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桂林的词语

形容桂林的词语:山清水秀、风景如画、天下奇观、瑰丽绝伦、地灵人杰、洞天福地、桂林山水甲天下、山水甲南、天然大观、自然美景、秀美山水、山水独秀、绿水青山、奇峰异石、千姿百态、山高水长、景色宜人、山清水绿、山水迷人、风景优美。

形容桂林的词语 相关词语和解释

词语拼音/解释
桂林一枝 桂林一枝【解释】桂花林中的一枝花。原为晋时郤诜的自谦语。后称誉人才学出众。【出处】《晋书·郤诜传》:“累迁雍州刺史。武帝于东堂会送,问诜曰:‘卿自以为何如?’诜对曰:‘臣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语法】偏正式;作宾语;称誉人才学出众
桂林杏苑 桂林杏苑【解释】古时乡试例在农历八月举行,考中称折桂;会试例在农历三月举行,考中称探杏。因以之指乡试、会试。【出处】《儒林外史》第四二回:“桂林杏苑,空成魂梦之游;虎斗龙争,又见战征之事。”
瞿式耜 瞿式耜 瞿式耜(1590年—1650年)字起田,号稼轩、耘野,又号伯略,汉族,江苏常熟人,明末诗人、官员、民族英雄。 瞿式耜早年拜钱谦益为师,1616年中进士,后授江西永丰知县,颇有政绩。1623年丁父忧返里,与西洋教士艾儒略(JulesAleni)往还,后受洗入教,取名多默(Thomas),曾为艾氏所著性学觕述作序。 1628年,擢户科给事中,屡疏劾斥掌权佞臣,皇帝多采其言。后遭温体仁、周延儒等排挤陷害,与其师钱谦益同贬削,继而罢归常熟。式耜在乡颇治园林,以诗酒自遣,集大儒隽语为《媿林漫录》十卷。 1644年李自成攻克北京,福王在南京建立政权,瞿式耜出任应天府丞,旋擢为右佥都御史,巡抚广西。 1645年夏,瞿式耜抵梧州,时南京已破,鲁王监国于绍兴,唐王亦称号于福建,靖江王亦于稍后监国于桂林,瞿式耜以为当立者应为永明王由榔,故与丁魁楚等合力擒靖江王,亦不入闽就唐王封职。 第二年,唐王殉国,朱由榔立于肇庆,瞿式耜进吏部右侍郎。后清兵破赣州,瞿式耜留肇庆。明年,改元永历,清兵陷肇庆,乃走梧州,旋护帝至桂林,升任兵部尚书。瞿式耜曾自澳门借得葡兵三百人、重炮数门,故一时收复失地甚多,桂林亦因之而久守,后封临桂伯。 1650年,南明朝臣互诋,粮饷匮乏,清兵自全州进,桂林大乱,城中无一兵,瞿式耜独不去,与总督张同敞相对饮酒,日赋诗唱和,得百余首。后从容就逮,孔有德劝降不屈。又于囚中作临难表疏,与张同敞同在桂林风洞山仙鹤岭下英勇就义。
漓江 漓江 漓江,属珠江流域西江水系,为支流桂江上游河段的通称,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传统意义上的漓江起点为桂江源头越城岭猫儿山,现代水文定义为兴安县溶江镇灵渠口,终点为平乐三江口。漓江上游河段为大溶江,下游河段为传统名称的桂江。灵渠河口为桂江大溶江段和漓江段的分界点,荔浦河、恭城河口为漓江段和桂江段的分界点。漓江段全长164公里。沿江河床多为水质卵石,泥沙量小,水质清澈,两岸多为岩溶地貌。旅游资源丰富,著名的桂林山水就在漓江上。 关于旅游文化请参阅:桂林漓江风景区
灕江 漓江 漓江,属珠江流域西江水系,为支流桂江上游河段的通称,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传统意义上的漓江起点为桂江源头越城岭猫儿山,现代水文定义为兴安县溶江镇灵渠口,终点为平乐三江口。漓江上游河段为大溶江,下游河段为传统名称的桂江。灵渠河口为桂江大溶江段和漓江段的分界点,荔浦河、恭城河口为漓江段和桂江段的分界点。漓江段全长164公里。沿江河床多为水质卵石,泥沙量小,水质清澈,两岸多为岩溶地貌。旅游资源丰富,著名的桂林山水就在漓江上。 关于旅游文化请参阅:桂林漓江风景区
桂枝片玉 桂枝片玉【解释】“桂林一枝、昆山片玉”的省言。指登科及第。【出处】唐·柳宗元《送苑论登第后归觐》诗序:“桂枝片玉,光生于家。”参见:“桂林一枝”。
得桂 得桂 得桂 《晋书·郤诜传》:“臣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 昆山 之片玉。”后因以“得桂”谓科举及第。 唐 李端 《送杨皋擢第归江东》诗:“试才初得桂,泊渚肯伤苹。” 前蜀 贯休 《赠方干》诗:“弟子已得桂,先生犹灌园。” 宋 梅尧臣 《重送祖择之北使》诗:“文章世德已能传,得桂高枝二十年。”
郄诜丹桂 郄诜丹桂【解释】亦作“郄詵丹桂”。 晋 郤詵 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自视为“桂林之一枝, 崑山 之片玉”。见《晋书·郤詵传》。后因以“郤詵丹桂”喻科举及第,获得功名。 前蜀 韦庄 《冬日长安感志寄献虢州崔郎中二十韵》:“帝里無成久滯淹,别家三度見新蟾。 郄詵 丹桂無人指, 阮籍 青襟有淚霑。” 唐 黄滔 《祭司勋孙郎中》:“ 劉 家則三 嘏 揚芳, 馬 氏則五 常 擅美。故得數枝 郄 桂,交茂鴒原;一本 田 荆,分輝雞樹。” 清 唐孙华 《张母陈太孺人贞节诗》:“首折 郄詵 桂,行棄 終生 繻。”
郄詵丹桂 【解释】亦作“郄诜丹桂”。 晋 郤诜 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自视为“桂林之一枝, 昆山 之片玉”。见《晋书·郤诜传》。后因以“郤诜丹桂”喻科举及第,获得功名。 前蜀 韦庄 《冬日长安感志寄献虢州崔郎中二十韵》:“帝里无成久滞淹,别家三度见新蟾。 郄诜 丹桂无人指, 阮籍 青襟有泪霑。” 唐 黄滔 《祭司勋孙郎中》:“ 刘 家则三 嘏 扬芳, 马 氏则五 常 擅美。故得数枝 郄 桂,交茂鸰原;一本 田 荆,分辉鸡树。” 清 唐孙华 《张母陈太孺人贞节诗》:“首折 郄诜 桂,行弃 终生 ?。”
桂林市 辞典解释桂林市  guì lín shì     城市名。广西省省会,旧名临桂。位于桂江的上游西岸,控制湘桂走廊,是湘桂黔铁路的大站,工商业发达。风景优美,著名游览胜地有独秀峰、七星岩、象鼻山、叠彩山、芦笛山、伏波山等。为全省的政治和文化中心。 英语 Guilin prefecture level city in Guangxi, Zhuang: Gveilinz德语 Guilin (Geo)​
峯林 峯林 fēng lín 峯林 石灰岩地区在水流长期溶蚀和侵蚀作用下,形成的圆筒形或圆锥形的石峰。分散或成群出现,远望如林,故称。以我国 广西壮族自治区 桂林 和 阳朔 等地最为典型,风景极为优美。
广西 广西 (广西壮族自治区)广西,简称“桂”。广西壮族自治区(壮文:Gvangjsih Bouxcuegh Swcigih),首府南宁市。得名于古地名“广信”,两广以广信为分界,广信之西谓广西。与广东、湖南、贵州、云南相邻,并与海南隔海相望,下辖14个地级市,111个县级行政区(40个市辖区、8个县级市、52个县、12个自治县)。南临北部湾,是中国唯一沿海的自治区。 广西地处中国华南地区,介于北纬20°54′-26°24′,东经104°26′-112°04,南濒北部湾、面向东南亚,西南与越南毗邻,大陆海岸线长约1595千米,是全国三大侨乡之一。 先秦时已存在新石器时代和青铜时代高度文明,境内有距今7000年的甑皮岩遗址、白莲洞遗址、麒麟山等文化遗存,先秦时期,广西属百越之地一部分,壮族、侗族是岭南广西最古老的原住民族,分别源于先秦百越不同的越人支系。秦汉后汉、苗等北方中原民族南迁与土著民族和谐相处共同发展,各族之间相互融合孕育各种文化的诞生和发展,在原百越文化基础上,形成了独特的桂柳、岭南等文化。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广西是中国—东盟博览会的举办地,在中国与东南亚的经济交往中占有重要地位,是西南地区最便捷的出海通道。 广西北部湾6市联手广东省湛江市、海南省海口市等5市,建设北部湾城市群,成为贯通我国西部地区与中南半岛的南北陆路新通道。广西形成以北部湾城市群为引领、珠江-西江经济带和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为支撑经济增长极。2018年度《中国国家旅游》最佳旅游创新营销目的地。
桂布 桂布 唐代时,广西桂林地区生产的木棉布。
郤詵丹桂 【解释】比喻科举及第,获得功名。【出处】晋郤诜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自视为“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见《晋书·郤诜传》。
矲雉 矲雉 矲雉 拼音:bà zhì 释义:身材短矮。 出自:《集韵·上骇》:“雉, 桂林 谓人短为矲雉。”参见“ 矲矮 ”。
虎鬥龍爭 【解释】形容斗争或竞赛很激烈。【出处】汉·班固《答宾戏》:“分裂诸夏,龙战虎争。”【示例】桂林杏苑,空成魂梦之游;~,又见战征之事。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十二回【近义词】龙争虎斗【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宾语;比喻群雄互相争斗
虎斗龙争 虎斗龙争【解释】形容斗争或竞赛很激烈。【出处】汉·班固《答宾戏》:“分裂诸夏,龙战虎争。”【示例】桂林杏苑,空成魂梦之游;~,又见战征之事。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十二回【近义词】龙争虎斗【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宾语;比喻群雄互相争斗
