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两朵花的词语
形容两朵花的词语:1. 鲜艳娇美;2. 清新灿烂;3. 绚丽多彩;4. 柔美妩媚;5. 芬芳馥郁;6. 飘逸轻盈;7. 高贵典雅;8. 纤弱娇嫩;9. 美丽动人;10. 色彩缤纷;11. 妍华盛放;12. 优雅秀丽;13. 花香四溢;14. 瑰丽绝伦;15. 洁白无瑕;16. 红润可爱;17. 温柔婉约;18. 活泼可爱;19. 娇小可爱;20. 魅力无限
形容两朵花的词语 相关词语和解释
词语 | 拼音/解释 |
---|---|
双头花 | 双头花 双头花,读音shuāng tóu huā,汉语词语,指同一枝上并开的两朵花。 |
雙頭花 | 双头花 双头花,读音shuāng tóu huā,汉语词语,指同一枝上并开的两朵花。 |
两性花 | 两性花 两性花(hermaphrodite flower,bisexual flower),指被子植物的一朵花中,同时具有雌蕊和雄蕊,这种花称为两性花。为单性花的对应词,有时也称为完全花,如:桃花、樱花、蔷薇、百合等 。 |
兩性花 | 两性花 两性花(hermaphrodite flower,bisexual flower),指被子植物的一朵花中,同时具有雌蕊和雄蕊,这种花称为两性花。为单性花的对应词,有时也称为完全花,如:桃花、樱花、蔷薇、百合等 。 |
并蒂 | 并蒂 (词语)词语,指两朵(及以上)的花并排地长在同一根茎上。 |
並蒂 | 并蒂 (词语)词语,指两朵(及以上)的花并排地长在同一根茎上。 |
花骨朵 | 花骨朵 花骨朵学名花蕾。【出处】:《西游记》第四九回:“九瓣攒成花骨朵,一竿虚孔万年青。”【示例】:杨朔《三千里江山》头:“不过无穷花开的最旺,一个骨朵连一个骨朵,开起来没头。” 两边皆禁卫排立,锦袍,幞头,簪赐花,执骨朵子。——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元宵》 |
通草花 | 通草花 用通草(通脱木)制作的花。 宋苏轼 《四花相似说》:“荼縻花似通草花,桃花似蜡花,海棠花似绢花,罂粟花似纸花。”《警世通言·三现身包龙图断冤》:“只见两个妇女,喫得面红颊赤。上手的提着一瓶酒,下手的把着两朵通草花。” 郭沫若 《反正前后》第二篇五:“两边的鬓上各各倒插一朵通草花。” |
并蒂莲 | 并蒂莲 (荷花中的千瓣莲类)并蒂莲是荷花中的一个变种,实际上,它一茎产生两花,花各有蒂,蒂在花茎上连在一起,所以也有人称它为并头莲,同心芙蓉,合欢莲,瑞莲。 并蒂莲属荷花中的千瓣莲类,是花中珍品,它集莲荷之精华于一身,尤能引人入胜。自古以来,人们便视并蒂莲为吉祥、喜庆的征兆,善良、美丽的化身。 在古代人们视并蒂莲为吉祥、喜庆的征兆,善良、美丽的化身。被誉为爱情的象征,谕意夫妻恩爱,美满幸福,并象征男女爱情缠绵;兄弟情同手足,感情深厚。并蒂莲是昆山市的三宝之一。 并蒂莲 (词语)并排地长在同一茎上的两朵莲花 文学作品中比喻恩爱的夫妻 即并头莲,多比喻男女好合或夫妻恩爱。 元乔吉《金钱记》第二折:“我本是个花一攒锦一簇芙蓉亭,有情有意双飞燕,却做了山一带水一派 竹林寺 无影无形的并蒂莲。” 清 洪楝园 《后南柯·招驸》:“庶几我与你二人并蒂莲开并蒂花。”并,现写作“并”。 秦牧 《艺海拾贝·并蒂莲的美感》:“那些被人用来形容男女爱情的动物和植物,就多少给人一种美感了。那些东西就是比翼鸟、连理枝、并蒂莲、双飞蝶之类。” 并蒂芙蓉 并头莲 lit. twin lotus flowers on one stalk; fig. a devoted married couple |
並蒂蓮 | 并蒂莲 (荷花中的千瓣莲类)并蒂莲是荷花中的一个变种,实际上,它一茎产生两花,花各有蒂,蒂在花茎上连在一起,所以也有人称它为并头莲,同心芙蓉,合欢莲,瑞莲。 并蒂莲属荷花中的千瓣莲类,是花中珍品,它集莲荷之精华于一身,尤能引人入胜。自古以来,人们便视并蒂莲为吉祥、喜庆的征兆,善良、美丽的化身。 在古代人们视并蒂莲为吉祥、喜庆的征兆,善良、美丽的化身。被誉为爱情的象征,谕意夫妻恩爱,美满幸福,并象征男女爱情缠绵;兄弟情同手足,感情深厚。并蒂莲是昆山市的三宝之一。 并蒂莲 (词语)并排地长在同一茎上的两朵莲花 文学作品中比喻恩爱的夫妻 即并头莲,多比喻男女好合或夫妻恩爱。 元乔吉《金钱记》第二折:“我本是个花一攒锦一簇芙蓉亭,有情有意双飞燕,却做了山一带水一派 竹林寺 无影无形的并蒂莲。” 清 洪楝园 《后南柯·招驸》:“庶几我与你二人并蒂莲开并蒂花。”并,现写作“并”。 秦牧 《艺海拾贝·并蒂莲的美感》:“那些被人用来形容男女爱情的动物和植物,就多少给人一种美感了。那些东西就是比翼鸟、连理枝、并蒂莲、双飞蝶之类。” 并蒂芙蓉 并头莲 lit. twin lotus flowers on one stalk; fig. a devoted married couple |
并头莲 | 并头莲 并头莲又叫并蒂莲。蒂:花或瓜果跟茎连接的部分。并排地长在同一茎上的两朵莲花。比喻恩爱的夫妻。系偶然现象,非品种特征,不能遗传。 |
並頭蓮 | 并头莲 并头莲又叫并蒂莲。蒂:花或瓜果跟茎连接的部分。并排地长在同一茎上的两朵莲花。比喻恩爱的夫妻。系偶然现象,非品种特征,不能遗传。 |
聚伞花序 | 聚伞花序 聚伞花序是那些最内或中央的花最先开放,然后渐及于两侧开放,称为聚伞花序,每次中央一朵花开后,两侧产生二个分枝,这样的聚伞花序称为二歧聚伞花序,蔓假繁缕为二歧聚伞花序。 |
聚傘花序 | 聚伞花序 聚伞花序是那些最内或中央的花最先开放,然后渐及于两侧开放,称为聚伞花序,每次中央一朵花开后,两侧产生二个分枝,这样的聚伞花序称为二歧聚伞花序,蔓假繁缕为二歧聚伞花序。 |
完全花 | 完全花 根据花的构造状况,花可以分为完全花和不完全花两类。在一朵花中,花萼、花冠、雄蕊、雌蕊四部分俱全的,叫完全花。 |
