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象山的词语

形容象山的词语:1. 巨大;2. 雄伟;3. 壮观;4. 神秘;5. 奇特;6. 独特;7. 坚硬;8. 挺拔;9. 险峻;10. 崎岖;11. 美丽;12. 呼之欲出;13. 神奇;14. 象征性;15. 庄严;16. 宏伟;17. 雄壮;18. 无穷;19. 攀登;20. 古老

形容象山的词语 相关词语和解释

词语拼音/解释
象山书院 象山书院 象山书院位于江西省贵溪市,亦名“象山精舍”,为南宋四大书院之一。,其创始人为陆九渊,世人称其为“象山先生”,其学说与当时“程朱理学”相抗衡,被后人称为“陆王心学”。因此,象山书院是中国哲学“心学”起源地。
象山書院 象山书院 象山书院位于江西省贵溪市,亦名“象山精舍”,为南宋四大书院之一。,其创始人为陆九渊,世人称其为“象山先生”,其学说与当时“程朱理学”相抗衡,被后人称为“陆王心学”。因此,象山书院是中国哲学“心学”起源地。
象山学派 象山学派 象山学派,又称“陆学”、“心学”等,是由南宋陆九渊创建的一个理学学派。陆九渊之学远承孟子“尽心”说,近取程颢“心是理”命题,初步建立起了宋明理学中的“心本论”的哲学体系。
象山學派 象山学派 象山学派,又称“陆学”、“心学”等,是由南宋陆九渊创建的一个理学学派。陆九渊之学远承孟子“尽心”说,近取程颢“心是理”命题,初步建立起了宋明理学中的“心本论”的哲学体系。
陆九渊 陆九渊 陆九渊(1139年3月26日—1193年1月18日),字子静,抚州金溪(今江西省金溪县)人,南宋哲学家,陆王心学的代表人物。因书斋名“存”,世称存斋先生。又因讲学于象山书院,被称为“象山先生”,学者常称其为“陆象山”。 南宋孝宗乾道八年(1172年)进士,调靖安主簿,历国子正。有感于靖康时事,便访勇士,商议恢复大略。曾上奏五事,遭给事中王信所驳,遂还乡讲学。绍熙二年(1191年),知荆门军,创修军城,稳固边防,甚有政绩。绍熙三年十二月(1193年1月)卒,年五十四。追谥文安。 陆九渊为宋明两代“心学” 的开山之祖,与朱熹齐名,而见解多不合。主“心(我)即理”说,言“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学茍知道,六经皆我注脚”。明王守仁继承发展其学,成为“陆王学派”,对后世影响极大。著有《象山先生全集》。
陸九淵 陆九渊 陆九渊(1139年3月26日—1193年1月18日),字子静,抚州金溪(今江西省金溪县)人,南宋哲学家,陆王心学的代表人物。因书斋名“存”,世称存斋先生。又因讲学于象山书院,被称为“象山先生”,学者常称其为“陆象山”。 南宋孝宗乾道八年(1172年)进士,调靖安主簿,历国子正。有感于靖康时事,便访勇士,商议恢复大略。曾上奏五事,遭给事中王信所驳,遂还乡讲学。绍熙二年(1191年),知荆门军,创修军城,稳固边防,甚有政绩。绍熙三年十二月(1193年1月)卒,年五十四。追谥文安。 陆九渊为宋明两代“心学” 的开山之祖,与朱熹齐名,而见解多不合。主“心(我)即理”说,言“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学茍知道,六经皆我注脚”。明王守仁继承发展其学,成为“陆王学派”,对后世影响极大。著有《象山先生全集》。
象山 辞典解释象山  xiàng shān     山名:(1)​最著名者在江西省贵溪县西南,宋朝陆九渊在此讲学,因山形如象而得名 。(2)​在浙江省象山县北。(3)​在江苏省镇江县东北,因形如象而得名。 宋朝陆九渊的号。参见「陆九渊」条。 英语 Xiangshan district of Guilin city 桂林市[Gui4 lin2 shi4], Guangxi, Xiangshan county in Ningbo 寧波|宁波[Ning2 bo1], Zhejiang德语 Xiangshan (Ort in Zhejiang)​ (Eig, Geo)​
