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小花的词语
形容小花的词语:1. 细腻;2. 温柔;3. 柔美;4. 纤巧;5. 娇小;6. 可爱;7. 芬芳;8. 多彩;9. 绚丽;10. 鲜艳;11. 活泼;12. 俏皮;13. 灵动;14. 活力;15. 神秘;16. 纯真;17. 清新;18. 柔软;19. 柔和;20. 细致
形容小花的词语 相关词语和解释
词语 | 拼音/解释 |
---|---|
小花脸 | 小花脸 小花脸是京剧行当中丑的俗称,是喜剧角色,京剧中的"丑"角演员又称为"小花脸"。"丑"行的化妆虽与大花脸有点相象,可是他的表演风格却完全不同,有点像夸张的漫画。丑角的出场常会带来满堂的笑声。 |
小花臉 | 小花脸 小花脸是京剧行当中丑的俗称,是喜剧角色,京剧中的"丑"角演员又称为"小花脸"。"丑"行的化妆虽与大花脸有点相象,可是他的表演风格却完全不同,有点像夸张的漫画。丑角的出场常会带来满堂的笑声。 |
小花面 | 小花面 小花面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xiǎo huā miàn,是指小花脸。 |
君影草 | 君影草 君影草又名铃兰,也叫香水花、鹿铃、小芦铃、草寸香、糜子菜、扫帚糜子、芦藜花等。君影草是一种百合花科植物,在四月底五月初能开出一串串钟铃般洁白的小花,散放出淡淡的香味儿,这种花被法国人视为报春花。 君影草又原种分布遍及亚洲、欧洲及北美,特别是较高纬度,我国的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山西、山东、河南、陕西、甘肃、宁夏、浙江和湖南都有。多生于深山幽谷及林缘草丛中。铃兰是一种名贵的香料植物,它的花可以提取高级芳香精油。 |
莜麦 | 莜麦 莜麦(学名:Avena chinensis (Fisch. ex Roem. et Schult.) Metzg.)是禾本科、燕麦属一年生草本植物,须根外面常具砂套。秆直立,高可达100厘米,叶鞘松弛,鞘缘透明膜质;叶舌透明膜质,叶片扁平,质软,微粗糙。圆锥花序疏松开展,分枝纤细,小穗含小花,穗轴细且坚韧,无毛,颖草质,外稃无毛,内稃甚短于外稃,颖果与稃体分离。6-8月开花结果。 中国西北、西南、华北和湖北等省区有栽培,也有野生于山坡路旁、高山草甸及潮湿处。 果实可磨面制粉作各种面食,或栽培作牲畜精饲料。 (概述图参考来源:中国自然标本馆) |
地肤 | 地肤 地肤(Kochia scoparia (L.) Schrad.),别名:地麦、落帚、扫帚苗、扫帚菜、孔雀松。 株丛紧密,株形呈卵圆至圆球形、倒卵形或椭圆形,分枝多而细,具短柔毛,茎基部半木质化。茎分支很多,叶子线状披针形,单叶互生,叶线性,线形或条形。穗状花序,开红褐色小花,花极小,无观赏价值,胞果扁球形。植株为嫩绿,秋季叶色变红。果实扁球形,可入药,叫地肤子。嫩茎叶可以吃,老株可用来作扫帚。 (概述图片参考资料来源:) |
地膚 | 地肤 地肤(Kochia scoparia (L.) Schrad.),别名:地麦、落帚、扫帚苗、扫帚菜、孔雀松。 株丛紧密,株形呈卵圆至圆球形、倒卵形或椭圆形,分枝多而细,具短柔毛,茎基部半木质化。茎分支很多,叶子线状披针形,单叶互生,叶线性,线形或条形。穗状花序,开红褐色小花,花极小,无观赏价值,胞果扁球形。植株为嫩绿,秋季叶色变红。果实扁球形,可入药,叫地肤子。嫩茎叶可以吃,老株可用来作扫帚。 (概述图片参考资料来源:) |
槲寄生 | 槲寄生 (植物)槲寄生〔拉丁学名:Viscum coloratum(Kom.)Nakai〕,别名:北寄生、桑寄生、柳寄生、黄寄生、冻青、寄生子,为桑寄生科槲寄生属灌木植物,通常寄生于麻栎树、苹果树、白杨树、松树各树木,有害于宿主,茎柔韧呈绿色;叶呈倒披针形、革质、淡绿色,早春,叶间分出小梗,着生小花,淡黄色、单性、雌雄异株,果实半透明,呈黄绿色;果肉有黏质物。 植物带叶的茎枝可供药用,具有舒筋活络,活血散瘀。用于筋骨疼痛,肢体拘挛,腰背酸痛,跌打损伤。补肝肾,强筋骨,祛风湿,安胎等功效,槲寄生提取物可改善微循环,其总生物碱还具有抗肿瘤作用,此外槲寄生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如被英国德鲁伊视为圣物,在英语里有特殊的寓意。 |
令草 | 令草 lìng cǎo 令草 萱草的别称。夏秋间开小花甚密,色金黄。旧时传说孕妇佩之即生男,故美称之。 晋 傅玄 《宜男花赋》:“猗猗令草,生於中方,花曰宜男,号应祯祥。” 明 王志坚 《表异录·植物一》:“令草,宜男花也。”参见“ 萱草 ”。 |
