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通俗文的成语 (6个)

1

下里巴人

成语拼音:
xià lǐ bā rén
成语解释:
下里:乡里;巴人:巴蜀的人民。原指战国时代楚国民间流行的一种歌曲。比喻学艺术。
成语出处:
战国 楚 宋玉《对楚王问》:“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
2

下里巴音

成语拼音:
xià lǐ bā yīn
成语解释:
下里:乡里;巴:古国名,在今川东一带。原指战国时代楚国民间流行的一种歌曲。比喻学艺术
成语出处:
3

阳春白雪

成语拼音:
yáng chūn bái xuě
成语解释:
阳春;白雪:是战国时代楚国的艺术性较高难度较大的歌曲;后来泛指高深的;不学艺术。
成语出处:
战国 楚 宋玉《对楚王问》:“其为《阳阿》、《薤露》,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而已。”
4

共赏

成语拼音:
yǎ sú gòng shǎng
成语解释:
雅和粗。旧时把化高的人称“雅人”;把没化的人称“人”;赏:欣赏。无论化水平高低都能欣赏。形容艺术水平既高雅又;能为各种人所接受。
成语出处:
明 孙仁儒《东郭记 绵驹》:“闻得有绵驹善歌,雅共赏。”
5

老妪能解

成语拼音:
lǎo yù néng jiě
成语解释:
老妪:老年妇女;解:解读;明白。老年妇女都听得懂。后用以形容诗明白;浅显易懂。
成语出处:
宋 释惠洪《冷斋夜话》第一卷:“白乐天每作诗,问曰:‘解否?’妪曰:‘解’,则录之;不解,则易之。”
6

平易近人

成语拼音:
píng yì jìn rén
成语解释:
平易:原指道路平坦宽广;后比喻态度平和;没有架子;使人容易接近。也形容字深入浅出;易懂。
成语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鲁周公世家》:“平易近民,民必归之。”
* 关于通俗文的成语 形容通俗文的成语 描述通俗文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