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丽江的词语
形容丽江的词语:1. 古朴;2. 神秘;3. 非凡;4. 壮观;5. 绚丽;6. 幽静;7. 安逸;8. 悠闲;9. 美妙;10. 悠久;11. 独特;12. 温馨;13. 美丽;14. 迷人;15. 舒适;16. 和谐;17. 恬静;18. 自然;19. 优美;20. 诗意
形容丽江的词语 相关词语和解释
词语 | 拼音/解释 |
---|---|
虎跳峡 | 虎跳峡 虎跳峡,以“险”名天下,是中国最深的峡谷之一。虎跳峡有香格里拉段和丽江段之分,而香格里拉虎跳峡是国家AAAA级旅游风景名胜区,它包括上、中、下虎跳峡,高路徒步线。 |
天瑞 | 天瑞 (丽江高端旅游地产)丽江天瑞位于中国唯一的“三遗城市”——丽江,总体规模约1000亩,毗邻象山,直面玉龙雪山,独揽360亩国家一级水保护资源——清溪湖入怀。项目占据丽江绝佳位置,毗邻丽江高端酒店集群,聚集众多度假生活资源,无论到大研古镇、束河古镇等旅游景点,还是丽江城市生活区都能10分钟内抵达。著名的黑龙潭公园、“木府度假别墅”——五凤楼,步行5分钟即可到达。 天瑞 (汉语词汇)天瑞,汉语词汇。 拼音:tiān ruì 释义:天降瑞祥。瑞,吉祥。 |
云南 | 云南 (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云南,简称云(滇),省会昆明,位于中国西南的边陲,北回归线横贯云南省南部,属低纬度内陆地区,为长江经济带重要组成部分,东部与贵州,广西为邻,北部与四川相连,西北部紧依西藏,西部与缅甸接壤,南部和老挝、越南毗邻,云南有25个边境县分别与缅甸、老挝和越南交界,国境线长4060千米,是中国通往东南亚、南亚的窗口和门户。 云南是人类文明重要发祥地之一,生活在距今170万年前的元谋人,是发现的中国和亚洲最早人类。战国时期,这里是滇族部落的生息之地。云南即彩云之南、七彩云南,另一说法是因位于“云岭之南”而得名。 云南国土总面积39.41万平方千米,占全国国土总面积的4.1%,居全国第8位,总人口4770.5万人(2016年),是中国民族种类最多的省份,下辖8个市、8个少数民族自治州。 云南动植物种类数为全国之冠,素有“动植物王国”之称,被誉为“有色金属王国”,历史文化悠久,自然风光绚丽,有丽江古城、三江并流、石林、哈尼梯田、大理古城、崇圣寺三塔、玉龙雪山、洱海、滇池、抚仙湖、梅里雪山、普达措国家公园、噶丹松赞林寺、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等旅游景点。 |
芦管 | 芦管 芦管,纳西族吹奏乐器,纳西语称波怕或晡布。相传公元十三世纪元世祖忽必烈南征大理,至丽江时所带蒙古族乐队中有芦管,并流传至今,流行于云南省丽江纳西族自治县。 |
骡马会 | 骡马会 骡马会也叫七月会。丽江七月会,是纳西族的一个重要节日,于夏历七月中旬举办,会期一至两周,以骡马、牛等牲畜交易为主,故称为七月骡马会。会址曾改易三次,但都在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城郊。 |
文海 | 文海 (云南丽江湖泊)文海,位于玉龙山主峰扇子陡西南麓,平均海拔3180米,云南丽江拉市海高原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的片区之一。面积676公顷,其中的水域称文海(湖),面积160公顷,由古老的冰蚀湖演变而成。湖水从其南侧的数个落水洞下泄后不知去向。秋冬季节为丰水期,有候鸟栖息。玉龙山倒映湖中,静谧如仙境;春夏为枯水期,鸢飞草长。旧时这里是滇藏线茶马古道的要道之一,马帮常在此逗留放养骡马。 目前文海正在建设花田小镇和世界上海拔最高的种球基地,目前已经种了700多亩郁金香、百合、风信子、绣球花等花卉。目前近百亩郁金香已经竞相开放,其余花卉将此地开发,美不胜收。而且花田目前是免费开发的,故非常值得去看看。 昔日这里曾是滇藏线茶马古道必经之路,也是纳西族传说中玉龙第三国殉情净地,被美国《纽约时报》称之为“世外桃源般的村庄”、“少有的人间天堂”。 |
