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个字是而的成语 (452个)
-
181
击壤而歌
- 成语拼音:
- jī rǎng ér gē
- 成语解释:
- 击壤:古代的一种游戏。打击土堆而唱歌。比喻太平盛世,人人丰衣足食
- 成语出处:
- 清·荻岸山人《平山冷燕》第一回:“衣冠辐辏,车马喧阗,人人击壤而歌,处处笙箫而乐。”
-
182
计日而俟
- 成语拼音:
- jì rì ér sì
- 成语解释:
- 见“计日而待”。
- 成语出处:
- 晋·常璩《华阳国志·大同志》:“事终无成,败亡可计日而俟。”
-
183
结绳而治
- 成语拼音:
- jié shéng ér zhì
- 成语解释:
- 原指上古没有文字,用结绳记事的方法治理天下。后也指社会清平,不用法律治国的空想。
- 成语出处:
- 《周易·系辞下》:“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
-
184
卷席而居
- 成语拼音:
- juàn xí ér jū
- 成语解释:
- 极言生活之不安定,随时准备逃难。
- 成语出处:
- 唐·沈亚之《万胜岗新城录》:“冬,纵兵临寿春,屠马塘,走其守令狐通,焚霍丘,淮南郡邑大骇,民人卷席而居。”
-
185
卷席而葬
- 成语拼音:
- juàn xí ér zàng
- 成语解释:
- 谓用苇席裹尸而埋葬。极言葬礼之薄。
- 成语出处:
- 《后汉书·逸民传·梁鸿》:“父让王莽时为城门校尉,封修远伯,使奉少昊后,寓于北地而卒。鸿时尚幼,以遭乱世,因卷席而葬。”
-
186
聚族而居
- 成语拼音:
- jù zú ér jū
- 成语解释:
- 聚:聚集;族:家族。同族人聚集一起居住
- 成语出处:
- 鲁迅《故乡》:“我们多年聚族而居的老屋,已经公同卖给别姓了。”
-
187
接踵而来
- 成语拼音:
- jiē zhǒng ér lái
- 成语解释:
- 踵:脚后跟。一个跟着一个到来;脚步紧相连。
- 成语出处:
- 清 曾朴《孽海花》第25回:“当此内忧外患接踵而来,老夫子系天下人望,我倒可惜他多此一段闲情逸致!”
-
188
赍志而殁
- 成语拼音:
- jī zhì ér mò
- 成语解释:
- 赍:怀抱着,带着;殁:死。指怀抱着未遂的志愿而死去
- 成语出处:
- 南朝 梁 江淹《恨赋》:“赍志没地,长怀无已。”
-
189
赍志而没
- 成语拼音:
- jī zhì ér mò
- 成语解释:
- 赍:怀抱着,带着;殁:死。志愿没有实现就死了。
- 成语出处:
- 南朝·梁·江淹《恨赋》:“赍志没地,长怀无已。”
-
190
接踵而至
- 成语拼音:
- jiē zhǒng ér zhì
- 成语解释:
- 踵:脚后跟;接踵:足跟相接。后头的人脚尖挨上前头人的脚跟;一个跟着一个来到。形容人特别多;络绎不绝。或事情连续不断地发生。也作“继踵而至”、“接踵而来”。
- 成语出处:
- 《新编五代史平话 唐史下》:“是日唐主大军接踵而至。”
-
191
继踵而至
- 成语拼音:
- jì zhǒng ér zhì
- 成语解释:
- 踵:脚后跟;接踵:足跟相接;至:到,来。指人们前脚跟着后脚,接连不断地来。形容来者很多,络绎不绝
- 成语出处:
- 《晋书·段灼传》:“由是四方雄俊继踵而至,故能世为强国,吞灭诸侯,奄有天下。”
-
192
口惠而实不至
- 成语拼音:
- kǒu huì ér shí bù zhì
- 成语解释:
- 惠:给人以好处;至:到。只在口头上答应给别人好处;而实际的利益却到不了别人身上。
- 成语出处:
- 西汉 戴圣《礼记 表记》:“口惠而实不至,怨灾及其身。”
-
193
款款而谈
- 成语拼音:
- kuǎn kuǎn ér tán
- 成语解释:
- 款:诚恳。诚恳而从容的谈话。
- 成语出处: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5回:“又兼看着九公有个师徒分际,褚大娘子有个姐妹情肠,才得这样款款而谈。”
-
194
侃侃而言
- 成语拼音:
- kǎn kǎn ér yán
- 成语解释:
- 理直气壮、从容不迫地说话。
- 成语出处:
- 《论语 乡党》:“朝,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
-
195
叩马而谏
- 成语拼音:
- kòu mǎ ér jiàn
- 成语解释:
- 勒住马头进行规劝。形容竭力进行劝谏。
- 成语出处:
- 《史记·伯夷列传》:“西伯卒,武王载木主,号为文王,东伐纣。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左右欲之。太公曰:‘此义人者。’扶而去之。”
-
196
溘然而去
- 成语拼音:
- kè rán ér qù
- 成语解释:
- 溘然:突然。指人忽然死去
- 成语出处:
- 清·袁枚《小仓山房尺牍》第92首:“则一旦溘然而去,将一生心血,付之茫茫,岂不大可惜也。”
-
197
溘然而逝
- 成语拼音:
- kè rán ér shì
- 成语解释:
- 溘然:突然。指人忽然死去
- 成语出处:
-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徐录五》:“忽呼邻里语曰:‘同居三十余年,今长别矣,以遗蜕奉托可乎?’溘然而逝。”
-
198
喟然而叹
- 成语拼音:
- kuì rán ér tàn
- 成语解释:
- 喟然:叹气的样子。形容因深有感慨而叹息
- 成语出处:
- 西汉·戴圣《礼记·礼运》:“昔者仲尼与于蜡宾,事毕,出游于观上,喟然而叹。”
-
199
凯旋而归
- 成语拼音:
- kǎi xuán ér guī
- 成语解释:
- 打仗得胜后返回。
- 成语出处:
- 李晓明《平原枪声》:“等把鬼子打走了,你们凯旋归来,我带领乡亲们到十里开外去迎接。”
-
200
可想而知
- 成语拼音:
- kě xiǎng ér zhī
- 成语解释:
- 想:推想。可以通过推想而了解真相。
- 成语出处:
- 宋 王楙《野客丛书 汉唐俸禄》:“而郊以吟诗废务,上官差官以摄其职,分其半禄,酸寒之状,可想而知。”
* 第三个字是而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