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个字是百的成语 (109个)

61

成语拼音:
bǎi xià bǎi zháo
成语解释:
犹言中,万无一失。同“全”。
成语出处:
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九回:“我每日送他一尾金色鲤,他就与我袖传一课。依方位,着。”
62

成语拼音:
bǎi yī bǎi cóng
成语解释:
:比喻很多;依:顺从;从:跟从。什么都依从。形容一味顺从
成语出处:
杨纤如《伞》:“讨厌他过于粗暴鲁莽,常办错事,喜爱他忠实听话,从。”
63

成语拼音:
bǎi yī bǎi suí
成语解释:
形容什么都顺从
成语出处: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21回:“这颜婆惜被那张三小意儿随,轻怜重惜,卖俏迎奸。”
64

成语拼音:
bǎi zhàn bǎi bài
成语解释:
指每战必败。
成语出处:
《汉书 萧何传》:“汉王曰:‘何为乃死也?’何曰:‘今众弗如,败,不死何为?’”
65

成语拼音:
bǎi zhòng bǎi fā
成语解释:
中:射中目标。发:发射。形容射箭、投掷或射击准确,每次都命中目标。也比喻做事有充分把握,从不落空。同“中”。
成语出处:
明 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三十一:“回陈桐闻脑后鸾铃响处,料是飞虎赶来,挂下画戟,取火龙标掌在手中,此标乃异人秘授,出手烟生,发。”
66

本支

成语拼音:
běn zhī bǒi shì
成语解释:
指子孙昌盛,代不衰。
成语出处:
《诗 大雅 文王》:“文王孙子,本支世。”毛传:“本,本宗也;支,支子也。”郑玄笺:“其子孙适为天子,庶为诸侯,皆世。”
67

本枝

成语拼音:
běn zhī bǒi shì
成语解释:
指子孙昌盛,代不衰。
成语出处:
见“本支世”。
68

成语拼音:
bǎi zhì bǎi xiào
成语解释:
效:效果,功用。形容医术高明,效果很好
成语出处:
清·刘鹗《老残游记》第一回:“来了一个摇串铃的道士,说是曾受异人传授,能治病,街上人找他治病,效。”
69

伏尸万,流血千里

成语拼音:
fú shī bǎi wàn,liú xuè qiān lǐ
成语解释:
伏尸:横尸在地。形容杀人众多
成语出处:
西汉·刘向《战国策·魏策》:“天子之怒,伏尸万,流血千里。”
70

鬼计

成语拼音:
guǐ jì bǎi duān
成语解释:
见“鬼计多端”。
成语出处:
清·周亮工《书影》卷十:“关云长《三上张翼德书》云:‘操之鬼计端,非羽智缚,安有今日!’”
71

回肠

成语拼音:
huí cháng bǎi zhuǎn
成语解释:
见“回肠九转”。
成语出处:
欧阳予倩《梁红玉》第三场:“思既往想将来回肠转,大丈夫处乱世,要力任艰难。”
72

阖门

成语拼音:
hé mén bǎi kǒu
成语解释:
指全家所有人
成语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赵岐传》:“我北海孙宾石,阖门口,势能相济。”
73

精金

成语拼音:
jīng jīn bǎi liàn
成语解释:
比喻德才修养锻炼十分到家。
成语出处:
南·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精金成炼,在割能断。功则治人,职思靖乱。”
74

九流

成语拼音:
jiǔ liú bǎi jiā
成语解释:
泛指各种学术流派。参见“九流一家”。
成语出处:
唐·韩愈《毛颖传》:“阴阳、卜筮、占相、医方、族氏、山经、地志、字书、图画九流家天人之书,乃至浮图、老子、外国之说,皆所详悉。”
75

经史

成语拼音:
jīng shǐ bǎi jiā
成语解释:
经:经书,儒家经典著作;史:史学,史书;家:诸子家之学。指各方面的学问
成语出处: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六卷:“那诗书是本等,就是经史家,也多涉猎过的。”
76

经史

成语拼音:
jīng shǐ bǎi zǐ
成语解释:
经:经学,经书,儒家经典著作。史:史学,史书。子:诸子家之学。旧指各个方面的很需要学问。
成语出处:
唐·韩愈《柳子厚墓志铭》:“子厚少精敏,无不通达……议论证据古今,出入经史子。”
77

窥涉

成语拼音:
kuī shè bǎi jiā
成语解释:
窥涉:关涉,关系;家:各种学术流派。指广泛地学习,多方地汲取
成语出处:
汉·王充《论衡·薄葬》:“通人知士,虽博览古今,窥涉家,条入叩贯,不能宙知。”
78

漏洞

成语拼音:
lòu dòng bǎi chū
成语解释:
漏洞:不周密的地方;出:形容出现次数很多。破漏的地方非常多。比喻说话、写文章或做事破绽很多。
成语出处:
姚雪垠《序》:“我们从《歧路灯》中感到亲切的部分往往不是道貌岸然的人物,而是各种世俗人物,同时也看出来封建礼教和制度的漏洞出。”
79

流芳

成语拼音:
liú fāng bǎi shì
成语解释:
流:流传;芳:花草的香气;比喻好的名声;世:古人以30年为一世;形容极为久远的时间。美好的名声在后世永久流传。也作“流芳千古”。
成语出处: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尤悔》:“桓公卧语曰:‘作此寂寞,将为文景所笑。’既而屈起坐曰:‘既不能流芳后世,亦不足复遗臭万载耶?’”
80

留芳

成语拼音:
liú fāng bǎi shì
成语解释:
美好形象永不磨灭,不会被忘却
成语出处:
* 第三个字是百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