岂暇择木!”
9

穷猿投林

成语拼音:
qióng yuán tóu lín
成语解释:
穷猿:被猎人紧追的猿猴。比喻在穷困中急于找一个栖方。
成语出处:
《晋书·李充传》:“穷猿投林,岂睱择木。”
10

望门投止

成语拼音:
wàng mén tóu zhǐ
成语解释:
投止:投宿。在窘迫中见有人家就去投宿。比喻情况急迫,来不及选择存方。
成语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党锢传 张俭》:“俭得亡命,困迫遁走,望门投止,莫不重其名行,破家相容。”
* 关于身地的成语 形容身地的成语 描述身地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