宣科 | 宣科 宣科,男,音乐民族学家, 1930 年生,藏裔纳西族,云南省丽江人,教会学校毕业。现已从丽江地区实验中学退休,从事音乐研究。 |
左江 | 左江 (西江水系上游支流郁江的最大支流)左江,是西江水系上游支流郁江的最大支流,古代称斤南水、斤员水,发源于越南与广西交界的枯隆山。 上游在越南境内称奇穷河(又叫黎溪),于凭祥市边境平而关进入中国境内后称平而河。流至龙州县城有支流水口河汇入,以下称左江。东流至龙州县上金,有明江汇入。龙州至上金段又称丽江。流经驮怀村与崇左市江州区交界处,又黑水河汇入。流经崇左市城区与扶绥县城,到扶绥县扶南乡充禾屯,支流汪庄河汇入。流至南宁市江南区江西镇同江村三江坡汇入郁江百色段右江。 左江干流全长539公里,流域面积32068平方公里,其中有11579平方公里在越南境内,全流域多年平均年径流量为205.4亿立方米。 |
蘆管 | 芦管 芦管,纳西族吹奏乐器,纳西语称波怕或晡布。相传公元十三世纪元世祖忽必烈南征大理,至丽江时所带蒙古族乐队中有芦管,并流传至今,流行于云南省丽江纳西族自治县。 |
騾馬會 | 骡马会 骡马会也叫七月会。丽江七月会,是纳西族的一个重要节日,于夏历七月中旬举办,会期一至两周,以骡马、牛等牲畜交易为主,故称为七月骡马会。会址曾改易三次,但都在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城郊。 |
打跳 | 打跳 纳西族民间舞蹈——打跳流传于丽江市、宁蒗县、华坪县、永胜县、盐源县、中甸三坝等纳西族、傈僳族及一些普米族村寨。 纳西语称“咚罗丽”或“纽踔”。“咚罗丽”有“欢乐的跳舞”或“大家来跳舞”等含意。一些地区因其舞时用笛子和葫芦笙伴奏,也称之为“芦笙舞”或“笛子跳”。 |
擺夷 | 辞典解释摆夷 bǎi yí 我国少数民族之一。属西南僰掸族系,分布于云南西南部澜沧江、李仙江、元江、瑞丽江、大金沙江各流域,以旧车里土司为聚居中心。人口约四十万以上,水摆夷以农耕为生计,其他则农耕、渔猎、畜牧兼营。自称为「泰」。 也称为「伯彝」。 |
傈僳语 | 傈僳语 傈僳语(Lisu language)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傈僳族在中国主要分布于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碧江、福贡、泸水、贡山、兰坪,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梁河、盈江,保山地区的腾冲、龙陵,大理白族自治州的云龙、剑川,迪庆藏族自治州的维西、中甸,丽江地区的永胜、华坪、宁蒗,楚雄彝族自治州的武定、禄劝等州、县,少数分布在四川西昌地区。在国外,主要分布于缅甸、泰国境内。傈僳语使用人口约48万。傈僳族原有拉丁字母变体形式的文字和一种音节文字,但结构不完善,通行不广。1957年国家语言机关为其创制了拉丁字母形式的新文字。 |
攀枝花 | 攀枝花 (中华人民共和国四川省地级市)攀枝花,四川省地级市,地处中国西南川滇结合部,位于四川最南端,北距成都614公里,南至昆明273公里,西连丽江、大理;地处攀西裂谷中南段,属浸蚀、剥蚀中山丘陵、山原峡谷地貌;夏季长,四季不分明,而旱、雨季分明;全市总面积7440.398平方千米,下辖3个区、2个县;2017年户籍人口109.44万人。 攀枝花市是全国唯一以花命名的城市,享有“花是一座城,城是一朵花”的美誉;攀枝花是万里长江上游第一城,金沙江、雅砻江在此交汇;攀枝花是四川南向门户,是四川通往南亚、东南亚的最近点;攀枝花是四川唯一的亚热带水果生产基地,盛产芒果、枇杷、莲雾、石榴、草莓、樱桃等特色水果,一年四季鲜果不断。