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三字的成语 (443个)

161

差两错

成语拼音:
sān chā liǎng cuò
成语解释:
比喻偶然的差错。
成语出处:
魏巍《东方》第四部第七章:“你要出了差两错,叫小堆八在前方知道了,我们可怎么对得起他!”
162

长两短

成语拼音:
sān cháng liǎng duǎn
成语解释:
比喻意外的灾祸或事故;现多指死亡。
成语出处:
明 罗贯中《遂平妖传》:“万一些后再有长两短,终不能靠着太医活命。”
163

茶六饭

成语拼音:
sān chá liù fàn
成语解释:
比喻招待客人非常周到。
成语出处:
明 洪楩《清平山堂话本 快嘴李翠莲记》:“做得粗,整得细,茶六饭一时备。”
164

茶六礼

成语拼音:
sān chá liù lǐ
成语解释:
犹言明媒正娶。我国旧时习俗,娶妻多用茶为聘礼,所以女子受聘称为受茶。六礼,即婚姻据以成立的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六种仪式。参阅明陈耀文《天中记》卷四四、《仪礼 士昏礼》。
成语出处:
我国旧时习俗,娶妻多用茶为聘礼,所以女子受聘称为受茶。六礼,即婚姻据以成立的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六种仪式。参阅明陈耀文《天中记》卷四四、《仪礼·士昏礼》。
165

寸鸟,七寸嘴

成语拼音:
sān cùn niǎo,qī cùn zuǐ
成语解释:
比喻能说会道(多用于讽刺)。
成语出处:
166

从四德

成语拼音:
sān cóng sì dé
成语解释:
从: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也叫四行;指妇德、妇言、妇容、妇功。指封建礼教为压迫、束缚妇女的封建礼教。
成语出处:
元 武汉臣《老生儿》第一折:“不学些从四德,俺一家儿簇捧着为甚么来。”
167

长四短

成语拼音:
sān cháng sì duǎn
成语解释:
①同“长两短”。②犹闲话,坏话。
成语出处:
清·钱彩《说岳全传》第13回:“若再有长四短,叫为兄的回去,怎生见你令尊令堂之面?”
168

尺童子

成语拼音:
sān chǐ tóng zǐ
成语解释:
指年幼不懂事的儿童
成语出处:
《宋史·胡铨传》:“夫尺童子至无识也,指犬豕而使之拜,则怫然怒。”
169

差五错

成语拼音:
sān chā wǔ cuò
成语解释:
泛指差错。常指意外的事故。
成语出处:
清 曾朴《孽海花》第22回:“要有什么差五错,那事情就难说了!”
170

朝元老

成语拼音:
sān cháo yuán lǎo
成语解释:
元老:资格最老,声望最高的老臣。原指受世皇帝重用的臣子。现在用来指在一个机构里长期工作过的资格老的人。
成语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章帝纪》:“行太尉事节乡侯熹世在位,为国元老。”
171

寸之舌

成语拼音:
sān cùn zhī shé
成语解释:
比喻能说会辩的口才。
成语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平原君虞卿列传》:“毛先生以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
172

等九般

成语拼音:
sān děng jiǔ bān
成语解释:
同“等九格”。
成语出处: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35回:“金莲:‘若是这等的也罢了,我说又是没廉耻的货,等九般使了接去。’”
173

等九格

成语拼音:
sān děng jiǔ gé
成语解释:
六九等。
成语出处: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62回:“孟玉楼道:‘娘,不是这等说,李大姐倒也罢了,没甚么倒吃了他爹恁等九格的。’”
174

对六面

成语拼音:
sān duì liù miàn
成语解释:
指有关双方在证人或中间人在场时,办理手续或说明情由。
成语出处:
茅盾《子夜》:“回头我自会请先生来,大家对六面讲个明白。”
175

四德

成语拼音:
sì dé sān cóng
成语解释:
四德:妇德、妇言、妇容、妇功;从: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指封建礼教束缚妇女的道德标准
成语出处: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五本第四折:“娶了个四德从宰相女,平生愿足,托赖着众亲故。”
176

迭阳关

成语拼音:
sān dié yáng guān
成语解释:
迭:反复歌唱某一句;阳关:古关名,在今甘肃敦煌县西南。原指古代送别的曲调。后也比喻离别。
成语出处:
唐·王维《渭城曲》诗:“渭城朝雨浥清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177

叠阳关

成语拼音:
sān dié yáng guān
成语解释:
即《阳关叠》。琴曲。琴谱以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诗为主要歌词,并引申诗意,增添词句,抒写离别之情。因全曲分段,原诗反复次,故称“叠”。后泛指送
成语出处:
宋 周邦彥《苏幕遮》词:“《叠阳关》声渐杳。断雨残云,只怕巫山晓。”
178

夫成市虎

成语拼音:
sān fū chéng shì hǔ
成语解释:
比喻说的人多了,就能使人们把谣言当事实。同“人成虎”。
成语出处:
《宋书 乐志》:“夫成市虎,慈母投杼趋。”
179

分鼎立

成语拼音:
sān fēn dǐng lì
成语解释:
比喻方分立,互相抗衡。同“分鼎足”。
成语出处:
《魏书 匈奴刘聪等传序》:“论土不出江汉,语地仅接褒斜,而谓握皇符,乘帝籍,分鼎立,比踪王者。”
180

分鼎足

成语拼音:
sān fēn dǐng zú
成语解释:
鼎:古代炊具,足两耳。比喻方分立,互相抗衡。
成语出处:
《史记·淮阴侯列传》:“臣愿披腹心,输肝胆,效愚计,恐足下不能用也。诚能听臣之计,莫若两利而俱存之,分天下,鼎足而居,其势莫敢先动。”
* 三的成语,带三字的成语,包含三字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