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无字的成语 (1371个)
-
1001
无为自化
- 成语拼音:
- wú wéi zì huà
- 成语解释:
- 谓无为而治。语本《老子》:“我无为而民自化。”
- 成语出处:
- 语出《老子》:“我无为而民自化。”
-
1002
无妄之祸
- 成语拼音:
- wú wàng zhī huò
- 成语解释:
- 犹无妄之灾。指平白无故受到的灾祸或损害。
- 成语出处:
- 《战国策 楚策四》:“世有无妄之福,又有无妄之祸。今君处无妄之世,以事无妄之主,安不有无妄之人乎。”《晋书 戴若思传》:”自顷国遭无妄之祸,社稷有缀旒之危。“
-
1003
无妄之忧
- 成语拼音:
- wú wàng zhī yōu
- 成语解释:
- 平白无故遭灾的忧虑。
- 成语出处:
- 唐·韩愈《忆昨行和张十一》:“无妄之忧勿药喜,一善自足禳千灾。”
-
1004
无妄之灾
- 成语拼音:
- wú wàng zhī zāi
- 成语解释:
- 无妄:意想不到的。意外的灾祸或平白无故受到的损害、牵连。
- 成语出处:
- 《周易 无妄》:“六三,无妄之灾。或系之牛,行人之得,邑人之灾。”
-
1005
无为之治
- 成语拼音:
- wú wéi zhī zhì
- 成语解释:
- 指道家顺应自然,不求有所作为的治理方法。
- 成语出处: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56回:“既能夺他们之权,生他们之利,岂不能行无为之治?”
-
1006
无瑕白玉
- 成语拼音:
- wú xiá bái yù
- 成语解释:
- 瑕:玉上的赤色斑点。洁白的美玉上没有一点疵斑。比喻人或事物完美无缺
- 成语出处:
- 清·孔尚任《桃花扇·奇扇》:“得保住这无瑕白玉身,免不得揉碎如花貌。”
-
1007
无兄盗嫂
- 成语拼音:
- wú xiōng dào sǎo
- 成语解释:
- 语本《汉书·直不疑传》:“人或毁不疑曰:‘不疑状貌甚美,然特毋柰其善盗嫂何!’不疑闻,曰:‘我乃无兄。’然终不自明。”后以“无兄盗嫂”指无中生有的毁谤。三国魏曹操《劐整齐风俗令》:“昔直不疑无兄,世人谓之盗嫂……此皆以白为黑,欺天罔上者也。”
- 成语出处:
- 语本《汉书·直不疑传》:“人或毁不疑曰:‘不疑状貌甚美,然特毋柰其善盗嫂何!’不疑闻,曰:‘我乃无兄。’然终不自明。”
-
1008
无隙可乘
- 成语拼音:
- wú xì kě chéng
- 成语解释:
- 隙:空子;乘:趁。利用机会。没有空子可钻。
- 成语出处:
- 《宋书 律历志下》:“臣其历七曜,咸始上元,无隙可乘。”
-
1009
无瑕可击
- 成语拼音:
- wú xiá kě jī
- 成语解释:
- 瑕:比喻事物的缺点。完美无缺,无可指责
- 成语出处:
- 郭沫若《历史·史剧、现实》:“关于人物的性格、心理、习惯,时代的风俗、制度、精神,总要尽可能的收集材料,务求其无瑕可击。”
-
1010
无懈可击
- 成语拼音:
- wú xiè kě jī
- 成语解释:
- 懈:松懈;击:攻击。没有一点弱点可以让人攻击。形容十分严密;找不到一点漏洞。
- 成语出处:
- 先秦 孙武《孙子 计》:“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曹操注:“击其懈怠,出其空虚。”
-
1011
无心恋战
- 成语拼音:
- wú xīn liàn zhàn
- 成语解释:
- 没有心情去留恋战事。指不想做某事
- 成语出处: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六回:“那道人见倒了和尚,无心恋战,卖个破绽便走。”
-
1012
问心无愧
- 成语拼音:
- wèn xīn wú kuì
- 成语解释:
- 愧:惭愧。问问自己;认为没有什么感到惭愧的地方。
- 成语出处:
- 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槐西杂志一》:“君无须问此,只问己心。问心无愧,即阴律所谓善。”
-
1013
无休无了
- 成语拼音:
- wú xiū wú le
- 成语解释:
- 见“无了无休”。
- 成语出处: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13回:“可怜那死的倒未必知道,这活的真是苦恼伤心,无休无了,算来竟不如草木石头,无知无觉,倒也心中干净。”
-
1014
无形无影
- 成语拼音:
- wú xíng wú yǐng
- 成语解释:
- ①不见形迹;完全消失。②以形容虚构的事物。
- 成语出处:
- 明·无名氏《破风诗》第三折:“无形无影透人怀,四季能吹万物开。”
-
1015
无下箸处
- 成语拼音:
- wú xià zhù chǔ
- 成语解释:
- 晋武帝时,何曾生活豪奢,食日费万钱,犹云无下箸处。后用以形容富人饮食奢侈无度。
- 成语出处:
- 《晋书·何曾传》:“食日万钱,犹曰无下箸处。”
-
1016
无须之祸
- 成语拼音:
- wú xū zhī huò
- 成语解释:
- 《三国志·魏志·袁绍传》:“扞绍呴遂勒兵捕诸阉人,无少长皆杀之,或有无须而误死者。”后以“无须之祸”谓无辜受累而遭祸。
- 成语出处:
- 《三国志·魏志·袁绍传》:“扞绍呴遂勒兵捕诸阉人,无少长皆杀之,或有无须而误死者。”
-
1017
无形之中
- 成语拼音:
- wú xíng zhī zhōng
- 成语解释:
- 成语出处:
-
1018
无形之罪
- 成语拼音:
- wú xíng zhī zuì
- 成语解释:
- 犹言莫须有之罪。
- 成语出处:
- 《隋书·炀帝纪》:“绩著经纶,或恶其直道,或忿其正议,求其无形之罪,加以刎颈之诛。”
-
1019
无一不备
- 成语拼音:
- wú yī bù bèi
- 成语解释:
- 谓样样齐全。
- 成语出处:
-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二十一回:“真是:吃的,喝的,穿的,戴的,无一不精,无一不备。”
-
1020
无远不届
- 成语拼音:
- wú yuǎn bù jiè
- 成语解释:
- 不管多远之处,没有不到的。同“无远弗届”。
- 成语出处:
- 《南史·陈纪·武帝》:“用能百揆时序,四门允穆,无恩不服,无远不届。”
* 无的成语,带无字的成语,包含无字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