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个字是之的成语 (189个)

121

所好,下必从

成语拼音:
shàng zhī suǒ hào,xià bì cóng zhī
成语解释:
好:喜爱。在上的人喜欢什么,在下的人就一定会跟着做
成语出处:
战国·邹·孟轲《孟子·滕文公》:“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
122

桑榆

成语拼音:
shōu zhī sāng yú
成语解释:
《后汉书 冯异传》:“始虽垂翅回溪,终能奋翼黾池,可谓失东隅,收桑榆”。谓初虽有失,而终得补偿。后以“收桑榆”谓事犹未晚,尚可补救。
成语出处:
《后汉书·冯异传》:“始虽垂翅回溪,终能奋翼黾池,可谓失东隅,收桑榆”。
123

无愧

成语拼音:
shòu zhī wú kuì
成语解释:
受:接受,得到。得到某种奖励或荣誉没有什么可惭愧的
成语出处:
玛拉沁夫《茫茫的草原》第四卷:“这些钱是自己豁出老命赚来的,万般辛苦,受无愧。”
124

无味,弃不甘

成语拼音:
shí zhī wú wèi,qì zhī bù gān
成语解释:
味:滋味。吃起来没有滋味,丢掉它又可惜。形容东西无大用处但又舍不得抛弃
成语出处:
鲁迅《书信集·致章廷谦》:“这一种杂志,大约小峰是食无味,弃不甘也。”
125

无味,弃可惜

成语拼音:
shí zhī wú wèi,qì zhī kě xī
成语解释:
味:滋味。吃起来没有滋味,丢掉它又可惜。形容东西无大用处但又舍不得抛弃
成语出处:
晋·司马彪《九州春秋》:“夫鸡肋,弃如可惜,食无所得,以比汉中,知王欲还也。”
126

以法

成语拼音:
shéng zhī yǐ fǎ
成语解释:
绳:准绳;引申为制裁;:代词代犯法的人;以:用;拿;法:法律;法令。用法律作准绳;给予制裁。
成语出处:
汉 冯衍《上疏自陈》:“以文帝明而魏尚忠,绳以法则为罪,施以德则为功。”
127

有愧

成语拼音:
shòu zhī yǒu kuì
成语解释:
受:接受,得到。得到某种奖励或荣誉感到惭愧
成语出处: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七回:“又买礼来,使老身却不恭,受有愧。”
128

又损

成语拼音:
sǔn zhī yòu sǔn
成语解释:
形容极为谦虚。
成语出处:
《庄子 知北游》:“故曰为道者日损,损又损,以至于无为。”
129

者成,逆者败

成语拼音:
shùn zhī zhě chéng,nì zhī zhě bài
成语解释:
顺:依顺;成:成功;逆:违背。顺从他的就能成功,违背他的定要失败
成语出处:
宋·朱熹《寄陈同甫书》:“然区区鄙意,常窃以为亘古亘今只是一体,顺者成,逆者败,因非古圣贤所能独然。”
130

者昌,逆者亡

成语拼音:
shùn zhī zhě chāng,nì zhī zhě wáng
成语解释:
顺:顺从;昌:昌盛;逆:违背;亡:灭亡。顺从他的就可以存在和发展,违抗他的就叫你灭亡。形容剥削阶级的独裁统治。
成语出处:
《史记 太史公自序》:“夫阴阳四时,八位,十二度,二十四节各有教令,顺者昌,逆者不死则亡。”
131

者兴,逆者亡

成语拼音:
shùn zhī zhě xīng,nì zhī zhě wáng
成语解释:
指顺从天道的就生存,违背天道的则灭亡。同“顺者昌,逆者亡”。
成语出处:
梁启超《国家思想变迁异同论》:“以万丈气焰,磅礴冲击于全世界人人脑中,顺者兴,逆者亡。”
132

豺虎

成语拼音:
tóu zhī chái hǔ
成语解释:
投:扔。指将坏人投饲豺虎。表示深恶痛绝
成语出处:
宋·陈亮《寄何茂恭文》:“要不能无遗憾于死生,安得取而投豺虎!”
133

空言

成语拼音:
tuō zhī kōng yán
成语解释:
指寄托所怀于文词议论。
成语出处:
汉 赵岐《〈孟子〉题辞》:“仲尼有云:‘我欲托空言,不如载行事深切著明也。’”按《史记 太史公自序》作“载空言”。司马贞索隐:“案:孔子言见《春秋纬》,太史公引以成说也。空言谓褒贬是非也。”
134

戮民

成语拼音:
tiān zhī lù mín
成语解释:
亦作“天僇民”。受天惩罚的人;罪人。
成语出处:
战国·宋·庄周《庄子·大宗师》:“孔子曰:‘丘,天戮民也。’”
135

入骨

成语拼音:
tòng zhī rù gǔ
成语解释:
伤痛入骨髓。形容伤心到了极点
成语出处:
《全相平话·七国春秋》:“齐为无道,以害先王,寡人统位,痛入骨。”
136

成语拼音:
tīng zhī rèn zhī
成语解释:
任凭事物存在发展而不去过问。听:听凭;:文言代词;代人或事物。
成语出处:
毛泽东《反对自由主义》:“见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不愤恨,不劝告,不制止,不解释,听,这是第八种。”
137

四海而皆准

成语拼音:
tuī zhī sì hǎi ér jiē zhǔn
成语解释:
:代词,指普遍性的真理;四海:指任何地方;皆:都是;准:准确。比喻具有普遍性的真理到处都适用
成语出处:
西汉·戴圣《礼记·祭义》:“推而放诸东海而准,推而放诸西海而准,推而放诸南海而准,推而放诸北海而准。”
138

夭夭

成语拼音:
táo zhī yāo yāo
成语解释:
喻事物的繁荣兴盛。亦形容逃跑。桃,谐音“逃”。有时含诙谐义。
成语出处:
《诗经 周南 桃夭》:“桃夭夭,灼灼其华。”毛传:“桃有华盛者,夭夭,其少壮也。”《礼记 大学》:“诗云,‘桃夭夭,其叶蓁蓁,子于归,宜其家人。’宜其家人,而后可以教国人。”
139

雌雄

成语拼音:
wū zhī cí xióng
成语解释:
乌:乌鸦。乌鸦的雌雄难辨。比喻不分善恶是非
成语出处:
《诗经·小雅·正月》:“具曰‘予圣’,谁知乌雌雄。”
140

如虎

成语拼音:
wèi zhī rú hǔ
成语解释:
畏:害怕。像怕老虎那样害怕。形容人很威严或凶狠
成语出处:
宋·龚明《中吴纪闻·朱氏盛衰》:“有在仕途者,稍拂其意,则以违上命文致其罪,渐人畏如虎。”
* 第二个字是之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