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个字是所的成语 (81个)

61

欲言

成语拼音:
chàng suǒ yù yán
成语解释:
畅:尽情;痛快;欲:想要。把心里要讲的话痛快地全部讲出来。也作“尽欲言”。
成语出处:
清 方苞《游丰台记》:“少长不序,卧起坐立,惟便人,畅欲言,举酒相属,向夕犹不能归。”
62

欲为

成语拼音:
chàng suǒ yù wéi
成语解释:
痛痛快快地做想做的事
成语出处:
清 李渔《奈何天 总评》:“使之生于贵族,早历宦途,畅欲为,更不知作何竖立。”
63

不为

成语拼音:
hé suǒ bù wéi
成语解释:
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无不为。
成语出处:
《南史·孔琇之传》:“有小儿,年十岁,偷刈邻家稻一束,琇之付狱案罪,或谏之,琇之曰:‘十岁便能为盗,长大何不为?”
64

不包

成语拼音:
wú suǒ bù bāo
成语解释:
包:包容。没有什么不被包括。形容包含的东西非常多。
成语出处:
东汉 王充《论衡》:“故夫大人之胸怀非一,才高知大,故其于道术,无不包。”
65

不及

成语拼音:
wú suǒ bù jí
成语解释:
没有地方不能达到。
成语出处:
《鹖冠子·环流》:“故命无不在,无不施,无不及,时或后而得之命也。”
66

不尽其极

成语拼音:
wú suǒ bù jìn qí jí
成语解释:
犹言竭尽其有。
成语出处:
老舍《四世同堂》:“赶到她宴请日本人的时候,她也无不尽其极的把好的东西拿出来,使日本人不住的吸气。”
67

不可

成语拼音:
wú suǒ bù kě
成语解释:
没有什么不可的。
成语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灌夫传》:“蚡事魏其无不可。”
68

不容

成语拼音:
wú suǒ bù róng
成语解释:
没有什么不能容纳。极言其宽广。
成语出处:
《魏书》:“朕于天下无不容,而况植乎?”
69

不谈

成语拼音:
wú suǒ bù tán
成语解释:
没有什么不谈论的
成语出处:
叶圣陶《微波》:“他们无不谈,谈主义,谈问题。”
70

不通

成语拼音:
wú suǒ bù tōng
成语解释:
通:知道。没有什么不知道的。
成语出处:
《孝经 感应》:“孝悌之至,通于神明,光于四海,无不通。”
71

不为

成语拼音:
wú suǒ bù wéi
成语解释:
为:做。没有不干的事情。指什么坏事都干了。
成语出处:
晋 陈寿《三国志 吴志 张温传》:“揆其奸心,无不为。”
72

不闻

成语拼音:
wén suǒ bù wén
成语解释:
听到从未听到过的。形容事物非常希罕。
成语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郦生陆贾列传》:“越中无足与语,至生来,令我日闻不闻。”
73

不有

成语拼音:
wú suǒ bù yǒu
成语解释:
没有什么没有的。即应有尽有。
成语出处:
唐 李朝威《柳毅传》:“始见台阁相向,门户千万,奇草珍木,无不有。”
74

不用其极

成语拼音:
wú suǒ bù yòng qí jí
成语解释:
极:穷尽。原意是无处不用尽心力。现指做坏事时任何极端的手段都使出来。
成语出处:
西汉 戴圣《礼记 大学》:“《诗》曰:‘周虽旧邦,其命惟新。’是故君子无不用其极。”
75

不作

成语拼音:
wú suǒ bù zuò
成语解释:
见“无不为”。
成语出处:
宋·苏舜钦《论五事》:“变诈奇邪,无不作,苟或败露,立便逃亡。”
76

不知

成语拼音:
wú suǒ bù zhī
成语解释:
什么事情都知道,没有不懂得的。
成语出处:
《列子·黄帝》:“圣人无不知,无不通,故得引而使之焉。”
77

不至

成语拼音:
wú suǒ bù zhì
成语解释:
至:到。指没有不到的地方。也指什么坏事都做绝了。
成语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阳货》:“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不至矣。”
78

措手足

成语拼音:
wú suǒ cuò shǒu zú
成语解释:
手脚没有地方放。形容没有办法,不知如何是好。
成语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子路》:“刑罚不中,则民无错手足矣。”
79

错手足

成语拼音:
wú suǒ cuò shǒu zú
成语解释:
不知如何安放手足。形容没有办法,不知如何是好。
成语出处:
春秋·鲁·孔丘《论语·子路》:“刑罚不中,则民无错手足矣。”
80

顾惮

成语拼音:
wú suǒ gù dàn
成语解释:
见“无顾忌”。
成语出处:
《周书·宣帝纪》:“唯自尊崇,无顾惮;国典朝仪,率情变改。”
* 第二个字是所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