萹蓄 | 萹蓄 (植物)扁蓄(拉丁学名:Polygonum aviculare L.),为蓼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又名扁竹,多生郊野道旁,初夏于节间开淡红色或白色小花,入秋结子,嫩叶可入药。分布于中国各地。 |
黄莞 | 黄莞 黄莞 huánɡ wǎn 植物名。 茎细而圆,高五六尺。叶小如鳞状。夏天开淡黄色小花。茎可织席。 《拾遗记·周穆王》附 南朝 梁 萧绮 录:“曳丹玉之履,敷碧蒲之席、黄莞之荐,共玉帐高会。” |
黃莞 | 黄莞 黄莞 huánɡ wǎn 植物名。 茎细而圆,高五六尺。叶小如鳞状。夏天开淡黄色小花。茎可织席。 《拾遗记·周穆王》附 南朝 梁 萧绮 录:“曳丹玉之履,敷碧蒲之席、黄莞之荐,共玉帐高会。” |
刺芡 | 刺芡 刺芡 又称“鸡头”。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全株生刺,叶圆盾形,浮于水面。夏季开浅紫色单生小花。浆果海绵质,顶端有宿存萼片,密生锐刺。种子称芡实,或称鸡头米,供食用或酿酒,亦可入药。 唐 韩愈 《城南联句》:“远苞树蕉栟,鸿头排刺芡。” |
碎芳 | 碎芳 碎芳 小花朵。 明 刘基 《如梦令》词:“莺啄垂圆黄透,蜂抱碎芳红皱。” |
夫蓠 | 夫蓠 fū lí 夫蓠(夫蘺) 亦作“ 夫离 ”。 草名。多年生草本。夏日开黄褐色小花。生于沼泽浅水之处,秋日采其茎以织席,故俗名席子草。《汉书·东方朔传》“莞蒲为席” 唐 颜师古 注:“莞,夫离也,今谓之葱蒲。” |
夫蘺 | 夫蓠 fū lí 夫蓠(夫蓠) 亦作“ 夫离 ”。 草名。多年生草本。夏日开黄褐色小花。生于沼泽浅水之处,秋日采其茎以织席,故俗名席子草。《汉书·东方朔传》“莞蒲为席” 唐 颜师古 注:“莞,夫离也,今谓之葱蒲。” |
七叶树 | 七叶树 七叶树(学名:Aesculus chinensis Bunge):是落叶乔木,高达25米,树皮深褐色或灰褐色,小枝、圆柱形,黄褐色或灰褐色,有淡黄色的皮孔。冬芽大形,有树脂。掌状复叶,由5-7小组成,上面深绿色,无毛,下面除中肋及侧脉的基部嫩时有疏柔毛外,其余部分无毛。花序圆筒形,花序总轴有微柔毛,小花序常由5-10朵花组成,平斜向伸展,有微柔毛。花杂性,雄花与两性花同株,花萼管状钟形,花瓣4,白色,长圆倒卵形至长圆倒披针形。果实球形或倒卵圆形,黄褐色,无刺,具很密的斑点。种子常1-2 粒发育,近于球形,栗褐色;种脐白色,约占种子体积的1/2。花期4-5月,果期10月。 七叶树种子可食用,但直接吃味道苦涩,需用碱水煮后方可食用,味如板栗。也可提取淀粉。木材细密可制造各种器具,种子可作药用,榨油可制造肥皂。七叶树树形优美、花大秀丽,果形奇特,是观叶、观花、观果不可多得的树种,为世界著名的观赏树种之一。 (概述图片参考资料来源:) |
筇竹 | 筇竹 筇竹(学名:Qiongzhuea tumidinoda Hsueh et Yi)是禾本科,筇竹属中小型竹类植物。竿高可达6米,节间圆筒形,竿下部不分枝,绿色,光滑无毛,竿壁甚厚,箨环因有箨鞘基部之残留物而略呈木质环状,竿环格外隆起,竿芽成三角状桃形,先出叶为革质,竿箨紫红色或紫色带绿,厚纸质,鞘的上部边缘密生淡棕色长纤毛;无箨耳,鞘口拱形,箨片较短小,钻形或锥状披针形,叶鞘圆筒形,无叶耳,灰白色,叶舌极矮,叶柄平滑无毛;叶片狭披针形,上表面绿色,下表面灰绿色,花枝可反复分枝,末级花枝纤细,假小穗绿色或暗绿色,干后紫色,先出叶无苞片;小穗含小花;颖片,薄纸质,外稃长卵形,无毛,纸质,内稃无毛,鳞被膜质透明,上部边缘生小纤毛,花药紫色,子房呈倒卵形,无毛,柱头羽毛状,果实呈厚皮质的坚果状,笋期4月,花期4月,果期5月。 分布于中国四川宜宾地区和云南昭通地区,即云贵高原东北缘向四川盆地过渡的亚高山地带。喜生于温凉潮湿的气候,尤其适宜于园艺沟边、半隐蔽地绿化。 (概述图参考来源:中国自然标本馆) |
七葉樹 | 七叶树 七叶树(学名:Aesculus chinensis Bunge):是落叶乔木,高达25米,树皮深褐色或灰褐色,小枝、圆柱形,黄褐色或灰褐色,有淡黄色的皮孔。冬芽大形,有树脂。掌状复叶,由5-7小组成,上面深绿色,无毛,下面除中肋及侧脉的基部嫩时有疏柔毛外,其余部分无毛。花序圆筒形,花序总轴有微柔毛,小花序常由5-10朵花组成,平斜向伸展,有微柔毛。花杂性,雄花与两性花同株,花萼管状钟形,花瓣4,白色,长圆倒卵形至长圆倒披针形。果实球形或倒卵圆形,黄褐色,无刺,具很密的斑点。种子常1-2 粒发育,近于球形,栗褐色;种脐白色,约占种子体积的1/2。花期4-5月,果期10月。 七叶树种子可食用,但直接吃味道苦涩,需用碱水煮后方可食用,味如板栗。也可提取淀粉。木材细密可制造各种器具,种子可作药用,榨油可制造肥皂。七叶树树形优美、花大秀丽,果形奇特,是观叶、观花、观果不可多得的树种,为世界著名的观赏树种之一。 (概述图片参考资料来源:) |
