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i的成语 (4352个)

1841

铄懿渊积

成语拼音:
shuò yì yuān jī
成语解释:
谓德行美好,学问渊博精深。
成语出处:
明·张居正《素庵戴公墓志铭》:“然其铄懿渊积,庇于后来者远矣。”
1842

随意一瞥

成语拼音:
suí yì yī piē
成语解释:
成语出处:
1843

盛筵易散

成语拼音:
shèng yán yì sàn
成语解释:
盛:盛大;筵:酒席。再盛大的酒席容易散席。比喻良辰美事不会永久存在,总要消失
成语出处:
清·王嗣槐《满庭芳》词:“少年欢乐事,鸾笙凤管,曲罢宵分。怪盛筵易散,青鬓难存。”
1844

诗以言志

成语拼音:
shī yǐ yán zhì
成语解释:
用诗歌表达自己的思想和志趣。亦作“诗言志”、“诗以道志”。
成语出处:
《尚书·舜典》:“诗言志,歌永言。”
1845

什一之利

成语拼音:
shí yī zhī lì
成语解释:
什一:十分之一。泛指商人得到的利润
成语出处:
东汉·班固《汉书·杨恽传》:“恽幸有余禄,方籴贱贩贵,逐什一之利,此贾竖之事,污辱之处,恽亲行之。”
1846

伤夷折衄

成语拼音:
shāng yí zhé nǜ
成语解释:
伤夷:创伤;折衄:挫败。受到创伤,遭到挫败
成语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22回:“至乃愚佻短略,轻进轻退,伤夷折衄,数表师徒。”
1847

神意自若

成语拼音:
shén yì zì ruò
成语解释:
见“神色自若”。
成语出处:
金·王若虚《哀雁调》:“宰夫砺刃而欲前,坐客垂涎而思噬,而犹神意自若,低回睥睨不知祸期之行至。”
1848

狮子搏兔,亦用全力

成语拼音:
shī zǐ bó tù,yì yòng quán lì
成语解释:
比喻对小事情也拿出全部力量认真对付。同“狮象搏兔,皆用全力”。
成语出处:
茅盾《谨严第一》:“狮子搏兔,亦用全力——这一句成语,最足以说明艺术匠们之无往而不谨严,丝毫不肯随便,”
1849

矢志不移

成语拼音:
shǐ zhì bù yí
成语解释:
发誓立志;决不改变。
成语出处: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仇大娘》:“仲叔尚廉利其嫁,屡劝驾,邵氏矢志不摇。”
1850

始终不易

成语拼音:
shǐ zhōng bù yì
成语解释:
易:改变,违背。自始自终一直不变。指守信用。
成语出处:
《周书 苏湛传》:“臣自惟言辞不如伍被远矣,然始终不易,窃谓过之。”
1851

守正不移

成语拼音:
shǒu zhèng bù yí
成语解释:
守:保持;移:改变。坚守正道而不改变
成语出处:
晋·常璩《华阳国志·后贤志》:“前衡阳内史杨君,忠肃贞固,守正不移。”
1852

圣主垂衣

成语拼音:
shèng zhǔ chuí yī
成语解释:
形容天下太平,无为而治。
成语出处:
语出《易 系辞下》:“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葛亮乾坤。”
1853

三折股为良医

成语拼音:
sān zhé gǔ wéi liáng yī
成语解释:
股:大腿。几次折断大腿,就能懂得医治断臂的方法。后比喻对某事阅历多,富有经验,自能造诣精深
成语出处:
唐·欧阳詹《送洪孺卿赴举序》:“三折股为良医。予五升词扬,四遭渏摭,是以窃知乎之则。”
1854

三折肱为良医

成语拼音:
sān zhé gōng wéi liáng yī
成语解释:
几次断臂,就能懂得医治断臂的方法。后比喻对某事阅历多,富有经验,自能造诣精深。
成语出处: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定公十三年》:“三折肱知为良医。”
1855

失之毫厘,差以千里

成语拼音:
shī zhī háo lí,chà yǐ qiān lǐ
成语解释:
指细微的失误,可导致巨大的差错。
成语出处:
《陈书 虞荔传》:“夫安危之兆,祸福之机,匪独天时,亦由人事。失之毫厘,差以千里。是以明智之士,据重位而不倾,执大节而不失,岂惑于浮辞哉?”
1856

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成语拼音:
shī zhī háo lí,miù yǐ qiān lǐ
成语解释:
毫、厘:两种极小的长度单位。开始稍微有一点差错,结果会造成很大的错误。
成语出处:
西汉 戴圣《大戴礼记 保傅》:“《易》曰:‘正其本,万物理。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1857

始终如一

成语拼音:
shǐ zhōng rú yī
成语解释:
自始至终一个样子。指能坚持;不间断。
成语出处:
《梁书 到洽传》:“明公儒学稽古,淳厚笃成,立身行道,终始如一。”
1858

始终若一

成语拼音:
shǐ zhōng ruò yī
成语解释:
同“始终如一”。
成语出处:
《周书·于谨传》:“故功臣之中,特见委信,始终若一,人臣间言。”
1859

手足异处

成语拼音:
shǒu zú yì chǔ
成语解释:
谓被杀。
成语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有司加法焉,手足异处。”
1860

首足异处

成语拼音:
shǒu zú yì chǔ
成语解释:
头和脚分开在不同的地方。谓受杀戮而死亡。
成语出处:
春秋·越·勾践《属诸大夫告》:“首足异处,四枝布裂,为天下戮。”
* yi成语,yi的成语,带yi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