山容海纳 山容海纳【解释】形容胸怀宽广,能象山谷和大海一样容物。
二韭 二韭 指 浙江省 象山县 东南一百里海中的 韭山列岛 。
山容海納 【解释】形容胸怀宽广,能象山谷和大海一样容物。
壑口 壑口 壑口,是汉语词汇,解释为豁口,象山谷一样的缺口。
智水 智水 智水(1876~1937),号楞根,自称了幻头陀,法号心源法师,福建福鼎县西阳马洋村人。是佛教临济宗派一支在福建怡山长庆寺(即西禅寺)第五十八代传人,是福建名僧之一。俗姓张,因家贫,受管阳象山寺济施。刚满周岁,象山寺住持道由和尚(又名天成和尚)见之,称道:“此子,法器也。”其父于是将他送象山寺,由碧嵩和尚抚养。5岁,瑞云寺秀崧老人为其剃度;7岁聘名师授读。15岁到浙江锦屏山常宁寺,依晓柔法师为其受具足戒,遂深研毗尼学。18岁,任福鼎瑞云寺住持。智水20岁游参诸方,得法于福州怡山长庆寺妙湛禅师,光绪三十年主怡山法席。不久,回归瑞云寺,参与修葺大雄宝殿和千秋堂,修建华藏楼、净业堂、钟楼、介亭等,使寺貌焕然一新。
登山運動 登山运动 登山探险一般是指人们在一定器械和装备的辅助下,以克服各种恶劣自然条件,登上高峰绝顶为目标而进行的登山运动。登山探险运动所面对的山峰往往为海拔三、四千米以上并覆有终年积雪的山峰,它的竞技性,不是表现为运动员(或队)之间在同一时空、同一条件下的比赛和对抗,而是表现为运动员(或队)与恶劣的大自然环境的抗争,是人的生命力和严酷的生存条件之间的较量。在登山探险活动中,运动员面对的是高山缺氧、强风低温、陡峭地形以及随之而来的各种困难和山间危险。对一次成功的登山探险活动的评价,不是从一般意义上的时间、速度、力量和技巧等方面去判定,而是强调所选对象山峰的高度、难度和组织运用战术的独特性及其科学程度。登山探险活动,特别是组织较大型活动,是一项庞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强有力的组织工作保证。对运动员不仅要求他们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思想品质,还要求他们熟练掌握攀登岩石、冰雪、保护等各项登山技术,同时还要尽可能具备识别高山环境中的各种危险因素及遭遇危险时的清醒应变能力。在组织工作上要依据队伍规模,在大本营建立交通运输、通讯联络、医务监督、气象预报、常规炊事等后方保障系统。
登山运动 登山运动 登山探险一般是指人们在一定器械和装备的辅助下,以克服各种恶劣自然条件,登上高峰绝顶为目标而进行的登山运动。登山探险运动所面对的山峰往往为海拔三、四千米以上并覆有终年积雪的山峰,它的竞技性,不是表现为运动员(或队)之间在同一时空、同一条件下的比赛和对抗,而是表现为运动员(或队)与恶劣的大自然环境的抗争,是人的生命力和严酷的生存条件之间的较量。在登山探险活动中,运动员面对的是高山缺氧、强风低温、陡峭地形以及随之而来的各种困难和山间危险。对一次成功的登山探险活动的评价,不是从一般意义上的时间、速度、力量和技巧等方面去判定,而是强调所选对象山峰的高度、难度和组织运用战术的独特性及其科学程度。登山探险活动,特别是组织较大型活动,是一项庞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强有力的组织工作保证。对运动员不仅要求他们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思想品质,还要求他们熟练掌握攀登岩石、冰雪、保护等各项登山技术,同时还要尽可能具备识别高山环境中的各种危险因素及遭遇危险时的清醒应变能力。在组织工作上要依据队伍规模,在大本营建立交通运输、通讯联络、医务监督、气象预报、常规炊事等后方保障系统。