緬梔 | 辞典解释缅栀 miǎn zhī 植物名。夹竹桃科缅栀属,多年生落叶小乔木。株干高四公尺以上,亦可高达十五公尺左右。树皮呈灰褐色,枝干粗壮,呈叉状生长。干枝柔软多肉,损伤时会流白色乳汁,有毒。叶片呈披针形或长椭圆形,互生于枝条先端,长约二十至三十五公分,厚革质、全缘,表面光亮且有明显的羽状脉。花顶生,花期长,可自五、六月开到十、十一月间。多数的花朵聚合成聚繖形花序,小花具长花轴,花冠盆形。花冠外部呈乳白色,中心基部带有黄色斑块,似鸡蛋彩一般,因而也称为「鸡蛋花」。雄蕊则著生于花冠筒基部,常被忽略。花芳香,可为香料。果实为蓇葖果,大小似鸡蛋。 |
凤凰竹 | 凤凰竹 凤凰竹学名凤尾竹(Bambusa multiplex (Lour.) Raeusch. ex Schult. 'Fernleaf' R. A. Young),为孝顺竹的一个变种,禾本科簕竹属植物。高3-6米,竿中空,小枝稍下弯,具9-13叶,叶片长3.3-6.5厘米,宽4-7毫米,叶片线形,先端渐尖具粗糙细尖头,基部近圆形或宽楔形,假小穗单生或以数枝簇生于花枝各节,并在基部托有鞘状苞片,线形至线状披针形,小穗含小花(3)5-13朵,中间小花为两性,花丝长8-10毫米,花药紫色,子房卵球形,成熟颖果未见。凤尾竹为常绿丛生灌木,喜温暖湿润和半阴环境,耐寒性稍差,不耐强光曝晒,怕渍水,宜肥沃、疏松和排水良好的壤土,多种植以作绿篱或供观赏。 |
苦竹 | 苦竹 (竹亚科植物)苦竹(学名:Pleioblastus amarus (Keng) keng)是禾本科、大明竹属木质化乔木。竿高可达5米,直立,竿环隆起,高于箨环;枝稍开展。箨鞘革质,绿色,箨舌截形,淡绿色,箨片狭长披针形,腹面无毛,叶鞘无毛,干草黄色,无叶耳和箨口繸毛;叶舌紫红色,叶片椭圆状披针形,叶缘两侧有细锯齿;总状花序或圆锥花序,小穗柄被微毛;小穗含小花,小穗轴一侧扁平,第一颖可为鳞片状,第二颖较第一颖宽大,第三、四、五颖通常与外稃相似而稍小;外稃卵状披针形,内稃通常长于外稃,鳞被卵形或倒卵形,花柱短,柱头羽毛状。笋期6月,花期4-5月。 分布于中国江苏、安徽、浙江、福建、湖南、湖北、四川、贵州、云南等省。 该种篾性一般,用以编篮筐,竿材还能作伞柄或菜园的支架以及旗竿、帐竿等用。 (概述图参考来源:中国自然标本馆) |
莳萝 | 莳萝 莳萝(Anethum graveolens L.),又称土茴香。为双子叶植物纲、伞形目、伞形科、莳萝属植物。一二年生草本。2n=2x=22。原产地中海沿岸。欧美国家栽培较多,中国华南地区有少量栽培。叶轮生,三回羽状全裂,裂片线状。伞形花序,花淡黄,无花被。双悬果棕黄色,无剌毛,椭圆扁平状。菜用莳萝出苗后30~40天采收,食幼苗或嫩叶。作调味品则在抽薹开花后采收。生长期短可与根菜和瓜类作物间套作。绿叶中含有莳萝精油0.15%、果实中含3%~4%,精油主要成分是藏茴香酮、柠檬萜、水芹萜。 莳萝的英文Dill源自古语dilla一字,其意为平静、消除之意。古称“洋茴香”,原为生长于印度的植物,外表看起来像茴香,开着黄色小花,结出小型果实,自地中海沿岸传至欧洲各国。莳萝属欧芹科,叶片鲜绿色,呈羽毛状,种子呈细小圆扁平状,味道辛香甘甜,多用作食油调味,有促进消化之效用。 |
毛竹 | 毛竹 (常绿乔木状竹类植物)毛竹(学名:Phyllostachys heterocycla (Carr.) Mitford cv. Pubescens):禾本科刚竹属,单轴散生型常绿乔木状竹类植物,竿高可达20多米,粗可达20多厘米,老竿无毛,并由绿色渐变为绿黄色;壁厚约1厘米;竿环不明显,末级小枝2-4叶;叶耳不明显,叶舌隆起;叶片较小较薄,披针形,下表面在沿中脉基部柔毛,花枝穗状,无叶耳,小穗仅有1朵小花;花丝长4厘米,柱头羽毛状。颖果长椭圆形,顶端有宿存的花柱基部。4月笋期,5-8月开花。 毛竹是中国栽培悠久、面积最广、经济价值也最重要的竹种。其竿型粗大,宜供建筑用,如梁柱、棚架、脚手架等,篾性优良,供编织各种粗细的用具及工艺品,枝梢作扫帚,嫩竹及竿箨作造纸原料,笋味美,鲜食或加工制成玉兰片、笋干、笋衣等。毛竹叶翠,四季常青,秀丽挺拔,经霜不凋,雅俗共赏。自古以来常置于庭园曲径、池畔、溪涧、山坡、石迹、天井、景门,以及室内盆栽观赏。常与松、梅共植,被誉为“岁寒三友”。 (概述图参考来源:中国自然标本馆) |
鳳凰竹 | 凤凰竹 凤凰竹学名凤尾竹(Bambusa multiplex (Lour.) Raeusch. ex Schult. 'Fernleaf' R. A. Young),为孝顺竹的一个变种,禾本科簕竹属植物。高3-6米,竿中空,小枝稍下弯,具9-13叶,叶片长3.3-6.5厘米,宽4-7毫米,叶片线形,先端渐尖具粗糙细尖头,基部近圆形或宽楔形,假小穗单生或以数枝簇生于花枝各节,并在基部托有鞘状苞片,线形至线状披针形,小穗含小花(3)5-13朵,中间小花为两性,花丝长8-10毫米,花药紫色,子房卵球形,成熟颖果未见。凤尾竹为常绿丛生灌木,喜温暖湿润和半阴环境,耐寒性稍差,不耐强光曝晒,怕渍水,宜肥沃、疏松和排水良好的壤土,多种植以作绿篱或供观赏。 |