虎鬥龍争 【解释】形容斗争或竞赛很激烈。【出处】汉·班固《答宾戏》:“分裂诸夏,龙战虎争。”【示例】桂林杏苑,空成魂梦之游;~,又见战征之事。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十二回【近义词】龙争虎斗【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宾语;比喻群雄互相争斗
昆山片玉 昆山片玉【解释】昆仑山上的一块玉。原是一种谦虚的说法,意思是只是许多美好者当中的一个,后比喻许多美好事物中突出的。【出处】《晋书·郤诜传》:“臣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近义词】奇珍异宝【语法】联合式;作宾语、定语;比喻珍贵稀有之物
老人山 老人山 老人山:桂林市老人山 老人山:西和县老人山
崑山片玉 【解释】昆仑山上的一块玉。原是一种谦虚的说法,意思是只是许多美好者当中的一个,后比喻许多美好事物中突出的。【出处】《晋书·郤诜传》:“臣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近义词】奇珍异宝【语法】联合式;作宾语、定语;比喻珍贵稀有之物
八桂 八桂 八桂,原指桂林市后代指广西。 《山海经·海内南经》:“桂林八树,在贲隅西。” 晋,曾任丹阳参军的郭璞注:“八树而成林,言其大也。 贲隅 ,今广州市番禺区 。” 晋孙绰《游天台山赋》:“八桂森挺以凌霜,五芝含秀而晨敷。”古代“八桂”代指桂林郡,桂林郡即是由桂树多而得名。 不过,如果我们真正回眸历史,可以发现自唐朝静江府得名桂林后,历代文人倒是将“八桂”用来咏喻桂林的。南宋晚期,王象之的《舆地纪胜》除将唐宋人士写有“八桂”的诗文全都记载于静江府卷下,还在静江府的(景物)目中记有“八桂”、“八柱”、“八桂堂”条的解释。《方舆胜览》是宋代最后一本重要的地理总志,记静江府“郡名”为“八桂、桂林。”这说明《方舆胜览》除了认同“桂林”之别称,又将“八桂”作为静江府别称正式写入地理志中,这表明“咸指”是有社会普遍认同的基础的,否则著作者不会这样记载。
香林 香林 香林是柯岩风景区的一个特色景区,位于柯桥区湖塘街道香林村。景区风香林光秀丽、环境优美、植被茂盛,以大规模的千年桂林为特色,古民居为依托,是融宗教、民俗于一体的休闲观光理想之所。 香林景区之桂林堪称江南第一,这里的桂树树龄长、面积广、树冠大,品种有金桂、银桂、丹桂等,现存的百年老树群,树冠直径都在10米以上,实为国内罕见。
来宾 来宾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级市)来宾(壮文:Laizbinh),隶属广西壮族自治区,地处东经108°24′-110°28′,北纬23°16′-24°29′之间,位居广西壮族自治区中部,故有“桂中腹地”之称。来宾市是桂北与桂南、桂西与桂东的连接部,北与柳州市、桂林市、河池市交界,东与梧州市、桂林市、贵港市相邻,西与河池市、南宁市相交,南与贵港市、南宁市毗邻,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北部湾经济区“4+2”城市,珠江—西江经济带城市,同时也是西南出海大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 来宾市总面积13411平方公里,辖兴宾区、象州县、武宣县、忻城县、金秀瑶族自治县、合山市。是一座以壮族为主体的多民族和睦聚居城市,2016年,来宾市总人口为268.56万人,常住人口为220.05万人,有壮族、苗族、瑶族等12多个民族,壮族等少数民族人口占75%。 享有“世界瑶都”、“中国观赏石之城”、“广西煤都”等美称。被评为首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城市,“全国全民健身示范城市”,“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国家森林城市”,“广西园林城市”。2014年,来宾被列为首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2017年11月,来宾获评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城市(区)。 来宾 (汉语词目)来宾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lai bin,意思是来的客人,特指国家、团体邀请的客人。
來賓 来宾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级市)来宾(壮文:Laizbinh),隶属广西壮族自治区,地处东经108°24′-110°28′,北纬23°16′-24°29′之间,位居广西壮族自治区中部,故有“桂中腹地”之称。来宾市是桂北与桂南、桂西与桂东的连接部,北与柳州市、桂林市、河池市交界,东与梧州市、桂林市、贵港市相邻,西与河池市、南宁市相交,南与贵港市、南宁市毗邻,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北部湾经济区“4+2”城市,珠江—西江经济带城市,同时也是西南出海大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 来宾市总面积13411平方公里,辖兴宾区、象州县、武宣县、忻城县、金秀瑶族自治县、合山市。是一座以壮族为主体的多民族和睦聚居城市,2016年,来宾市总人口为268.56万人,常住人口为220.05万人,有壮族、苗族、瑶族等12多个民族,壮族等少数民族人口占75%。 享有“世界瑶都”、“中国观赏石之城”、“广西煤都”等美称。被评为首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城市,“全国全民健身示范城市”,“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国家森林城市”,“广西园林城市”。2014年,来宾被列为首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2017年11月,来宾获评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城市(区)。 来宾 (汉语词目)来宾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lai bin,意思是来的客人,特指国家、团体邀请的客人。
桂客 桂客 桂客 对科举及第者之称。 桂客攀荣,松宾改律。 唐 王勃《乾元殿颂》之十一亦称“桂枝客” 何期桂枝客,来访竹林居。 宋 林逋《喜马先辈及第后见访》诗参见“桂林一枝”
陽朔 阳朔 Yángshuò[Yangshuo] 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的辖县。为著名风景区,有“阳朔山水甲桂林”之称
阳朔 阳朔 Yángshuò[Yangshuo] 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的辖县。为著名风景区,有“阳朔山水甲桂林”之称
五通 五通 (桂林市西郊五通镇)五通镇 五通距离桂林市29公里,属于临桂区管辖,321国道途径此处,在建的贵广铁路途经这里,贵广铁路天平山隧道就在五通镇,贵广铁路跨过五通的义江,经天平山隧道出五通。 千年古镇—五通镇,最早置镇是五代十国时期为楚王马氏所设置,时间是后梁开平元年(公元907年)。36年后(即后晋天福八年八月),五通由镇升为县,取名义宁。 唐代的五通圩场是在街头村的铜岭,叫义宁圩。宋初(约998年)因市场规模扩大,于是将圩场从铜岭迁到水源街卖米坪,卖米坪有一座五通庙,因此义宁圩得名于五通圩,圩名因庙而名,这就是五通名字的由来。 五通圩是桂林西北部的山货集散地。除大宗的茶叶外还有香菇、木耳、冬笋、勾藤、蓓子、桐油、茶油、草纸、樟脑、蜂糖、苎麻、桔柚、棕皮、桃李、松杉、兽皮等。明代每圩发往柳州的桐油、 据《义宁县志》记载:五通圩还有“石灰、铁矿、锑矿、铜矿,其中以银矿为丰。银矿在智慧江瑶山里,银质甚高,矿百斤可得十余两”。
南岭 南岭 (长江与珠江流域的分水岭及周围群山)南岭是秦汉早期开始的朝廷及其相关人员对楚国之南的(湘桂赣粤相连区)的群山区域的总称,后承其名,因此南岭指中国湖南省、江西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4省(区)相连的群山区域。范围:西起于广西桂林市,东到江西赣州市大余县,北线是湖南邵阳市南部—永州市大部分—郴州市南部,南线是广西贺州市北部——广东清远市北部的连阳地区—韶关市北部。 南岭是个秦汉时期确定的称呼(相关的是岭南概念),是长江水系(里洞庭湖水系—鄱阳湖水系)与珠江水系的分水岭及其周围群山,并非当代人泛称的南方山岭,因此一般情况下不包括云南云岭、贵州苗岭山脉、广西大瑶山脉-大桂山脉、广东九连山等。 南岭大于五岭:南岭和岭南都是地域片区概念,五岭是南岭里的代表性山脉,与秦汉早期重大的南下行军路线相关的五个战略驻地被突出而称为五岭,即越城岭、都庞岭(一说揭阳岭)、萌渚岭、骑田岭和大庾岭,后来以之泛称其所在大山乃至山脉。 南岭里的其它山脉:桂林海洋山、永州九嶷山、郴州香花岭、清远市北部的起微山和大东山、韶关北部的大瑶山和蔚岭、韶关东北部跨赣州南部全南县的青云山脉(主峰在两省边界上)和九连山(主峰靠近省界),赣州东南部的三百山(跨三省交点)等。