2017年10月,被住建部命名为国家园林城市。2018年11月,入选中国城市全面小康指数前100名。 2017年,攀枝花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44.25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7.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7.16亿元,增长4.3%,;第二产业增加值745.02亿元,增长7.2%;第三产业增加值362.07亿元,增长8%。 |
大雪山 | 大雪山 (四川省西边的高大山脉)大雪山是大渡河和雅砻江之间的分水岭,四川省西部重要地理界线。位于甘孜藏族自治州内,呈南北走向,由北向南有党岭山、折多山、贡嘎山、紫眉山等,其余脉牦牛山向南伸入凉山彝族自治州,南北延伸400多公里,是横断山脉的主要山脉之一。山体主要由砂板岩、花岗岩组成,多5000米以上高峰。 主峰贡嘎山海拔7556米。5000米以上高山有现代冰川分布,多古冰斗、U型谷、角峰、冰碛垅、 冰碛湖等古冰川地貌。大雪山东陡西缓,西高东低。西坡多宽缓的高原面及断陷山间盆地,气候高寒,以牧业为主;东坡为深切割的高山峡谷,气候垂直分布明显,为农、林、牧交错区。大雪山是四川重要林区。有冷杉、鳞皮冷杉、黄果冷杉、长苞冷杉、川西云杉、丽江云杉及云南松、高山松、落叶松等针叶树种。矿产种类繁多,如铁、铜、金、铅、锌、锡、钨、镍、铍、锂、铌及云母、石棉等。大雪山西部为藏族分布区,东部属汉、藏杂居区。川藏公路通过的折多山垭口,海拔4290米。 |
白语 | 白语 白语是白族的共同语,使用人口约120万 (2003年)。主要分布在滇西北的大理州,怒江州,丽江市,昆明市和文山州。有三种方言。白语的基本语序类似汉语,即主谓宾结构。声调比较多。音节结构比较简单。主要靠助词和语序来实现语法手段。 |
麼些族 | 辞典解释麽些族 mó suō zú 我国少数民族之一。分布于云南西北及四川金沙江上游地带。人口约二十七万余。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历史悠久,西元三世纪初,已有摩沙夷居住于今四川盐源一带。其生计以农耕为主。间事渔猎。铸铜手工业相当发达,丽江铜器闻名各地。传统以女性为家长,财产按母系继承。信仰东巴教,为一种多神教。崇拜山、水、风、火等自然现象。 也称为「纳西族」。 |
白語 | 白语 白语是白族的共同语,使用人口约120万 (2003年)。主要分布在滇西北的大理州,怒江州,丽江市,昆明市和文山州。有三种方言。白语的基本语序类似汉语,即主谓宾结构。声调比较多。音节结构比较简单。主要靠助词和语序来实现语法手段。 |
木香 | 木香 (草药)木香为菊科植物木香的根,圆柱形或平圆柱形。表面黄棕色、灰褐色或棕褐色,栓皮大多已除去,有明纵沟及侧根痕,有时可见网状纹理。气芳香浓烈而特异,味先甜后苦,稍刺舌。主治行气止痛、健脾消食 云木香产于中国云南丽江地区;川木香主产于四川安县、阿坝藏族自治州、凉山彝族自治州;广木香过去曾由印度、缅甸等地经广州进口,故称“广木香”。需秋、冬二季采挖,除去泥沙及须根,切段,纵剖成瓣,干燥后撞去粗皮。以香气浓郁者为佳。生用或煨用。。 |
木钟 | 木钟 木钟:丽江末代土司 木钟:汉语词汇 木钟 (汉语词汇)词语解释:木钟,拼音:mù zhōng 1.粗大的木材。 《汉书·百官公卿表上》“东园主章” 唐颜师古注:“ 如淳 曰:‘章谓大材也。旧将作大匠主材吏名章曹掾。’今所谓木钟者,盖章声之转耳。东园主章掌大材,以供东园大匠也。” 2.以木质做外壳的钟。 3.比喻呆笨的人。 |