花棒 | 花棒 花棒又名细枝岩黄芪、花姑凉、花子柴、花帽和牛尾梢等,为蝶形花科岩黄芪属落叶大灌木。高约两米根系发达,长约8~15米,可靠天然降雨维持生命,枝叶极小果实形似棉籽,主杆呈橘色,夏秋开红色小花,生长期长,叶脉呈银灰色,支杆含油性易燃,自身含水分低,故蒸发量小,可做沙漠中的燃料。是沙坡头地区唯一在高大沙丘上生长的旱生木。 |
花蕊夫人 | 花蕊夫人 (前蜀高祖王建淑妃徐氏)在五代十国时期,有几位被称作花蕊夫人的女性,她们不仅容貌美丽,而且能诗善赋,多才多艺。有关她们的事迹,多散见于五代至两宋的各种史籍之中,因其所处时代相同,且又均被称为花蕊夫人,她们的身份、事迹至今仍有许多疑谜。 五代十国间,被称为花蕊夫人者,一共有三人。其一为前蜀主王建淑妃徐氏(约883~926),成都人,宫中号为花蕊夫人,因其姐也为王建妃,故亦称小徐妃,姐妹皆受宠幸。其姐子王衍(世称后主)登基后封其为翊圣皇太妃。花蕊夫人与其姐交结幸臣,纳贿干政,导引后主荒戏失政,后与王衍皆被后唐庄宗所杀。 其二为后蜀主孟昶的妃子,也姓徐(一说姓费),封为慧妃,青城(今四川灌县)人,貌美如花蕊故称为“花蕊夫人”。孟昶降宋后,她可能被虏入宋宫,为宋太祖所宠。 其三是在清代学者赵翼《陔余丛考》中出现的,说这位花蕊夫人是南唐后主李煜的宫人,闽人之女,雅好赋诗。她于南唐亡后,被俘入宋宫,后为晋王所杀。人称“小花蕊”。 世传《花蕊夫人宫词》100多篇,其中确实可靠者90多首,诗一卷(《全唐诗》下卷第七百九十八)归属于孟昶妃,但词中有“法元寺里中元节,又是管家降诞辰”语,中元节为旧历七月十五日,正是王衍生日,而孟昶则生于十一月十四日,可知当出自王建淑妃手笔。 |
蒔蘿 | 莳萝 莳萝(Anethum graveolens L.),又称土茴香。为双子叶植物纲、伞形目、伞形科、莳萝属植物。一二年生草本。2n=2x=22。原产地中海沿岸。欧美国家栽培较多,中国华南地区有少量栽培。叶轮生,三回羽状全裂,裂片线状。伞形花序,花淡黄,无花被。双悬果棕黄色,无剌毛,椭圆扁平状。菜用莳萝出苗后30~40天采收,食幼苗或嫩叶。作调味品则在抽苔开花后采收。生长期短可与根菜和瓜类作物间套作。绿叶中含有莳萝精油0.15%、果实中含3%~4%,精油主要成分是藏茴香酮、柠檬萜、水芹萜。 莳萝的英文Dill源自古语dilla一字,其意为平静、消除之意。古称“洋茴香”,原为生长于印度的植物,外表看起来像茴香,开着黄色小花,结出小型果实,自地中海沿岸传至欧洲各国。莳萝属欧芹科,叶片鲜绿色,呈羽毛状,种子呈细小圆扁平状,味道辛香甘甜,多用作食油调味,有促进消化之效用。 |
黄独 | 黄独 黄独(拉丁学名:Dioscorea bulbifera L.),别名黄药(本草原始),山慈姑(植物名实图考),零余子薯蓣(俄、拉、汉种子植物名称),零余薯(广州植物志、海南植物志),黄药子(江苏、安徽、浙江、云南等省药材名),山慈姑(云南楚雄)。 多年生草本野生藤蔓植物。块茎卵圆形或梨形,外皮紫黑色,密布须根,茎左旋,单叶互生,广心状形,基部宽心形,先端长尾状,叶全缘,单性花,雄花序穗状下垂,丛生于叶腋、花小密集,浅绿白色;雌花紧贴中轴,茎中结有若干卵圆形小球,似山药豆。 黄独生长快,在露地致缠绕棚架可达20余米,家庭阳台盆栽可达10余米,室内营养钵培一栽年可达3~4米。其次具有顽强的生命力,盆土十分干旱和块茎放在水中,仍然能顽强的生长。三是耐阴能力特别强,从春季到冬季,一直放在室内,虽然长期没有阳光照射,仍然叶绿藤鲜。四是栽培简便。只要盆土湿润,每年施2~3次氮肥,每次用30~40粒尿素颗粒,生长更为旺盛。块茎越大生长越旺。用于家庭内绿化装饰不占地方,小花盆放在柜子顶上自上而下茎叶下垂,着绿添彩,使室内显得清静雅致。 块茎含呋喃去甲基二菇类化合物及黄药子萜A (Diosbulbin A)黄药子萜 B(Diosbulbin B)黄药子萜 C(Diosbulbin C)后三者均有苦味,主治甲状腺肿大、淋巴结核、咽喉肿痛、吐血、咯血、百日咳;外用治疮疖。清热消肿解毒,化痰散结,凉血止血。用于瘿瘤,咳嗽痰喘,瘰疬,疮疡肿毒,毒蛇咬伤等。 药用块茎;苦,平。有小毒。 |
伞形花序 | 伞形花序 伞形花序是指似总状花序,花序轴缩短,在总花梗顶端集生许多花梗近等长的小花,放射状排列如伞,如五加、人参等五加科植物的花序以及石蒜、朱顶红等石蒜科一些植物的花序。 伞形花序是一种花序,花轴顶端有伞状长梗,如葱、韭菜等的花序。其特点是花轴缩短,大多数花着生在花轴顶端,每朵小花的花柄基本等长。 |
