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于字的成语 (238个)

201

心何忍

成语拼音:
yú xīn hé rěn
成语解释:
怎能忍心。即内心不忍。
成语出处:
明·王世桢《鸣凤记》第十六出:“若如此,杨公命尽此刻矣!我和你不惟不能救,且监斩他,心何忍。”
202

心无愧

成语拼音:
yú xīn wú kuì
成语解释:
愧:惭愧,羞愧。从心里感到没有什么可愧疚的。指没有对不起人的地方而心境坦然。亦作“心不愧”。
成语出处:
宋·王令《谢刘成父》:“尘埃隔眼逢何晚,气类相期久愈坚,以义求人今遂得,心无愧果为贤。”
203

义形

成语拼音:
yì xíng yú sè
成语解释:
义:正义;伸张正义;形:表现;见之形;色:脸色。伸张正义的神态流露在脸面上。
成语出处:
《公羊传 桓公二年》:“孔父正色而立朝,则人莫敢过而致难其君者。孔父可谓义形色矣。”
204

忧形

成语拼音:
yōu xíng yú sè
成语解释:
形:表现。色:面色表情。忧愁的神色从脸上表现出来。
成语出处:
《旧唐书·五行志》:“四年六月,天下旱,蝗食田,祷祈无效,上忧形色。”
205

成见

成语拼音:
yòu yú chéng jiàn
成语解释:
局限原有的看法。
成语出处:
206

反手

成语拼音:
yì yú fǎn shǒu
成语解释:
犹易如反掌。比喻事情非常容易做。
成语出处:
晋 杨泉《物理论》:“夫清忠之士,乃千人之表,万人之英。得其人则事易反手;不得其人,则难拔筋。”
207

反掌

成语拼音:
yì yú fǎn zhǎng
成语解释:
犹易如反掌。
成语出处:
汉·枚乘《上书谏吴王》:“必若所欲为,危累卵,难上天;变所欲为,易反掌,安泰山。”唐·冯用之《机论上》:“一得一失,易反掌,一兴一亡,疾如旋踵,为国家者可不务乎?”
208

胡底

成语拼音:
yī yú hú dǐ
成语解释:
伊:句首助词;:到;胡:何,哪;底:尽头。到什么地步为止(对不好的现象表示感叹)。
成语出处:
《诗经 小雅 小旻》:“我视谋犹,伊胡底?”
209

见闻

成语拼音:
yòu yú jiàn wén
成语解释:
拘泥所见所闻
成语出处:
毛泽东《反对本本主义》:“但是至少需要三人,不然会囿见闻,不符合真实情况。”
210

律己

成语拼音:
yán yú lǜ jǐ
成语解释:
律:约束。严格地约束自己。形容对自己要求严格。也作“严以律己”。
成语出处:
宋 陈亮《谢曾察院君》:“严律己,出而见之事功;心乎爱民,动必关天治道。”
211

拾遗

成语拼音:
yì yú shí yí
成语解释:
犹易如反掌。
成语出处:
晋·陆机《五等诸侯论》:“新都袭汉,易拾遗也。”
212

兄弟

成语拼音:
yǒu yú xiōng dì
成语解释:
友:兄弟相敬爱。形容兄弟之间互相敬爱
成语出处:
春秋·鲁·孔丘《论语·为政》:“《书》云:‘孝乎惟孝,友兄弟,施有政。’”
213

言表

成语拼音:
yì yú yán biǎo
成语解释:
超出言语以外。指某种思想感情虽未说明却能使人体会出来。
成语出处:
明 朱舜水《答安东守约书三十首》:“来书十读,不忍释手,真挚之情,溢言表。”
214

燕燕

成语拼音:
yàn yàn yú guī
成语解释:
谓女子出嫁。语本《诗·邶风·燕燕》:“燕燕飞,差池其羽。之子归,远送野。”
成语出处:
语出《诗·邶风·燕燕》:“燕燕飞,差池其羽。之子归,远送野。”
215

有要

成语拼音:
yǒu yào yú shí
成语解释:
对当时有需要
成语出处:
战国·卫·吕不韦《吕氏春秋·察今》:“凡先王之法有要时也。”
216

言外

成语拼音:
yì yú yán wài
成语解释:
溢:水满外流,引申为超出。超出语言之外。指某种意思、感情通过语言文字充分表露出来。亦作“溢言表”。
成语出处:
叶圣陶《倪焕之》:“郑重叮咛的意思,溢言外。”
217

责己,宽以待人

成语拼音:
yán yú zé jǐ,kuān yǐ dài rén
成语解释:
对自己要求严格,待别人则很宽厚
成语出处:
《忆邓拓·邓拓和人民日报》:“老邓总是严律己,宽以待人,主动承担责任,不使别的同志感到压力。”
218

运用之妙,在一心

成语拼音:
yùn yòng zhī miào,zài yú yī xīn
成语解释:
妙:巧妙;心:思考,灵活。指兵法运用得巧妙灵活,全在思考
成语出处: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43回:“汤镇台道:且不要管他,‘运用之妙,在一心’。”
219

自责

成语拼音:
yǒng yú zì zé
成语解释:
承认错误并自我批评
成语出处:
220

一至

成语拼音:
yī zhì yú cǐ
成语解释:
竟到如此地步。
成语出处:
南朝·梁·简文帝《与湘东王书》:“笔札无情,任其摇礕。甚矣哉!文之横流,一至此!”
* 于的成语,带于字的成语,包含于字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