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发字的成语 (322个)

101

蒙振聩

成语拼音:
fā méng zhèn kuì
成语解释:
声音很大,连耳聋的人也听得见。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麻木的人。
成语出处:
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44回:“先生,你这一番议论,真可谓之~。”
102

蒙振落

成语拼音:
fā méng zhèn luò
成语解释:
蒙:遮盖,指物品上的罩物;振:摇动。把蒙在物体上的东西揭掉,把将要落的树叶摘下来。比喻事情很容易做到。
成语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汲郑列传》:“好直谏,守节死义,难惑以非。至如说丞相弘,如蒙振落耳。”
103

怒冲冠

成语拼音:
fā nù chōng guàn
成语解释:
同“上冲冠”。
成语出处:
《燕丹子》下卷:“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高渐离击筑,宗意和之。如壮声则怒冲冠,为哀声则士皆流涕。”
104

潜阐幽

成语拼音:
fā qián chǎn yōu
成语解释:
潜:潜伏;幽:隐藏。阐沉渐深奥的事理
成语出处:
清·薛福成《庸庵笔记·述异·桃花夫人示梦》:“此翰苑笔也,聊赠一枝,以报潜阐幽之厚意。”
105

人深思

成语拼音:
fā rén shēn sī
成语解释:
深:无限,没有穷尽。启人深入地思考。形容语言或文章有深刻的含意,耐人寻味。
成语出处:
京夫《手杖》:“虽平平淡淡,却颇人深思,让人牵肠动情。”
106

人深省

成语拼音:
fā rén shēn xǐng
成语解释:
:启;省:醒悟。启人们深思而有所醒悟。
成语出处:
唐 杜甫《游龙门奉先寺》诗:“欲觉闻晨钟,令人深省。”
107

轫之始

成语拼音:
fā rèn zhī shǐ
成语解释:
轫:撤荡撑住车轮的木头,启动车辆启程。比喻事情的
成语出处:
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128回:“以李彦青一生事业而论,此时还不过轫之始。”
108

荣滋长

成语拼音:
fā róng zī zhǎng
成语解释:
荣:草类开花或谷类结穗;滋长:生长。指草木繁茂生长。比喻茁壮成长
成语出处:
明·高攀龙《讲义·君子所性仁义礼智根于心》:“四者之入于心,如木之于地,根深柢固,故能荣滋长,畅茂荣达而生色也。”
109

上冲冠

成语拼音:
fā shàng chōng guàn
成语解释:
犹言上指冠。语本《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上冲冠。”
成语出处:
语出《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上冲冠。”
110

誓赌咒

成语拼音:
fā shì dǔ zhòu
成语解释:
咒:誓言。庄严地说出表示决心的话或对某事提出保证
成语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57回:“先是我誓赌咒砸这劳什子,你都没劝过,说我疯的?刚刚的这几日才好了,你又来怄我。”
111

上指冠

成语拼音:
fā shàng zhǐ guàn
成语解释:
竖起貌。形容极度愤怒。
成语出处:
战国·宋·庄周《庄子·盗跖》:“盗跖闻之,目如明星,上指冠。”
112

秃齿豁

成语拼音:
fà tū chǐ huò
成语解释:
脱光,牙齿豁落。形容人已衰老。
成语出处:
唐·韩愈《上兵部李侍郎书》:“私自怜悼,悔其初心,秃齿豁,不见知己。”
113

擿奸伏

成语拼音:
fā tì jiān fú
成语解释:
:揭。揭隐秘的坏人坏事。形容治理政事精明
成语出处: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法雄传》:“善政事,好擿奸伏,盗贼稀,吏人畏爱之。”
114

棠之请

成语拼音:
fā táng zhī qǐng
成语解释:
放;棠:齐国地名,积谷之处;请:请求。原指孟轲劝请齐王放棠邑粮食赈济饥民。后指请示赈济。
成语出处:
《孟子·尽心下》:“齐饥,陈瑧曰:‘国人皆以夫子将复为棠。’”
115

威动怒

成语拼音:
fā wēi dòng nù
成语解释:
威:威力,威风。威风,动怒气
成语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55回:“你们太闹的不像了,她是个姑娘家,不肯威动怒。”
116

屋求狸

成语拼音:
fā wū qiú lí
成语解释:
拆除房屋以求捕得狸猫。比喻因小失大。
成语出处:
《淮南子 说山训》:“坏塘以取龟,屋而求狸,掘室而求鼠,割唇而治龋,桀跖之徒,君子不与。”
117

宪布令

成语拼音:
fā xiàn bù lìng
成语解释:
号施令。
成语出处:
《墨子 尚同下》:“试用家君宪布令其家。”
118

硎新试

成语拼音:
fā xíng xīn shì
成语解释:
硎:磨刀石。象新磨的刀那样锋利。比喻刚参加工作就显露出出色的才干。
成语出处:
《庄子·养生主》:“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于硎。”
119

踊冲冠

成语拼音:
fā yǒng chōng guàn
成语解释:
同“上冲冠”。
成语出处:
宋·徐爰《旄头说》:“臣谓壮士之怒,踊冲冠,义取於此。”
120

扬踔厉

成语拼音:
fā yáng chuō lì
成语解释:
原指周初《武》乐的舞蹈动作。手足扬,蹈地而猛烈,象征太公望辅助武王伐纣时勇往直前的意志。后比喻精神奋,意气昂扬。
成语出处:
西汉 戴圣《礼记 乐记》:“扬蹈厉,大(太)公之志也。”
* 发的成语,带发字的成语,包含发字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