黃獨 | 黄独 黄独(拉丁学名:Dioscorea bulbifera L.),别名黄药(本草原始),山慈姑(植物名实图考),零余子薯蓣(俄、拉、汉种子植物名称),零余薯(广州植物志、海南植物志),黄药子(江苏、安徽、浙江、云南等省药材名),山慈姑(云南楚雄)。 多年生草本野生藤蔓植物。块茎卵圆形或梨形,外皮紫黑色,密布须根,茎左旋,单叶互生,广心状形,基部宽心形,先端长尾状,叶全缘,单性花,雄花序穗状下垂,丛生于叶腋、花小密集,浅绿白色;雌花紧贴中轴,茎中结有若干卵圆形小球,似山药豆。 黄独生长快,在露地致缠绕棚架可达20余米,家庭阳台盆栽可达10余米,室内营养钵培一栽年可达3~4米。其次具有顽强的生命力,盆土十分干旱和块茎放在水中,仍然能顽强的生长。三是耐阴能力特别强,从春季到冬季,一直放在室内,虽然长期没有阳光照射,仍然叶绿藤鲜。四是栽培简便。只要盆土湿润,每年施2~3次氮肥,每次用30~40粒尿素颗粒,生长更为旺盛。块茎越大生长越旺。用于家庭内绿化装饰不占地方,小花盆放在柜子顶上自上而下茎叶下垂,着绿添彩,使室内显得清静雅致。 块茎含呋喃去甲基二菇类化合物及黄药子萜A (Diosbulbin A)黄药子萜 B(Diosbulbin B)黄药子萜 C(Diosbulbin C)后三者均有苦味,主治甲状腺肿大、淋巴结核、咽喉肿痛、吐血、咯血、百日咳;外用治疮疖。清热消肿解毒,化痰散结,凉血止血。用于瘿瘤,咳嗽痰喘,瘰疬,疮疡肿毒,毒蛇咬伤等。 药用块茎;苦,平。有小毒。 |
黑麦 | 黑麦 (禾本科植物)黑麦(学名:Secale cereale L.)是禾本科,黑麦属一年或越年生草本植物。秆丛生,高可达100厘米,叶鞘常无毛或被白粉;叶舌顶具细裂齿;叶片下面平滑,上面边缘粗糙。穗状花序具柔毛;含2小花,小花近对生均可育,外稃顶具芒,沿背部两侧脉上具细刺毛,内稃与外稃近等长。颖果长圆形,淡褐色。 中国栽培于北方山区或在较寒冷地区。 该种能制成黑麦面粉,富有营养,含淀粉、脂肪和蛋白质、维生素B和磷、钾等。因蛋白质弹性较硬常与小麦掺合做成黑面包,亦可用来做黑啤、酿油、酿酒、饲养家畜等。秆还作编帽和造纸之用。黑麦叶量大,茎秆柔软,营养丰富,适口性好。 (概述图参考来源:中国自然标本馆) |
蔷薇 | 蔷薇 (蔷薇属部分花卉通称)蔷薇(学名:Rosa sp.):是蔷薇属部分植物的通称,主要指蔓藤蔷薇的变种及园艺品种。大多是一类藤状爬篱笆的小花,是原产于中国的落叶灌木,变异性强。茎刺较大且一般有钩,每节大致有3、4个;叶互生,奇数羽状复叶,小叶为5-9片,叶缘有齿,叶片平展但有柔毛。花常是6-7朵族生,为圆锥状伞房花序,生于枝条顶部,花径约3厘米,每年只开一次。蔷薇花花盘环绕萼筒口部,有白色、黄色等多种颜色。花谢后萼片萼片会脱落;果实为圆球体。 耐寒,有野生和众多园艺品种,可用压条或嫁接法繁殖。蔷薇可以药用,由其制成的蔷薇花粥有良好的营养价值。主要分布在北半球温带、亚热带及热带山区等地区。 1985年中国《中国植物志》第三十七卷问世,更清楚地描述了蔷薇的形态,俞德浚教授将它定名为‘野蔷薇’。不能说中国古代的蔷薇就是野蔷薇,可野蔷薇(R. multiflora)这个种肯定在当时‘蔷薇’指陈范围之内。 |
月桂 | 月桂 (樟科月桂属植物)月桂(Laurus nobilis) 樟科月桂属的一种,为亚热带树种。常绿小乔木或灌木,树冠卵圆形,分枝较低,小枝绿色,全体有香气。叶互生,革质,广披针形,边缘波状,有醇香。单性花,雌雄异株,伞形花序簇生叶腋间,小花淡黄色。核果椭圆状球形,熟时呈紫褐色。花期3-5月,果熟期6-9月。 月桂喜光,稍耐阴。喜温暖湿润气候,也耐短期低温(-8℃)。原产地中海一带,中国浙江、江苏、福建、台湾、四川及云南等省有引种栽培。 月桂的拉丁字源Laudis意为“赞美”,罗马人视之为智能、护卫与和平的象征。所以在奥林匹克竞赛中获胜的人,都会受赠一顶月桂编成的头环,而“桂冠诗人”的意象,也正是由这个典故衍生出来的。人们也常将月桂树与医疗之神阿波罗联想在一起。 月桂 (汉语词汇)月桂,汉语词汇。 拼音:yuè guì 释义:1、植物名。樟科月桂树属,常绿乔木。2、神话传说中的月中桂树。亦借指月亮。3、旧称登科为折桂,其後因月中有桂,故亦称为「月桂」。 |
紫竹 | 紫竹 紫竹(学名:Phyllostachys nigra (Lodd. ex Lindl.)Munro):竿高4-8米,稀可高达10米,直径可达5厘米,幼竿绿色,密被细柔毛及白粉,箨环有毛,一年生以后的竿逐渐先出现紫斑,最后全部变为紫黑色,无毛;箨片三角形至三角状披针形,绿色,但脉为紫色,舟状,直立或以后稍开展,微皱曲或波状。末级小枝具.2或3叶;叶片质薄,长7-10厘米,宽约1.2厘米。花枝呈短穗状,佛焰苞4-6片,除边缘外无毛或被微毛,叶耳不存在,鞘口繸毛少数条或无,缩小叶细小,通常呈锥状或仅为一小尖头,亦可较大而呈卵状披针形。小穗披针形,长1.5-2厘米,具2或3朵小花;花药长约8毫米;柱头3,羽毛状。笋期4月下旬。 原产中国,南北各地多有栽培,在湖南南部与广西交界处尚可见有野生的紫竹林,印度、日本及欧美许多国家均引种栽培。多栽培供观赏;竹材较坚韧,供制作小型家具、手杖、伞柄、乐器及工艺品。(概述图片参考资料来源:) |
