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个字是其的成语 (201个)

41

不堪

成语拼音:
bù kān qí yōu
成语解释:
忧:愁苦。不能忍受那样的愁苦。
成语出处:
《论语·雍也》:“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忧,回也不改乐。贤哉,回也!
42

不私

成语拼音:
bù sī qí lì
成语解释:
私;私有。不把利益据为己有
成语出处:
春秋·齐·管仲《管子·形势解》:“不伐功,不私利。”
43

不胜

成语拼音:
bù shèng qí rèn
成语解释:
胜:能担当。没有能力担当那项重任。
成语出处:
战国 邹 孟轲《孟子 梁惠王下》:“王怒,以为不胜任矣。”
44

不厌

成语拼音:
bù yàn qí fán
成语解释:
厌:嫌;烦:麻烦。不嫌麻烦。
成语出处:
宋 袁燮《挈斋集》:“贽之先君,不惮烦,而帝每不能听。”
45

不厌

成语拼音:
bù yàn qí fán
成语解释:
厌:嫌。不嫌繁杂;不嫌麻烦。
成语出处:
明 吕坤《呻吟语》:[天]极精细,色色象象,条分缕析而不厌繁。”
46

不厌

成语拼音:
bù yàn qí xiáng
成语解释:
厌:嫌;详:详细。不嫌过于详细。指越详细越好。也作“不厌求详。”
成语出处:
宋 朱熹《答刘公度》:“讲学不厌详,凡天下事物之理,方册圣贤之言,皆须子细反复究竟。”
47

不知

成语拼音:
bù zhī qí xiáng
成语解释:
不知道他的详细情况。
成语出处:
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44回:“施御史家的事,我也略闻,不知详。”
48

瞠乎

成语拼音:
chēng hū qí hòu
成语解释:
瞠:瞪眼。在后面直瞪眼;赶不上。形容远远地落在别人后面。
成语出处:
庄周《庄子 田子方》:“夫子奔逸绝尘,而回瞠若乎后矣!”
49

出乎类,拔乎

成语拼音:
chū hū qí lèi,bá hū qí cuì
成语解释:
出:超过;类:同类;拔:超出;萃:草丛生的样子,引申为同类聚集。指人的品德才能超出同类之上
成语出处:
战国·邹·孟轲《孟子·公孙丑上》:“圣人之于民,亦类也。出于类,拔乎萃,自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也。”
50

厕身

成语拼音:
cè shēn qí jiān
成语解释:
指某件事自己参与在内。
成语出处:
51

洞察

成语拼音:
dòng chá qí jiān
成语解释:
对别人的阴谋诡计看得很清楚。
成语出处:
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12回:“倘明哲君子,洞察奸,于家中妇女不时正言规劝,以三姑六婆视为寇仇。”
52

洞见

成语拼音:
dòng jiàn qí jiān
成语解释:
洞:洞察,洞悉;奸:奸伪。看清楚别人的阴谋诡计。形容观察能力强,看问题敏锐
成语出处:
《元史·许衡传》:“李林甫妒贤嫉能,明皇洞见奸而不能退。”
53

地尽

成语拼音:
dì jìn qí lì
成语解释:
尽:全部;利:利益。指土地等自然环境充分发挥作用
成语出处:
孙中山《上李鸿章书》:“人能尽才,地能尽利,物能尽用,货能畅流。”
54

得售

成语拼音:
dé shòu qí jiān
成语解释:
售:推销,推行。得以推行他的奸计
成语出处:
章炳麟《为辛亥同志俱乐部纠正段祺瑞废止法统令通电》:“主权所在,名器不可假人,勿令矫伪者得售奸也。”
55

独擅

成语拼音:
dú shàn qí měi
成语解释:
独:独自;擅:据有。单独占据美名或美好的事物
成语出处:
《晋书·刘元海载记》:“大丈夫若遭二祖,终不令二公独擅美于前矣。”
56

独行

成语拼音:
dú xíng qí dào
成语解释:
道:信念、主张。独自去实现自己的主张。
成语出处:
《孟子·滕文公下》:“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道。”
57

洞悉

成语拼音:
dòng xī qí jiān
成语解释:
洞:洞察,洞悉;奸:奸伪。看清楚别人的阴谋诡计。形容观察能力强,看问题敏锐
成语出处:
明·沈德符《野获编·列朝·庙议献谄不用》:“甫出口,而上已洞悉奸,斥逐不已。”
58

二三

成语拼音:
èr sān qí dé
成语解释:
二三:不专一。形容三心二意。
成语出处:
《诗经 卫风 氓》:“士也罔极,二三德。”
59

复蹈

成语拼音:
fù dǎo qí zhé
成语解释:
蹈:踏上;辙:车轮辗过的痕迹。比喻不吸取教训,重犯错误
成语出处:
《宋史·子砥传》:“今复蹈辙,譬人畏虎,唁虎以肉,食尽终必食人。”
60

止知一,不知

成语拼音:
zhǐ zhī qí yī,bù zhī qí èr
成语解释:
成语出处:
* 第三个字是其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