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个字是而的成语 (452个)

401

哑然

成语拼音:
yǎ rán ér xiào
成语解释:
哑然:笑声。发出哑然的大笑声
成语出处:
汉·赵晔《吴越春秋·越王无余外传》:“禹乃哑然笑。”
402

一身二任

成语拼音:
yī shēn ér èr rèn
成语解释:
一个人承担两种任务。
成语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王吉传》:“诸侯骨肉,莫亲大王,大王于属则子也,于位则臣也,一身二任之责加焉。”
403

一扫

成语拼音:
yī sǎo ér guāng
成语解释:
一下子就扫除干净。也指一下子把食物吃个精光。
成语出处:
宋 苏轼《题王逸少帖》诗:“出林飞鸟一扫空。”
404

一扫

成语拼音:
yī sǎo ér kōng
成语解释:
一下子便扫除干净;全部没有了。
成语出处:
宋 苏轼《题王逸少帖》诗:“出林飞鸟一扫空。”
405

应时

成语拼音:
yìng shí ér shēng
成语解释:
指应天命产生。现指适应时机产生
成语出处:
姚华《曲海一勺》:“文章应时生,体各有当。”
406

颖脱

成语拼音:
yǐng tuō ér chū
成语解释:
颖,锥芒。言锥芒全部脱出。比喻有才能的人得到机会,即能全部显现出来。
成语出处: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平原君曰:‘夫贤士之处世也,譬若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毛遂曰:‘臣乃今日请处囊中耳。使遂早得处囊中,乃颖脱出,非特其末见已。’”
407

一往

成语拼音:
yī wǎng ér shēn
成语解释:
见“一往情深”。
成语出处:
明·汤显祖《〈牡丹亭记〉题词》:“情不知所起,一往深,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
408

一望

成语拼音:
yī wàng ér zhī
成语解释:
一看就明白。
成语出处:
清 李绿园《歧路灯》:“又说了一回话,大约言语甜俗,意味粗浅,中藏早是一望知的。”
409

应弦

成语拼音:
yīng xián ér dǎo
成语解释:
随着弓弦的声音倒下。形容射箭技艺高超。
成语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李将军列传》:“其射,见敌急,非在数十步之内,度不中不发,发即应弦倒。”
410

应运

成语拼音:
yìng yùn ér chū
成语解释:
指应天命产生。现指适应时机产生
成语出处:
孙中山《建国方略·知行总论》:“由此观之,凡为需要所迫,不独人类能应运出,创造发明,即物类亦有此良能。”
411

易衣出,并日

成语拼音:
yì yī ér chū,bìng rì ér shí
成语解释:
易:换;并日:两天并作一天。一件衣服谁外出就换上,两天吃一天的饭。形容非常贫穷
成语出处:
西汉·戴圣《礼记·儒行》:“筚门圭窬,蓬户瓮牖,易衣出,并日食。”
412

一言

成语拼音:
yī yán ér dìng
成语解释:
一句话说定了,不再更改。比喻说话算数,决不反悔
成语出处: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楚一言定三国。”
413

月晕风,础润

成语拼音:
yuè yūn ér fēng,chǔ rùn ér yǔ
成语解释:
月晕出现,将要刮风;础石湿润,就要下雨。比喻从某些征兆可以推知将会发生的事情。
成语出处:
宋 苏洵《辨奸论》:“事有必至,理有固然,惟天下之静者,乃能见微知著。月晕风,础润雨,人人知之。”
414

一饮

成语拼音:
yī yǐn ér jìn
成语解释:
饮:喝。一口气就喝完了。形容喝得非常爽快
成语出处: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三卷:“鸨儿只道他敬客,却自家一饮尽。”
415

源源

成语拼音:
yuán yuán ér lái
成语解释:
源源:水流不断的样子。形容连续不断地到来。
成语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万章上》:“故源源来。”
416

应运

成语拼音:
yìng yùn ér qǐ
成语解释:
指适应时机产生
成语出处:
郭沫若《屈原时代》:“应运起的‘执命’的‘陪臣’与‘横议’的‘处士’,不外是阜舆之流之高级者或地主化了的阜舆。”
417

一拥

成语拼音:
yī yōng ér rù
成语解释:
拥:拥挤。一下子全都拥了进去,挤了进去。
成语出处: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卷十五:“众人一拥入,迎头就把了缘拿住,押进里面搜捉,不曾走了一个。”
418

一拥

成语拼音:
yī yōng ér shàng
成语解释:
形容周围的人同时向一个目标猛挤过去。
成语出处:
钱钟书《围城》:“每人手提只小箱子,在人堆里等车,时时刻刻鼓励自己,不要畏缩,第一辆新车来了,大家一拥上。”
419

易子

成语拼音:
yì zǐ ér shí
成语解释:
子:指儿女。原指春秋时宋国被围,城内粮尽,百姓交换子女以当食物。后形容灾民极其悲惨的生活。
成语出处:
《公羊传·宣公十五年》:“易子食之,析骸炊之。”
420

择地

成语拼音:
zé dì ér dǎo
成语解释:
选择地方行走。形容做事小心谨慎。
成语出处:
《史记·伯夷列传》:“或择地蹈之,时然后出言,行不由径,非公正不发愤。”
* 第三个字是而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