纳西族 | 纳西族 (受汉文化影响较深的民族)纳西族(Naxi minority)是中国56个民族之一,为云南特有民族之一,绝大部分居住在滇西北的丽江市,其余分布在云南其他县市和四川盐源、盐边、木里等县,也有少数分布在西藏芒康县。 纳西族有本民族语言,纳西语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纳西族在艺术方面独树一帜,其诗文、绘画、雕塑、乐舞艺术名扬古今中外。 纳西族中家族组织普遍存在,是一个聚居程度较高的民族,泸沽湖地区纳日人(摩梭人)的亲族组织保持着比较古老的特征,纳西文化受汉文化影响较深。 |
三清殿 | 三清殿 三清殿:道教供奉最高尊神三清祖师的殿堂 三清殿:云南省丽江市木府三清殿 |
殉情 | 殉情 (社会现象)殉情 xùnqíng[die for love;give one's life for the sake of love] 也称殉爱,是指为爱情而死的行为。有些人是因为恋情受其他人阻止而殉情,有些则是因为失恋或伴侣死亡而自杀,是丽江纳西族婚姻关系中突出的现象。 鲁迅 《伪自由书·新药》:“譬之文章,则须先讲烈士的殉国,再叙美人的殉情。” |
烏斯藏 | 乌斯藏 (藏族及西藏的古称)明代称西藏为“乌斯藏”。乌斯藏,在云南西徼外,去云南丽江府千余里,四川马湖府千五百余里,陕西西宁卫五千余里。其地多僧,无城郭。群居大土台上,不食肉娶妻,无刑罚,亦无兵革,鲜疾病。佛书甚多,《楞伽经》至万卷。其土台外,僧有食肉娶妻者。元世祖尊八思巴为大宝法王,锡玉印,既没,赐号皇天之下一人之上宣文辅治大圣至德普觉真智佐国如意大宝法王西天佛子大元帝师。自是,其徒嗣者咸称帝师。 |
二簧 | 二簧 二簧,纳西族弓拉弦鸣乐器。形同汉族京胡,音色脆亮,用于演奏“白沙细乐”和“纳西古乐”。流行于云南省丽江纳西族自治县。 |
初化 | 初化 初化自然村,属于云南省丽江市古城区七河乡忠义村委会的一个小组。初化是一个微型自然村,居住有13家农户,总人口不到60。村民100%为纳西族,姓和。 |
餅茶 | 饼茶 饼茶是圆饼形蒸压黑茶之一。创制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饼茶也是一种圆饼形的蒸压黑茶,因其大小规格比圆茶小,所以又称“小饼茶”。主要产于云南省下关茶厂。主销云南省丽江地区、迪庆藏族自治州。 |
饼茶 | 饼茶 饼茶是圆饼形蒸压黑茶之一。创制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饼茶也是一种圆饼形的蒸压黑茶,因其大小规格比圆茶小,所以又称“小饼茶”。主要产于云南省下关茶厂。主销云南省丽江地区、迪庆藏族自治州。 |
文化村 | 文化村 (云南丽江市古城区金山乡下辖村)该行政村隶属古城区金山乡,地处金山乡北边,距金山乡政府所在地20公里,到乡道路为柏油路,交通方便,距区20公里。东邻岩乐,南邻金安,西邻束河,北邻大东。辖存红水塘、干塘子等13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393户,有乡村人口1713人,其中农业人口1684人,劳动力1020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1020人。 |
斜袤 | 斜袤 斜向延袤 清 魏源 《圣武记》卷六:“ 滇 边西南为 大理 丽江 ……斜袤四千里,皆界 缅甸 。” |
火不思 | 火不思 火不思:蒙古族弹拨乐器,见于元代,盛行于明代,清朝列入国乐,清后失传,建国后重新研制成功。流传于中国新疆、内蒙古、甘肃北部及云南省丽江纳西族自治县等地。火不思一词为突厥语“qobuz”的音译,约于唐代从中亚传入中国,又名浑不似,“和必斯”、“虎拨思”、“琥珀词”、“吴拨思”、“胡不思”和“胡拨四”等(均为蒙语音译,即琴的意思)。民间称其为胡不儿或浑不似。流行于内蒙古自治区、河北省和甘肃省北部等地。四弦、长柄、无品、音箱梨形,明代时民间相当盛行。 |