七叶一枝花 | 七叶一枝花 (植物)七叶一枝花(学名:Paris polyphylla)为百合科重楼属的植物。别名蚤休、蚩休,重台根、整休,草河车,重台草,白甘遂,金线重楼,虫蒌,九道箍、鸳鸯虫,枝花头,螺丝七、海螺七,灯台七,白河车,螺陀三七,土三七,又名七叶莲。其特征是由一圈轮生的叶子中冒出一朵花,花的形状像极了它的叶子,它可以分成两个部分,外轮花及内轮花,外轮花与叶子很像,约有6片,而内轮花约有8片,七叶一枝花的叶序属轮生叶,片数有个体差异、从4片到14片都有,“七叶”只是名称。花的结构特别:叶心如轮状会开花,花萼为绿色,花瓣呈细丝带状。台湾早期用来治蛇毒与疮疡肿毒等症状。 分布不丹、越南、锡金、尼泊尔以及中国大陆的贵州、云南、西藏、四川和中国台湾等地,生长于高海拔1,800m至3,200m林下。 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晾肝定惊之功效。用于疔疮肿痛,咽喉肿痛,蛇虫咬伤,跌扑伤痛,惊风抽搐。 (概述图参考资料:) |
七葉一枝花 | 七叶一枝花 (植物)七叶一枝花(学名:Paris polyphylla)为百合科重楼属的植物。别名蚤休、蚩休,重台根、整休,草河车,重台草,白甘遂,金线重楼,虫蒌,九道箍、鸳鸯虫,枝花头,螺丝七、海螺七,灯台七,白河车,螺陀三七,土三七,又名七叶莲。其特征是由一圈轮生的叶子中冒出一朵花,花的形状像极了它的叶子,它可以分成两个部分,外轮花及内轮花,外轮花与叶子很像,约有6片,而内轮花约有8片,七叶一枝花的叶序属轮生叶,片数有个体差异、从4片到14片都有,“七叶”只是名称。花的结构特别:叶心如轮状会开花,花萼为绿色,花瓣呈细丝带状。台湾早期用来治蛇毒与疮疡肿毒等症状。 分布不丹、越南、锡金、尼泊尔以及中国大陆的贵州、云南、西藏、四川和中国台湾等地,生长于高海拔1,800m至3,200m林下。 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晾肝定惊之功效。用于疔疮肿痛,咽喉肿痛,蛇虫咬伤,跌扑伤痛,惊风抽搐。 (概述图参考资料:) |
黄花蒿 | 黄花蒿 (黄花蒿)黄花蒿(学名:Artemisia annua Linn. ),是双子叶植物纲、菊科、蒿属一年生草本植物。根单生,茎高100-200cm,多分枝,叶纸质,头状花序球形,多数,总苞片3-4层,花深黄色,两性花10-30朵,瘦果小,椭圆状卵形,略扁。花果期8-11月。 分布于中国全境,以及欧洲、亚洲的温带、寒带和亚热带地区,生境适应性强。 黄花蒿入药,作清热、解暑、截疟、凉血用,还作外用药,亦可用作香料、牲畜饲料。黄花蒿含挥发油,并含青蒿素 、黄酮类化合物等。青蒿素,为抗疟的主要有效成分。 (概述图参考来源:中国植物图像库) |
啤酒花 | 啤酒花 (桑科葎草属植物)啤酒花(学名:Humulus lupulus Linn. )是桑科,葎草属多年生攀援草本植物,茎、枝和叶柄密生绒毛和倒钩刺。叶片卵形或宽卵形,先端急尖,基部心形或近圆形,边缘具粗锯齿,表面密生小刺毛,叶柄长不超过叶片。雄花排列为圆锥花序,花被片与雄蕊均为5;雌花每两朵生于一苞片腋间;苞片呈覆瓦状排列为一近球形的穗状花序。果穗球果状,瘦果扁平,花期秋季。 原产欧洲、美洲和亚洲。中国新疆、四川北部有分布,中国各地多栽培。 该种果穗供制啤酒用,雌花药用。 (概述图参考来源:中国自然标本馆) |
黃花蒿 | 黄花蒿 (黄花蒿)黄花蒿(学名:Artemisia annua Linn. ),是双子叶植物纲、菊科、蒿属一年生草本植物。根单生,茎高100-200cm,多分枝,叶纸质,头状花序球形,多数,总苞片3-4层,花深黄色,两性花10-30朵,瘦果小,椭圆状卵形,略扁。花果期8-11月。 分布于中国全境,以及欧洲、亚洲的温带、寒带和亚热带地区,生境适应性强。 黄花蒿入药,作清热、解暑、截疟、凉血用,还作外用药,亦可用作香料、牲畜饲料。黄花蒿含挥发油,并含青蒿素 、黄酮类化合物等。青蒿素,为抗疟的主要有效成分。 (概述图参考来源:中国植物图像库) |
姐妹花 | 姐妹花 (词语)就像一朵花的两块花瓣一样,姐妹花指长得漂亮的亲生姐妹。这样的姐妹可能会聚在一起,看电视、看电影、谈心、谈八卦、喝酒、跳舞等等。 |
春兰 | 春兰 (兰科兰属地生植物)春兰(学名:Cymbidium goeringii (Rchb. f.) Rchb. f.),是兰科兰属地生植物。又名朵兰、扑地兰、幽兰、朵朵香、草兰,是中国兰花中栽培历史最为悠久、人们最为喜欢的种类之一。植株一般较小,假鳞茎较小,卵球形。 叶带形,边缘无齿或具细齿。花多单朵或两朵,不出架;花色以绿色、淡褐黄色居多,花幽香。蒴果狭椭圆形,花期1-3月。生于多石山坡、林缘、林中透光处,海拔300-2200米,在中国台湾可上升到3000米。生于中国、日本、朝鲜半岛南端等。广义的春兰还包括豆瓣兰、莲瓣兰、春剑,它们的主产地多在大西南各省区,植株花朵各有特色。 (概述图片参考资料:) |
春蘭 | 春兰 (兰科兰属地生植物)春兰(学名:Cymbidium goeringii (Rchb. f.) Rchb. f.),是兰科兰属地生植物。又名朵兰、扑地兰、幽兰、朵朵香、草兰,是中国兰花中栽培历史最为悠久、人们最为喜欢的种类之一。植株一般较小,假鳞茎较小,卵球形。 叶带形,边缘无齿或具细齿。花多单朵或两朵,不出架;花色以绿色、淡褐黄色居多,花幽香。蒴果狭椭圆形,花期1-3月。生于多石山坡、林缘、林中透光处,海拔300-2200米,在中国台湾可上升到3000米。生于中国、日本、朝鲜半岛南端等。广义的春兰还包括豆瓣兰、莲瓣兰、春剑,它们的主产地多在大西南各省区,植株花朵各有特色。 (概述图片参考资料:) |