九里山 九里山 (江苏省徐州市九里山)九里山,位于徐州市西北部北三环南侧,又名九凝山,海拔134米,面积百余公顷,因东西长九里而得名。九里山每座山头随物象形,自西向东依次为象山、宝峰山等,支麓有大孤山、小孤山、沙孤山、虎山、小龟山、看花山、杨家山、江家山和琵琶山等。以东端的琵琶山景色最佳,因山形酷似琵琶而得名。据说,九里山是楚汉鏖兵的战场,留有项羽兵败的白云洞。此后,唐朝的朱全忠和时溥,明朝的朱棣和朱允炆等,都在九里山激战过。
山高水长 山高水长【解释】象山一样高耸,如水一般长流。原比喻人的风范或声誉象高山一样永远存在。后比喻恩德深厚。【出处】唐·刘禹锡《望赋》:“龙门不见兮,云雾苍苍。乔木何许兮,山高水长。”【示例】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 ◎宋·范仲淹《严先生祠堂记》【近义词】山长地远【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含褒义
山高水長 【解释】象山一样高耸,如水一般长流。原比喻人的风范或声誉象高山一样永远存在。后比喻恩德深厚。【出处】唐·刘禹锡《望赋》:“龙门不见兮,云雾苍苍。乔木何许兮,山高水长。”【示例】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 ◎宋·范仲淹《严先生祠堂记》【近义词】山长地远【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含褒义
愁山闷海 愁山闷海【解释】忧愁如山,苦闷似海。形容愁闷象山一样大,象海一样深,无法排遣。【出处】元·无名氏《争报恩》第二折:“俺又不曾弄月嘲风,怎揽这场愁山闷海。”
丹城 丹城 丹城位于浙江省海滨城市象山,是象山的县城,分为丹东街道和丹西街道。丹东街道地处象山中心城区中部,历为县委、县政府所在地,全县经济、文化、教育、体育、医疗、金融中心。丹西街道总面积42平方公里,下设30个村和5个社区,7万人口。辖区内各项基础设施配套齐全,拥有现代化的医院、学校,交通运输便捷,沿海南线丹石一级公路贯穿全境,已融入宁波市一小时经济区。
寿山福海 寿山福海【解释】寿象山那样久,福象海那样大。旧时用于祝人长寿多福。【出处】鲁迅《故事新编·理水》:“一片是做盒子盖的,求写‘寿山福海’。”【语法】联合式;作宾语;用于祝人长寿多福
愁山悶海 【解释】忧愁如山,苦闷似海。形容愁闷象山一样大,象海一样深,无法排遣。【出处】元·无名氏《争报恩》第二折:“俺又不曾弄月嘲风,怎揽这场愁山闷海。”
壽山福海 【解释】寿象山那样久,福象海那样大。旧时用于祝人长寿多福。【出处】鲁迅《故事新编·理水》:“一片是做盒子盖的,求写‘寿山福海’。”【语法】联合式;作宾语;用于祝人长寿多福
闷海愁山 闷海愁山【解释】忧愁如山,苦闷似海。形容愁闷象山一样大,象海一样深,无法排遣。【出处】元·施惠《幽闺记·三十二缨闺拜月》:“听说罢姓名家乡,这情苦意切,闷海愁山将我心上撇,不由人不泪珠流血。”
阳煦山立 阳煦山立【解释】象太阳那样暖和,象山岳那样屹立。比喻人性格温和,品行端正。【出处】宋·胡继宗《书言故事·颜貌类》:“王君阳煦山立,宗庙器也。”
宏毅 宏毅 谓志向远大,意志坚强。 宋杨万里 《诚斋诗话》:“《周礼·考工记》云:‘车人盖圜以象天,轸方以象地。’而 山谷 云:‘大夫要宏毅,天地为盖轸。’” 元 刘壎 《隐居通议·理学一》:“ 晦菴 则宏毅笃实, 象山 则颖悟超卓。” 清 管同 《与友人论文书》:“圣贤论人,重刚而不重柔,取宏毅而不取巽顺。
悶海愁山 【解释】忧愁如山,苦闷似海。形容愁闷象山一样大,象海一样深,无法排遣。【出处】元·施惠《幽闺记·三十二缨闺拜月》:“听说罢姓名家乡,这情苦意切,闷海愁山将我心上撇,不由人不泪珠流血。”
尊信 尊信 【名】 (会意。甲骨文字形,象双手捧着尊,从酉,从収(gǒng)。小篆从酋,从収。或作寸。本义:酒器) 同本义〖winevessel〗 尊,酒器也。——《说文》。字亦作罇。 辩六尊之名物。——《周礼·大宗伯》。司农注:“献尊、象尊、著尊、壶尊、大尊、山尊。” 尊用牺象山罍。——《礼记·明堂位》 侧尊。——《仪礼·士冠礼》 形似酒尊。——《后汉书·张衡传》 皆隐在尊中。 尊则振龙。