南嶺 南岭 (长江与珠江流域的分水岭及周围群山)南岭是秦汉早期开始的朝廷及其相关人员对楚国之南的(湘桂赣粤相连区)的群山区域的总称,后承其名,因此南岭指中国湖南省、江西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4省(区)相连的群山区域。范围:西起于广西桂林市,东到江西赣州市大余县,北线是湖南邵阳市南部—永州市大部分—郴州市南部,南线是广西贺州市北部——广东清远市北部的连阳地区—韶关市北部。 南岭是个秦汉时期确定的称呼(相关的是岭南概念),是长江水系(里洞庭湖水系—鄱阳湖水系)与珠江水系的分水岭及其周围群山,并非当代人泛称的南方山岭,因此一般情况下不包括云南云岭、贵州苗岭山脉、广西大瑶山脉-大桂山脉、广东九连山等。 南岭大于五岭:南岭和岭南都是地域片区概念,五岭是南岭里的代表性山脉,与秦汉早期重大的南下行军路线相关的五个战略驻地被突出而称为五岭,即越城岭、都庞岭(一说揭阳岭)、萌渚岭、骑田岭和大庾岭,后来以之泛称其所在大山乃至山脉。 南岭里的其它山脉:桂林海洋山、永州九嶷山、郴州香花岭、清远市北部的起微山和大东山、韶关北部的大瑶山和蔚岭、韶关东北部跨赣州南部全南县的青云山脉(主峰在两省边界上)和九连山(主峰靠近省界),赣州东南部的三百山(跨三省交点)等。
五将 五将 五将镇位于昭平县城南部,据县城25公里,与蒙山县交界,辖区总面积340平方公里,辖20个行政村(街委),其中1个街委会,全镇343个村民小组。全镇耕地面积16907亩,有林面积35.6万亩,是昭平县的林业大镇。农业特产主要有茶叶、茶油、沙田柚、八角等。近年来发展了以“亿健茶叶”、“故乡茶叶”为龙头的茶叶企业,现有茶园面积5000多亩,有油茶面积近3万亩。矿产资源主要有黄金、石英石和观赏石,是桂东南部金矿的重要产区;旅游资源主要有:五将中洲岛是梧州至桂林的桂江河段一个最大的小岛,岛上有参天古树,四面环水,适合开发休闲养生、水上娱乐等;亿健有机茶园可开发建设长寿文化生活体验区;河井生态文明村开发农家乐休闲旅游;滕宝山(长寿山)可开发成为养生休闲等。 -摘自—昭平在线
象郡 象郡 象郡,是秦朝设置的郡级行政区,辖今两广的西部、越南中北部,初设于公元前214年,是秦始皇在岭南地区设置的三郡之一(另两郡是桂林郡和南海郡)。 公元前222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因南征百越之君”,派屠睢率领50万秦军攻打岭南;公元前214年,秦军基本上占领岭南。随即,秦始皇将所夺取的岭南地区,设“桂林、象、南海”3个郡。南海郡辖境是东南濒南海,西到今广西贺州,北连南岭,包括今粤东、粤北、粤中和粤西的一部分,辖番禺、龙川、博罗、四会4个县(据《汉书》记载),郡治番禺。今广东省的大部分地区属南海郡。此外,湛江等地属象郡,粤西有一部分属桂林郡,粤北部分地区属长沙郡。这是广东历史上第一次划分行政区。
五將 五将 五将镇位于昭平县城南部,据县城25公里,与蒙山县交界,辖区总面积340平方公里,辖20个行政村(街委),其中1个街委会,全镇343个村民小组。全镇耕地面积16907亩,有林面积35.6万亩,是昭平县的林业大镇。农业特产主要有茶叶、茶油、沙田柚、八角等。近年来发展了以“亿健茶叶”、“故乡茶叶”为龙头的茶叶企业,现有茶园面积5000多亩,有油茶面积近3万亩。矿产资源主要有黄金、石英石和观赏石,是桂东南部金矿的重要产区;旅游资源主要有:五将中洲岛是梧州至桂林的桂江河段一个最大的小岛,岛上有参天古树,四面环水,适合开发休闲养生、水上娱乐等;亿健有机茶园可开发建设长寿文化生活体验区;河井生态文明村开发农家乐休闲旅游;滕宝山(长寿山)可开发成为养生休闲等。 -摘自—昭平在线
桂管布 桂管布 棉布。《太平广记》“尝著‘桂管布’衫朝谒……”。产于岭南桂管地区而得名。白居易诗“吴锦细软桂布密”,桂布产于广西,白居易当时在杭州,说明棉布已广传中原地区,成为唐代一种普遍的纺织品了。京师长安的人们因桂林产生桂管地区,便把它称为“桂管布”,此后桂管布成为京师的贵重衣料。
蟾宫折桂 蟾宫折桂【解释】蟾宫:月宫。攀折月宫桂花。科举时代比喻应考得中。【出处】《晋书·郤诜传》:“武帝于东堂会送,问诜曰:‘卿自以为如何?’诜对曰:‘臣鉴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示例】只要吴刚老爹修桂树的玉斧砍下一枝半枝,肯赐给我们老爷,我们老爷就可以中举,名叫~。 ◎清·曾朴《孽海花》第五回【近义词】金榜题名【语法】主谓式;作谓语;比喻考试得中
西瓯 西瓯 西瓯,又称西越,是先秦时出现在岭南的方国,西瓯主要分布在今天的广西柳江以东、郁江以北、湘漓以南和西江以西的广大地区。 《百越先贤志自序》也载:“译吁宋旧壤,湘漓而南为西越也。郭璞注《山海经》说:“瓯在闽海中,郁林郡为西瓯。”南越国时期,西瓯方国已不复存在,而是与南越国政权捆绑进入封建郡县制社会。 《旧唐书·地理志》载:“贵州(今广西贵县)郁平县, “古西瓯、骆越所居”,又说党州(今广西玉林县境)“古西瓯所居。潘州(今广东高州县):州所治,古西瓯、骆越地,秦属桂林郡,汉为合浦郡之地。秦置桂林郡,汉为郁林郡。
蟾宮折桂 【解释】蟾宫:月宫。攀折月宫桂花。科举时代比喻应考得中。【出处】《晋书·郤诜传》:“武帝于东堂会送,问诜曰:‘卿自以为如何?’诜对曰:‘臣鉴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示例】只要吴刚老爹修桂树的玉斧砍下一枝半枝,肯赐给我们老爷,我们老爷就可以中举,名叫~。 ◎清·曾朴《孽海花》第五回【近义词】金榜题名【语法】主谓式;作谓语;比喻考试得中
西甌 西瓯 西瓯,又称西越,是先秦时出现在岭南的方国,西瓯主要分布在今天的广西柳江以东、郁江以北、湘漓以南和西江以西的广大地区。 《百越先贤志自序》也载:“译吁宋旧壤,湘漓而南为西越也。郭璞注《山海经》说:“瓯在闽海中,郁林郡为西瓯。”南越国时期,西瓯方国已不复存在,而是与南越国政权捆绑进入封建郡县制社会。 《旧唐书·地理志》载:“贵州(今广西贵县)郁平县, “古西瓯、骆越所居”,又说党州(今广西玉林县境)“古西瓯所居。潘州(今广东高州县):州所治,古西瓯、骆越地,秦属桂林郡,汉为合浦郡之地。秦置桂林郡,汉为郁林郡。
桂绿 桂绿 1.喻才能杰出者。 唐 黄滔 《祭陈侍御峤》:“别来辇下,归自 瓯 中,尘忝而 郄诜 桂绿,因依而 王俭 莲红。”参见“ 桂林一枝 ”。 2.似桂一样的绿色。 唐 许浑 《神女祠》诗:“长眉留桂绿,丹脸寄莲红。”
建柏 建柏 拉 丁 名: Fokienia hodginsii 科  名: 柏科 属  名: 福建柏属 英 文 名: Henry et Thomas Fokienia-Cypress 适应地区: 华中、华南、西南 中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林区(主要城市:武汉、沙市、黄石、宜昌、南昌、景德镇、九江、吉安、井冈山、赣州、上海、长沙、株洲、岳阳、怀化、吉首、常德、湘潭、衡阳、邵阳、桂林、温州、金华、宁波、重庆、成都 、都江堰、绵阳、内江、乐山、自贡、攀枝花、贵阳、遵义、六盘水、安顺、昆明、大理) 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主要城市:福州、厦门、泉州、漳州、广州、佛山、顺德 、东莞 、惠州、汕头、台北、柳州、桂平、个旧) 生态分类: 木本植物 > 常绿乔木类 观赏分类: 林木类 高度范围: 20 (M) 形态特征: 树姿雄伟,鳞叶紧密,蓝白相间。高17-30m,胸径1m。树皮紫褐色,平滑。鳞叶在扁平的小枝上排成一平面,叶背具明显白色凹陷气孔带。雌雄同株。球果近球形,隔年成熟。单种属植物。 生长习性: 幼树喜隐蔽,喜温暖湿润气候,喜光,耐寒,略耐干旱 繁殖培育: 播种繁殖。 景观用途: 风景树
桂綠 桂绿 1.喻才能杰出者。 唐 黄滔 《祭陈侍御峤》:“别来辇下,归自 瓯 中,尘忝而 郄诜 桂绿,因依而 王俭 莲红。”参见“ 桂林一枝 ”。 2.似桂一样的绿色。 唐 许浑 《神女祠》诗:“长眉留桂绿,丹脸寄莲红。”
湖山 湖山 (浙江省丽水市遂昌县地名)湖山位于浙江省丽水市遂昌县城西北部,距县城60公里,总面积3422公顷。其中水域面积2000公顷,山水相连,气候宜人,自然风情浓郁,生态环境优越。景点主要分布在乌溪江两岸,湖水晶莹如玉、清澈见底,沿湖林木葱郁,遍布奇峰异石,有胜景数十处,堪称“千岛湖”的湖光山色,桂林山水的秀丽多姿,长江三峡的奇绝险要,为公园赢得“小三峡”和“小桂林”的美称。 湖山 (汉语词语)湖山,两种含义,一是指湖水与山峦;二是特指用太湖石堆迭成的假山,此二者出处皆为文人雅士的文章与诗赋。
登蟾宫 登蟾宫 【注音】dēng chán gōng ㄉㄥ ㄔㄢˊ ㄍㄨㄙ 【释义】喻科举及第。 宋 叶梦得 《避暑录话》卷下:“世以登科为折桂,此谓 郄诜 对策东堂,自云桂林一枝也,自 唐 以来用之……其后以月中有桂,故又谓之月桂。而月中又言有蟾,故又改桂为蟾,以登科为登蟾宫。”