雌雄同株 | 雌雄同株 雌雄同株,生物学术语,是指一株植物的花有雌蕊、也有雄蕊。而这又分两种:其一,雌蕊与雄蕊分在两种(朵)花上,这种叫单性花,就像玉米;其二,雌蕊与雄蕊分在一朵花上,这叫两性花,就像桃花。雌雄同株(monoecism)为雌雄异株的对应词,指具单性花的种子植物其雄花和雌花生于同一植株。雄花和雌花生在同一植株上。1906年《博物学教科书》第一编:“一树生雌花或一树生雄花,故名此等植物为雌雄异株。反之如松等,名曰雌雄同株。”1913年《民国新教科书——植物学》第一篇:“雄花及雌花生于一植物上者,则谓之雌雄同株。” |
金达莱 | 金达莱 (杜鹃花科杜鹃花属植物)金达莱,即朝鲜语“진달래”的音译,别名尖叶杜鹃、兴安杜鹃,主要生于山坡,草地,灌木丛等处。金达莱是田野中开放的第一朵花,朝鲜民族将金达莱看成是春天的使者,坚贞、美好、吉祥、幸福的象征,她是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别称北朝鲜或北韩)的国花,同时她也是中国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的州花,延吉市的市花,同时也是韩国新的行政首都世宗特别自治市的市花。金达莱的花语是长久开放的花。韩国(别称南朝鲜或南韩)和朝鲜(别称北朝鲜或北韩)两个以朝鲜民族为主体民族的朝鲜半岛国家将其作为民族象征,用她来象征长久的繁荣,喜悦和幸福,许多韩国大型企业和著名景点和都以金达莱命名,以《金达莱》为名的歌曲在朝鲜半岛广为流传,许多朝鲜半岛的文人墨客在其文学作品中的都以“在金达莱花盛开的时候”为开头。 |
七叶树 | 七叶树 七叶树(学名:Aesculus chinensis Bunge):是落叶乔木,高达25米,树皮深褐色或灰褐色,小枝、圆柱形,黄褐色或灰褐色,有淡黄色的皮孔。冬芽大形,有树脂。掌状复叶,由5-7小组成,上面深绿色,无毛,下面除中肋及侧脉的基部嫩时有疏柔毛外,其余部分无毛。花序圆筒形,花序总轴有微柔毛,小花序常由5-10朵花组成,平斜向伸展,有微柔毛。花杂性,雄花与两性花同株,花萼管状钟形,花瓣4,白色,长圆倒卵形至长圆倒披针形。果实球形或倒卵圆形,黄褐色,无刺,具很密的斑点。种子常1-2 粒发育,近于球形,栗褐色;种脐白色,约占种子体积的1/2。花期4-5月,果期10月。 七叶树种子可食用,但直接吃味道苦涩,需用碱水煮后方可食用,味如板栗。也可提取淀粉。木材细密可制造各种器具,种子可作药用,榨油可制造肥皂。七叶树树形优美、花大秀丽,果形奇特,是观叶、观花、观果不可多得的树种,为世界著名的观赏树种之一。 (概述图片参考资料来源:) |
雄蕊 | 雄蕊 雄蕊是被子植物花的雄性生殖器,是雄花的一部份。其作用是产生花粉。种子植物产生花粉的器官。由花丝和花药两部分组成。位于花被的内方或上方,在花托上呈轮状或螺旋状排列。数目因植物种类而异,通常,原始的种类数目多而不一定,较高等的种类数目趋于减少并达到一定的数目。一朵花中全部雄蕊总称雄蕊群。 |
金達萊 | 金达莱 (杜鹃花科杜鹃花属植物)金达莱,即朝鲜语“진달래”的音译,别名尖叶杜鹃、兴安杜鹃,主要生于山坡,草地,灌木丛等处。金达莱是田野中开放的第一朵花,朝鲜民族将金达莱看成是春天的使者,坚贞、美好、吉祥、幸福的象征,她是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别称北朝鲜或北韩)的国花,同时她也是中国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的州花,延吉市的市花,同时也是韩国新的行政首都世宗特别自治市的市花。金达莱的花语是长久开放的花。韩国(别称南朝鲜或南韩)和朝鲜(别称北朝鲜或北韩)两个以朝鲜民族为主体民族的朝鲜半岛国家将其作为民族象征,用她来象征长久的繁荣,喜悦和幸福,许多韩国大型企业和著名景点和都以金达莱命名,以《金达莱》为名的歌曲在朝鲜半岛广为流传,许多朝鲜半岛的文人墨客在其文学作品中的都以“在金达莱花盛开的时候”为开头。 |
七葉樹 | 七叶树 七叶树(学名:Aesculus chinensis Bunge):是落叶乔木,高达25米,树皮深褐色或灰褐色,小枝、圆柱形,黄褐色或灰褐色,有淡黄色的皮孔。冬芽大形,有树脂。掌状复叶,由5-7小组成,上面深绿色,无毛,下面除中肋及侧脉的基部嫩时有疏柔毛外,其余部分无毛。花序圆筒形,花序总轴有微柔毛,小花序常由5-10朵花组成,平斜向伸展,有微柔毛。花杂性,雄花与两性花同株,花萼管状钟形,花瓣4,白色,长圆倒卵形至长圆倒披针形。果实球形或倒卵圆形,黄褐色,无刺,具很密的斑点。种子常1-2 粒发育,近于球形,栗褐色;种脐白色,约占种子体积的1/2。花期4-5月,果期10月。 七叶树种子可食用,但直接吃味道苦涩,需用碱水煮后方可食用,味如板栗。也可提取淀粉。木材细密可制造各种器具,种子可作药用,榨油可制造肥皂。七叶树树形优美、花大秀丽,果形奇特,是观叶、观花、观果不可多得的树种,为世界著名的观赏树种之一。 (概述图片参考资料来源:) |
柳眉倒竖 | 柳眉倒竖【解释】形容女子发怒时耸眉之状。【出处】《儿女英雄传》第五回:“那女子不听犹可,听了之话,只见她柳眉倒竖,杏眼圆睁;腮边烘两朵红云,面上现一团煞气。”【示例】两人抬头一看,却就是那非常标致的女洋人夏娃丽姑娘,~,凤眼圆睁。两人这一惊非同小可。 ◎《孽海花》第十回 |
柳眉倒豎 | 【解释】形容女子发怒时耸眉之状。【出处】《儿女英雄传》第五回:“那女子不听犹可,听了之话,只见她柳眉倒竖,杏眼圆睁;腮边烘两朵红云,面上现一团煞气。”【示例】两人抬头一看,却就是那非常标致的女洋人夏娃丽姑娘,~,凤眼圆睁。两人这一惊非同小可。 ◎《孽海花》第十回 |
