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外字的成语 (177个)

121

感内滞

成语拼音:
wài gǎn nèi zhì
成语解释:
滞:滞留。中医术语,因风寒暑热而得病叫感,湿热内伏称内滞。比喻内交攻
成语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51回:“小姐的病是感内滞。”
122

合里差

成语拼音:
wài hé lǐ chà
成语解释:
比喻口是心非。
成语出处: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46回:“你说你恁行动,两头戳舌献勤,出尖儿,合里差。”
123

合里应

成语拼音:
wài hé lǐ yìng
成语解释:
面攻打,里面接应。
成语出处:
《前汉书平话》上卷:“高皇大喜,既便来日准备合里应,拿捉陈豨。”
124

交词令

成语拼音:
wài jiāo cí lìng
成语解释:
用于交往的空套话
成语出处:
钱钟书《围城》:“辛楣自以为这个英文字嵌得非常妙,不愧交词令。”
125

简内明

成语拼音:
wài jiǎn nèi míng
成语解释:
谓对人表面上简易,而内心明察。
成语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18回:“公简内明,用人惟才。”
126

宽内忌

成语拼音:
wài kuān nèi jì
成语解释:
表上看似宽宏,内心却多忌刻。
成语出处:
晋·陈寿《三国志·蜀志·杨戏传》:“维宽内忌,意不能堪。军还,有司承旨奏戏,免为庶人。”
127

宽内明

成语拼音:
wài kuān nèi míng
成语解释:
表宽宏而内心明察。
成语出处:
东汉·班固《汉书·黄霸传》:“霸宽内明得吏民心,户口岁增,治为天下第一。”
128

宽内深

成语拼音:
wài kuān nèi shēn
成语解释:
貌宽厚而实则城府很深。
成语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弘为人意忌,宽内深。诸尝与弘有卻者,虽详与善,阴报其祸。”
129

厉内荏

成语拼音:
wài lì nèi rěn
成语解释:
表面强硬而内心虚弱。
成语出处: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郎剀传》:“今三公皆令色足恭,厉内荏,以虚事上,无佐国之实,故清浊而寒温不效也。”
130

巧内嫉

成语拼音:
wài qiǎo nèi jí
成语解释:
貌乖巧,内心刻忌。犹言口蜜腹剑。
成语出处:
东汉·班固《汉书·翟义传》:“兄宣静言令色,巧内嫉之心。”
131

亲内疏

成语拼音:
wài qīn nèi shū
成语解释:
疏:疏远。表亲密无间,内心冷若冰霜。形容表里不一
成语出处:
元·关汉卿《单刀会》第一折:“不料此人亲内疏,挟诈而取益州,遂并汉中,有霸业兴隆之志。”
132

强中干

成语拼音:
wài qiáng zhōng gān
成语解释:
表好像很强大;实际上很虚弱。
成语出处: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僖公十五年》:“强中干,进退不可,周旋不能。”
133

强中瘠

成语拼音:
wài qiáng zhōng jí
成语解释:
表上好象很强大,实际上很虚弱。
成语出处:
清·黄钧宰《金壶浪墨·英国被兵》:“英夷与俄罗斯两国交恶,俄罗斯方争印度于英夷,积岁构兵,强中瘠。”
134

柔内刚

成语拼音:
wài róu nèi gāng
成语解释:
柔:柔顺。刚:刚强。表柔顺,内心却很刚强。亦作“柔中刚”。
成语出处:
《晋书·甘卓传》:“卓柔内刚,为政简惠。”
135

柔中刚

成语拼音:
wài róu zhōng gāng
成语解释:
表柔弱,内心刚强
成语出处:
《新唐书·卢坦传》:“姚大夫柔中刚,监军若侵之,必不受。”
136

圆内方

成语拼音:
wài yuán nèi fāng
成语解释:
形容表随和;内里刚直。圆:圆通;方:方正。
成语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郅恽传》:“案延资性贪邪,方内圆,朋党构奸,罔上害人。”
137

愚内智

成语拼音:
wài yú nèi zhì
成语解释:
智:聪慧。形笨拙憨厚,内心机智聪明
成语出处:
晋·陈寿《三国志·魏志·荀攸传》:“太祖每称曰:‘公达愚内智’。”
138

喜出望

成语拼音:
xǐ chū wàng wài
成语解释:
望:希望;意料。遇到意的喜事;心中非常高兴。
成语出处:
宋 苏轼《与李之仪》:“契阔八年,岂谓复有见日,渐近中原,辱书尤数,喜出望。”
139

兄弟阋墙,御其侮

成语拼音:
xiōng dì xì qiáng,wài yù qí wǔ
成语解释:
阋:争吵;墙:门屏;御:抵御。兄弟们虽然在家里争吵,但一致抵御人的欺侮。比喻内部虽有分歧,但能一致对
成语出处:
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130回:“兄弟阋墙,御其侮。蜗角纷争,惟利是务。”
140

兄弟阋于墙,御其侮

成语拼音:
xiōng dì xì yú qiáng,wài yù qí wǔ
成语解释:
阋:争吵;墙:门屏。兄弟们虽然在家里争吵,但能一致抵御人的欺侮。比喻内部虽有分歧,但能团结起来对付来的侵略。
成语出处:
《诗经·小雅·常棣》:“兄弟阋于墙,御其侮。”
* 外的成语,带外字的成语,包含外字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