登蟾宮 登蟾宫 【注音】dēng chán gōng ㄉㄥ ㄔㄢˊ ㄍㄨㄙ 【释义】喻科举及第。 宋 叶梦得 《避暑录话》卷下:“世以登科为折桂,此谓 郄诜 对策东堂,自云桂林一枝也,自 唐 以来用之……其后以月中有桂,故又谓之月桂。而月中又言有蟾,故又改桂为蟾,以登科为登蟾宫。”
谢游桥 谢游桥 xiè yóu qiáo谢游桥(谢游桥)桥名。 唐 李商隐《偶成转韵七十二句赠四同舍》诗:“ 湘妃庙 下已春尽, 虞帝城 前初日曛。 谢游桥 上 澄江馆 ,下望山城如一弹。” 刘学锴 余恕诚 集解:“﹝ 冯 注﹞:‘上句已至 桂州 矣,此桥当在其境,未详。旧注皆误。《南史》:“ 谢灵运 宥徙 广州 。”而 灵运 好游山水,疑其曾至 桂州 ,有遗迹也。’﹝按﹞桥当如 冯 说在 桂州 境,然‘澄江馆’明取 谢朓 ‘澄江静如练’诗意,则 谢游桥 自指 谢朓 而言。 朓 曾至 岭南 ,或曾至 桂林 。”
謝遊橋 谢游桥 xiè yóu qiáo谢游桥(谢游桥)桥名。 唐 李商隐《偶成转韵七十二句赠四同舍》诗:“ 湘妃庙 下已春尽, 虞帝城 前初日曛。 谢游桥 上 澄江馆 ,下望山城如一弹。” 刘学锴 余恕诚 集解:“﹝ 冯 注﹞:‘上句已至 桂州 矣,此桥当在其境,未详。旧注皆误。《南史》:“ 谢灵运 宥徙 广州 。”而 灵运 好游山水,疑其曾至 桂州 ,有遗迹也。’﹝按﹞桥当如 冯 说在 桂州 境,然‘澄江馆’明取 谢朓 ‘澄江静如练’诗意,则 谢游桥 自指 谢朓 而言。 朓 曾至 岭南 ,或曾至 桂林 。”
鹅胰 鹅胰 鹅胰,读音é yí ,指鹅蛋形肥皂。出自清 李静山 《增补都门杂咏·桂林轩》:“桂林轩货异寻常,四远驰名价倍昂。官皂鹅胰滴珠粉,新添坤履也装香。”
方苞 方苞 (清朝散文家)方苞(1668年5月25日—1749年9月29日),字灵皋,亦字凤九,晚年号望溪,亦号南山牧叟。汉族,江南桐城(今安徽省桐城市凤仪里)人,生于江宁府(今江苏南京六合留稼村)。桐城“桂林方氏”(亦称“县里方”或“大方”)十六世,与明末大思想家方以智同属“桂林方氏”大家族。是清代散文家,桐城派散文创始人,与姚鼐[nài]、刘大櫆合称桐城三祖。
罗汉果 罗汉果 (葫芦科藤本植物)罗汉果,葫芦科多年生藤本植物的果实。别名拉汗果、假苦瓜、光果木鳖、金不换、罗汉表、裸龟巴,被人们誉为“神仙果”,其叶心形,雌雄异株,夏季开花,秋天结果。主要产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永福县龙江乡、龙胜和百寿等镇,永福县和龙胜县是罗汉果之乡种植历史比较悠久,其中永福种植罗汉果已经有300多年历史,龙胜县种植罗汉果已经有200多年历史,中国百分之九十罗汉果产于永福县和龙胜县,罗汉果是桂林名贵的土特产,也是国家首批批准的药食两用材料之一,其主要功效是能止咳化痰。果实营养价值很高,含丰富的维生素C(每100克鲜果中含400毫克~500毫克)以及糖甙、果糖、葡萄糖、蛋白质、脂类等。
阳桥 阳桥 阳桥(宋名青带桥或永济桥)位于广西桂林市区秀峰区、象山区相衔的榕湖、杉湖接合处,是中山路上的重要交通桥之一。桥长34米,宽50米,双向六车道。 桥外观采用了意大利罗马城梵蒂冈大教堂的维她桥造型,桥与桥下的浮雕成为桂林市一道别致的风景线。
赢余 赢余 [surplus;profit] 收支相抵后的财物;多余;剩余。亦作“盈余” 预算赢余 1. 收支相抵后有馀的财物。 《汉书·疏广传》:“顾自有旧田庐,令子孙勤力其中,足以共衣食,与凡人齐。今复增益之以为赢馀,但教子孙怠墯耳。”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一回:“账房里的赢馀,本来是要到节下算的。” 邹韬奋《抗战以来》四六:“十六年来,所有赢馀都滚存加入事业费。” 2. 多馀;剩馀。 明 陆容 《菽园杂记》卷二:“无力者,以器积雨雪水为食耳,亦何常得赢馀水以浴?” 《明史·广西土司传一·桂林》:“宜以 桂林 等卫赢馀军士,置千户所镇之。” 《清史稿·食货志六》:“至是,定货由 华 船装运者为常税,额徵五万六千五百馀两,赢馀十万两。”
羅漢果 罗汉果 (葫芦科藤本植物)罗汉果,葫芦科多年生藤本植物的果实。别名拉汗果、假苦瓜、光果木鳖、金不换、罗汉表、裸龟巴,被人们誉为“神仙果”,其叶心形,雌雄异株,夏季开花,秋天结果。主要产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永福县龙江乡、龙胜和百寿等镇,永福县和龙胜县是罗汉果之乡种植历史比较悠久,其中永福种植罗汉果已经有300多年历史,龙胜县种植罗汉果已经有200多年历史,中国百分之九十罗汉果产于永福县和龙胜县,罗汉果是桂林名贵的土特产,也是国家首批批准的药食两用材料之一,其主要功效是能止咳化痰。果实营养价值很高,含丰富的维生素C(每100克鲜果中含400毫克~500毫克)以及糖甙、果糖、葡萄糖、蛋白质、脂类等。
鵝胰 鹅胰 鹅胰,读音é yí ,指鹅蛋形肥皂。出自清 李静山 《增补都门杂咏·桂林轩》:“桂林轩货异寻常,四远驰名价倍昂。官皂鹅胰滴珠粉,新添坤履也装香。”
陽橋 阳桥 阳桥(宋名青带桥或永济桥)位于广西桂林市区秀峰区、象山区相衔的榕湖、杉湖接合处,是中山路上的重要交通桥之一。桥长34米,宽50米,双向六车道。 桥外观采用了意大利罗马城梵蒂冈大教堂的维她桥造型,桥与桥下的浮雕成为桂林市一道别致的风景线。
贏餘 赢余 [surplus;profit] 收支相抵后的财物;多余;剩余。亦作“盈余” 预算赢余 1. 收支相抵后有馀的财物。 《汉书·疏广传》:“顾自有旧田庐,令子孙勤力其中,足以共衣食,与凡人齐。今复增益之以为赢馀,但教子孙怠墯耳。”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一回:“账房里的赢馀,本来是要到节下算的。” 邹韬奋《抗战以来》四六:“十六年来,所有赢馀都滚存加入事业费。” 2. 多馀;剩馀。 明 陆容 《菽园杂记》卷二:“无力者,以器积雨雪水为食耳,亦何常得赢馀水以浴?” 《明史·广西土司传一·桂林》:“宜以 桂林 等卫赢馀军士,置千户所镇之。” 《清史稿·食货志六》:“至是,定货由 华 船装运者为常税,额征五万六千五百馀两,赢馀十万两。”
芳桂 芳桂 武帝于东堂会送,问诜曰:「卿自以为何如?」诜对曰:「臣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帝笑。侍中奏免诜官,帝曰:「吾与之戏耳,不足怪也。」诜在任威严明断,甚得四方声誉。卒于官。子延登为州别驾。
廣西省 辞典解释广西省  guǎng xī shěng     省名。清置广西省,民国仍沿用。东与南和广东接界;北界湖南、贵州;西界云南;西南和越南交界。面积为二十一万八千九百二十三平方公里,省会为桂林市。境内民贫地瘠,气候炎热,物产多未开采。 简称为「桂」。英语 Guangxi province in south China, since 1959,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廣西壯族自治區|广西壮族自治区[Guang3 xi1 Zhuang4 zu2 Zi4 zhi4 qu1], location of the Zhuang ethnic group, abbr. 桂[Gui4], capital Nanning 南寧|南宁[Nan2 ning2]
枪杆子 枪杆子 作  者: 张正隆 著 出 版 社: 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9 字  数: 508000 页  数: 505 开  本: 16开 I S B N : 9787010072944 包  装: 平装 定价:¥59.80  还原战争血腥,还原战争雄性,还原战争人性,还原战争真相。 一本关于“四野”历史的正本清源之作,血性作家封笔巨献。 辽沈战役后,东北野战军进关、南下,一直打到海南岛。 这部长篇报告文学,记述了主要发生在共和国元年的这样一个全过程。枪打炮轰中,是鲜为人知的历史中的新闻,是用枪杆子打江山的亲历者的刻骨铭心的记忆,和只有他们才能一触摸到的那种惟此一次的感觉,也是因此改变了命运的人类中有着共同历史文化的最大的一群人的弥足珍贵的精神遗产。 目录 第一篇 红了黑土地 第一章 太阳是从东边升起来的 一、胜利来得太快 二、毛泽东吃着碗里,看着锅里 三、蒋介石步步不跟趟 第二章 “狗皮帽子,进关了!” 一、“二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 二、四野够荣耀的 三、“东北大军进了关,就像猛虎下了山”——“东北虎”之一 第二篇 黄土地 第三章 各打各的算盘 一、“布衣将军”——“战犯录”之一 二、蒋介石缺乏统帅气度 三、毛泽东用兵真如神 第四章 傅作义的命根子——35军 一、郭景云一错再错——“战犯录”之二 二、机断专行——“四野名将录”之一 三、虎扑羊群——“东北虎”之二 四、忠肝义胆——续“战犯录”之二 五、如虎添翼——“东北虎”之三 第五章 瑞雪 一、统帅 二、血战丰台——“东北虎”之四 三、张家口决口 四、傅作义没出一招好棋——续“战犯录”之一 第六章 虎啸津门 一、实话实说——“四野名将录”之二 二、都希望另人说出自己想说的话 三、天津已是囊中物 四、前线总指挥——“四野名将录”之三 五、虎气——“四野名将录”之四 六、将军原是放牛娃——“四野名将录”之五 七、金汤桥!金汤桥!——“东北虎”之五 八、这个184师“真顽强”呀! 九、“一切为傅负责”——“战犯录”之三 十、共产党没有海军 第三篇 北平和平 第七章 能战方能和 一、“基本方针是彻底解除他们的武装” 二、最痛苦的人是谁?