人面竹 | 人面竹 人面竹(学名:Phyllostachys aurea Carr. ex A. et C. Riv.):禾本科刚竹属植物。竿劲直,高5-12米,粗2-5厘米;中部节间长15-30厘米,基部或有时中部的数节间极缩短;箨环幼时生一圈白色易落的短毛。箨鞘背面黄绿色或淡褐黄带红色,无白粉;箨舌很短,淡黄绿色,;箨片狭三角形至带状,开展或外翻而下垂,。末级小枝有2或3叶;叶鞘无毛;叶耳及鞘口繸毛早落或无;叶舌极短;叶片狭长披针形或披针形,长6-12厘米,宽1-1.8厘米。花枝呈穗状,长3-8厘米;佛焰苞5-7片,长15-18毫米。小穗含1-4朵小花,上部者不孕;小穗轴节间无毛;颖0-2片;外稃与颖相类似但较长,长15-20毫米,具多脉;内稃与外稃等长或较短,脊上具纤毛,脊间具2或3脉,脊外两侧各有2-5脉;鳞被长3.5-5毫米,被微毛;花药长10-12毫米;柱头2,羽毛状。颖果线状披针形,长10-14毫米,直径1.5-2毫米,顶端宿存花柱的基部。笋期5月中旬。 庭园常见观赏竹种,于庭院空地栽植。秆可做手杖、钓鱼竿、伞柄等工艺品。笋鲜美可食。 产黄河流域以南各省区,但多为栽培供观赏,在福建闽清及浙江建德尚可见野生竹林。世界各地多已引种栽培。 |
薔薇 | 蔷薇 (蔷薇属部分花卉通称)蔷薇(学名:Rosa sp.):是蔷薇属部分植物的通称,主要指蔓藤蔷薇的变种及园艺品种。大多是一类藤状爬篱笆的小花,是原产于中国的落叶灌木,变异性强。茎刺较大且一般有钩,每节大致有3、4个;叶互生,奇数羽状复叶,小叶为5-9片,叶缘有齿,叶片平展但有柔毛。花常是6-7朵族生,为圆锥状伞房花序,生于枝条顶部,花径约3厘米,每年只开一次。蔷薇花花盘环绕萼筒口部,有白色、黄色等多种颜色。花谢后萼片萼片会脱落;果实为圆球体。 耐寒,有野生和众多园艺品种,可用压条或嫁接法繁殖。蔷薇可以药用,由其制成的蔷薇花粥有良好的营养价值。主要分布在北半球温带、亚热带及热带山区等地区。 1985年中国《中国植物志》第三十七卷问世,更清楚地描述了蔷薇的形态,俞德浚教授将它定名为‘野蔷薇’。不能说中国古代的蔷薇就是野蔷薇,可野蔷薇(R. multiflora)这个种肯定在当时‘蔷薇’指陈范围之内。 |
黑麥 | 黑麦 (禾本科植物)黑麦(学名:Secale cereale L.)是禾本科,黑麦属一年或越年生草本植物。秆丛生,高可达100厘米,叶鞘常无毛或被白粉;叶舌顶具细裂齿;叶片下面平滑,上面边缘粗糙。穗状花序具柔毛;含2小花,小花近对生均可育,外稃顶具芒,沿背部两侧脉上具细刺毛,内稃与外稃近等长。颖果长圆形,淡褐色。 中国栽培于北方山区或在较寒冷地区。 该种能制成黑麦面粉,富有营养,含淀粉、脂肪和蛋白质、维生素B和磷、钾等。因蛋白质弹性较硬常与小麦掺合做成黑面包,亦可用来做黑啤、酿油、酿酒、饲养家畜等。秆还作编帽和造纸之用。黑麦叶量大,茎秆柔软,营养丰富,适口性好。 (概述图参考来源:中国自然标本馆) |
金钱草 | 金钱草 (报春花科的一种植物)金钱草(拉丁文名Lysimachia christinae Hance),别名:过路黄、镜面草、翠屏草、荷苞草、肉馄饨草、金锁匙、连钱草、对座草、叶金钱草、钱叶草,钱芊金等。是多种植物别称,为被子植物门、管状花目、报春花科、珍珠菜属的多年生匍匐小草本。叶肾形至圆形,直径4-25毫米,花单生叶腋,花柄短于叶柄,丝状;绿叶,开黄色小花。 注意金钱草不应与马蹄金或者连钱草混淆。 |
金錢草 | 金钱草 (报春花科的一种植物)金钱草(拉丁文名Lysimachia christinae Hance),别名:过路黄、镜面草、翠屏草、荷苞草、肉馄饨草、金锁匙、连钱草、对座草、叶金钱草、钱叶草,钱芊金等。是多种植物别称,为被子植物门、管状花目、报春花科、珍珠菜属的多年生匍匐小草本。叶肾形至圆形,直径4-25毫米,花单生叶腋,花柄短于叶柄,丝状;绿叶,开黄色小花。 注意金钱草不应与马蹄金或者连钱草混淆。 |
雲南黃馨 | 辞典解释云南黄馨 yún nán huáng xīn 植物名。木犀科常绿软枝灌木。株高一至三公尺。小枝细长悬垂形,具有四棱。叶对生,小叶三枚,长椭圆状披针形。台湾北部早春一至三月、中南部二至四月间开花,盛开时枝条下垂,布满金黄花朵,耀眼明媚,颇为美观。利用小花制作胸花及押花十分艳丽,是有名的阳台观赏植物。 |
碧玉花 | 碧玉花 青叶碧玉又叫豆瓣绿、椒草、翡翠椒草,小家碧玉;是胡椒科豆瓣绿属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株高20—25cm,茎圆,分枝,淡绿色带紫红色斑纹。 叶互生,稍肉质,长椭圆形,浓绿色,有光泽,长达15cm,基部楔形,叶柄短。穗状花序,长2.5—18cm,小花绿白色,总花梗比穗状花序短,光滑无毛。果实具弯曲锐尖的喙。是直立性豆瓣绿的代表种。 |