陽煦山立 【解释】象太阳那样暖和,象山岳那样屹立。比喻人性格温和,品行端正。【出处】宋·胡继宗《书言故事·颜貌类》:“王君阳煦山立,宗庙器也。”
尊寿 尊寿 尊,酒器也。——《说文》。字亦作罇。 辩六尊之名物。——《周礼·大宗伯》。司农注:“献尊、象尊、著尊、壶尊、大尊、山尊。” 尊用牺象山罍。——《礼记·明堂位》 侧尊。——《仪礼·士冠礼》 形似酒尊。——《后汉书·张衡传》 皆隐在尊中。 尊则振龙。
尊壽 尊寿 尊,酒器也。——《说文》。字亦作罇。 辩六尊之名物。——《周礼·大宗伯》。司农注:“献尊、象尊、著尊、壶尊、大尊、山尊。” 尊用牺象山罍。——《礼记·明堂位》 侧尊。——《仪礼·士冠礼》 形似酒尊。——《后汉书·张衡传》 皆隐在尊中。 尊则振龙。
山盟海誓 山盟海誓【解释】盟:盟约;誓:誓言。指男女相爱时立下的誓言,表示爱情要象山和海一样永恒不变。【出处】元·无名氏《碧桃花》第三折:“他将山盟海誓言,向罗帏锦帐眠。”【示例】想当初~,可现在怎么就要分手了?【近义词】海誓山盟、海约山盟【反义词】见异思迁【语法】联合式;作谓语;指坚定不移、永恒不变
誓海盟山 誓海盟山【解释】指男女相爱时立下的誓言,表示爱情要象山和海一样永恒不变。同“山盟海誓”。
铁案如山 铁案如山【解释】铁案:证据确凿的案件或结论。形容证据确凿,定的案象山那样不能推翻。【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胭脂》:“铁案如山,宿遂延颈以待秋决矣。”【示例】这个坏分子,罪行累累,~,不容抵赖。【近义词】铁证如山、确凿不移【反义词】不实之词、屈打成招【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含褒义
海誓山盟 海誓山盟【解释】指男女相爱时立下的誓言,爱情要象山和海一样永恒不变。【出处】宋·辛弃疾《南乡子·赠妓》:“别泪没些些,海誓山盟总是赊。”【示例】非是我夸清正,只为他星前月下,亲曾设~。 ◎元·石君宝《曲江池》第三折【近义词】地久天长、坚定不移、始终不渝【反义词】朝三暮四、水性杨花、见异思迁【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褒义
誓山盟海 誓山盟海【解释】指男女相爱时立下的誓言,表示爱情要象山和海一样永恒不变。同“山盟海誓”。
铁证如山 铁证如山【解释】形容证据确凿,象山一样不能动摇。【示例】这个坏分子,罪行累累,铁证如山,不容抵赖。【近义词】铁案如山【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军令如山 军令如山【解释】军事命令象山一样不可动摇。旧时形容军队中上级发布的命令,下级必须执行,不得违抗。【出处】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二十二章:“汝等只知刁明忠来襄阳原为探母,情有可原,却忘记军令如山,凡不听约束者斩无赦。”【近义词】岿然不动【语法】主谓式;作谓语、状语;用于军事
鐵案如山 【解释】铁案:证据确凿的案件或结论。形容证据确凿,定的案象山那样不能推翻。【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胭脂》:“铁案如山,宿遂延颈以待秋决矣。”【示例】这个坏分子,罪行累累,~,不容抵赖。【近义词】铁证如山、确凿不移【反义词】不实之词、屈打成招【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含褒义
执法如山 执法如山【解释】执行法律象山一样不可动摇。【示例】这位法官一贯秉公办案,执法如山,不徇私情。【近义词】铁面无私、刚正不阿、令行禁止【反义词】营私舞弊、宽宏大量、手下留情【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含褒义