——再续“战犯录”之一 三、名将无名——“四野名将录”之六 四、傅作义之义——他不是战犯了 五、“杀头将军”与“抹泪将军” 第八章 看红装素裹 一、虎师雄威——“东北虎”之六 二、大改编 三、“到皇帝住的地方看看”——“1949年的感觉”之一 第四篇 下江南 第九章 长江不是三八线 一、蒋介石要“和平”了 二、李宗仁去不掉个“代”字——“战犯录”之四 三、白崇禧一国民党的最后一张王牌一“战犯录”之五 四、毛泽东一口一个“白匪” 第十章 南下!南下! 一、先遣兵团 二、南下工作团 三、国军成了“扒路军” 第十一章 血路 一、5纵还未攻过城呢——“东北虎”之七 二、战江南——“东北虎”之八 三、“当年的红军回来了”——“1949年的感觉”之二 第五篇 攻心为上 第十二章 识时务者 一、瓜熟蒂落 二、“我是共产党” 三、张轸成了解放军的军长 四、“大好河山” 第十三章 长沙不是四平 一、程潜要为毛泽东划船了 二、陈明仁之明 三、“就范” 四、血火青树坪 第六篇 南下——难下 第十四章 水土不服 一、江南路难行——“东北虎”之九 二、正负40度——“东北虎”之十 三、拉稀生疥打摆子——“东北虎”之十一 四、“南船北马” 五、“又红又绿三道箍,两头细来中间粗——打一物” 第十五章 “粮食问题现成为影响行动的根本问题” 一、一天两顿稀粥——“东北虎”之十二 二、“是骡子是马,拉出去遛遛” 三、粮食!粮食! 四、南方北方 第十六章 “兵强马壮运动” 一、养好本钱 二、三伏练兵 三、“成绩不说跑不了,问题不说不得了” 四、“谁对老百姓好,老百姓就跟谁走” 五、“谁不说俺家乡好” 第十七章 走遍中国 一、脚是最宝贵的 二、巾帼风采 三、“漫行中国” 第七篇 红土地 第十八章 大迂回、大包围 一、白崇禧像条泥鳅——续“战犯录”之五 二、渴望决战 三、毛泽东高瞻远瞩 第十九章 并非“反越位战术”——、“那眼睛毒啊” 二、白崇禧太需要场胜仗了——再续“战犯录”之五 三、越级指挥 四、不开会 五、不轻敌 六、“我们要活泼” 七、吃了一个梨 第二十章 红月亮 一、旗宫丁盛——“四野名将录”之七 二、又一道铁闸——“四野名将录”之八 三、白崇禧的命根子——7军. 四、饿虎扑食——“东北虎”之十三 五、新中国叫“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的感觉”之三 第八篇 向前!向前! 第二十一章 国民党没有“主场” 一、国民党暗无天日 二、“广东大团结” 三、白崇禧回老家——仍续“战犯录”之五 第二十二章 追穷寇 一、跑进羊城——“东北虎”之十四 二、“此为带最后陆的最重要的一次大战”——“东北虎”之十五 三、“将你们的威风从锦州、天津一直显到桂林、南宁去!”——“东北虎”之十六 四、“兄弟部队” 五、“照张狼狈相吧” 六、战争景观 第九篇 解放区的天 第二十三章 接收!接收! 一、接收城市真忙 二、我们是共产党 三、“中南王” 第二十四章 剿匪 一、“打了大仗打小仗,打了大蒋打小蒋”——“东北虎”之十七 二、“山多洞多枪多匪多”——“东北虎”之十八 三、“天下太平,广西大乱”——“东北虎”之十九 第十篇 向天涯 第二十五章 兵发雷州半岛 一、“伯陵防线”——“战犯录”之六 二、“原子手榴弹” 三、船是个大问题 四、虎变蛟龙——“东北虎”之二十 第二十六章 最后一战 一、打江山是为了坐江山——“1949年的感觉”之五 二、迎击最后一颗子弹——“1949年的感觉”之六并“四野名将录”之九 三、23年红旗不倒——“四野名将录”之十 四、大医医国——“四野名将录”之十一 五、要不是他极力推动,海南岛会不会成为第二个台湾?——“四野名将录”之十二 第二十七章 跨海之战 一、偷渡——“东北虎”之二十一 二、陆军海战队——“东北虎”之二十二 三、包围、反包围、反反包围——“东北虎”之二十三 四、天涯海角——“东北虎”之二十四 后记 身后有只狼 第一篇 红了黑土地 第一章 太阳是从东边升起来的 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中国共产党人,以迅雷不及 掩耳之势攻城略地,所向披靡。 一、胜利来得太快 黑土地上的最后一面“青天白日”旗,是1948年11月8日在锦西葫芦岛消逝的。 3年前,也是这个季节,国民党最先闯关东的几个军,就是从秦皇岛和葫芦岛登陆的。衬着蔚蓝色的大海,美械、半美械的军人,黄潮般蜂拥上岸,蝗虫样扑向黑土地。几个回合后,东北民主联军就被赶过松花江,在南满则被挤压在濒临朝鲜的临江、蒙江(今靖字)、抚松、长白4个巴掌大的小县。穷追不舍的国民党军队大喊大叫:共军兄弟们,你们没路走了,快投降吧!不投降就把你们赶进长白山啃树皮,轰进鸭绿江喝凉水! 那时候,要说3年后的黑土地会变成这等模样,别说国民党,连共产党自己都不会相信。 初冬清冷的阳光下,长春在刺鼻的尸臭中喘出了活气儿。比之枪打炮轰、血火飞进的锦州,沈阳应该说基本完好无损。在那村镇大多叫做“窝棚”的辽西平原上,打塌的房屋朝天张着大口,烧焦的树木有的还在冒着青烟,东倒西歪的车炮都成了黑糊糊的铁骷髅,胃囊饱满的野狗、乌鸦兴奋地嬉闹、聒叫着。 先后闯进关东的,加上在各地扩充的,110万国民党军队,只从营口跑掉几万人。 黑土地上的共产党人,这一刻在做什么? 全力以赴进行史无前例的大接收。 1948年10月26日,围歼廖耀湘兵团的辽西大会战还在激烈进行时,东北局就在哈尔滨南岗的高岗住处召开紧急会议,决定成立以陈云为首的沈阳军管会。随即抽调干部,进行动员,29日乘专列南下,30日赶到开原时,沈阳尚未解放。军管会就在专列上办公、开会,制定人城守则,准备发布公告,编好一天的《沈阳时报》,连军管会、卫戍区、市政府及各部门的招牌都做好了。 专列上的灯光通宵达旦。 11月2日黄昏,就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宣布沈阳解放的同时,军管会进入这座东北最大的城市。 在此之前,锦州、长春、鞍山、抚顺、本溪等地,也陆续实施军管。 首当其冲的是粮食问题。或者向当地商会筹借,或者从外地调运,有的城市运粮车队是随军管会一道进城的。长春不用说了,对于这座饿殍之城而言,那是重中之重。辽宁洪涝,沈阳周围各县主要农作物高梁,1948年颗粒无收。我们是共产党,让老百姓吃不饱饭,那算什么为人民打江山,还怎么坐江山? 票子是个大问题。治安是个大问题。恢复供水供电及交通是个大问题。目光到处,那些堆积如山的问题,哪个是容你慢慢来的小问题?就说走路吧,全国各地都是右侧通行,唯独东北还是沿袭伪满时期的左侧通行。有人说解放了,连路也不知道怎么走了。军管会开了两次会,两种意见争执不下,也不能再争执下去了。那时被老百姓称做“电车”的汽车,虽不像今天这样多,可马车、人力车多呀,几乎要覆住路面了。人命关天,不迅速决断,随时都可能出事、添乱。 敌机轰炸,重点目标是兵工厂和弹药库。敌特活动,纵火暗杀造谣。几万国民党散俘在街头游荡,流氓和少数贫民乘乱打劫。必须尽快使该停的停下来,该动的动起来,万家灯火簇拥着的城市才能活起来。 东北局抽调4干多新老干部接收沈阳,哈尔滨除看家守摊的外,几乎是倾巢出动了。可偌大个沈阳,区区4千人才哪到哪呀,只能是重要部门、厂矿才派去个军代表。更何况还有那么多城市等着接收呢。 “战锦方为大问题”,毛泽东高瞻远瞩。 打下锦州,攻城部队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往城外抢运战利品。枪炮、弹药、被服、粮食、罐头,大都是美国货,车拉肩扛,汽油桶则手推脚蹬,像压路机一样轰轰隆隆朝城外滚。 锦州打下来就是自己的了,为什么还要往城外抢运东西呀?因为当时心里还不大有底,担心东西对进的敌人可能将其重新夺占。 离休前为驻锦州某军副军长的翟文清,自1938年参军后就不断立功,并在辽沈战役攻克锦州中成为战斗英雄。 这位个头不高、身上还嵌着弹片的老人,身体很结实。老人每天4点半起床,到锦州铁路分局广场,那儿有个老年活动中心,伴着音乐做健身操,然后慢跑、快走。每月要交1元钱,许多人认识他,说老军长是战斗英雄,还是解放咱锦州的战斗英雄,不用交钱。他说那是过去的事了。大家说没有过去哪有现在呀?他说现在咱们都一样,都是在这里健身的老人,我不过是个打过仗的老头,不能搞特殊化。 当年这里叫锦州铁路局,是范汉杰的指挥所之一,充满耳鼓的是枪炮声和冲锋号。“打过仗的老头”,当时是3纵7师2l团8连指导员,率领连队打下辽西省政府大楼,又冲到这里的。是夜间,喘着粗气,全速奔跑。周围枪炮声不断,子弹在路面上犁出一道道火星子,脚下都是砖头瓦块和敌人的尸体。他记得在这个广场上还绊了一跤,爬起来再跑,手上、身上都是血,黏糊糊的。 在东北第一次受伤,是1947年初四保临江中的三保临江的小荒沟战斗,右膝盖被子弹打穿。零下40多度,滴水成冰,雪白血红,那人一会儿就冻僵了。 比天气更冷酷的是形势。三九天,许多官兵穿着单衣。没吃的,扒开没膝深的积雪,翻寻老乡因战乱而没来得及收获的玉米棒子,煮玉米粒子吃。敌人那个猖狂呀,像疯狗似的追撵你,打了败仗也咬住你不放,当了俘虏也不服你。那时候政治教育讲得最多的,也最形象的,就是现在是黎明前的黑暗,是爬山头,爬上山头就是胜利。 闯到关东后有个口号,叫“独霸东北”,因为太离谱了,很快就没了声息。翟文清15岁参军,无论多么艰难困苦,从未对胜利失去过信心。只是这“山头”要爬到什么时候呀?那时看那形势,少说也得个八年抗战吧? 没想到一打下锦州、长春、沈阳,还有在辽西的那个精锐的廖耀湘兵团,国民党就像多米诺骨牌似的稀里哗啦了,就“独霸东北”了。 连毛泽东都觉得胜利来得太快了。 