佛手柑 | 佛手柑 (植物)佛手(学名:Citrus medica L. var.sarcodactylis Swingle):为芸香科植物佛手的果实。果实在成熟时各心皮分离,形成细长弯曲的果瓣,状如手指,故名佛手。 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达丈余,茎叶基有长约6厘米的硬锐刺,新枝三棱形。单叶互生,长椭圆形,有透明油点。花多在叶腋间生出,常数朵成束,其中雄花较多,部分为两性花,花冠五瓣,白色微带紫晕,春分至清明第一次开花,常多雄花,结的果较小,另一次在立夏前后,9-10月成熟,果大供药用,皮鲜黄色,皱而有光泽,顶端分歧,常张开如手指状,故名佛手,肉白,无种子。 通常用作中药,或因其果形奇特,而作为观赏植物。佛手柑被大量制作成凉果食用及出售。(概述图片参考资料来源:)。 |
花盆 | 花盆 (种花用的器皿)花盆(英文名:flower pot),种花用的一种器皿,为口大底端小的倒圆台或倒棱台形状。种植花卉的花盆形式多样,大小不一。花卉生产者或养花人士可以根据花卉的特性和需要以及花盆的特点选用花盆,根据制作材料不同,可以分为很多种。 |
重台 | 重台 重台,读音为zhòng tái,释义有奴婢的奴婢、用以比喻同类事物中最低下者、复瓣的花等。 |
重臺 | 重台 重台,读音为zhòng tái,释义有奴婢的奴婢、用以比喻同类事物中最低下者、复瓣的花等。 |
花头 | 花头 .花朵。 【拼音】:huā tóu 【注音】: 花纹。 《官场现形记》第二九回:“到了 南京 之后,住了两个月,寄过两件织现成花头的缎子送给 小红 作衣服穿。” 花朵。 《全唐诗》卷八九九载《撷芳》:“风摇荡,雨蒙茸,翠条柔弱花头重。” 宋 苏辙 《次迟韵千叶牡丹》之一:“ 潩 上名园似 洛 滨,花头种种鬪尖新。” 宋 刘蒙 《菊谱·夏金铃》:“夏金铃出 西京 ,开以六月,深黄,千叶……而花头瘦小,不甚鲜茂。” 指妇女头上戴的装饰品。 叶玉森 《印度故宫词》:“花头蛮髻司香女,能作笼鹦呜咽语。” 花招。 章炳麟 《新方言·释言》:“今人谓人狡狯弄术曰起花头。” 郭沫若 《洪波曲》第九章三:“这个情形只能作这样的解释,是反动派为着自己的利益时常玩弄花头。” 叶圣陶 《倪焕之》十二:“我以为应该请适当的人向他疏通;疏通不是低头服小,是叫他不要在这桩事上出花头,阻挠我们的新发展。”参见“ 花招 ”。 新奇的主意或办法。 鲁迅 《书信集·致母亲》:“ 海婴 很好,每日上学,不大赖学了,但新添了一样花头,是礼拜天要看电影。” 奥妙的地方。 如:这种游戏看起来简单,里面的花头还真不少。 好处 如:杭州话口语,猪肉市场价1毛1斤,今天张三买的猪肉是9分1斤,回去路上给邻居说,今天我这猪肉买来才9分,邻居说:一斤猪肉也没什么花头 事情 如:宁波话口语,你这个人花头真多。也就是说你这个事情很多,磨磨蹭蹭,想事情绕弯弯。 |
花頭 | 花头 .花朵。 【拼音】:huā tóu 【注音】: 花纹。 《官场现形记》第二九回:“到了 南京 之后,住了两个月,寄过两件织现成花头的缎子送给 小红 作衣服穿。” 花朵。 《全唐诗》卷八九九载《撷芳》:“风摇荡,雨蒙茸,翠条柔弱花头重。” 宋 苏辙 《次迟韵千叶牡丹》之一:“ 潩 上名园似 洛 滨,花头种种鬪尖新。” 宋 刘蒙 《菊谱·夏金铃》:“夏金铃出 西京 ,开以六月,深黄,千叶……而花头瘦小,不甚鲜茂。” 指妇女头上戴的装饰品。 叶玉森 《印度故宫词》:“花头蛮髻司香女,能作笼鹦呜咽语。” 花招。 章炳麟 《新方言·释言》:“今人谓人狡狯弄术曰起花头。” 郭沫若 《洪波曲》第九章三:“这个情形只能作这样的解释,是反动派为着自己的利益时常玩弄花头。” 叶圣陶 《倪焕之》十二:“我以为应该请适当的人向他疏通;疏通不是低头服小,是叫他不要在这桩事上出花头,阻挠我们的新发展。”参见“ 花招 ”。 新奇的主意或办法。 鲁迅 《书信集·致母亲》:“ 海婴 很好,每日上学,不大赖学了,但新添了一样花头,是礼拜天要看电影。” 奥妙的地方。 如:这种游戏看起来简单,里面的花头还真不少。 好处 如:杭州话口语,猪肉市场价1毛1斤,今天张三买的猪肉是9分1斤,回去路上给邻居说,今天我这猪肉买来才9分,邻居说:一斤猪肉也没什么花头 事情 如:宁波话口语,你这个人花头真多。也就是说你这个事情很多,磨磨蹭蹭,想事情绕弯弯。 |
骨朵 | 骨朵 骨朵是像长棍一样的古代兵器,用铁或硬木制成,顶端瓜形。用铁或硬木制成,顶端瓜形。两边皆禁卫排立,锦袍,幞头,簪赐花,执骨朵子。 |
菱花镜 | 菱花镜 这面八角菱花形铜镜,直径22.8厘米,内为圆形,圆钮。以钮为中心,四朵牡丹形成花形钮座,钮外四周为麒麟、天马、凤凰、鸾鸟,其间饰以四株折枝花,有叶片、绽放的花朵。镜面光亮照人。绿绣坚固。 铜镜以战国、两汉和唐代最为著名。古铜镜背面的花纹非常丰富多彩。战国、两汉为鼎盛时期,唐代更加繁荣。诸如战国的山字纹镜、汉代的神兽镜,以及唐代的海兽葡萄镜,都是富有时代感的典型代表作。它铸造精致,形态多姿多彩,纹饰华丽,铭文丰富。到了元代,多采用六菱花形或者是六葵花形式,但是纹饰已经渐渐粗略简陋。元镜纹饰有浅浮雕和浮雕两种。这时的铜镜有缠枝牡丹纹镜、神仙镜、人物故事镜、双龙镜、“寿山福海”铭文镜,素镜、至元四年龙纹镜等等。 |
菱花鏡 | 菱花镜 这面八角菱花形铜镜,直径22.8厘米,内为圆形,圆钮。以钮为中心,四朵牡丹形成花形钮座,钮外四周为麒麟、天马、凤凰、鸾鸟,其间饰以四株折枝花,有叶片、绽放的花朵。镜面光亮照人。绿绣坚固。 铜镜以战国、两汉和唐代最为著名。古铜镜背面的花纹非常丰富多彩。战国、两汉为鼎盛时期,唐代更加繁荣。诸如战国的山字纹镜、汉代的神兽镜,以及唐代的海兽葡萄镜,都是富有时代感的典型代表作。它铸造精致,形态多姿多彩,纹饰华丽,铭文丰富。到了元代,多采用六菱花形或者是六葵花形式,但是纹饰已经渐渐粗略简陋。元镜纹饰有浅浮雕和浮雕两种。这时的铜镜有缠枝牡丹纹镜、神仙镜、人物故事镜、双龙镜、“寿山福海”铭文镜,素镜、至元四年龙纹镜等等。 |
