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个字是息的成语 (17个)

1

保境

成语拼音:
bǎo jìng xī mín
成语解释:
保卫国家边疆,使人民得以安宁。
成语出处:
《周书 刘雄传》:“先是,国家与齐通好,约言各保境民,不相侵扰。”
2

屏声

成语拼音:
bǐng shēng xī qì
成语解释:
抑制着呼吸使不出声音。形容恭敬畏惧的神态。
成语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67回:“只见两三个小丫头都在这里,屏声气齐齐的伺候着。”
3

处静

成语拼音:
chǔ jìng xī jì
成语解释:
:停止;迹:足迹。静处不动就不会留下痕迹。引申为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成语出处:
战国·宋·庄周《庄子·渔父》:“不知处阴以休影,处静以迹,愚亦甚矣。”
4

卷旗

成语拼音:
juǎn qí xī gǔ
成语解释:
犹偃旗鼓。原指行军时隐蔽行踪,不让敌人觉察。现比喻事情终止或声势减弱。
成语出处:
清 孙郁《绣帏灯 公讨》:“须等那不贤之妇亲口道允,我等才卷旗鼓,暂宽一时。”
5

敛容

成语拼音:
liǎn róng xī qì
成语解释:
敛容:收起笑容,态度变得严肃;:停止。正容屏气,形容神情严肃庄重
成语出处:
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83回:“面上尚微有笑容,及至到公堂,他才敛容气。”
6

买牛

成语拼音:
mǎi niú xī gē
成语解释:
犹言卖剑买牛。
成语出处:
明·何景明《雁门太守行》:“太守下牛,买牛戈。”
7

仆旗

成语拼音:
pū qí xī gǔ
成语解释:
:停止。放倒旗子,停止敲鼓。指隐蔽行军,不暴露目标。比喻无声无地停止运动
成语出处:
《新唐书·南蛮传》:“会蛮踵来,还攻大度河,仆旗鼓。”
8

食饥

成语拼音:
shí jī xī láo
成语解释:
谓使饥饿者得食,疲劳者休
成语出处:
战国·宋·墨翟《墨子·天志中》:“内有以食饥劳,持养其万民,则君臣上下惠忠,文子弟兄慈孝。”
9

树欲而风不停

成语拼音:
shù yù xī ér fēng bù tíng
成语解释:
原比喻事情不能如人的心愿。现也比喻阶级斗争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同“树欲静而风不止”。
成语出处:
宋·陈亮《祭凌存仲母夫人立》:“树欲而风不停,子欲养而亲不待。”
10

停瞋

成语拼音:
tíng chēn xī nù
成语解释:
成语出处:
11

望峰

成语拼音:
wàng fēng xī xīn
成语解释:
遥望山峦巍峨而尘念随之平。多指遁世隐居。亦喻知难而止
成语出处:
南朝·梁·吴均《与朱元思书》:“鸢飞戾天者,望峰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12

卧旗

成语拼音:
wò qí xī gǔ
成语解释:
鼓:停止敲鼓。放倒旗子,停止敲鼓。指隐蔽行军,不暴露目标
成语出处:
晋·陈寿《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裴松之注引郭冲三事曰:“亮意气自若,敕军中皆卧旗鼓,不得妄出庵幔,又令大开四城门,扫地却酒。”
13

望岫

成语拼音:
wàng xiù xī xīn
成语解释:
见“望峰心”。
成语出处:
《南史·何点传》:“豫章王嶷命驾造点,点从后门遁去。司徒竟陵王子良闻之,曰:‘豫章王尚,吾当望岫心。’”
14

偃兵

成语拼音:
yǎn bīng xī jiǎ
成语解释:
偃:放倒。放倒武器,收起盔甲。指停止战争
成语出处:
后魏·高允《征士歌》:“于是偃兵甲,修立文学。”
15

偃旗

成语拼音:
yǎn qí xī gǔ
成语解释:
偃:放倒;:停止。原指秘密行军;不暴露目标。后用以指休战或不声不响停止行动。
成语出处:
晋 陈寿《三国志 蜀志 赵云传》:“成都既定,以云为翊军将军。”裴松之注引《赵云别传》:“云入营,更大开门,偃旗鼓,公军疑云有伏兵,引去。”
16

掩旗

成语拼音:
yǎn qí xī gǔ
成语解释:
①卷起军旗,停擂战鼓。指军队隐蔽行动,避免暴露目标。②比喻停止行动。
成语出处:
《明史·流贼传·张献忠》:“献忠因得与山民市盐刍米酪,收溃散,掩旗鼓,益西走白羊山。”
17

偃武

成语拼音:
yǎn wǔ xī gē
成语解释:
武备,不事战争。
成语出处:
《后汉书·公孙述传》:“嚣(隗嚣)不及此时推危乘胜,以争天命,而退欲为西伯之事,尊章句,宾友处士,偃武戈,卑辞事汉,喟然自以文王复出也。”
* 第三个字是息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