二、毛泽东吃着碗里,看着锅里 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一个有50多户人家的小山村。 西靠太行山麓,东邻华北平原,周围山岭环抱,覆满村后山冈的苍松翠柏,让人想到“西柏坡”的得名。村中农舍顶上耸立的电台天线,伴着村前奔腾不息的滹沱河,日夜弹唱着共产党人的胜利进行曲。 锦州城破,范汉杰化装出逃被俘,被押送到城北30里的忙牛屯,吃惊不小:林彪就在这里呀! 那潜台词是:早知道林彪在这里,早把这里炸平了。 而自1947年3月离开延安后,就在国民党的视线中没了踪影的毛泽东,鱼儿游进大海般隐身在这黄土地的山村农家,筹划、指挥了蜚声中外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毛泽东在滹沱河边散步。 太阳通红,河水清亮,就像毛泽东的心情和思绪。 井冈山→瑞金→延安→西柏坡,在毛泽东踏动历史的足音中,中国革命正在硝烟中隆隆驰向下一个停靠点一一不,那已经不是停靠点,而是定都北平。 “革命摇篮井冈山”,这是后来的话,还有什么“井冈山道路通天下”。当年一些人是怎么说毛泽东的?“山大王”,“农民领袖”,“麦淇淋式的马克思主义者”。也是,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列主义,他却放着现成的、正宗的十月革命道路不走,倒把队伍拉上了土匪出没的井冈山,“占山为王”,这不是明摆着的“歪门邪道”吗? “夺取一省或数省的首先胜利”,这话没错。谁也不能一口吃成个胖子,一下子把全中国收入囊中,只能一省、数省一步步地来,就如同今天已被黑土地那数省胜利的现实证明了的那样。问题在于这“夺取一省或数省的首先胜利”,做的却是“夺取中心城市”的文章。在农村有时都站不住脚,让人家撵得到处跑,却惦着去攻打、夺取大城市,这不是没会走就想跑,拿鸡蛋往石头上碰吗? 罢工、罢课、示威、游行,人家一出动军队,你就没咒念了。你也拿起枪杆子,在城市里能干过人家?八一南昌起义,占领南昌又不得不退出,秋收起义攻打长沙的计划根本就行不通。城市历来是反动势力最强大的地方,共产党人在城市连生存都困难,又谈何发展?符合中国国情的唯一的出路,只能是到农村去,到天高地阔的广大农村中去。 井冈山道路一一农村包围城市并最终夺取城市之路。 毛泽东“一览众山小”的睿智和气度,在于无论中国革命面临怎样的窘境、险境,都能以其最具中国特色的思想指点迷津,照亮征程,并一往无前的付诸行动。 正如邓小平上世纪80年代所言,如果没有毛泽东同志的正确领导,中国革命还会在黑暗中探索更长的时间。 而这一刻,一想到东北和包括热河、内蒙东部的那片从未涉足的丰饶的黑土地,毛泽东就激动、兴奋不已。 新中国成立后的“钢都”(鞍山)、“煤都”(抚顺)、“电都”(小丰满),都在东北。而据1943年统计,东北生铁生产量占全国87.7%,钢材占93%,煤炭占49.5%,发电量占78.2%,水泥占66%,铁路、公路长度分别占全国的一半以上和将近一半。沈阳还有中国最大的兵工厂。东北素有“粮仓”之称,盛产大豆、高梁、玉米、小麦,其中大豆产量占全世界的60%以上。东北还有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木材蓄量占全国的1/3。 1945年,毛泽东在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指出:“东北是很重要的,从我们党,从中国革命的最近将来的前途看,东北是特别重要的。如果我们把现有的一切根据地都丢了,只要我们有了东北,中国革命就有了巩固的基础。” 只要有了东北! 现在有了东北! 东北丰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日益显见其举足轻重的作用。 而这一刻,毛泽东立马想用、也立马可用的,则是黑土地上那支兵强马壮、骁勇善战的东北野战军,即后来的第四野战军。 1948年11月6日,即辽沈战役结束的第四天,华东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联合发起淮海战役,包围了黄百韬兵团5个军,并对徐州形成合围态势,以争取歼灭刘峙集团于长江以北。与此同时,西北野战军发起冬季攻势,挫败了胡宗南集团的“机动防御”战略,将其牢牢地钳制在西北战场而动弹不得。 华北野战兵团先后发起察绥战役和太原战役,包围了归绥(今呼和浩特)和太原。 与初冬的旷野和群山融为一色的西柏坡,随着电台滴滴答答的发报声呼应而来的,都是令毛泽东心旷神怡的捷报佳音。 全国各战场的胜利,特别是辽沈大捷,使国共双方的力量对比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国民党军队已由内战初始的430万人下降到290万人,解放军则由120余万人增至300万,翻了一番还多。而比数量更重要的,是质量、士气和人心。 1948年11月14日,毛泽东在《中国军事形势的重大变化》一文中断言:“原来预计,从一九四六年七月起,大约需要五年左右时间,便可以从根本上打倒国民党反动政府。现在看来,只需从现时起,再有一年左右的时间,就可能将国民党反动政府从根本上打倒了。” 而两个月前的9月7日,即辽沈战役即将发起前五天,毛泽东在给“林罗刘”的电报中说:“我们准备五年左右(从一九四六年七月起)根本上打倒国民党,这是具有可能性的。” 一个辽沈战役,把5年打成3年。 问题是下一步挪动哪个棋子? 西北、中原、华东、东北,毛泽东高屋建瓴的目光通览周边战场,一次次地凝望东北时,他关注的是华北,是平津。 10月31日,中央军委就东北野战军在辽沈战役结束后的任务,电示“林罗刘”并东北局和华北局:“应休整一个月左右,约于十二月上旬或中旬开始出动,攻击平津一带。” 11月4日,在给“林罗刘谭”。的电报中,又说明了同样的意见。 而现在,毛泽东准备让林彪提前进关了。 因为自淮海战役第一阶段将黄百韬兵团大部歼灭后,有迹象表明华北傅作义系的20个师可能退守绥远,蒋介石的中央军24个师可能海运江南,加强长江下游防线,从而延缓国民党的反动统治。 毛泽东的既定方针是:务将华北敌军就地歼灭1 11月16日凌晨4时,毛泽东给“林罗刘”发电,征询意见: 请你们考虑你们究以早日入关为好.还是在东北完成休整计划然后入关为好,并以结果电告为盼。 第二天下午,“林罗刘谭”复电: 东北主力提早入关很困难。因为东北解放后,部队思想发生很大波动。东北籍战士怕离开家乡,怕走路太远,甚至某些干部已开始生长享受情绪。需要以大力解决这一问题。过去因忙于战后问题的处理,还未正式向战士解释此问题,正布置通过各种方式解释此问题。同时新兵和俘虏战士的补充还未就绪,争取工作也要有相当时间,否则逃亡减员会更严重。此外部队冬大衣、棉帽、棉鞋均尚未发下。 一大堆困难,都是实情。 自9月12日奔袭北宁线始,到11月10日占领锦西、葫芦岛,东北全境解放,东北野战军人未解甲,马未停蹄,就没闲着。锦州血战,塔山阻击战,黑山阻击战,围歼廖耀湘兵团,再奔去沈阳、营口,急行军,强行军,许多人都累脱相了。战后一些老战友见面,都有点认不出来了。伤亡也大。攻打锦州的5个纵队和阻援的两个纵队,伤亡都在1/3左右。黑土地上最能打的“虎师”2纵5师,伤亡将近一半。 林彪讲的和没讲的这些困难,毛泽东大体上都清楚。 同一天22时,毛泽东再次致电“林罗刘”: 欲抑留蒋、傅两部于华北,以华北我军现有兵力。是无法完成的。如 果蒋匪集中其24个师于津沽一带掩护海运,我们集中程黄、杨罗耿两兵团,无法破坏其计划。如果使用杨罗耿于察绥方面,亦没有充分把握阻止傅系西退,因傅系可在杨罗耿到达绥东之前,乃至杨罗耿到达绥东之后,利用其骑兵、汽车及地方熟悉等条件,经大青山北麓冲过去,我军只能截歼其一部,难于歼其主力,傅系一退,蒋系必同时南退,使我们两头失塌…… 由于上述种种原因,望你们郑重考虑下述两个方案: (甲)东北野战军提前于本月25日(戌有)左右起向关内开动,预计现在锦、义地区的部队,下月10日(亥灰)以前可到天津、唐山地区,如敌正在南撤,我可歼其一部或大部;如敌尚未开动,我可抑留该敌,继续休整,并修复北宁路,然后大举歼敌。 (乙)不管蒋、傅军是否撤走,仍按原计划休整到12月半,然后南进。即使说,蒋、傅要撒就让其撤走,你们则准备到平津后无仗可打时即沿平汉路南下,先在长江中游作战,逐步东进与刘、陈会攻京沪。