桃花 | 桃花 (蔷薇科桃属植物的花朵)桃花,即桃树盛开的花朵,属蔷薇科植物。叶椭圆状披针形,核果近球形,主要分果桃和花桃两大类。桃花原产于中国中部、北部,现已在世界温带国家及地区广泛种植,其繁殖以嫁接为主。 桃花可制成桃花丸、桃花茶等食品。其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是文学创作的常用素材。此外,桃花中元素有疏通经络、滋润皮肤的药用价值。其花语及代表意义为:爱情的俘虏。每年3~6月份,各地会以桃花为媒,举办不同的桃花节盛会。 |
接亲 | 接亲 四川传统民间婚礼的内容具体表现在婚姻礼仪过程。 男方婚礼中的接亲,一般是轿子抬到院坝中央朝堂屋正中还没有停放的时候,押礼先生为表示接亲任务圆满完成,说几句有所交待的礼话;男方的知客司代表主人以礼话回谢后,花轿停下。接着,就由男方主人选的一位人年轻、美貌、有儿有女、能说会道的婶娘或姑、姐,手持柏桠或红花,前去撩开花轿门帘,口言:“东方一朵紫云起,西方一朵红花开,紫云起,红花开,请新人,下轿来。”如果新娘仍不下轿,拉亲人又说:“新姑娘,你且听,你的××来拉亲,快点下轿来,免得你哥等碎心。”新娘下轿,新娘揭去花冠(轿夫接花冠),保留盖头,并将做有两个花结的红色绸(布)带,一头递交新娘手中,一头自己牵着,一步一步地把新娘引进堂屋。此时男方知客司高言:“打锣鼓,吹唢呐,接新人,到婆家,上院坝,大红花,上阶沿,递钱花,跨门坎,进堂屋,脚踩金钩和金鸭。”进堂屋后仍由知客司主持喊礼拜堂。 就位站曰: |
王尊馭 | 王尊驭 朱元璋建立明朝后为了江山稳固、皇位永续,实行封藩制度。明代江西藩王三系中宁王系与益王系中,几十年来,发掘与清理的墓葬有9座藩王及王妃墓葬,新建地区的宁献王朱权墓、宁惠王朱磐衬墓、宁靖王朱奠培墓、宁康王朱觐钧及妃合葬墓、宁康王次妃冯氏墓,南城县的益端王朱祐槟夫妇合葬墓、益庄王朱厚烨夫妇合葬墓、宣王朱翊躧夫妇合葬墓、定王朱由木夫妇合葬墓。此外还有一些郡王及公主墓葬。 宁王共传五代四王:宁献王朱权---宁惠王朱磐衬(先朱权薨,未就王位)---宁靖王朱奠培---宁康王朱觐钧---朱宸濠。一世宁王朱权,明太祖朱元璋第十六子,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封藩大宁(今属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永乐元年(1403年)朱权改封江西南昌。正德十四年(1519年),朱宸濠因“谋反”,被除封国。 益王共传七代七王:益端王朱槟---益庄王朱厚烨---益恭王朱厚炫(朱厚烨弟)---昭王朱载增(未就位,先薨)---宣王朱翊躧---敬王朱常涏---定王朱由木---末王朱慈炱。一世益王朱槟,明宪宗朱见深第四子,弘治八年(1495年)就藩建昌(今江西南城),一直延续至明亡。 在江西明代藩王文物中,玉器占据相当比例,其中以玉带板数量多,品质佳,琢工精,内涵深,观赏性强,研究价值大。据不完全统计,江西地区见于报告的明代玉带板近30副(组),藩王或王妃墓几乎都出土了玉带板。 明代玉带乃带饰经数千年演变与发展的结果。先秦服装上衣下裳,以带束腰。春秋时期,中原地区除丝麻织带外,已普遍使用革带,带端钩连。历代贵族常系两种腰带:大带,帛布制成,专用于束腰;革带,皮革为之,则用于系佩。①三国以后,中原地区革带用趄者(金属有舌扣环带头)增多。魏晋以后,带趄流行。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这种钩络带身常钉缀一些镂空纹样金属牌,时称“镂带”。 金(属)镂带进一步转变为蹀躞带。“蹀躞”一作“”,也作“瘛”。蹀躞带上牌饰不仅有装饰效果,还具实际功用,牌饰下端铰具下衔接一个金属小环,或牌饰下开一横置长方形小孔,俗称“古眼”,以承皮条穿过。带上小环与皮条是专为系佩什物之用,如带弓、剑、帉裻、算囊、刀、砺石之类。两晋时,这种北方少数民族的流行装束传入中原。 魏晋南北朝时期,带上金属之牌饰之外,也用玉牌。北朝时期出现完整玉带,《周书·李迁哲传》记:“太祖以其所服紫袍、玉带及所乘马赐之(李迁哲)。”1988年陕西省咸阳市底张湾北周若干云墓出土的八环蹀躞玉带是目前所见出土最早的蹀躞玉带。唐初崇尚武功,借鉴北方少数民族服饰,规定官吏系蹀躞带。带上悬挂什物七种,名谓“蹀躞七事”。唐代形成革带制度,蹀躞带外亦用无环的带,以带板质地之别与数量多寡表示官员依品秩高低。 南北朝始,除了上述用带趄括结之外的蹀躞带,还出现了带板装饰,不挂吊物件,带头缝缀外端圆弧状尾(带尾板),即笏头带。此后笏头带成为汉民族的主要带式,作为官员礼仪服饰,唐代行、宋代兴,明代盛,清代微。 笏头带有两种带式:单尾笏头带,一条式,一端连接带扣,一端缀以尾,带尾内侧一段锥有若干孔眼,带面再缀数块带板。带的主体形状与现今使用的一字长条形皮带相仿,只不过加缀板饰;双尾笏头带,二条式,一长一短。前带位于腹前,两头缀上尾,尾内(或辅带)锥孔眼。后带位于腰后,两头(或辅带)连结带扣。前后带围系于腰,带尾与带扣位于腰侧,尾穿扣环合于一体。宋代可能存在单尾笏头带向双尾笏头带过渡形式的单尾二条笏头带,最早的见于五代前蜀王建墓出土的玉带。1956年江西上饶市郊茶山寺一座南宋初年赵仲湮的墓中出土一副玉带板。王建与赵仲湮的带板同为1块尾,7块长方形板,故有可能都是单尾二条笏头带。明代双尾笏头带流行,成为玉带的主体,单尾笏头带使用不多,存世较少。 笏头带具体可分为四部分: 带鞓:简称“鞓”,即皮带,是腰带的骨骼,一般表面套锦缎罩衣,革带不露; 带:钉缀在带(尾之外)表面的薄板; 尾:外端圆弧的长方形薄板,钉缀在革带尾端,既保护皮革,也具装饰效果。亦称“鱼尾”、“挞尾”、“獭尾”。现在人们通常将带与尾统称带板。 带扣:是金属制成联接之具,一般采取环舌相加。 1980年江西省南城县明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益宣王夫妇墓继妃孙氏棺内出土了1组描金牡丹纹青玉带板,尾:长6.6、宽3;花形:长3.8、宽3.2;带环花形:长3.9、宽3;桃形:直径2.6。厚均为0.6厘米,重205克。 