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个字是百的成语 (109个)

41

成语拼音:
bǎi líng bǎi lì
成语解释:
形容非常聪明乖巧。
成语出处: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李玉英狱中讼冤》:“那焦氏生得有六七分颜色,女工针指,却也俐,只是心肠有些狠毒。”
42

成语拼音:
bǎi xià bǎi zháo
成语解释:
犹言中,万无一失。同“全”。
成语出处:
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九回:“我每日送他一尾金色鲤,他就与我袖传一课。依方位,着。”
43

成语拼音:
bǎi yī bǎi cóng
成语解释:
:比喻很多;依:顺从;从:跟从。什么都依从。形容一味顺从
成语出处:
杨纤如《伞》:“讨厌他过于粗暴鲁莽,常办错事,喜爱他忠实听话,从。”
44

成语拼音:
bǎi yuē bǎi pàn
成语解释:
约:约定。多次订约,多次背叛。形容毫无信用
成语出处:
汉·桓宽《盐铁论·和亲》:“反复无信,叛。”
45

成语拼音:
bǎi yī bǎi suí
成语解释:
形容什么都顺从
成语出处: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21回:“这颜婆惜被那张三小意儿随,轻怜重惜,卖俏迎奸。”
46

成语拼音:
bǎi zhàn bǎi bài
成语解释:
指每战必败。
成语出处:
《汉书 萧何传》:“汉王曰:‘何为乃死也?’何曰:‘今众弗如,败,不死何为?’”
47

本支

成语拼音:
běn zhī bǒi shì
成语解释:
指子孙昌盛,代不衰。
成语出处:
《诗 大雅 文王》:“文王孙子,本支世。”毛传:“本,本宗也;支,支子也。”郑玄笺:“其子孙适为天子,庶为诸侯,皆世。”
48

本枝

成语拼音:
běn zhī bǒi shì
成语解释:
指子孙昌盛,代不衰。
成语出处:
见“本支世”。
49

愁肠

成语拼音:
chóu cháng bǎi jié
成语解释:
忧愁缠结在肠内。
成语出处:
《敦煌变文集 王昭君变文》:“日月无明照覆盆,愁肠结虚成着。”
50

舛讹

成语拼音:
chuǎn é bǎi chū
成语解释:
舛:错乱。讹:错误。错乱的地方很多。一般指书籍的写作或印制不精。
成语出处:
51

垂范

成语拼音:
chuí fàn bǎi shì
成语解释:
垂:流传。范:典范。指光辉榜样或伟大精神永远流传。
成语出处:
宋·陆游《跋李庄简公家书》:“虽徙海表,气不少衰,丁宁训戒之语,皆足垂范世。”
52

蹙国

成语拼音:
cù guó bǎi lǐ
成语解释:
蹙:缩;国:国土。指丧失国土或边疆
成语出处:
《诗经·大雅·召旻》:“昔先王受命,有如召公,日辟国里,今也日蹙国里。”
53

长命

成语拼音:
cháng mìng bǎi suì
成语解释:
寿命很长,能活到一岁。常用作祝福长寿之词。
成语出处:
元 无名氏《蓝采和》第四折:“这个道七十,那个道八十,婆婆道九十,这厮淡则淡到长命岁。”
54

丑态

成语拼音:
chǒu tài bǎi chū
成语解释:
丑态:丑恶的样子。做出各种各样的丑恶的样子。形容丑恶的表演或丑恶的行为。
成语出处:
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66回:“他们那有甚么心事!不过因明日就要放榜,得失心未免过重,以致弄的忽哭忽笑,丑态出。”
55

鹑衣

成语拼音:
chún yī bǎi jié
成语解释:
鹑衣:像鹌鹑鸟尾巴那样的衣服;结:补丁摞补丁的衣服。身上穿的衣服补丁多;连缀起来就像鹌鹑鸟的秃尾巴。形容衣服破烂不堪。
成语出处:
宋 李昉《太平广记》:“时有一人,鹑衣结,颜貌憔悴,亦往庙所。”
56

崇墉

成语拼音:
chóng yōng bǎi zhì
成语解释:
形容城墙高大。
成语出处:
清·褚人获《坚瓠广集·芦沟斗城》:“于是当桥之北,规里许为斗城,局制虽小,而崇墉雉,俨若雄关。”
57

多方

成语拼音:
duō fāng bǎi jì
成语解释:
想尽或用尽种种方法、计谋。
成语出处: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东京学界告乡人书》:“一言之不入,再哀之不入,或多方计以求之,总必达目的而后已。”
58

读书遍,其义自见

成语拼音:
dú shū bǎi biàn,qí yì zì xiàn
成语解释:
见:显现。读书上遍,书意自然领会。指书要熟读才能真正领会
成语出处:
晋 陈寿《三国志 魏志 王肃传》:“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遍’,言‘读书遍而义自见。’”
59

阖门

成语拼音:
hé mén bǎi kǒu
成语解释:
指全家所有人
成语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赵岐传》:“我北海孙宾石,阖门口,势能相济。”
60

诸子

成语拼音:
zhū zǐ bǎi jiā
成语解释:
诸子:指孔子、老子、庄子、荀子等;家:指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各种学术思想派别的总称。后用来对我国先秦学术思想派别的总称。
成语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屈原贾生列传》:“贾生年少,颇通诸子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
* 第三个字是百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