凤尾竹 | 凤尾竹 (植物)凤尾竹(学名:Bambusa multiplex (Lour.) Raeusch. ex Schult. 'Fernleaf' R. A. Young)是禾本科,簕竹属孝顺竹的变种。植株较高大,杆高可达6米,竿中空,小枝稍下弯,下部挺直,绿色;竿壁稍薄;节处稍隆起,无毛;叶鞘无毛,纵肋稍隆起,背部具脊;叶耳肾形,边缘具波曲状细长繸毛;叶舌圆拱形,叶片线形,上表面无毛,下表面粉绿而密被短柔毛,小穗含小花,中间小花为两性;外稃两侧稍不对称,长圆状披针形,先端急尖;内稃线形,脊上被短纤毛,花药紫色,子房卵球形,羽毛状。成熟颖果未见。 原产中国,华东、华南、西南以至台湾、香港均有栽培。 该种观赏价值较高,宜作庭院丛栽,也可作盆景植物。 (概述图参考来源:中国自然标本馆) |
旱伞 | 旱伞 旱伞,原产西印度群岛,我国南方园林较多栽培,多年生草本,地下部具短粗根状茎,五分枝。基部叶退化为鞘状,茎顶聚生多数叶片,或一螺旋状排裂的叶轮扩展。伞形花序生于叶腋之中,多数小花序穗状,通常无柄,多数聚集成大型重伞形花序,总苞片约20枚,线状箭形。花两性,白色或黄褐色,无花被。花期6--7月,小坚果椭圆形。性喜温暖、荫湿及通风良好的环境,对土壤要求肥沃、轻粘性为好;不耐寒,冬季应人温室栽培。 |
竹芋 | 竹芋 (竹芋科观叶植物)竹芋(Maranta arundinacea L.)竹芋科观叶植物。根茎肉质,纺锤形;茎2歧分枝。叶薄,卵形或卵状披针形,绿色,顶端渐尖,基部圆形,背面无毛或薄被长柔毛;叶枕上面被长柔毛;无柄或具短柄;叶舌圆形。总状花序顶生,长15-20厘米,有花数朵,苞片线状披针形,内卷;花小,白色,小花梗长约1厘米;萼片狭披针形;花冠管基部扩大;裂片长8-10毫米;外轮的2枚退化雄蕊倒卵形,内轮的长仅及外轮的一半;子房无毛或稍被长柔毛。果长圆形。花期:夏秋。 中国国南方常见栽培。原产美洲热带地区,广植于各热带地。根茎富含淀粉,可煮食或提取淀粉供食用或糊用;药用有清肺,利水之效。 (概述图片参考资料来源:) |
鳳尾竹 | 凤尾竹 (植物)凤尾竹(学名:Bambusa multiplex (Lour.) Raeusch. ex Schult. 'Fernleaf' R. A. Young)是禾本科,簕竹属孝顺竹的变种。植株较高大,杆高可达6米,竿中空,小枝稍下弯,下部挺直,绿色;竿壁稍薄;节处稍隆起,无毛;叶鞘无毛,纵肋稍隆起,背部具脊;叶耳肾形,边缘具波曲状细长䍁毛;叶舌圆拱形,叶片线形,上表面无毛,下表面粉绿而密被短柔毛,小穗含小花,中间小花为两性;外稃两侧稍不对称,长圆状披针形,先端急尖;内稃线形,脊上被短纤毛,花药紫色,子房卵球形,羽毛状。成熟颖果未见。 原产中国,华东、华南、西南以至台湾、香港均有栽培。 该种观赏价值较高,宜作庭院丛栽,也可作盆景植物。 (概述图参考来源:中国自然标本馆) |
蟋蟀草 | 蟋蟀草 蟋蟀草 xī shuài cǎo 一年生草本植物。茎叶略似狗尾草﹐唯穗分为数枝。取此草之茎分裂作丝状﹐可用来逗蟋蟀﹐故名。 蟋蟀草又叫牛筋草,果园分布较为普遍。为豫东沙土区果园的优势草种。须根发达,生活力极强。 形态特征 蟋蟀草幼苗淡绿色,铺散成盘状。成株期茎秆扁,自基部分枝,斜升或伏卧,高15~90厘米,茎秆、叶坚韧不易拨断。叶片条形,叶脉明显,常自中脉向外折叠。叶鞘扁而具脊,无毛或疏生疣毛,叶舌短。须根细密,扎根较深,分蘖率多,不易拔除。穗状花序2~7枚,呈指状簇生于秆项。小穗绿色或褐色,无柄,合3~6朵小花,成2行排列于花轴外侧。 发生规律 蟋蜂草为一年生湿生性杂草。以种子繁殖,平均每株结种子14300粒左右。黄河中、下游果区,一般4~5月份种子萌发,5月上、中旬为出苗盛期,6~7月份开花,8月份果实渐次成熟,种子过熟边脱落,随风、水及经动物粪便传播,越冬休眠后萌发。 综合防冻 蟋蟀草主要采用人工除草和机械翻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注意渠旁、地边及果园外缘的防除。药物防除可采用稳杀得、草甘膦、扑草净、拉索、敌草隆等除草剂防除。 |
旱傘 | 旱伞 旱伞,原产西印度群岛,我国南方园林较多栽培,多年生草本,地下部具短粗根状茎,五分枝。基部叶退化为鞘状,茎顶聚生多数叶片,或一螺旋状排裂的叶轮扩展。伞形花序生于叶腋之中,多数小花序穗状,通常无柄,多数聚集成大型重伞形花序,总苞片约20枚,线状箭形。花两性,白色或黄褐色,无花被。花期6--7月,小坚果椭圆形。性喜温暖、荫湿及通风良好的环境,对土壤要求肥沃、轻粘性为好;不耐寒,冬季应人温室栽培。 |
