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个字是求的成语 (97个)

81

刻船

成语拼音:
kè chuán qiú jiàn
成语解释:
死守教条,比喻拘泥成法,固执不知变通
成语出处:
唐·刘知畿《史通·因习》:“夫事有贸迁,而言无变革,此所谓胶柱而调瑟,刻船以剑也。”
82

刻意

成语拼音:
kè yì qiú gōng
成语解释:
刻意:用尽心思;工:精致、完好。用尽心思使文章或工艺品更精巧。
成语出处:
清 况周颐《蕙风词话》第二卷:“此等词语浅情深,妙在字句之表,便觉刻意工,是无端多费气力。”
83

励精

成语拼音:
lì jīng qiú zhì
成语解释:
振奋精神,尽力设法治好国家。
成语出处:
宋·邵伯温《闻见前录》第十卷:“擢御史中丞,帝方励精治。”
84

厉精

成语拼音:
lì jīng qiú zhì
成语解释:
厉:振作,振奋;治:治理国家。振奋精神,想办法治理好国家
成语出处:
《新唐书·魏知古等传赞》:“观玄宗开元时,厉精治,元老魁旧,动所尊悼。”
85

敛怨

成语拼音:
liǎn yuàn qiú mèi
成语解释:
谓因向上献媚,不顾人民怨恨而征收钱物。
成语出处: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唐代宗大历元年》:“节度使非能男耕女织,必取之于人,敛怨媚,不可长也。”
86

买菜

成语拼音:
mǎi cài qiú yì
成语解释:
比喻争多嫌少。
成语出处:
《高士传·严光》:“买菜乎?益也。”
87

卖国

成语拼音:
mài guó qiú lì
成语解释:
见“卖国荣”。
成语出处:
宋·洪迈《容斋续笔·朱温三事》:“苏循及其子楷,自谓有功于梁,当不擢用。全忠薄其为人,以其为唐鸱枭,卖国利,勒循致仕,斥楷归田里。”
88

卖国

成语拼音:
mài guó qiú róng
成语解释:
荣:荣华富贵。指出卖国家利益谋取个人荣华富贵。
成语出处:
宋 洪迈《容斋续笔 朱温之事》:“苏循及其子楷,自谓有功于梁,当不擢用。全忠薄其为人,以其为唐鸱枭,卖国利,勒循致仕,斥楷归田里。”
89

买静

成语拼音:
mǎi jìng qiú ān
成语解释:
谓息事宁人,以图安逸。
成语出处: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21卷:“今日天飞大王在此经过,这乡村敛钱备饭,买静安。”
90

媚外

成语拼音:
mèi wài qiú róng
成语解释:
媚:谄媚。奉承外国人以谋个人利益
成语出处:
清·吴趼人《痛史》第19回:“这是媚外荣的结局,表过不提。”
91

卖友

成语拼音:
mài yǒu qiú róng
成语解释:
指靠出卖朋友以谋名利、地位
成语出处:
柳亚子《咏史》:“卖友荣事可羞,觑颜枉自附清流。”
92

觅衣

成语拼音:
mì yī qiú shí
成语解释:
觅:寻找。寻找穿的和吃的
成语出处: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五回:“看你既不是官员赴任,又不是买卖经商,更不是觅衣食,究竟有什么要紧的勾当?”
93

卖主

成语拼音:
mài zhǔ qiú róng
成语解释:
指出卖主人的利益以换取个人的荣华富贵
成语出处:
清 夏敬渠《野叟曝言》第59回:“得势则聚若蝇蚊,失势则散若鸟兽,甚至卖主荣者颇多。”
94

鸟钞

成语拼音:
niǎo chāo qiú bǎo
成语解释:
钞:强取,掠夺。如同飞鸟掠夺食物一样饱腹
成语出处: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刘陶传》:“群小竞起,进秉国之位,鹰扬天下,鸟钞饱,吞肌及骨。”
95

剖蚌

成语拼音:
pōu bàng qiú zhū
成语解释:
将蚌壳剖开,以取里面的珍珠。比喻取贤良良的人材。
成语出处:
《三国志 蜀书 秦宓传》:“甫欲凿石索玉,剖蚌珠,今乃随、和炳然,有如皎日,复何疑哉!”
96

批毛

成语拼音:
pī máo qiú cī
成语解释:
犹言吹毛疵。
成语出处:
《旧唐书·崔元综传》:“虽外示谨厚,而情深刻薄,每受制鞠狱,必批毛疵,陷于重辟。”
97

契船

成语拼音:
qì chuán qiú jiàn
成语解释:
比喻拘泥成法,不知变通。语本《吕氏春秋·察今》:“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剑若此,不亦惑乎!”《后汉书·张衡传》:“世易俗异,事执舛殊,不能通其变,而一度以揆之。斯
成语出处:
语本《吕氏春秋·察今》:“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剑若此,不亦惑乎!”
* 第三个字是求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