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个字是之的成语 (189个)

101

所钟

成语拼音:
qíng zhī suǒ zhōng
成语解释:
钟:汇聚,专注。指痴情所向,十分专注
成语出处:
《晋书·王衍传》:“圣人忘情,最下不及于情,然则情所钟,正在我辈。”
102

将死,其言也善

成语拼音:
rén zhī jiāng sǐ,qí yán yě shàn
成语解释:
人到临死,他说的话是真心话,是善意的。
成语出处:
《论语·泰伯》:“曾子言曰:‘鸟将死,其鸣也哀;人将死,其言也善。’”
103

奈何

成语拼音:
rú zhī nai hé
成语解释:
怎幺办。
成语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43回:“倘或被眼疾手快的拿了送官,如奈何?”
104

八九

成语拼音:
shí zhī bā jiǔ
成语解释:
比喻有极大的可能性。
成语出处:
《新编五代史平话·唐史》:“今天下势,归韦温的十八九。”
105

不见,听不闻

成语拼音:
shì zhī bù jiàn,tīng zhī bù wén
成语解释:
看见了同没有看见一样,听见了同没有听见一样。形容不重视,不注意。同“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成语出处:
战国·宋·庄周《庄子·知北游》:“终日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搏而不得也。”
106

东隅

成语拼音:
shī zhī dōng yú
成语解释:
早上丢失了(晚上又收回来);比喻开始失败(最后取得成功)。
成语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冯异传》:“始虽垂翅回溪,终能奋翼黾池,可谓失东隅,收桑榆。”
107

东隅,收桑榆

成语拼音:
shī zhī dōng yú,shōu zhī sāng yú
成语解释:
东隅:东方日出处,指早晨;桑、榆:指日落处,也指日暮。比喻开始在这一方面失败了,最后在另一方面取得胜利。
成语出处:
《后汉书 冯异传》:“始虽垂翅回奚,终能奋翼黾池,可谓失东隅,收桑榆。”
108

高阁

成语拼音:
shù zhī gāo gé
成语解释:
捆起来以后放在高高的架子上。比喻放着不用。
成语出处:
《晋书 庾翼传》:“此辈宜束高阁,俟天下太平,然后议其任耳。”
109

高屋

成语拼音:
shù zhī gāo wū
成语解释:
同“束高阁”。
成语出处:
明·李贽《读书乐》诗:“弃置莫读,束高屋,怡性养神,辍歌送哭。”
110

过隙

成语拼音:
sì zhī guò xì
成语解释:
语出《墨子·兼爱下》:“人生乎地上无几何也,譬犹驷驰而过隙也。”后用以喻光阴飞逝。
成语出处:
语出《墨子·兼爱下》:“人生乎地上无几何也,譬犹驷驰而过隙也。”
111

毫厘,差以千里

成语拼音:
shī zhī háo lí,chà yǐ qiān lǐ
成语解释:
指细微的失误,可导致巨大的差错。
成语出处:
《陈书 虞荔传》:“夫安危兆,祸福机,匪独天时,亦由人事。失毫厘,差以千里。是以明智士,据重位而不倾,执大节而不失,岂惑于浮辞哉?”
112

毫厘,谬以千里

成语拼音:
shī zhī háo lí,miù yǐ qiān lǐ
成语解释:
毫、厘:两种极小的长度单位。开始稍微有一点差错,结果会造成很大的错误。
成语出处:
西汉 戴圣《大戴礼记 保傅》:“《易》曰:‘正其本,万物理。失毫厘,差千里。’”
113

毫厘,差千里

成语拼音:
shī zhī háo lí,chà zhī qiān lǐ
成语解释:
指细微的失误,可导致巨大的差错。
成语出处:
《大戴礼记 保傅》:“《易》曰:‘正其本,万物理。失毫厘,差千里。’故君子慎重始也。”
114

千里,差若毫厘

成语拼音:
shī zhī qiān lǐ,chà ruò háo lí
成语解释:
指细微的失误,可导致巨大的差错。
成语出处:
《隋书 天文志上》:“失千里,差若毫厘,大象一乖,馀何可验!”
115

所好,下必从

成语拼音:
shàng zhī suǒ hào,xià bì cóng zhī
成语解释:
好:喜爱。在上的人喜欢什么,在下的人就一定会跟着做
成语出处:
战国·邹·孟轲《孟子·滕文公》:“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
116

桑榆

成语拼音:
shōu zhī sāng yú
成语解释:
《后汉书 冯异传》:“始虽垂翅回溪,终能奋翼黾池,可谓失东隅,收桑榆”。谓初虽有失,而终得补偿。后以“收桑榆”谓事犹未晚,尚可补救。
成语出处:
《后汉书·冯异传》:“始虽垂翅回溪,终能奋翼黾池,可谓失东隅,收桑榆”。
117

无愧

成语拼音:
shòu zhī wú kuì
成语解释:
受:接受,得到。得到某种奖励或荣誉没有什么可惭愧的
成语出处:
玛拉沁夫《茫茫的草原》第四卷:“这些钱是自己豁出老命赚来的,万般辛苦,受无愧。”
118

无味,弃不甘

成语拼音:
shí zhī wú wèi,qì zhī bù gān
成语解释:
味:滋味。吃起来没有滋味,丢掉它又可惜。形容东西无大用处但又舍不得抛弃
成语出处:
鲁迅《书信集·致章廷谦》:“这一种杂志,大约小峰是食无味,弃不甘也。”
119

无味,弃可惜

成语拼音:
shí zhī wú wèi,qì zhī kě xī
成语解释:
味:滋味。吃起来没有滋味,丢掉它又可惜。形容东西无大用处但又舍不得抛弃
成语出处:
晋·司马彪《九州春秋》:“夫鸡肋,弃如可惜,食无所得,以比汉中,知王欲还也。”
120

以法

成语拼音:
shéng zhī yǐ fǎ
成语解释:
绳:准绳;引申为制裁;:代词代犯法的人;以:用;拿;法:法律;法令。用法律作准绳;给予制裁。
成语出处:
汉 冯衍《上疏自陈》:“以文帝明而魏尚忠,绳以法则为罪,施以德则为功。”
* 第二个字是之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