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个字是而的成语 (452个)

221

面墙

成语拼音:
miàn qiáng ér lì
成语解释:
比喻不学之人,如面对墙壁立,一无所见。
成语出处:
《尚书·周官》:“不学墙面。”孔安国传:“人不学,其犹正墙面立。”
222

鸣琴

成语拼音:
míng qín ér zhì
成语解释:
指以礼乐教化人民,达到“政简刑清”的统治效果。旧时常用做称颂地方官的谀词。
成语出处:
《吕氏春秋·察贤》:“宓子贱治单父,弹鸣琴,身不下堂,单父治。”
223

扪虱

成语拼音:
mén shī ér tán
成语解释:
扪:按。一面捺着虱子,一面谈着。形容谈吐偷窃,无所畏忌。
成语出处:
《晋书·王猛传》:“桓温入关,猛被褐诣之,一面谈当世之事,扪虱言,旁若无人。”
224

扪虱

成语拼音:
mén shī ér yán
成语解释:
扪:摸。一面用手捉虱子,一面谈话。形容不拘细节,随便谈话。亦作“扪虱谈”、“扪虱倾谈”。
成语出处:
唐·房玄龄《晋书·王猛传》:“桓温入关,猛被褐诣之,一面谈当世之事,扪虱言,旁若无人。”
225

逆流

成语拼音:
nì liú ér shàng
成语解释:
逆:倒。逆水前进。比喻迎着困难
成语出处:
《诗经·秦风·蒹葭》:“溯洄从之。”毛亨传:“逆流上曰溯洄。”
226

怒目

成语拼音:
nù mù ér shì
成语解释:
怒目:瞪着发怒的眼睛;视:看。非常愤怒地瞪着双眼看。
成语出处:
明 施耐庵《水浒传》:“林冲、杨志怒目视,有欲要发作之色。”
227

逆天

成语拼音:
nì tiān ér xíng
成语解释:
逆:违背。违背天意做事。比喻违背客观形势或规律
成语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102回:“今孔明自负才智,逆天行,乃自取败亡也。”
228

拍案

成语拼音:
pāi àn ér qǐ
成语解释:
案:几案;桌子。拍着桌子愤然立。形容极度愤怒。有时也形容对反动势力的不屈服。
成语出处:
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46回:“半氏大怒,拍案起。”
229

匍匐

成语拼音:
pú fú ér xíng
成语解释:
蹑手蹑脚地走动或慢慢地走动
成语出处:
明·宗臣《报刘一丈书》:“幸主者出,南面召见,则惊走匍匐阶下。”
230

否极

成语拼音:
pǐ jí ér tài
成语解释:
否、泰:64卦中的两个卦名。指坏的到了尽头就要好起来
成语出处:
《宋史·韩令坤等传论赞》:“虽太祖善御,诸臣知机,要亦否极泰之象也。”
231

破壳

成语拼音:
pò ké ér chū
成语解释:
带壳的动植物冲破其外壳生长。形容新生事物十分顽强
成语出处:
232

破门

成语拼音:
pò mén ér chū
成语解释:
打破门冲了出去。比喻坏人急迫地跳出来干坏事或比喻克服种种限制。
成语出处:
廖沫沙《“史”和“戏”》:“你却开始‘破门出’了,历史家,却来写戏。”
233

破门

成语拼音:
pò mén ér rù
成语解释:
砸开门进去。多指盗贼行为。
成语出处:
?
234

平心

成语拼音:
píng xīn ér lùn
成语解释:
论:说。指采取冷静客观的态度作公允的评论;不掺杂任何感情因素。
成语出处:
元 刘壎《隐居通议 文章六》:“佳者反弃去,殆不可晓。平心论,则惟《天地长留集》所取为当。”
235

否终

成语拼音:
pǐ zhōng ér tài
成语解释:
否:坏;泰:好,顺利。坏运到了尽头,好运就来了
成语出处:
《晋书·庾亮传》:“实冀否终泰,属运在今。”
236

倾耳

成语拼音:
qīng ěr ér tīng
成语解释:
倾:歪,侧着。侧着耳朵仔细听。
成语出处:
《礼记·孔子闲居》:“倾耳听之,不可得闻也。”
237

墙面

成语拼音:
qiáng miàn ér lì
成语解释:
面对墙壁对立。形容目光短浅。亦作“面墙立”。
成语出处:
《书·周官》:“不学墙面”孔传:“人不学,其犹正墙面立。”《论语·阳货》:“人不为《周南》《召南》,其犹正墙面立也与?”
238

群起攻之

成语拼音:
qún qǐ ér gōng zhī
成语解释:
大家都起来攻击它,反对它。
成语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先进》:“非吾徒也,小子鸣鼓攻之可也。”
239

取瑟

成语拼音:
qǔ sè ér gē
成语解释:
瑟:弦乐器。弹瑟歌唱。比喻用曲折的方式表达情意
成语出处:
春秋·鲁·孔丘《论语·阳货》:“孺悲欲见孔子,孔子辞以疾,将命者出户,取瑟歌,使之闻之。”
240

翘足

成语拼音:
qiáo zú ér dài
成语解释:
踮起脚等待。比喻很快就能实现。
成语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高祖本纪》:“大臣内叛,诸侯外反,亡可翘足待也。”
* 第三个字是而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