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ng的成语 (957个)
-
561
劚玉如泥
- 成语拼音:
- míng yù rú ní
- 成语解释:
- 形容刀刃极其锋利。
- 成语出处:
- 南朝·梁·陶弘景《古今刀剑录》:“董卓少时耕野,得一刀,无文字,四面隐起作山云文,劚玉如泥。”
-
562
名誉扫地
- 成语拼音:
- míng yù sǎo dì
- 成语解释:
- 指彻底失去声誉
- 成语出处:
- 王朔《过把瘾就死》:“我也在一边坐下,喘出一口气,感到名誉扫地,威信扫地。”
-
563
名扬四海
- 成语拼音:
- míng yáng sì hǎi
- 成语解释:
- 四海:指全国各地。名声传遍全国。形容名声很大。
- 成语出处:
- 元·关汉卿《五侯宴》第四折:“雄纠纠名扬四海,喜孜孜笑满腮。”
-
564
鸣野食苹
- 成语拼音:
- míng yě shí píng
- 成语解释:
- 比喻诚心待人,同甘共苦。
- 成语出处:
- 《诗经 小雅 鹿鸣》:“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
565
名扬天下
- 成语拼音:
- míng yáng tiān xià
- 成语解释:
- 形容名声极大
- 成语出处: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78回:“瓶儿罐儿也有两个耳朵,你须曾闻我等十节度使累建大功,名扬天下,大将王文德么?”
-
566
鸣玉曳履
- 成语拼音:
- míng yù yè lǚ
- 成语解释:
- 佩玉饰曳丝履。谓获高官厚禄。
- 成语出处:
- 《新唐书·马周传》:“今超授高爵,与外廷朝会,驺竖倡子,鸣玉曳履,臣窃耻之。”
-
567
鸣玉曳组
- 成语拼音:
- míng yù yè zǔ
- 成语解释:
- 佩玉饰曳印组。谓任高官。
- 成语出处:
- 《新唐书·李纲传》:“今新造天下,开太平之基,功臣赏未及遍,高才犹伏草茅,而先令舞胡鸣玉曳组,位五品,趋丹地,殆非创业垂统,贻子孙之道也。”
-
568
明于治乱
- 成语拼音:
- míng yú zhì luàn
- 成语解释:
- 明晓国家治乱的道理
- 成语出处:
- 西汉·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博闻彊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
569
明扬仄陋
- 成语拼音:
- míng yáng zè lòu
- 成语解释:
- 见“明扬侧陋”。
- 成语出处:
- 汉·曹操《求贤令》:“二三子其佐我明扬仄陋,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
-
570
鸣雁直木
- 成语拼音:
- míng yàn zhí mù
- 成语解释:
- 古人认为雁随阳而处,木随阳而直。比喻良才。
- 成语出处:
- 《梁书·袁昂传》:“臣东国贱人,学行何取,既殊鸣雁直木,故无结绶弹冠。”
-
571
明争暗斗
- 成语拼音:
- míng zhēng àn dòu
- 成语解释:
- 表面上和暗地里都在进行争斗;形容内部钩心斗争;互相争斗的情况。
- 成语出处:
- 冯玉祥《我的生活》:“于是两方明争暗斗,各不相让,一天利害一天,闹成所谓‘府院之争’。”
-
572
明珠按剑
- 成语拼音:
- míng zhū àn jiàn
- 成语解释:
- 按:用手抚着。一方奉送夜光珠,另一方却手持宝剑。比喻由于误会以敌意回报对方
- 成语出处:
- 清·朱之瑜《德始堂记》:“今与贤之相知也新,而又语言不能通,不当有明珠按剑之举;万一他时复有晤期,更当掀髯抵掌,援古引今,目征其必然也。”
-
573
明珠暗投
- 成语拼音:
- míng zhū àn tóu
- 成语解释:
- 原意是明亮的珍珠,暗里投在路上,使人看了都很惊奇。比喻有才能的人得不到重视。也比喻好东西落入不识货人的手里。
- 成语出处: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鲁仲连邹阳列传》:“臣闻明月之珠,夜光之璧,以暗投人于道路,人无不按剑相眄者。何则?无因而至前也。”
-
574
明哲保身
- 成语拼音:
- míng zhé bǎo shēn
- 成语解释:
- 明哲:明智;通达事理。指洞察事理、聪慧明智的人善于保全自己。也指为了个人得失不坚持原则;与世无争。
- 成语出处:
- 《诗经 大雅 烝民》:“既明且哲,以保其身。”
-
575
名重当时
- 成语拼音:
- míng zhòng dāng shí
- 成语解释:
- 重:敬重,器重。名望很高,在当时很有名
- 成语出处: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卓茂传》:“茂与孔休,蔡勋、刘宣、龚胜、鲍宣六人同志,不仕王莽,并名重当时。”
-
576
命在旦夕
- 成语拼音:
- mìng zài dàn xī
- 成语解释:
- 旦夕:早晚之间,形容极短的时间。生命垂危,很快会死去。
- 成语出处:
- 唐 陈子昂《为建安王与诸将书》:“尽病水肿,命在旦夕。”
-
577
明正典刑
- 成语拼音:
- míng zhèng diǎn xíng
- 成语解释:
- 明:表明;正:治罪;典刑:法律。依照法律处以极刑。旧时多用于处决犯人的公文或布告中。
- 成语出处:
- 宋 吕颐浩《辞免赴召乞纳节致仕札子》:“如是托疾,自当明正典刑;如委实抱病,伏望天慈,放臣闲退。”
-
578
铭诸肺腑
- 成语拼音:
- míng zhū fèi fǔ
- 成语解释:
- 比喻永记不忘。
- 成语出处:
- 宋·王偁《东都事略·富弼传》:“敢不置之枕席,铭诸肺腑,终老是戒。”
-
579
明知故犯
- 成语拼音:
- míng zhī gù fàn
- 成语解释:
- 明知不对;却故意违犯。
- 成语出处:
- 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问:‘一切生灵具有佛性,既有佛性,为甚么却撞入驴胎马腹?’师曰:‘知而故犯。’”
-
580
明知故问
- 成语拼音:
- míng zhī gù wèn
- 成语解释:
- 明明白白地知道某种情况;却还要故意问别人。
- 成语出处:
- 清 石玉困《三侠五义》:“见他这番光景,明知故问道:‘先生为着何事伤心呢?”
* ming成语,ming的成语,带ming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