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开头的成语 (199个)

161

十六着,走为上着

成语拼音:
sān shí liù zhāo,zǒu wéi shàng zhāo
成语解释:
着:下棋落子,比喻计策或手段。指事情已经到了无可奈何的地步,没有别的好办法,只能出走了事
成语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回:“娘道:‘我儿,十六着,走为上着,只恐没处走。’”
162

牲五鼎

成语拼音:
sān shēng wǔ dǐng
成语解释:
旧时形容祭品丰盛。后来也形容食物美好。
成语出处:
元 高明《琵琶记 蔡公逼伯喈赴试》:“牲五鼎供朝夕,须胜似啜菽并饮水。”
163

头六面

成语拼音:
sān tóu liù miàn
成语解释:
谓当着众人或有关各方之面。
成语出处:
清·李渔《风筝误·释疑》:“究竟不得明白,方才在这边头六面,认将出来,方才晓得是这本新戏。”
164

头两绪

成语拼音:
sān tóu liǎng xù
成语解释:
形容事务繁杂,不易弄清头绪。
成语出处:
宋 朱熹《答张敬夫书》:“则不免将一个心把捉另一个心,外面未有一事时,里面已是头两绪。”
165

头六证

成语拼音:
sān tóu liù zhèng
成语解释:
众多的人证。
成语出处:
克非《春潮急》:“心想,横竖抵死不认帐,只你徐元菊一个人,缺少头六证,未见得就给我说死了。”
166

窝两块

成语拼音:
sān wō liǎng kuài
成语解释:
①谓有多房妻妾。②指众多的子女。
成语出处: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76回:“常言道说得好,窝两块,大妇小妻,一个碗内两张匙,不是汤着就抹着,如何没些气儿。”
167

下五除二

成语拼音:
sān xià wǔ chú èr
成语解释:
珠算口诀。形容做事及动作干脆利索。
成语出处: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6回:“偶然在家闲一刻,便见他姊妹两个‘下五除二’的不离手,‘五亩七分半’的不离口。”
168

月不知肉味

成语拼音:
sān yuè bù zhī ròu wèi
成语解释:
个月之内吃肉不觉得有味道。比喻集中注意力于某一事物而忘记了其它事情。也借用来形容几个月不吃肉。
成语出处:
《论语·述而》:“子在齐闻《韶》,月不知肉味。”
169

灾八难

成语拼音:
sān zāi bā nàn
成语解释:
比喻小孩生来多病。也形容经常遭遇不幸。
成语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61回:“况且自己又灾八难的,好容易怀了一个哥儿,到了六七个月还掉了。”
170

征七辟

成语拼音:
sān zhēng qī bì
成语解释:
、七:泛指多次;征、辟:征召,荐举。指朝廷多次征名为官
成语出处:
《晋书·王褒传》:“于是隐居教授,征七辟,皆不就。”
171

智五猜

成语拼音:
sān zhì wǔ cāi
成语解释:
比喻用尽心思,多方猜测。
成语出处: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24回:“老娘也不消得智五猜,只一智便猜个十分。”
172

百六十行

成语拼音:
sān bǎi liù shí háng
成语解释:
旧时对各行各业的通称。
成语出处:
明 无名氏《白兔记 投军》:“左右的,与我扯起招军旗,叫街坊上民庶,百六十行做买卖的,愿投军者,旗下报名。”
173

茶六礼

成语拼音:
sān chá liù lǐ
成语解释:
犹言明媒正娶。我国旧时习俗,娶妻多用茶为聘礼,所以女子受聘称为受茶。六礼,即婚姻据以成立的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六种仪式。参阅明陈耀文《天中记》卷四四、《仪礼 士昏礼》。
成语出处:
我国旧时习俗,娶妻多用茶为聘礼,所以女子受聘称为受茶。六礼,即婚姻据以成立的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六种仪式。参阅明陈耀文《天中记》卷四四、《仪礼·士昏礼》。
174

差五错

成语拼音:
sān chā wǔ cuò
成语解释:
泛指差错。常指意外的事故。
成语出处:
清 曾朴《孽海花》第22回:“要有什么差五错,那事情就难说了!”
175

迭阳关

成语拼音:
sān dié yáng guān
成语解释:
迭:反复歌唱某一句;阳关:古关名,在今甘肃敦煌县西南。原指古代送别的曲调。后也比喻离别。
成语出处:
唐·王维《渭城曲》诗:“渭城朝雨浥清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176

坟五典

成语拼音:
sān fén wǔ diǎn
成语解释:
相传为我国最早的古籍。
成语出处:
《左传·昭公十二年》:“是能读《坟》、《五典》、《八索》、《九丘》。”
177

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

成语拼音:
sān gè chòu pí jiàng,sài guò zhū gě liàng
成语解释:
比喻人多智慧多,有事请经过大家商量,就能商量出一个好办法来。
成语出处:
178

告投杼

成语拼音:
sān gào tóu zhù
成语解释:
《战国策 秦策二》:“昔者曾子处费,费人有与曾子同名族者而杀人,人告曾子母曰:‘曾参杀人。’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杀人。’织自若。有顷焉,人又曰:‘曾参杀人。’其母尚织自若也。顷之,一人又告之曰:‘曾参杀人。’其母惧,投杼逾墙而走。”后以“告投杼”比喻流
成语出处:
《战国策·秦策二》:“昔者曾子处费,费人有与曾子同名族者而杀人,人告曾子母曰:‘曾参杀人。’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杀人。’织自若。有顷焉,人又曰:‘曾参杀人。’其母尚织自若也。顷之,一人又告之曰:‘曾参杀人。’其母惧,投杼逾墙而走。
179

缄其口

成语拼音:
sān jiān qí kǒu
成语解释:
嘴上贴了次封条。形容言语非常谨慎;或不开口。缄:封;闭。
成语出处:
汉 刘向《说苍 敬慎》:“孔子之周,观于太庙,右陛之侧,有金人焉,缄其口而铭其背曰:‘古之慎言人也。’”
180

六九等

成语拼音:
sān liù jiǔ děng
成语解释:
指等级和类别多,有种种差别。
成语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75回:“只不过这会子输了几两银子,你们就这么六九等儿的了。”
* 第一个字是三的成语,三字开头的成语,三字开头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