軍令如山 【解释】军事命令象山一样不可动摇。旧时形容军队中上级发布的命令,下级必须执行,不得违抗。【出处】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二十二章:“汝等只知刁明忠来襄阳原为探母,情有可原,却忘记军令如山,凡不听约束者斩无赦。”【近义词】岿然不动【语法】主谓式;作谓语、状语;用于军事
鐵證如山 【解释】形容证据确凿,象山一样不能动摇。【示例】这个坏分子,罪行累累,铁证如山,不容抵赖。【近义词】铁案如山【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海约山盟 海约山盟【解释】指男女相爱时立下的誓言,爱情要象山和海一样永恒不变。同“海誓山盟”。
海蜒 海蜒 海蜒,亦写作“海艳”、“海咸”系鳀鱼一类幼鱼。主要产于象山县,并以渔山列岛所产海蜒质量最佳,故称渔山海蜒,是宁波著名海特产品。在上个世纪老宁波菜市曾有“渔山海蜒不到不开市”的规矩,可见其在海产品中地位之高。
智鑑 智鉴 (1105~1192)宋代曹洞宗僧。安徽滁州人,俗姓吴。世称雪窦智鉴禅师。初参长芦山真歇清了,甚为所重,后遁迹象山苦修,深夜开悟。乃复投天童宗珏,得嗣其法。绍兴二十四年(1154),住于栖真寺。其后历住定水院、香山、报恩寺。淳熙十一年(1184),住于雪窦山,四方来归,宗风大振,后退隐于寺之东庵。于绍熙三年示寂,世寿八十八。弟子有天童如净。(嘉泰普灯录卷十七、五灯会元卷十四、续传灯录卷三十)p5041 来自:【佛光大辞典】
智鉴 智鉴 (1105~1192)宋代曹洞宗僧。安徽滁州人,俗姓吴。世称雪窦智鉴禅师。初参长芦山真歇清了,甚为所重,后遁迹象山苦修,深夜开悟。乃复投天童宗珏,得嗣其法。绍兴二十四年(1154),住于栖真寺。其后历住定水院、香山、报恩寺。淳熙十一年(1184),住于雪窦山,四方来归,宗风大振,后退隐于寺之东庵。于绍熙三年示寂,世寿八十八。弟子有天童如净。(嘉泰普灯录卷十七、五灯会元卷十四、续传灯录卷三十)p5041 来自:【佛光大辞典】
執法如山 【解释】执行法律象山一样不可动摇。【示例】这位法官一贯秉公办案,执法如山,不徇私情。【近义词】铁面无私、刚正不阿、令行禁止【反义词】营私舞弊、宽宏大量、手下留情【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含褒义
智鑒 智鉴 (1105~1192)宋代曹洞宗僧。安徽滁州人,俗姓吴。世称雪窦智鉴禅师。初参长芦山真歇清了,甚为所重,后遁迹象山苦修,深夜开悟。乃复投天童宗珏,得嗣其法。绍兴二十四年(1154),住于栖真寺。其后历住定水院、香山、报恩寺。淳熙十一年(1184),住于雪窦山,四方来归,宗风大振,后退隐于寺之东庵。于绍熙三年示寂,世寿八十八。弟子有天童如净。(嘉泰普灯录卷十七、五灯会元卷十四、续传灯录卷三十)p5041 来自:【佛光大辞典】
符敕 符敕 符敕 亦作“ 符勅 ”。 1.敕命文书。《旧唐书·崔器传》:“ 器 惧,所受贼文牒符敕,一时焚之。” 明 何景明 《何子·固权》:“夫班爵封者遗之券诰,赐祠第者护之符勅。” (2).指符箓。《资治通鉴·梁武帝中大通三年》“彼皆恃其符厌” 元 胡三省 注:“谓 刘灵 助书为符敕以厌胜也。” 清 魏源 《贵溪象山龙虎山诸诗》之二:“流俗亦何知,万里走符勅。不信溪山灵,独钟 巫阳 宅。”
虚怀若谷 虚怀若谷【解释】虚:谦虚;谷:山谷。胸怀象山谷一样深广。形容十分谦虚,能容纳别人的意见。【出处】《老子》:“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示例】每个人都应有~的态度,遇事不固执己见。【近义词】谦虚谨慎、大智若愚【反义词】自高自大、目空一切【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状语;含褒义
