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不字的成语 (3354个)

2361

神鬼

成语拼音:
shén guǐ bù cè
成语解释:
神灵鬼怪都能揣度。极言事情的隐秘奇异。亦作“神鬼难测”。
成语出处:
元 郑光祖《伊尹耕莘》第三折:“贤士展神鬼测之机,兴一旅之师,辅佐公子,以成大事。”元 无名氏《射柳捶丸》第一折:“若论我腹中的兵书,委的有神鬼测之机,有捉鼠拿猫之法。”
2362

食古

成语拼音:
shí gǔ bù huà
成语解释:
学了古代的知识未曾消化。比喻能按现代情况理解运用古代的文化知识。
成语出处:
清 恽向《题自作画册》:“可见定欲为古人而食古化,画虎成,刻舟求剑之类也。”
2363

使功如使过

成语拼音:
shǐ gōng bù rú shǐ guò
成语解释:
使:用。使用有功绩的人,如使用有过失的人,使其能将功补过。
成语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索卢放传》:“太守受诛,诚敢言,但恐天下惶惧,各生疑变。夫使功者如使过,原以身代太守之命。”
2364

三过家门而

成语拼音:
sān guò jiā mén ér bù rù
成语解释:
指夏禹治水的故事,比喻热心工作,因公忘私
成语出处:
陶铸《崇高的理想》:“如众所周知的,夏禹在治水十三年中,三过家门而入……”
2365

三过其门而

成语拼音:
sān guò qí mén ér bù rù
成语解释:
原是夏禹治水的故事,后比喻热心工作,因公忘私。
成语出处:
《孟子·离娄下》:“禹、稷当平世,三过其门而入。”
2366

水火

成语拼音:
shuǐ huǒ bù bì
成语解释:
避艰险。
成语出处: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35卷:“若有驱使,奋勇直前,水火避。”
2367

水火

成语拼音:
shuǐ huǒ bù cí
成语解释:
见“水火避”。
成语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兵既整齐,王可试下观之,唯王所欲用之,虽赴水火犹可也。”
2368

丝毫

成语拼音:
sī háo bù shuǎng
成语解释:
丝毫:形容极小,1分=1000丝=100毫=10厘;爽:差。一点儿也
成语出处:
宋·释惟白《续传灯录·建康保宁光誉禅师》:“密远化机,丝毫爽。”
2369

裋褐

成语拼音:
shù hè bù wán
成语解释:
裋褐:古代仆役所穿的短衣。粗布短衣还破旧完整。形容生活贫苦
成语出处:
东汉·班固《汉书·贡禹传》:“妻子糠豆赡,裋褐完。”
2370

水火相容

成语拼音:
shuǐ huǒ bù xiāng róng
成语解释:
相:相互;容:容纳;相容:相互容纳。指水;火本是两种性质相反的东西;根本能相互容纳。后用来比喻人或事情彼此本质相反;根本对立。
成语出处:
《周易 说卦》:“故水火相逮。”
2371

水火兼容

成语拼音:
shuǐ huǒ bù xiāng róng
成语解释:
容:容纳。比喻二者对立,绝兼容。
成语出处:
《周易 说卦》:“故水火相逮。”
2372

蛇化为龙,变其文

成语拼音:
shé huà wéi lóng,bù biàn qí wén
成语解释:
比喻无论形式上怎样变化,实质还是一样。
成语出处:
《史记·外戚世家》:“蛇化为龙,变其文;家化为国,变其姓。”
2373

上交

成语拼音:
shàng jiāo bù chǎn
成语解释:
谄:巴结、奉承。与据高位的人交往,拍马奉承。
成语出处:
《易·系辞下》:“君子上交谄,下交渎。”
2374

守节

成语拼音:
shǒu jié bù huí
成语解释:
守节:坚守节操;移:改变。坚守节操而动摇
成语出处:
《旧唐书·肃铣等传论》:“辅公拓窃兵反叛,王雄诞守节回,训子孙以忠贞,感士庶之流涕。”
2375

三句离本行

成语拼音:
sān jù bù lí běn háng
成语解释:
本行:个人从事的行业。形容一说话总要讲到自己从事的行业。
成语出处: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四回:“每到一处,开口三句话离本行,立刻从怀里掏出捐冊来送给人看。”清 颐琐《黄绣球》第十回:“我是业医的,你们要笑我三句离本行。”
2376

拾金

成语拼音:
shí jīn bù mèi
成语解释:
昧:隐瞒;金:原指金钱;现泛指钱物;拾到东西藏起来据为己有。
成语出处:
清 李绿园《歧路灯》:“把家人名分扯倒,又表其拾金昧。”
2377

数奇

成语拼音:
shù jī bù ǒu
成语解释:
奇:单数;数奇:命运好;偶:遇。指遭遇顺利
成语出处:
清·汪琬《资政大夫驻防京口协领祖公墓志铭》:“官止于协领,年止于下寿,抑何数奇偶也?”
2378

水浆

成语拼音:
shuǐ jiāng bù rù
成语解释:
水浆:饮料。流汁也进了口。形容病重或劳伤过度
成语出处:
南朝·梁·任昉《齐竟陵文宣王行状》:“水浆入于口者,至自禹它。”
2379

舌挢

成语拼音:
shé jiǎo bù xià
成语解释:
挢:翘起。翘起舌头,久久能放下。形容惊讶或害怕时的神态。
成语出处:
《史记·扁鹊苍公列传》:“中庶子闻扁鹊言,目眩然而瞚,舌挢然而下。”
2380

数见

成语拼音:
shuò jiàn bù xiān
成语解释:
数:屡次;鲜:新杀的禽兽,引伸为新鲜。本指对于常来之客,就宰杀禽兽招待。后指常常见到,并新奇。
成语出处:
《史记 郦生陆贾列传》:“一岁中往来过他客,率过再三过,数见鲜,无久慁公为也。”
* 不的成语,带不字的成语,包含不字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