槍桿子 枪杆子 作  者: 张正隆 著 出 版 社: 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9 字  数: 508000 页  数: 505 开  本: 16开 I S B N : 9787010072944 包  装: 平装 定价:¥59.80  还原战争血腥,还原战争雄性,还原战争人性,还原战争真相。 一本关于“四野”历史的正本清源之作,血性作家封笔巨献。 辽沈战役后,东北野战军进关、南下,一直打到海南岛。 这部长篇报告文学,记述了主要发生在共和国元年的这样一个全过程。枪打炮轰中,是鲜为人知的历史中的新闻,是用枪杆子打江山的亲历者的刻骨铭心的记忆,和只有他们才能一触摸到的那种惟此一次的感觉,也是因此改变了命运的人类中有着共同历史文化的最大的一群人的弥足珍贵的精神遗产。 目录 第一篇 红了黑土地 第一章 太阳是从东边升起来的 一、胜利来得太快 二、毛泽东吃着碗里,看着锅里 三、蒋介石步步不跟趟 第二章 “狗皮帽子,进关了!” 一、“二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 二、四野够荣耀的 三、“东北大军进了关,就像猛虎下了山”——“东北虎”之一 第二篇 黄土地 第三章 各打各的算盘 一、“布衣将军”——“战犯录”之一 二、蒋介石缺乏统帅气度 三、毛泽东用兵真如神 第四章 傅作义的命根子——35军 一、郭景云一错再错——“战犯录”之二 二、机断专行——“四野名将录”之一 三、虎扑羊群——“东北虎”之二 四、忠肝义胆——续“战犯录”之二 五、如虎添翼——“东北虎”之三 第五章 瑞雪 一、统帅 二、血战丰台——“东北虎”之四 三、张家口决口 四、傅作义没出一招好棋——续“战犯录”之一 第六章 虎啸津门 一、实话实说——“四野名将录”之二 二、都希望另人说出自己想说的话 三、天津已是囊中物 四、前线总指挥——“四野名将录”之三 五、虎气——“四野名将录”之四 六、将军原是放牛娃——“四野名将录”之五 七、金汤桥!金汤桥!——“东北虎”之五 八、这个184师“真顽强”呀! 九、“一切为傅负责”——“战犯录”之三 十、共产党没有海军 第三篇 北平和平 第七章 能战方能和 一、“基本方针是彻底解除他们的武装” 二、最痛苦的人是谁?——再续“战犯录”之一 三、名将无名——“四野名将录”之六 四、傅作义之义——他不是战犯了 五、“杀头将军”与“抹泪将军” 第八章 看红装素裹 一、虎师雄威——“东北虎”之六 二、大改编 三、“到皇帝住的地方看看”——“1949年的感觉”之一 第四篇 下江南 第九章 长江不是三八线 一、蒋介石要“和平”了 二、李宗仁去不掉个“代”字——“战犯录”之四 三、白崇禧一国民党的最后一张王牌一“战犯录”之五 四、毛泽东一口一个“白匪” 第十章 南下!南下! 一、先遣兵团 二、南下工作团 三、国军成了“扒路军” 第十一章 血路 一、5纵还未攻过城呢——“东北虎”之七 二、战江南——“东北虎”之八 三、“当年的红军回来了”——“1949年的感觉”之二 第五篇 攻心为上 第十二章 识时务者 一、瓜熟蒂落 二、“我是共产党” 三、张轸成了解放军的军长 四、“大好河山” 第十三章 长沙不是四平 一、程潜要为毛泽东划船了 二、陈明仁之明 三、“就范” 四、血火青树坪 第六篇 南下——难下 第十四章 水土不服 一、江南路难行——“东北虎”之九 二、正负40度——“东北虎”之十 三、拉稀生疥打摆子——“东北虎”之十一 四、“南船北马” 五、“又红又绿三道箍,两头细来中间粗——打一物” 第十五章 “粮食问题现成为影响行动的根本问题” 一、一天两顿稀粥——“东北虎”之十二 二、“是骡子是马,拉出去遛遛” 三、粮食!粮食! 四、南方北方 第十六章 “兵强马壮运动” 一、养好本钱 二、三伏练兵 三、“成绩不说跑不了,问题不说不得了” 四、“谁对老百姓好,老百姓就跟谁走” 五、“谁不说俺家乡好” 第十七章 走遍中国 一、脚是最宝贵的 二、巾帼风采 三、“漫行中国” 第七篇 红土地 第十八章 大迂回、大包围 一、白崇禧像条泥鳅——续“战犯录”之五 二、渴望决战 三、毛泽东高瞻远瞩 第十九章 并非“反越位战术”——、“那眼睛毒啊” 二、白崇禧太需要场胜仗了——再续“战犯录”之五 三、越级指挥 四、不开会 五、不轻敌 六、“我们要活泼” 七、吃了一个梨 第二十章 红月亮 一、旗宫丁盛——“四野名将录”之七 二、又一道铁闸——“四野名将录”之八 三、白崇禧的命根子——7军. 四、饿虎扑食——“东北虎”之十三 五、新中国叫“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的感觉”之三 第八篇 向前!向前! 第二十一章 国民党没有“主场” 一、国民党暗无天日 二、“广东大团结” 三、白崇禧回老家——仍续“战犯录”之五 第二十二章 追穷寇 一、跑进羊城——“东北虎”之十四 二、“此为带最后陆的最重要的一次大战”——“东北虎”之十五 三、“将你们的威风从锦州、天津一直显到桂林、南宁去!”——“东北虎”之十六 四、“兄弟部队” 五、“照张狼狈相吧” 六、战争景观 第九篇 解放区的天 第二十三章 接收!接收! 一、接收城市真忙 二、我们是共产党 三、“中南王” 第二十四章 剿匪 一、“打了大仗打小仗,打了大蒋打小蒋”——“东北虎”之十七 二、“山多洞多枪多匪多”——“东北虎”之十八 三、“天下太平,广西大乱”——“东北虎”之十九 第十篇 向天涯 第二十五章 兵发雷州半岛 一、“伯陵防线”——“战犯录”之六 二、“原子手榴弹” 三、船是个大问题 四、虎变蛟龙——“东北虎”之二十 第二十六章 最后一战 一、打江山是为了坐江山——“1949年的感觉”之五 二、迎击最后一颗子弹——“1949年的感觉”之六并“四野名将录”之九 三、23年红旗不倒——“四野名将录”之十 四、大医医国——“四野名将录”之十一 五、要不是他极力推动,海南岛会不会成为第二个台湾?——“四野名将录”之十二 第二十七章 跨海之战 一、偷渡——“东北虎”之二十一 二、陆军海战队——“东北虎”之二十二 三、包围、反包围、反反包围——“东北虎”之二十三 四、天涯海角——“东北虎”之二十四 后记 身后有只狼 第一篇 红了黑土地 第一章 太阳是从东边升起来的 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中国共产党人,以迅雷不及 掩耳之势攻城略地,所向披靡。 一、胜利来得太快 黑土地上的最后一面“青天白日”旗,是1948年11月8日在锦西葫芦岛消逝的。 3年前,也是这个季节,国民党最先闯关东的几个军,就是从秦皇岛和葫芦岛登陆的。衬着蔚蓝色的大海,美械、半美械的军人,黄潮般蜂拥上岸,蝗虫样扑向黑土地。几个回合后,东北民主联军就被赶过松花江,在南满则被挤压在濒临朝鲜的临江、蒙江(今靖字)、抚松、长白4个巴掌大的小县。穷追不舍的国民党军队大喊大叫:共军兄弟们,你们没路走了,快投降吧!不投降就把你们赶进长白山啃树皮,轰进鸭绿江喝凉水! 那时候,要说3年后的黑土地会变成这等模样,别说国民党,连共产党自己都不会相信。 初冬清冷的阳光下,长春在刺鼻的尸臭中喘出了活气儿。比之枪打炮轰、血火飞进的锦州,沈阳应该说基本完好无损。在那村镇大多叫做“窝棚”的辽西平原上,打塌的房屋朝天张着大口,烧焦的树木有的还在冒着青烟,东倒西歪的车炮都成了黑糊糊的铁骷髅,胃囊饱满的野狗、乌鸦兴奋地嬉闹、聒叫着。 先后闯进关东的,加上在各地扩充的,110万国民党军队,只从营口跑掉几万人。 黑土地上的共产党人,这一刻在做什么? 全力以赴进行史无前例的大接收。 1948年10月26日,围歼廖耀湘兵团的辽西大会战还在激烈进行时,东北局就在哈尔滨南岗的高岗住处召开紧急会议,决定成立以陈云为首的沈阳军管会。随即抽调干部,进行动员,29日乘专列南下,30日赶到开原时,沈阳尚未解放。军管会就在专列上办公、开会,制定人城守则,准备发布公告,编好一天的《沈阳时报》,连军管会、卫戍区、市政府及各部门的招牌都做好了。 专列上的灯光通宵达旦。 11月2日黄昏,就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宣布沈阳解放的同时,军管会进入这座东北最大的城市。 在此之前,锦州、长春、鞍山、抚顺、本溪等地,也陆续实施军管。 首当其冲的是粮食问题。或者向当地商会筹借,或者从外地调运,有的城市运粮车队是随军管会一道进城的。长春不用说了,对于这座饿殍之城而言,那是重中之重。辽宁洪涝,沈阳周围各县主要农作物高梁,1948年颗粒无收。我们是共产党,让老百姓吃不饱饭,那算什么为人民打江山,还怎么坐江山? 票子是个大问题。治安是个大问题。恢复供水供电及交通是个大问题。目光到处,那些堆积如山的问题,哪个是容你慢慢来的小问题?就说走路吧,全国各地都是右侧通行,唯独东北还是沿袭伪满时期的左侧通行。有人说解放了,连路也不知道怎么走了。军管会开了两次会,两种意见争执不下,也不能再争执下去了。那时被老百姓称做“电车”的汽车,虽不像今天这样多,可马车、人力车多呀,几乎要复住路面了。人命关天,不迅速决断,随时都可能出事、添乱。 敌机轰炸,重点目标是兵工厂和弹药库。敌特活动,纵火暗杀造谣。几万国民党散俘在街头游荡,流氓和少数贫民乘乱打劫。必须尽快使该停的停下来,该动的动起来,万家灯火簇拥着的城市才能活起来。 东北局抽调4干多新老干部接收沈阳,哈尔滨除看家守摊的外,几乎是倾巢出动了。可偌大个沈阳,区区4千人才哪到哪呀,只能是重要部门、厂矿才派去个军代表。更何况还有那么多城市等着接收呢。 “战锦方为大问题”,毛泽东高瞻远瞩。 打下锦州,攻城部队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往城外抢运战利品。枪炮、弹药、被服、粮食、罐头,大都是美国货,车拉肩扛,汽油桶则手推脚蹬,像压路机一样轰轰隆隆朝城外滚。 锦州打下来就是自己的了,为什么还要往城外抢运东西呀?因为当时心里还不大有底,担心东西对进的敌人可能将其重新夺占。 离休前为驻锦州某军副军长的翟文清,自1938年参军后就不断立功,并在辽沈战役攻克锦州中成为战斗英雄。 这位个头不高、身上还嵌着弹片的老人,身体很结实。老人每天4点半起床,到锦州铁路分局广场,那儿有个老年活动中心,伴着音乐做健身操,然后慢跑、快走。每月要交1元钱,许多人认识他,说老军长是战斗英雄,还是解放咱锦州的战斗英雄,不用交钱。他说那是过去的事了。大家说没有过去哪有现在呀?他说现在咱们都一样,都是在这里健身的老人,我不过是个打过仗的老头,不能搞特殊化。 当年这里叫锦州铁路局,是范汉杰的指挥所之一,充满耳鼓的是枪炮声和冲锋号。“打过仗的老头”,当时是3纵7师2l团8连指导员,率领连队打下辽西省政府大楼,又冲到这里的。是夜间,喘着粗气,全速奔跑。周围枪炮声不断,子弹在路面上犁出一道道火星子,脚下都是砖头瓦块和敌人的尸体。他记得在这个广场上还绊了一跤,爬起来再跑,手上、身上都是血,黏糊糊的。 