虚懷若谷 【解释】虚:谦虚;谷:山谷。胸怀象山谷一样深广。形容十分谦虚,能容纳别人的意见。【出处】《老子》:“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示例】每个人都应有~的态度,遇事不固执己见。【近义词】谦虚谨慎、大智若愚【反义词】自高自大、目空一切【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状语;含褒义
海約山盟 【解释】指男女相爱时立下的誓言,爱情要象山和海一样永恒不变。同“海誓山盟”。
虛懷若谷 【解释】虚:谦虚;谷:山谷。胸怀象山谷一样深广。形容十分谦虚,能容纳别人的意见。【出处】《老子》:“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示例】每个人都应有~的态度,遇事不固执己见。【近义词】谦虚谨慎、大智若愚【反义词】自高自大、目空一切【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状语;含褒义
静慧 静慧 静慧法师(1916-2001),现代高僧大德。单字宽,俗名楼明达,小名根发,浙江象山石浦镇人。从1932年在天台山国清寺受具足戒起,从此在寺内共修持70年,任维那。
窥见一斑 窥见一斑【解释】指只了解一二。【出处】《高子遗书·会语九八》:“一向不知阳明、象山学问来历,前在舟中似窥见其一斑。”【示例】明代吴中山歌的风靡流布,还可以从明代小说中的描写~。 ◎关德栋《序》【近义词】窥豹一斑【语法】动宾式;作谓语;指只了解一二
天瑞 天瑞 (丽江高端旅游地产)丽江天瑞位于中国唯一的“三遗城市”——丽江,总体规模约1000亩,毗邻象山,直面玉龙雪山,独揽360亩国家一级水保护资源——清溪湖入怀。项目占据丽江绝佳位置,毗邻丽江高端酒店集群,聚集众多度假生活资源,无论到大研古镇、束河古镇等旅游景点,还是丽江城市生活区都能10分钟内抵达。著名的黑龙潭公园、“木府度假别墅”——五凤楼,步行5分钟即可到达。 天瑞 (汉语词汇)天瑞,汉语词汇。 拼音:tiān ruì 释义:天降瑞祥。瑞,吉祥。
阳桥 阳桥 阳桥(宋名青带桥或永济桥)位于广西桂林市区秀峰区、象山区相衔的榕湖、杉湖接合处,是中山路上的重要交通桥之一。桥长34米,宽50米,双向六车道。 桥外观采用了意大利罗马城梵蒂冈大教堂的维她桥造型,桥与桥下的浮雕成为桂林市一道别致的风景线。
窺見一斑 【解释】指只了解一二。【出处】《高子遗书·会语九八》:“一向不知阳明、象山学问来历,前在舟中似窥见其一斑。”【示例】明代吴中山歌的风靡流布,还可以从明代小说中的描写~。 ◎关德栋《序》【近义词】窥豹一斑【语法】动宾式;作谓语;指只了解一二
靜慧 静慧 静慧法师(1916-2001),现代高僧大德。单字宽,俗名楼明达,小名根发,浙江象山石浦镇人。从1932年在天台山国清寺受具足戒起,从此在寺内共修持70年,任维那。
陽橋 阳桥 阳桥(宋名青带桥或永济桥)位于广西桂林市区秀峰区、象山区相衔的榕湖、杉湖接合处,是中山路上的重要交通桥之一。桥长34米,宽50米,双向六车道。 桥外观采用了意大利罗马城梵蒂冈大教堂的维她桥造型,桥与桥下的浮雕成为桂林市一道别致的风景线。
草木愚夫 草木愚夫【解释】旧时农民的谦称。象山野之中草木那样愚昧无知的人。也指人对农民的蔑称。【出处】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七十回:“料你不过草木愚夫,识得什么天时人事。”【近义词】凡夫俗子【语法】偏正式;作宾语;含贬义

其它词语热搜

* 形容象山的词语:1. 巨大;2. 雄伟;3. 壮观;4. 神秘;5. 奇特;6. 独特;7. 坚硬;8. 挺拔;9. 险峻;10. 崎岖;11. 美丽;12. 呼之欲出;13. 神奇;14. 象征性;15. 庄严;16. 宏伟;17. 雄壮;18. 无穷;19. 攀登;20. 古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