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o的成语 (900个)
-
221
道旁苦李
- 成语拼音:
- dào páng kǔ lǐ
- 成语解释:
- 比喻不被重视的人。
- 成语出处:
-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雅量》:“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旁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
-
222
打破沙锅问到底
- 成语拼音:
- dǎ pò shā guō wèn dào dǐ
- 成语解释:
- 问:同“璺”谐音;指陶瓷或玉石等器皿上的裂纹或裂缝。比喻对事情寻根究底。
- 成语出处:
- 宋 黄庭坚《拙轩颂》:“觅巧了不可得,拙从何来?打破沙盆一问,狂子因此眼开,弄巧成拙,为蛇画足,何况头上安头,屋下安屋,毕竟巧者有余,拙者不足。”
-
223
打破砂锅问到底
- 成语拼音:
- dǎ pò shā guō wèn dào dǐ
- 成语解释:
- 比喻追究事情的根底。
- 成语出处:
- 见“打破沙锅问到底”。
-
224
打破砂锅璺到底
- 成语拼音:
- dǎ pò shā guō wèn dào dǐ
- 成语解释:
- 璺:指陶瓷或玉石等器皿上的裂纹。比喻追根究底
- 成语出处:
- 元·王实甫《破窑记》第二折:“端的是谁打了来?打破砂锅璺到底,俺娘将着一分充饥饭,俺爷抱着一套御寒衣,他两口儿都来到这里。”
-
225
打破沙锅璺到底
- 成语拼音:
- dǎ pò shā guō wèn dào dǐ
- 成语解释:
- 璺:指陶瓷或玉石等器皿上的裂纹。比喻追根究底
- 成语出处:
- 元·吴昌龄《东坡梦》第四折:“葛藤接断老婆禅,打破沙锅璺到底。”
-
226
刀枪不入
- 成语拼音:
- dāo qiāng bù rù
- 成语解释:
- 刀杀不进枪刺不死。比喻一个人的思想僵化,批评、鼓励都不起作用
- 成语出处:
- 李英儒《野火春风斗古城》第三章:“我同孙猴子一样,早练得刀枪不入啦!”
-
227
颠乾倒坤
- 成语拼音:
- diān qiān dǎo kūn
- 成语解释:
- 乾坤:指天地。能把天地颠倒。形容本领非常大。
- 成语出处:
- 清·曾朴《孽海花》第十二回:“我平生有个癖见,以为天地间最可宝贵的是两种人物,都是龙跳虎踞的精神,颠乾倒坤的手段,你道是什么呢?”
-
228
蹈其覆辙
- 成语拼音:
- dǎo qì fù zhé
- 成语解释:
- 蹈:踩;覆:颠倒;辙:车迹,指道路。重走别人翻车的路。比喻不接受教训,重犯别人犯过的错误。
- 成语出处:
- 鲁迅《致郑振铎》:“实因鉴于自己看了翻板之《芥子园》而恨及创始之王氏兄弟,不欲自蹈其覆辙也。”
-
229
刀枪剑戟
- 成语拼音:
- dāo qiāng jiàn jǐ
- 成语解释:
- 戟:古代一种兵器,合戈、矛为一体,既能直刺,又能横击。古代用于砍、刺的四种常用兵器。亦用于泛指兵器。
- 成语出处: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八十七回:“却教帐中排开七重刽子手,刀枪剑戟,灿若霜雪。”
-
230
倒箧倾筐
- 成语拼音:
- dǎo qiè qīng kuāng
- 成语解释:
- 形容倾其所有。
- 成语出处:
- 清 刘大櫆《赠资政大夫吴府君墓表》:“其他修祠宇、平道路、焚责券,苟有利于人,倒箧倾筐恐后也。”
-
231
倒箧倾囊
- 成语拼音:
- dǎo qiè qīng náng
- 成语解释:
- 倾囊倒箧。形容倾尽其所有。
- 成语出处:
- 清 嬴宗季女《六月霜 典钗》:“索将他倒箧倾囊,付质求沽尽易钱。”
-
232
刀枪入库
- 成语拼音:
- dāo qiāng rù kù
- 成语解释:
- 把刀枪都放进兵库里去。指没有战争;不用武备;也指和平麻痹;解除武装;不作戒备。
- 成语出处:
- 清 钱彩《说岳全传》:“其时天下太平已久,真个是:马放南山,刀枪入库,五谷丰登,万民乐业。”
-
233
蹈刃不旋
- 成语拼音:
- dǎo rèn bù xuán
- 成语解释:
- 蹈:踩;刃:刀刃;旋:回旋。面临危险而不返回。
- 成语出处:
- 《孙膑兵法 善者》:“故民见进而不见退,蹈白刃而不旋踵。
-
234
蹈人旧辙
- 成语拼音:
- dǎo rén jiù zhé
- 成语解释:
- 辙:车迹,指道路。走别人走过的路。指因循旧说,无主见地人云亦云。
- 成语出处:
- 宋·朱弁《曲洧旧闻》第七卷:“秉笔之士所用故实,有淹贯所不究者,有蹈前人旧辙而不讨论所以来者,譬侏儒观戏,人笑亦笑。”
-
235
蹈仁履义
- 成语拼音:
- dǎo rén lǚ yì
- 成语解释:
- 遵循仁义之道。
- 成语出处:
- 《儿女英雄传》第三六回:“论安老爷这个人蹈仁履义,折矩周规,不得不谓之醇儒。”
-
236
代人捉刀
- 成语拼音:
- dài rén zhuō dāo
- 成语解释:
- 指代人作事或写文章。
- 成语出处:
-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容止》:“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
-
237
道三不着两
- 成语拼音:
- dào sān bù zháo liǎng
- 成语解释:
- 道:说话;着:接触到。说话三句有两句说不到地方。形容说话不着边际
- 成语出处:
- 明·胡文焕《群音类选·苏王文》:“道三不着两,四下乱倡扬,取得经来唐三藏,再莫管他人瓦上霜。”
-
238
颠三倒四
- 成语拼音:
- diān sān dǎo sì
- 成语解释:
- 指错乱没有次序。形容思路、言语、做事等条理不清、颠倒混乱;毫无次序。
- 成语出处:
- 明 许仲琳《封神演义》第44回:“连拜了三四日,就把子牙拜的颠三倒四,坐卧不安。”
-
239
倒三颠四
- 成语拼音:
- dǎo sān diān sì
- 成语解释:
- 形容言行无条理或神智不清,精神恍惚。
- 成语出处:
-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八十六回:“你信我奶奶~的,小大姐扶持你老人家一场,瞒上不瞒下,你老人家拿出箱子来,拣上色的与他两套。”
-
240
倒四颠三
- 成语拼音:
- dǎo sì diān sān
- 成语解释:
- 颠:颠倒。形容言行无条理或神智不清
- 成语出处:
-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33回:“来呵!到明日,只弄得倒四颠三,一个黑沙,也是不值。”
* dao成语,dao的成语,带dao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