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之字的成语 (1982个)
-
881
立锥之地
- 成语拼音:
- lì zhuī zhī dì
- 成语解释:
- 立锥:插锥子。指插锥子的地方。比喻能容身的极小的地方。也作“置锥之地。”
- 成语出处: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留侯世家》:“今秦失德弃义,侵伐诸侯社稷,灭六国之后,使无立锥之地。”
-
882
笼中之鸟
- 成语拼音:
- lóng zhōng zhī niǎo
- 成语解释:
- 被关在笼中的鸟。比喻失去自由的人。
- 成语出处:
- 《鹖冠子 世兵》:“一目之罗,不可以得雀;笼中之鸟空窥不出。”
-
883
兰芷之室
- 成语拼音:
- lán zhǐ zhī shì
- 成语解释:
- 兰、芷:两种香草。比喻良好的环境。亦作“芝兰之室”。
- 成语出处:
- 西汉·戴圣《大戴礼记·曾子疾病》:“与君子游,苾乎如入兰芷之室,久而不闻,则与之化矣。”
-
884
立锥之土
- 成语拼音:
- lì zhuī zhī tǔ
- 成语解释:
- 立锥:插锥子。插锥尖的一点地方。形容能容身的极小地方
- 成语出处:
- 曹冏《六代论》:“子弟无尺寸之封,功臣无立锥之土。”
-
885
莫此之甚
- 成语拼音:
- mò cǐ zhī shèn
- 成语解释:
- 莫:无;甚:严重,超过。没有什么能超过这个的了
- 成语出处:
- 《魏书》:“损败风化,渎乱情礼,莫此之甚。”
-
886
蛮触之争
- 成语拼音:
- mán chù zhī zhēng
- 成语解释:
- 蛮:蛮氏;触:触氏。《庄子》中的在蜗牛两角的两个小国,因细小的缘故而引起的争端
- 成语出处:
- 战国·宋·庄周《庄子·则阳》:“有国于蜗之左角者,曰触氏,有国于蜗之右角者,曰蛮氏。时相与争地而战,伏尸数万,逐北旬有五日而后反。”
-
887
磨盾之暇
- 成语拼音:
- mó dùn zhī xiá
- 成语解释:
- 暇:闲暇,余暇。指在战争的余暇。
- 成语出处:
- 清·江藩《汉学师承记·王昶》:“先生从征九年,虽羽书旁午,然磨盾之暇,马上吟咏,穹庐诵读,无一日废也。”
-
888
灭顶之灾
- 成语拼音:
- miè dǐng zhī zāi
- 成语解释:
- 灭:淹灭;顶:头顶。像大水淹没了头顶一样的灾难。比喻致命的、毁灭性的灾难。
- 成语出处:
- 《周易 大过》:“过渉灭顶,凶,无咎。”
-
889
毛发之功
- 成语拼音:
- máo fà zhī gōng
- 成语解释:
- 形容极微小的功劳。
- 成语出处:
- 三国 魏 曹植《求自试表》:“窃不自量,志在授命,庶立毛发之功,以报所受之恩。”
-
890
鸣鼓而攻之
- 成语拼音:
- míng gǔ ér gōng zhī
- 成语解释:
- 比喻宣布罪状,遣责或声讨。
- 成语出处:
- 《论语·先进》:“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
891
木梗之患
- 成语拼音:
- mù gěng zhī huàn
- 成语解释:
- 喻客死他乡,不得复归故里。
- 成语出处:
- 汉·刘向《说苑·正谏》:“今秦,四塞之国也,有虎狼之心,恐其有木梗之患。”
-
892
门户之见
- 成语拼音:
- mén hù zhī jiàn
- 成语解释:
- 门户:派别;见:成见。因派别不同而产生的成见。
- 成语出处:
- 清 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 宋儒议论之偏》:“朱文公意尊洛学,故于苏氏门人,有意贬抑,此门户之见,非是非之公也。”
-
893
免怀之岁
- 成语拼音:
- miǎn huái zhī suì
- 成语解释:
- 谓三岁。《论语·阳货》:“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后因称三岁为“免怀之岁”。
- 成语出处:
- 《论语·阳货》:“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
-
894
鸣鹤之应
- 成语拼音:
- míng hè zhī yīng
- 成语解释:
- 《易·中孚》:“鹤鸣在阴,其子和之。”王弼注:“立诚笃至,虽在闇昧,物亦应焉。”孔颖达疏:“处于幽昧而行不失信,则声闻于外,为同类之所应焉。”后以“鸣鹤之应”比喻诚笃之心相互应和。
- 成语出处:
- 《易·中孚》:“鹤鸣在阴,其子和之。”王弼注:“立诚笃至,虽在闇昧,物亦应焉。”孔颖达疏:“处于幽昧而行不失信,则声闻于外,为同类之所应焉。”
-
895
门户之争
- 成语拼音:
- mén hù zhī zhēng
- 成语解释:
- 宗派之间的争论
- 成语出处:
- 《清史稿 沈桂芬翁同龢等传论》:“然以政见异同,门户之争,牵及朝局,至数十年而未已。”
-
896
眉睫之祸
- 成语拼音:
- méi jié zhī huò
- 成语解释:
- 眉睫:眉毛和眼睫毛,比喻近在眼前。近在眼前的祸患。
- 成语出处:
- 《韩非子·用人》:“不去眉睫之祸,而慕贲、育之死。”
-
897
眉睫之间
- 成语拼音:
- méi jié zhī jiān
- 成语解释:
- 就在眉毛和睫毛之间。比喻极近的距离
- 成语出处:
- 战国·宋·庄周《庄子·庚桑楚》:“向吾见若眉睫之间,吾因以得汝矣。”
-
898
目睫之论
- 成语拼音:
- mù jié zhī lùn
- 成语解释:
- 比喻肤浅的见解。
- 成语出处:
- 宋·陈善《扪虱新话·扬子》:“雄作《太玄》以拟《周易》,或者比之吴楚谮王,顾非伪乎,此目睫之论也。”
-
899
眉睫之利
- 成语拼音:
- méi jié zhī lì
- 成语解释:
- 眉睫:眉毛和睫毛。眼前微小的利益
- 成语出处:
- 清·龚自珍《乙丙之际塾议》:“图眉睫之利,不顾充要。”
-
900
眉睫之内
- 成语拼音:
- méi jié zhī nèi
- 成语解释:
- 形容近在眼前。
- 成语出处:
- 战国 郑 列御寇《列子 仲尼》:“虽远在八荒之外,近在眉睫之内,来干我者,我必知之。”
* 之的成语,带之字的成语,包含之字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