青玉质,浅雕工艺制作。每块玉板深刻轮廓,周缘弧出,牡丹图案,花苞居中,瓣叶围绕。典型牡丹外层5或6叶片,内层左右2叶片。花下点状茎蒂。叶苞表面加刻细线,叶上三条,苞上一条脉纹,以示茎脉。阴线上填涂金彩。此为单尾笏头玉束带,玉带板共有16块:1块尾,两朵牡丹并行组合图案,花外层6片花瓣;7块花形板与2块带环花形板图案典形,只是后者下方加环;6块桃花形板因板形及内中圆孔,图案稍有变化,外围5片花瓣,中间1片加刻4条叶纹。牡丹外形写实,细处抽象,轮廓清楚,构图饱满,刀法简洁,风格协调。线脉金彩使牡丹更为美丽,增添了富贵之气。 明代几乎难得一见此种造型及纹饰的玉带,其时代与各板位置需进一步研究。历代玉带不仅是官员品秩的重要表征,也是巨大财富,故前代玉带亦有遗留,且为后人所用。在湖北钟祥的梁庄王墓中就出土了1条鹘捕鹅白玉带与1条葵花青玉带,前者制作时代金代,后者为元代。②梁庄王妃的葵花青玉带形制保存较为完整,由9块玉带和6件金饰组成。玉带中有7件葵花玉带呈五瓣花形,中央有1个小穿孔,1块长方形玉带,1件金针玉带扣。金饰件中有2件金带扣,3件金带箍,1件金尾可能与长方形玉尾夹合组成。发掘者认为其属梁庄王妃随葬品,制作时代“当为元代遗存”③,其形制与功用为“女带”。描金牡丹纹青玉带板出土时散置于益宣王继妃孙氏头旁的包巾内,故其为益宣王孙妃之物。其带板宽度较窄,约为3厘米,亦属窄带之类。1958年吉林省扶余县西山屯一座金代墓中出土一条金扣玉带,带鞓不存,金配件与玉板皆在,1块玉尾,18块玉,考古人员已将各带板位置其复原。④其12块长方形中,2块下方中部有长方形孔。6块桃形中有一圆孔。益宣王孙妃氏的16块带板中,1块尾,其余15块分成二种形状,9块花形里有2块带环,6块桃形且其中有一圆洞。这种带环或有古孔是蹀躞带向单尾笏头带转变时期的过渡形式。描金牡丹纹青玉带板式数量与结构与扶余西山屯带有似性:皆为2块带块,且与大部分的(扶余西山屯的多3块)形同;同有6块带洞桃形;带板宽度相差仅0.5厘米。金代玉带多为光素,形制简朴,“构图讲究对称”,“表面雕刻大量使用凹线。”⑤益宣王孙妃的这副带板图案似有这种特点。综合上述,我们初步认为,描金牡丹纹青玉带板制成时代可早到金。.... |
王尊驭 | 王尊驭 朱元璋建立明朝后为了江山稳固、皇位永续,实行封藩制度。明代江西藩王三系中宁王系与益王系中,几十年来,发掘与清理的墓葬有9座藩王及王妃墓葬,新建地区的宁献王朱权墓、宁惠王朱磐衬墓、宁靖王朱奠培墓、宁康王朱觐钧及妃合葬墓、宁康王次妃冯氏墓,南城县的益端王朱祐槟夫妇合葬墓、益庄王朱厚烨夫妇合葬墓、宣王朱翊躧夫妇合葬墓、定王朱由木夫妇合葬墓。此外还有一些郡王及公主墓葬。 宁王共传五代四王:宁献王朱权---宁惠王朱磐衬(先朱权薨,未就王位)---宁靖王朱奠培---宁康王朱觐钧---朱宸濠。一世宁王朱权,明太祖朱元璋第十六子,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封藩大宁(今属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永乐元年(1403年)朱权改封江西南昌。正德十四年(1519年),朱宸濠因“谋反”,被除封国。 益王共传七代七王:益端王朱槟---益庄王朱厚烨---益恭王朱厚炫(朱厚烨弟)---昭王朱载增(未就位,先薨)---宣王朱翊躧---敬王朱常涏---定王朱由木---末王朱慈炱。一世益王朱槟,明宪宗朱见深第四子,弘治八年(1495年)就藩建昌(今江西南城),一直延续至明亡。 在江西明代藩王文物中,玉器占据相当比例,其中以玉带板数量多,品质佳,琢工精,内涵深,观赏性强,研究价值大。据不完全统计,江西地区见于报告的明代玉带板近30副(组),藩王或王妃墓几乎都出土了玉带板。 明代玉带乃带饰经数千年演变与发展的结果。先秦服装上衣下裳,以带束腰。春秋时期,中原地区除丝麻织带外,已普遍使用革带,带端钩连。历代贵族常系两种腰带:大带,帛布制成,专用于束腰;革带,皮革为之,则用于系佩。①三国以后,中原地区革带用趄者(金属有舌扣环带头)增多。魏晋以后,带趄流行。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这种钩络带身常钉缀一些镂空纹样金属牌,时称“镂带”。 金(属)镂带进一步转变为蹀躞带。“蹀躞”一作“”,也作“瘛”。蹀躞带上牌饰不仅有装饰效果,还具实际功用,牌饰下端铰具下衔接一个金属小环,或牌饰下开一横置长方形小孔,俗称“古眼”,以承皮条穿过。带上小环与皮条是专为系佩什物之用,如带弓、剑、帉裻、算囊、刀、砺石之类。两晋时,这种北方少数民族的流行装束传入中原。 魏晋南北朝时期,带上金属之牌饰之外,也用玉牌。北朝时期出现完整玉带,《周书·李迁哲传》记:“太祖以其所服紫袍、玉带及所乘马赐之(李迁哲)。”1988年陕西省咸阳市底张湾北周若干云墓出土的八环蹀躞玉带是目前所见出土最早的蹀躞玉带。唐初崇尚武功,借鉴北方少数民族服饰,规定官吏系蹀躞带。带上悬挂什物七种,名谓“蹀躞七事”。唐代形成革带制度,蹀躞带外亦用无环的带,以带板质地之别与数量多寡表示官员依品秩高低。 南北朝始,除了上述用带趄括结之外的蹀躞带,还出现了带板装饰,不挂吊物件,带头缝缀外端圆弧状尾(带尾板),即笏头带。此后笏头带成为汉民族的主要带式,作为官员礼仪服饰,唐代行、宋代兴,明代盛,清代微。 笏头带有两种带式:单尾笏头带,一条式,一端连接带扣,一端缀以尾,带尾内侧一段锥有若干孔眼,带面再缀数块带板。带的主体形状与现今使用的一字长条形皮带相仿,只不过加缀板饰;双尾笏头带,二条式,一长一短。前带位于腹前,两头缀上尾,尾内(或辅带)锥孔眼。后带位于腰后,两头(或辅带)连结带扣。前后带围系于腰,带尾与带扣位于腰侧,尾穿扣环合于一体。宋代可能存在单尾笏头带向双尾笏头带过渡形式的单尾二条笏头带,最早的见于五代前蜀王建墓出土的玉带。1956年江西上饶市郊茶山寺一座南宋初年赵仲湮的墓中出土一副玉带板。