山鹽青 | 辞典解释山盐青 shān yán qīng 植物名。漆树科漆树属,落叶小乔木。全株被有褐色柔毛,皮孔红色。叶为奇数羽状复叶,总叶柄及羽轴无翼;小叶纸质;无柄对生,卵状椭圆形,两端均钝,或基部近于圆形,钝锯齿缘。圆锥花序顶生,小花密生,花瓣五片,黄白色。核果扁球形,熟时橙红色,可作为盐的代用品。树皮的汁液含粗漆酚,皮肤接触会红肿起泡发痒,误食则会导致口腔溃烂、腹泻呕吐。原产于我国、日本、韩国,多生长于山麓丛林至一千二百公尺的向阳山区。 |
丑行 | 丑行 丑行,俗称“小花脸”。因化妆时在鼻梁上抹一小块白粉,故而以“丑”为名。又因和净行的大花脸、二花脸并列,又称“三花脸”。 |
头状花序 | 头状花序 头状花序是指花序轴缩短膨大成头状或盘状的花序托,其上着生许多无柄小花,下方常有1至数层苞片组成的总苞,如向日葵、旋覆花等菊科植物的花序。 头状花序是无限花序的一种。其特点是花轴极度缩短、膨大成扁形;花轴基部的苞叶密集成总苞,如向日葵、蒲公英等。开花顺序由外向内。赤胫散花无梗,多数花集生于一花托上,形成状如头的花。 |
醜行 | 丑行 丑行,俗称“小花脸”。因化妆时在鼻梁上抹一小块白粉,故而以“丑”为名。又因和净行的大花脸、二花脸并列,又称“三花脸”。 |
頭狀花序 | 头状花序 头状花序是指花序轴缩短膨大成头状或盘状的花序托,其上着生许多无柄小花,下方常有1至数层苞片组成的总苞,如向日葵、旋覆花等菊科植物的花序。 头状花序是无限花序的一种。其特点是花轴极度缩短、膨大成扁形;花轴基部的苞叶密集成总苞,如向日葵、蒲公英等。开花顺序由外向内。赤胫散花无梗,多数花集生于一花托上,形成状如头的花。 |
花台 | 花台 (九华山风景区景点)花台景区由大花台、小花台组成,是九华山高山景区之一。花台景区位于“天然睡佛”所在地,因盛产山花而得名,为九华山风景区以自然景观为主的游览区,目前正在新建一条高空游步道,将于2017年5月开放。 花台峰高独秀,山花繁盛,嘉木葱茏,灵石乖巧,像人拟物,惟妙惟肖。景区周边沟壑环绕,群峰林立。区内峰岭突兀,怪石嶙峋,谷洞幽深,蟠龙虬松,山花浪漫,争奇斗异,气象万千。经典景点“花台春色”是九华新十景之一。 |
金鸡纳树 | 金鸡纳树 金鸡纳树,学名:Cinchona ledgeriana(Howard)Moens ex Trim.,又名列氏规那树、列氏金鸡纳树、列氏奎宁树、奎宁树等,属常绿灌木或小乔木。当中有些是小型灌木,有些是大型乔木,高度约5到15公尺,远望金鸡纳林,红一层绿一层,互相交迭,红的是嫩叶,绿的是老叶,夏季开白色小花,种子很小。原产地源自南美安第斯山脉,而树皮和根皮是提取奎宁和奎尼丁的重要工业原料。 |
老来少 | 老来少 一年生草本植物,株高60-80厘米。茎直立,很少分枝。叶卵圆状披针形,暗紫色,入秋后顶叶逐渐变为鲜红橙黄相间,格外艳丽夺日。穗状花序腋生,小花粉白色,花期7-8月。胞果矩圆形,种子细小,黑色具光泽,果熟期10月。蔓生,荚扁平,白绿色,中熟,亩产1500公斤,粗纤维少,品质好。 |
狸藻 | 狸藻 狸藻(又名:闸草,拉丁文名:Utricularia vulgaris L.)狸藻科、狸藻属水生草本。是具有可活动囊状捕虫结构的小型食虫植物,能将小生物吸入囊中,并消化吸收。 狸藻品种众多,形态各异,一般都成片生长在湿地、池塘甚至是热带雨林长满苔藓的树干上,多数有漫长的花期,会开出成片可爱的小花。 植物体翠绿或黄绿色,它有长达100㎝以上的柔细的主茎轴,再由茎轴两旁长出分枝以及在分枝长出美丽的羽状针形裂叶。其捕虫囊颜色通常是绿色至黄绿色,可捕食并消化水中微生物。 |
珠子菊 | 珠子菊 珠子菊,花白色,菊科的植物。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四·菊》﹝集解﹞引 苏颂 曰:“又有一种开小花,花瓣下如小珠子,谓之珠子菊,云入药亦佳。” |
珊瑚树 | 珊瑚树 珊瑚树(Viburnum odoratissinum),又名早禾树(广州、惠阳),枝干挺直,树皮灰褐色,具有圆形皮孔,叶对生,长椭圆形或倒披针形,表面暗绿色光亮,背面淡绿色,终年苍翠。圆锥状伞房花序顶生,3~4月间开白色钟状小花,芳香;花退却后显出椭圆形的果实,初为橙红,之后红色渐变紫黑色,形似珊瑚,观赏性很高,故而得名。 原产于中国,在印度、缅甸、泰国和越南分布。喜欢温暖湿润和阳光充足环境,较耐寒,稍耐阴,在肥沃的中性土壤中生长最好。珊瑚树耐火力较强,可作森林防火屏障木材细软可做锄柄等。 |
肉穗花序 | 肉穗花序 肉穗花序是无限花序的一种。其基本结构与穗状花序相似,但花轴是肥厚肉质的,其上生多数单性无柄小花,如玉米、香蒲的雌花序,有的植物在肉穗花序外面包有一个大的苞片,称为佛焰苞,如马蹄莲、半夏等。这类花序又可称佛焰花序。 肉穗花序鲜嫩多汁,在原产地多作上等蔬菜食用,清凉爽口,花序外面的黄色苞片相当肥厚,可生食,也可裹面油煎后熟食。浆果的风味尤佳,可作水果食用,味似菠萝,也可作饮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