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i的成语 (4352个)
-
1321
莫展一筹
- 成语拼音:
- mò zhǎn yī chóu
- 成语解释:
- 一点计策也施展不出,一点办法也想不出来。同“一筹莫展”。
- 成语出处:
- 明 张居正《与王鉴川计四事四要书》:“本兵错愕惶惑,莫展一筹。”
-
1322
莫衷一是
- 成语拼音:
- mò zhōng yī shì
- 成语解释:
- 莫:不;还是;衷:折衷;断定;是:对。指不知哪个正确。形容各种意见都有。得不出一致的看法。
- 成语出处:
- 清 吴趼人《痛史》第三回:“议论纷纷,莫衷一是。”
-
1323
莫衷壹是
- 成语拼音:
- mò zhōng yī shì
- 成语解释:
- 莫:不,还是;衷:折衷,断定;是:对。不知哪个是正确。形容意见分歧,没有一致的看法
- 成语出处:
- 孙中山《社会主义之演讲》:“主张个人主义者,莫不反对社会主义,主张社会主义者,又莫不反对个人主义,聚讼纷纭,莫衷壹是。”
-
1324
没衷一是
- 成语拼音:
- mò zhōng yī shì
- 成语解释:
- 衷:折中。指意见纷歧,不能决定哪一方面对
- 成语出处:
- 郭沫若《盲肠炎 一个伟大的教训》:“就我见闻所及,论者的意见仍属没衷一是。”
-
1325
名噪一时
- 成语拼音:
- míng zào yī shí
- 成语解释:
- 指名声传扬于一个时期
- 成语出处:
- 清 宣鼎《夜雨秋灯录三集 科场》:“朱半仙,时文中之能手也,名噪一时。”
-
1326
名震一时
- 成语拼音:
- míng zhèn yī shí
- 成语解释:
- 名声震动当时社会。
- 成语出处:
- 《新唐书 刘晏传》:“号神童,名震一时。”
-
1327
名重一时
- 成语拼音:
- míng zhòng yī shí
- 成语解释:
- 一时期内名声很大,受到广泛重视。亦作“名震一时”、“名得当时”、“名噪一时”、“名倾一时”。
- 成语出处:
- 宋·释惟白《续传灯录》卷二十七:“师住径山时,名重一时,如侍郎张公子韶,状元汪公圣锡少卿、冯公济川俱问道。”
-
1328
你不仁,我不义
- 成语拼音:
- nǐ bù rén,wǒ bù yì
- 成语解释:
- 你不讲仁义道德,我也就不道义了
- 成语出处:
-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七回:“他无仁,我无义。公子必欲免祸,非行大事不可。”
-
1329
霓裳羽衣
- 成语拼音:
- ní cháng yǔ yī
- 成语解释:
- 以云霓为裳,以羽毛作衣。形容女子的装束美丽
- 成语出处:
- 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
1330
拿定主意
- 成语拼音:
- ná dìng zhǔ yì
- 成语解释:
- 下定决心,抉择做什么事
- 成语出处: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7回:“却又一片深心,打了个呼牛也可,呼马也可的主意,任是谁说什么,我只拿定主意,干我的大事去。”
-
1331
年复一年
- 成语拼音:
- nián fù yī nián
- 成语解释:
- 一年又一年。
- 成语出处:
-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二回:“每逢闲暇,无非敲枰相聚。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也不知人间岁月几何。”
-
1332
拈花一笑
- 成语拼音:
- niān huā yī xiào
- 成语解释:
- 比喻心心相印、会心
- 成语出处:
- 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 七佛 释迦牟尼佛》:“世尊在灵山会上,拈花示众,是时众皆默然,唯迦叶尊者破颜微笑。”
-
1333
难进易退
- 成语拼音:
- nan jin yi tui
- 成语解释:
- 意思是做官前要再三考虑,去官时唯恐不速。
- 成语出处:
- 西汉·戴圣《礼记·儒行》:“其难进而易退也,粥粥若无能也。”
-
1334
囊括无遗
- 成语拼音:
- náng kuò wú yí
- 成语解释:
- 囊括:把全部包罗在内。指完全包罗在内,无所遗漏
- 成语出处:
- 明·冯惟敏《仙桂引》:“喜则喜空洞能容,为则为囊括无遗。”
-
1335
南柯一梦
- 成语拼音:
- nán kē yī mèng
- 成语解释:
- 南柯:朝南的树枝。指一场大梦;或比喻一场空欢喜。
- 成语出处:
- 宋 黄庭坚《戏答荆州王充道烹茶四首》:“香从灵坚陇上发,味自白石源中生。为公唤觉荆州梦,可待南柯一梦成。”
-
1336
纳奇录异
- 成语拼音:
- nà qí lù yì
- 成语解释:
- 纳:接纳;录:录用。接纳录用有奇异才能的人
- 成语出处: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29回:“今吾孙将军亲贤礼士,纳奇录异,世所罕有。”
-
1337
拟人必以其伦
- 成语拼音:
- nǐ rén bì yǐ qí lún
- 成语解释:
- 拟:比拟;伦:同类。指比拟某人或某事,一定要用同类或同等的人和事物
- 成语出处:
- 唐·刘知畿《史通·叙事》:“洎乎中代,其体稍殊,或拟人必以其伦,或述事多比于古。”
-
1338
内仁外义
- 成语拼音:
- nèi rén wài yì
- 成语解释:
- 内心很仁慈,待人重情义
- 成语出处:
- 唐·韩愈《上兵部李侍郎书》:“伏以阁下内仁而外义,行高而德巨,尚贤而兴能,哀穷而悼屈。”
-
1339
南山可移
- 成语拼音:
- nán shān kě yí
- 成语解释:
- 南山:终南山。比喻已经定案,不可更改。
- 成语出处:
- 《旧唐书·李元纮传》:“南山或可改移,此判终无摇动。”
-
1340
南山可移,此案不动
- 成语拼音:
- nán shān kě yí,cǐ àn bù dòng
- 成语解释:
- 南山:终南山;动:动摇。终南山可以移动,但已定下的案子决不能更改
- 成语出处:
-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终以为南山可移,此案不动。”
* yi成语,yi的成语,带yi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