王建与赵仲湮的带板同为1块尾,7块长方形板,故有可能都是单尾二条笏头带。明代双尾笏头带流行,成为玉带的主体,单尾笏头带使用不多,存世较少。 笏头带具体可分为四部分: 带鞓:简称“鞓”,即皮带,是腰带的骨骼,一般表面套锦缎罩衣,革带不露; 带:钉缀在带(尾之外)表面的薄板; 尾:外端圆弧的长方形薄板,钉缀在革带尾端,既保护皮革,也具装饰效果。亦称“鱼尾”、“挞尾”、“獭尾”。现在人们通常将带与尾统称带板。 带扣:是金属制成联接之具,一般采取环舌相加。 1980年江西省南城县明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益宣王夫妇墓继妃孙氏棺内出土了1组描金牡丹纹青玉带板,尾:长6.6、宽3;花形:长3.8、宽3.2;带环花形:长3.9、宽3;桃形:直径2.6。厚均为0.6厘米,重205克。 青玉质,浅雕工艺制作。每块玉板深刻轮廓,周缘弧出,牡丹图案,花苞居中,瓣叶围绕。典型牡丹外层5或6叶片,内层左右2叶片。花下点状茎蒂。叶苞表面加刻细线,叶上三条,苞上一条脉纹,以示茎脉。阴线上填涂金彩。此为单尾笏头玉束带,玉带板共有16块:1块尾,两朵牡丹并行组合图案,花外层6片花瓣;7块花形板与2块带环花形板图案典形,只是后者下方加环;6块桃花形板因板形及内中圆孔,图案稍有变化,外围5片花瓣,中间1片加刻4条叶纹。牡丹外形写实,细处抽象,轮廓清楚,构图饱满,刀法简洁,风格协调。线脉金彩使牡丹更为美丽,增添了富贵之气。 明代几乎难得一见此种造型及纹饰的玉带,其时代与各板位置需进一步研究。历代玉带不仅是官员品秩的重要表征,也是巨大财富,故前代玉带亦有遗留,且为后人所用。在湖北钟祥的梁庄王墓中就出土了1条鹘捕鹅白玉带与1条葵花青玉带,前者制作时代金代,后者为元代。②梁庄王妃的葵花青玉带形制保存较为完整,由9块玉带和6件金饰组成。玉带中有7件葵花玉带呈五瓣花形,中央有1个小穿孔,1块长方形玉带,1件金针玉带扣。金饰件中有2件金带扣,3件金带箍,1件金尾可能与长方形玉尾夹合组成。发掘者认为其属梁庄王妃随葬品,制作时代“当为元代遗存”③,其形制与功用为“女带”。描金牡丹纹青玉带板出土时散置于益宣王继妃孙氏头旁的包巾内,故其为益宣王孙妃之物。其带板宽度较窄,约为3厘米,亦属窄带之类。1958年吉林省扶余县西山屯一座金代墓中出土一条金扣玉带,带鞓不存,金配件与玉板皆在,1块玉尾,18块玉,考古人员已将各带板位置其复原。④其12块长方形中,2块下方中部有长方形孔。6块桃形中有一圆孔。益宣王孙妃氏的16块带板中,1块尾,其余15块分成二种形状,9块花形里有2块带环,6块桃形且其中有一圆洞。这种带环或有古孔是蹀躞带向单尾笏头带转变时期的过渡形式。描金牡丹纹青玉带板式数量与结构与扶余西山屯带有似性:皆为2块带块,且与大部分的(扶余西山屯的多3块)形同;同有6块带洞桃形;带板宽度相差仅0.5厘米。金代玉带多为光素,形制简朴,“构图讲究对称”,“表面雕刻大量使用凹线。”⑤益宣王孙妃的这副带板图案似有这种特点。综合上述,我们初步认为,描金牡丹纹青玉带板制成时代可早到金。.... |
接親 | 接亲 四川传统民间婚礼的内容具体表现在婚姻礼仪过程。 男方婚礼中的接亲,一般是轿子抬到院坝中央朝堂屋正中还没有停放的时候,押礼先生为表示接亲任务圆满完成,说几句有所交待的礼话;男方的知客司代表主人以礼话回谢后,花轿停下。接着,就由男方主人选的一位人年轻、美貌、有儿有女、能说会道的婶娘或姑、姐,手持柏桠或红花,前去撩开花轿门帘,口言:“东方一朵紫云起,西方一朵红花开,紫云起,红花开,请新人,下轿来。”如果新娘仍不下轿,拉亲人又说:“新姑娘,你且听,你的××来拉亲,快点下轿来,免得你哥等碎心。”新娘下轿,新娘揭去花冠(轿夫接花冠),保留盖头,并将做有两个花结的红色绸(布)带,一头递交新娘手中,一头自己牵着,一步一步地把新娘引进堂屋。此时男方知客司高言:“打锣鼓,吹唢呐,接新人,到婆家,上院坝,大红花,上阶沿,递钱花,跨门坎,进堂屋,脚踩金钩和金鸭。”进堂屋后仍由知客司主持喊礼拜堂。 就位站曰: |
五朵金花 | 五朵金花 《五朵金花》是长春电影制片厂1959年制作的音乐爱情电影,由王家乙执导,杨丽坤、莫梓江、王苏娅等主演。 该片讲述了白族青年阿鹏与副社长金花在大理三月街一见钟情,次年阿鹏走遍苍山洱海寻找金花,经过一次次误会之后,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爱情故事。 |
前溪 | 前溪 前溪,余不溪上溯十余华里,即是余英溪,又称前溪,余英溪流经古城武康县治前的一段,故名。余英溪的上游段称英溪,英溪水集发源于天目山余脉铜岘山、双溪,盘溪、石胡梯溪、阮公溪五溪之水,浩浩荡荡奔流东下。时至春日,因两岸“桃花夹岸,落英缤纷,浮漾水面,烂若锦绣”,故名英溪。落花经过了几十里激流的洗礼,至武康一带时已所存无几,文人雅士怀着花洛随水去的惆怅,把这一段溪流称余英溪。清代邑人唐靖在《武康县志.山川总叙》也说: “前溪者,武康邑治之前溪也,-源出铜岘,两岸桃花十余里,春水时至,乱红蔽流,皆花英也,故名余英”。前溪落花是时作为武康一处著名胜景,历代文人多有题咏,清代县人吴康侯《前溪落花》诗:“曲罢前溪往事遥,春风花落贰红消”。许延询《前溪落花》诗:“花落还复开,春去还复归,但愿看花人,岁岁不相违。”到了老城关(现改乾元镇)只剩下花骨朵(花蒂---古称:不.读否),古代就叫余不镇。 |
蓮開並蒂 | 辞典解释莲开并蒂 lián kāi bìng dì 通常一枝荷梗只开一朵莲花,并蒂而开两朵莲花是相当罕见而珍贵的。故作为祝人好事成双或夫妻恩爱的吉祥语。 近义词双宿双飞 |
芙蓉并蒂 | 芙蓉并蒂【解释】蒂:花或瓜果跟枝茎相连的部分;芙蓉:荷花别名。两朵荷花并生一蒂。比喻夫妻相亲相爱。也比喻两者可以相媲美。【出处】唐·皇甫松《竹枝词》:“芙蓉并蒂一心连,花侵隔子眼应穿。” |