在东北第一次受伤,是1947年初四保临江中的三保临江的小荒沟战斗,右膝盖被子弹打穿。零下40多度,滴水成冰,雪白血红,那人一会儿就冻僵了。 比天气更冷酷的是形势。三九天,许多官兵穿着单衣。没吃的,扒开没膝深的积雪,翻寻老乡因战乱而没来得及收获的玉米棒子,煮玉米粒子吃。敌人那个猖狂呀,像疯狗似的追撵你,打了败仗也咬住你不放,当了俘虏也不服你。那时候政治教育讲得最多的,也最形象的,就是现在是黎明前的黑暗,是爬山头,爬上山头就是胜利。 闯到关东后有个口号,叫“独霸东北”,因为太离谱了,很快就没了声息。翟文清15岁参军,无论多么艰难困苦,从未对胜利失去过信心。只是这“山头”要爬到什么时候呀?那时看那形势,少说也得个八年抗战吧? 没想到一打下锦州、长春、沈阳,还有在辽西的那个精锐的廖耀湘兵团,国民党就像多米诺骨牌似的稀里哗啦了,就“独霸东北”了。 连毛泽东都觉得胜利来得太快了。 二、毛泽东吃着碗里,看着锅里 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一个有50多户人家的小山村。 西靠太行山麓,东邻华北平原,周围山岭环抱,覆满村后山冈的苍松翠柏,让人想到“西柏坡”的得名。村中农舍顶上耸立的电台天线,伴着村前奔腾不息的滹沱河,日夜弹唱着共产党人的胜利进行曲。 锦州城破,范汉杰化装出逃被俘,被押送到城北30里的忙牛屯,吃惊不小:林彪就在这里呀! 那潜台词是:早知道林彪在这里,早把这里炸平了。 而自1947年3月离开延安后,就在国民党的视线中没了踪影的毛泽东,鱼儿游进大海般隐身在这黄土地的山村农家,筹划、指挥了蜚声中外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毛泽东在滹沱河边散步。 太阳通红,河水清亮,就像毛泽东的心情和思绪。 井冈山→瑞金→延安→西柏坡,在毛泽东踏动历史的足音中,中国革命正在硝烟中隆隆驰向下一个停靠点一一不,那已经不是停靠点,而是定都北平。 “革命摇篮井冈山”,这是后来的话,还有什么“井冈山道路通天下”。当年一些人是怎么说毛泽东的?“山大王”,“农民领袖”,“麦淇淋式的马克思主义者”。也是,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列主义,他却放着现成的、正宗的十月革命道路不走,倒把队伍拉上了土匪出没的井冈山,“占山为王”,这不是明摆着的“歪门邪道”吗? “夺取一省或数省的首先胜利”,这话没错。谁也不能一口吃成个胖子,一下子把全中国收入囊中,只能一省、数省一步步地来,就如同今天已被黑土地那数省胜利的现实证明了的那样。问题在于这“夺取一省或数省的首先胜利”,做的却是“夺取中心城市”的文章。在农村有时都站不住脚,让人家撵得到处跑,却惦着去攻打、夺取大城市,这不是没会走就想跑,拿鸡蛋往石头上碰吗? 罢工、罢课、示威、游行,人家一出动军队,你就没咒念了。你也拿起枪杆子,在城市里能干过人家?八一南昌起义,占领南昌又不得不退出,秋收起义攻打长沙的计划根本就行不通。城市历来是反动势力最强大的地方,共产党人在城市连生存都困难,又谈何发展?符合中国国情的唯一的出路,只能是到农村去,到天高地阔的广大农村中去。 井冈山道路一一农村包围城市并最终夺取城市之路。 毛泽东“一览众山小”的睿智和气度,在于无论中国革命面临怎样的窘境、险境,都能以其最具中国特色的思想指点迷津,照亮征程,并一往无前的付诸行动。 正如邓小平上世纪80年代所言,如果没有毛泽东同志的正确领导,中国革命还会在黑暗中探索更长的时间。 而这一刻,一想到东北和包括热河、内蒙东部的那片从未涉足的丰饶的黑土地,毛泽东就激动、兴奋不已。 新中国成立后的“钢都”(鞍山)、“煤都”(抚顺)、“电都”(小丰满),都在东北。而据1943年统计,东北生铁生产量占全国87.7%,钢材占93%,煤炭占49.5%,发电量占78.2%,水泥占66%,铁路、公路长度分别占全国的一半以上和将近一半。沈阳还有中国最大的兵工厂。东北素有“粮仓”之称,盛产大豆、高梁、玉米、小麦,其中大豆产量占全世界的60%以上。东北还有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木材蓄量占全国的1/3。 1945年,毛泽东在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指出:“东北是很重要的,从我们党,从中国革命的最近将来的前途看,东北是特别重要的。如果我们把现有的一切根据地都丢了,只要我们有了东北,中国革命就有了巩固的基础。” 只要有了东北! 现在有了东北! 东北丰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日益显见其举足轻重的作用。 而这一刻,毛泽东立马想用、也立马可用的,则是黑土地上那支兵强马壮、骁勇善战的东北野战军,即后来的第四野战军。 1948年11月6日,即辽沈战役结束的第四天,华东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联合发起淮海战役,包围了黄百韬兵团5个军,并对徐州形成合围态势,以争取歼灭刘峙集团于长江以北。与此同时,西北野战军发起冬季攻势,挫败了胡宗南集团的“机动防御”战略,将其牢牢地钳制在西北战场而动弹不得。 华北野战兵团先后发起察绥战役和太原战役,包围了归绥(今呼和浩特)和太原。 与初冬的旷野和群山融为一色的西柏坡,随着电台滴滴答答的发报声呼应而来的,都是令毛泽东心旷神怡的捷报佳音。 全国各战场的胜利,特别是辽沈大捷,使国共双方的力量对比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国民党军队已由内战初始的430万人下降到290万人,解放军则由120余万人增至300万,翻了一番还多。而比数量更重要的,是质量、士气和人心。 1948年11月14日,毛泽东在《中国军事形势的重大变化》一文中断言:“原来预计,从一九四六年七月起,大约需要五年左右时间,便可以从根本上打倒国民党反动政府。现在看来,只需从现时起,再有一年左右的时间,就可能将国民党反动政府从根本上打倒了。” 而两个月前的9月7日,即辽沈战役即将发起前五天,毛泽东在给“林罗刘”的电报中说:“我们准备五年左右(从一九四六年七月起)根本上打倒国民党,这是具有可能性的。” 一个辽沈战役,把5年打成3年。 问题是下一步挪动哪个棋子? 西北、中原、华东、东北,毛泽东高屋建瓴的目光通览周边战场,一次次地凝望东北时,他关注的是华北,是平津。 10月31日,中央军委就东北野战军在辽沈战役结束后的任务,电示“林罗刘”并东北局和华北局:“应休整一个月左右,约于十二月上旬或中旬开始出动,攻击平津一带。” 11月4日,在给“林罗刘谭”。的电报中,又说明了同样的意见。 而现在,毛泽东准备让林彪提前进关了。 因为自淮海战役第一阶段将黄百韬兵团大部歼灭后,有迹象表明华北傅作义系的20个师可能退守绥远,蒋介石的中央军24个师可能海运江南,加强长江下游防线,从而延缓国民党的反动统治。 毛泽东的既定方针是:务将华北敌军就地歼灭1 11月16日凌晨4时,毛泽东给“林罗刘”发电,征询意见: 请你们考虑你们究以早日入关为好.还是在东北完成休整计划然后入关为好,并以结果电告为盼。 第二天下午,“林罗刘谭”复电: 东北主力提早入关很困难。因为东北解放后,部队思想发生很大波动。东北籍战士怕离开家乡,怕走路太远,甚至某些干部已开始生长享受情绪。需要以大力解决这一问题。过去因忙于战后问题的处理,还未正式向战士解释此问题,正布置通过各种方式解释此问题。同时新兵和俘虏战士的补充还未就绪,争取工作也要有相当时间,否则逃亡减员会更严重。此外部队冬大衣、棉帽、棉鞋均尚未发下。 一大堆困难,都是实情。 自9月12日奔袭北宁线始,到11月10日占领锦西、葫芦岛,东北全境解放,东北野战军人未解甲,马未停蹄,就没闲着。锦州血战,塔山阻击战,黑山阻击战,围歼廖耀湘兵团,再奔去沈阳、营口,急行军,强行军,许多人都累脱相了。战后一些老战友见面,都有点认不出来了。伤亡也大。攻打锦州的5个纵队和阻援的两个纵队,伤亡都在1/3左右。黑土地上最能打的“虎师”2纵5师,伤亡将近一半。 林彪讲的和没讲的这些困难,毛泽东大体上都清楚。 同一天22时,毛泽东再次致电“林罗刘”: 欲抑留蒋、傅两部于华北,以华北我军现有兵力。是无法完成的。如 果蒋匪集中其24个师于津沽一带掩护海运,我们集中程黄、杨罗耿两兵团,无法破坏其计划。如果使用杨罗耿于察绥方面,亦没有充分把握阻止傅系西退,因傅系可在杨罗耿到达绥东之前,乃至杨罗耿到达绥东之后,利用其骑兵、汽车及地方熟悉等条件,经大青山北麓冲过去,我军只能截歼其一部,难于歼其主力,傅系一退,蒋系必同时南退,使我们两头失塌…… 由于上述种种原因,望你们郑重考虑下述两个方案: (甲)东北野战军提前于本月25日(戌有)左右起向关内开动,预计现在锦、义地区的部队,下月10日(亥灰)以前可到天津、唐山地区,如敌正在南撤,我可歼其一部或大部;如敌尚未开动,我可抑留该敌,继续休整,并修复北宁路,然后大举歼敌。 (乙)不管蒋、傅军是否撤走,仍按原计划休整到12月半,然后南进。即使说,蒋、傅要撒就让其撤走,你们则准备到平津后无仗可打时即沿平汉路南下,先在长江中游作战,逐步东进与刘、陈会攻京沪。

其它词语热搜

* 形容桂林的词语:山清水秀、风景如画、天下奇观、瑰丽绝伦、地灵人杰、洞天福地、桂林山水甲天下、山水甲南、天然大观、自然美景、秀美山水、山水独秀、绿水青山、奇峰异石、千姿百态、山高水长、景色宜人、山清水绿、山水迷人、风景优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