納西族 | 纳西族 (受汉文化影响较深的民族)纳西族(Naxi minority)是中国56个民族之一,为云南特有民族之一,绝大部分居住在滇西北的丽江市,其余分布在云南其他县市和四川盐源、盐边、木里等县,也有少数分布在西藏芒康县。 纳西族有本民族语言,纳西语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纳西族在艺术方面独树一帜,其诗文、绘画、雕塑、乐舞艺术名扬古今中外。 纳西族中家族组织普遍存在,是一个聚居程度较高的民族,泸沽湖地区纳日人(摩梭人)的亲族组织保持着比较古老的特征,纳西文化受汉文化影响较深。 |
木鍾 | 木钟 木钟:丽江末代土司 木钟:汉语词汇 木钟 (汉语词汇)词语解释:木钟,拼音:mù zhōng 1.粗大的木材。 《汉书·百官公卿表上》“东园主章” 唐颜师古注:“ 如淳 曰:‘章谓大材也。旧将作大匠主材吏名章曹掾。’今所谓木钟者,盖章声之转耳。东园主章掌大材,以供东园大匠也。” 2.以木质做外壳的钟。 3.比喻呆笨的人。 |
乌斯藏 | 乌斯藏 (藏族及西藏的古称)明代称西藏为“乌斯藏”。乌斯藏,在云南西徼外,去云南丽江府千余里,四川马湖府千五百余里,陕西西宁卫五千余里。其地多僧,无城郭。群居大土台上,不食肉娶妻,无刑罚,亦无兵革,鲜疾病。佛书甚多,《楞伽经》至万卷。其土台外,僧有食肉娶妻者。元世祖尊八思巴为大宝法王,锡玉印,既没,赐号皇天之下一人之上宣文辅治大圣至德普觉真智佐国如意大宝法王西天佛子大元帝师。自是,其徒嗣者咸称帝师。 |
普米語 | 辞典解释普米语 pǔ mǐ yǔ 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的共通语言。通行于云南省兰坪、宁蒗、维西、丽江等县。方言差别较大,复辅音和复元音较多,部分地区元音分松紧。句子成分的基本次序是主语、宾语、谓语。形容词在被修饰词之后,动词的人称、时、趋向等语法范畴用前加成分表示,一部分表示趋向的前加成分兼表时间。 |
江皋 | 江皋 江皋:人物姓名 江皋:汉语词汇 江皋 (汉语词汇)江皋,汉语词汇。 拼音:jiāng gāo 释义:1、江岸,江边地。2、指江中。 |
云岭 | 云岭 云岭:汉语词语 云岭:云南省西北部山岭 云岭 (汉语词语)晋江逌《咏秋》:“鸣雁薄云岭,蟋蟀吟深榭。” 唐岑参《左仆射相国冀公东斋幽居》诗:“宅占凤城胜,窗中云岭宽。” 金元好问《岳祠斋宫夜宿》诗:“朅来石门道,烟岫接云岭。” |
雲嶺 | 云岭 云岭:汉语词语 云岭:云南省西北部山岭 云岭 (汉语词语)晋江逌《咏秋》:“鸣雁薄云岭,蟋蟀吟深榭。” 唐岑参《左仆射相国冀公东斋幽居》诗:“宅占凤城胜,窗中云岭宽。” 金元好问《岳祠斋宫夜宿》诗:“朅来石门道,烟岫接云岭。” |
石鼓 | 石鼓 (镇国之宝)石鼓(Shi-ku,Stone Drum)又称陈仓石鼓,中国九大镇国之宝之一,大秦帝国的“东方红”。被康有为誉为“中华第一古物”。627年发现于凤翔府陈仓境内的陈仓山(今陕西省宝鸡市石鼓山)。 石鼓共十只,高二尺,直径一尺多,形象鼓而上细下粗顶微圆(实为碣状),十个花岗岩材质的石鼓每个重约一吨,在每个石鼓上面都镌刻 “石鼓文”(大篆),因铭文中多言渔猎之事,故又称它为 《猎碣》 。 石鼓文记述了秦始皇统一前一段为后人所不知的历史,是中国最早的石刻诗文,乃篆书之祖。自明清以来,一字抵万金,创下中国文物史上的奇迹。 韩愈著有《石鼓歌》,其真品藏于故宫博物院石鼓馆,而石鼓发现地宝鸡有中华石鼓园、石鼓阁。 石鼓 (汉语词汇)石鼓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shí gǔ,意思是东周初秦国刻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