芙蓉並蒂 | 【解释】蒂:花或瓜果跟枝茎相连的部分;芙蓉:荷花别名。两朵荷花并生一蒂。比喻夫妻相亲相爱。也比喻两者可以相媲美。【出处】唐·皇甫松《竹枝词》:“芙蓉并蒂一心连,花侵隔子眼应穿。” |
并蒂芙蓉 | 并蒂芙蓉【解释】蒂:花或瓜果跟枝茎相连的部分;芙蓉:荷花别名。两朵荷花并生一蒂。比喻夫妻相亲相爱。也比喻两者可以相媲美。【出处】唐·杜甫《进艇》诗:“俱飞蛱蝶元相逐,并蒂芙蓉本自双。”【近义词】芙蓉并蒂【语法】偏正式;作宾语;含褒义 |
並蒂芙蓉 | 【解释】蒂:花或瓜果跟枝茎相连的部分;芙蓉:荷花别名。两朵荷花并生一蒂。比喻夫妻相亲相爱。也比喻两者可以相媲美。【出处】唐·杜甫《进艇》诗:“俱飞蛱蝶元相逐,并蒂芙蓉本自双。”【近义词】芙蓉并蒂【语法】偏正式;作宾语;含褒义 |
蔷薇 | 蔷薇 (蔷薇属部分花卉通称)蔷薇(学名:Rosa sp.):是蔷薇属部分植物的通称,主要指蔓藤蔷薇的变种及园艺品种。大多是一类藤状爬篱笆的小花,是原产于中国的落叶灌木,变异性强。茎刺较大且一般有钩,每节大致有3、4个;叶互生,奇数羽状复叶,小叶为5-9片,叶缘有齿,叶片平展但有柔毛。花常是6-7朵族生,为圆锥状伞房花序,生于枝条顶部,花径约3厘米,每年只开一次。蔷薇花花盘环绕萼筒口部,有白色、黄色等多种颜色。花谢后萼片萼片会脱落;果实为圆球体。 耐寒,有野生和众多园艺品种,可用压条或嫁接法繁殖。蔷薇可以药用,由其制成的蔷薇花粥有良好的营养价值。主要分布在北半球温带、亚热带及热带山区等地区。 1985年中国《中国植物志》第三十七卷问世,更清楚地描述了蔷薇的形态,俞德浚教授将它定名为‘野蔷薇’。不能说中国古代的蔷薇就是野蔷薇,可野蔷薇(R. multiflora)这个种肯定在当时‘蔷薇’指陈范围之内。 |
琼花 | 琼花 琼花Viburnum macrocephalum Fort. f. keteleeri (Carr.) Rehd.,又称聚八仙、蝴蝶花,与昙花相似,像牛耳抱珠。忍冬科落叶的半常绿灌木。4、5月间开花,花大如盘,洁白如玉。聚伞花序生于枝端,周边八朵为萼片发育成的不孕花,中间为两性小花。分布于江苏南部、安徽西部、浙江、江西西北部、湖北西部及湖南南部。也是扬州、昆山的市花。 |
瓊花 | 琼花 琼花Viburnum macrocephalum Fort. f. keteleeri (Carr.) Rehd.,又称聚八仙、蝴蝶花,与昙花相似,像牛耳抱珠。忍冬科落叶的半常绿灌木。4、5月间开花,花大如盘,洁白如玉。聚伞花序生于枝端,周边八朵为萼片发育成的不孕花,中间为两性小花。分布于江苏南部、安徽西部、浙江、江西西北部、湖北西部及湖南南部。也是扬州、昆山的市花。 |
薔薇 | 蔷薇 (蔷薇属部分花卉通称)蔷薇(学名:Rosa sp.):是蔷薇属部分植物的通称,主要指蔓藤蔷薇的变种及园艺品种。大多是一类藤状爬篱笆的小花,是原产于中国的落叶灌木,变异性强。茎刺较大且一般有钩,每节大致有3、4个;叶互生,奇数羽状复叶,小叶为5-9片,叶缘有齿,叶片平展但有柔毛。花常是6-7朵族生,为圆锥状伞房花序,生于枝条顶部,花径约3厘米,每年只开一次。蔷薇花花盘环绕萼筒口部,有白色、黄色等多种颜色。花谢后萼片萼片会脱落;果实为圆球体。 耐寒,有野生和众多园艺品种,可用压条或嫁接法繁殖。蔷薇可以药用,由其制成的蔷薇花粥有良好的营养价值。主要分布在北半球温带、亚热带及热带山区等地区。 1985年中国《中国植物志》第三十七卷问世,更清楚地描述了蔷薇的形态,俞德浚教授将它定名为‘野蔷薇’。不能说中国古代的蔷薇就是野蔷薇,可野蔷薇(R. multiflora)这个种肯定在当时‘蔷薇’指陈范围之内。 |
朴属 | 朴属 朴属,落叶,稀常绿,乔木,稀灌木;树皮灰或深灰色,不裂,有时具木栓质瘤状突起。芽小,卵形,先端贴近小枝。叶基部3出脉。花杂性同株,雄花簇生于新枝下部;两性花单生或2-3朵集生于新枝上部叶腋,稀为总状或聚伞花序;花被4-5裂;雄蕊4-5。核果近球形或卵圆形,单生或2-3个生于叶腋,花被及花柱脱落。 |
十八学士 | 十八学士 (茶花品种)十八学士:是茶花中的一个珍品,树型优美,花朵结构奇特,由70-130多片花瓣组成六角花冠,塔形层次分明,排列有序,十分美观。相邻两角花瓣排列20轮左右,多为18轮,故称它为“十八学士”。是茶花中的一个珍品,深为人们所厚爱。 “十八学士”是李世民为唐王时,于宫城西开文学馆,罗致四方文士,以杜如晦、房玄龄、陆德明等十八人分为三番,每日六人值宿,讨论文献,商略古今,号为十八学士。 |
佛手 | 佛手 (芸香科植物)佛手(学名:Citrus medica L. var.sarcodactylis Swingle):果实在成熟时各心皮分离,形成细长弯曲的果瓣,状如手指,故名佛手。 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达丈余,茎叶基有长约6厘米的硬锐刺,新枝三棱形。单叶互生,长椭圆形,有透明油点。花多在叶腋间生出,常数朵成束,其中雄花较多,部分为两性花,花冠五瓣,白色微带紫晕,春分至清明第一次开花,常多雄花,结的果较小,另一次在立夏前后,9-10月成熟,果大供药用,皮鲜黄色,皱而有光泽,顶端分歧,常张开如手指状,故名佛手,肉白,无种子。 通常用作中药,或因其果形奇特,而作为观赏植物。佛手柑被大量制作成凉果食用及出售。(概述图片参考资料来源:)。 |
十八學士 | 十八学士 (茶花品种)十八学士:是茶花中的一个珍品,树型优美,花朵结构奇特,由70-130多片花瓣组成六角花冠,塔形层次分明,排列有序,十分美观。相邻两角花瓣排列20轮左右,多为18轮,故称它为“十八学士”。是茶花中的一个珍品,深为人们所厚爱。 “十八学士”是李世民为唐王时,于宫城西开文学馆,罗致四方文士,以杜如晦、房玄龄、陆德明等十八人分为三番,每日六人值宿,讨论文献,商略古今,号为十八学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