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前途的词语
形容前途的词语:1. 光明;2. 希望;3. 美好;4. 辉煌;5. 繁荣;6. 发展;7. 进步;8. 蓬勃;9. 有望;10. 明朗;11. 景气;12. 兴盛;13. 繁华;14. 风光;15. 红火;16. 热络;17. 充沛;18. 旺盛;19. 繁忙;20. 繁育
形容前途的词语 相关词语和解释
词语 | 拼音/解释 |
---|---|
前途未卜 | 前途未卜 《前途未卜》是一部漫画作品,作者是Stephff,刊登于2016年6月20日《中国日报》第8版。 |
前程万里 | 前程万里【解释】前程:前途。比喻前途远大,不可限量。【出处】唐·尉迟枢《南楚新闻》:“此儿可谓前程万里也。”【示例】哥哥荣任是美事,家中自有兄弟支持,不必挂怀。~,须自保重!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卷十一【近义词】前途无量、前程似锦【反义词】死路一条、碌碌无为【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
前程萬里 | 【解释】前程:前途。比喻前途远大,不可限量。【出处】唐·尉迟枢《南楚新闻》:“此儿可谓前程万里也。”【示例】哥哥荣任是美事,家中自有兄弟支持,不必挂怀。~,须自保重!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卷十一【近义词】前途无量、前程似锦【反义词】死路一条、碌碌无为【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
锦绣前程 | 锦绣前程【解释】象锦绣那样的前程。形容前途十分美好。【出处】元·贾仲名《对玉梳》第四折:“想着咱锦片前程,十分恩爱。”【近义词】前程万里、前程似锦【反义词】穷途末路、日暮途穷【语法】偏正式;作主语、宾语、定语;含褒义 |
錦綉前程 | 【解释】象锦绣那样的前程。形容前途十分美好。【出处】元·贾仲名《对玉梳》第四折:“想着咱锦片前程,十分恩爱。”【近义词】前程万里、前程似锦【反义词】穷途末路、日暮途穷【语法】偏正式;作主语、宾语、定语;含褒义 |
錦繡前程 | 【解释】象锦绣那样的前程。形容前途十分美好。【出处】元·贾仲名《对玉梳》第四折:“想着咱锦片前程,十分恩爱。”【近义词】前程万里、前程似锦【反义词】穷途末路、日暮途穷【语法】偏正式;作主语、宾语、定语;含褒义 |
各奔前程 | 各奔前程【解释】奔:投向,奔往;前程:前途。各走各的路。比喻各人按不同的志向,寻找自己的前途。【出处】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三十:“万户升了边上参将,各奔前程去了。”【示例】三爷,年月不对了,我们应当~! ◎老舍《四世同堂》三十四【近义词】分道扬镳【反义词】万众一心、同舟共济【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用于人 |
前途無量 | 辞典解释前途无量 qián tú wú liàng 前途看好,无可限量。 如:「他禀赋聪明,又好学不倦,将来前途无量。」英语 to have boundless prospects |
本途 | 本途 本途是一个汉语词语,读作:běn tú 。意为正道;自身的前途。出自于汉代王符的《潜夫论·贤难》:“岂复知孝悌之原,忠正之直,纲纪之化,本途之归哉?” |
前途渺茫 | 前途渺茫 qiántú-miǎománg[at loose ends] 不知将来采取什么行动感到自己前途渺茫。——没有工作,眼前也没有指望 |
死路 | 死路 (词语释义)死路是一个汉字词语,指无路可走,比喻没有前途顽抗到底,死路一条。词语作谓语、定语、宾语时指没有前途。词语在《水浒传》,《鹣钗记·齐微》等作品中均有出现。 |
锦片前程 | 锦片前程【解释】形容十分美好的前途。 |
不堪造就 | 不堪造就【解释】指没有培养前途。【出处】茅盾《蚀·追求》八:“第三是学生们既然做不出文章,便是不堪造就,应当淘汰出去──这是清校。”【近义词】不宜深造、不成气候、不务正业【反义词】孺子可教、前途无量、鹏程万里【语法】动宾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形容没有造就 |
出路 | 出路 (杨金远创作小说)《出路》是群言出版社出版的作品,作者杨金远。本书是一部辛酸的华工史诗,书写了一群寻梦的年轻人跨越生死的故事。 出路 (汉语词语)出路,汉语词语, 拼音:chū lù 有很多义项,常见的意思是前途,发展的方向。 同时有同名中国大陆电视剧和同名图书。 |
錦片前程 | 【解释】形容十分美好的前途。 |
前途似錦 | 辞典解释前途似锦 qián tú sì jǐn 比喻人未来的成就有如锦绣般的美好远大。 如:「毕业之际,祝福你前途似锦,事业有成。」近义词鹏程万里 |
岐路 | 岐路 (词语)岐路,读音是qí lù,汉语词语,同义词是歧途,释义一般是指岔路,或者是指离别分手处,也比喻官场中险易难测的前途。 |
修阻 | 修阻 修阻 唐 钱起 《淮上别范大》诗:“游宦且未达,前途各修阻。” 明 夏完淳 《九哀·结玉芝》:“纷总总兮陆翽,路漫漫兮修阻。”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王六郎》:“倘不忘故交,当一往探,勿惮修阻。”参见“ 阻修 ”。 |
朝闻夕死 | 朝闻夕死【解释】早晨闻道,晚上死去。形容对真理或某种信仰追求的迫切。【出处】《论语·里仁》:“朝闻道,夕死可矣。”【示例】古人贵朝闻夕死,况君前途尚可。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自新》【语法】连动式;作谓语;形容对真理的追求迫切 |
朝聞夕死 | 【解释】早晨闻道,晚上死去。形容对真理或某种信仰追求的迫切。【出处】《论语·里仁》:“朝闻道,夕死可矣。”【示例】古人贵朝闻夕死,况君前途尚可。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自新》【语法】连动式;作谓语;形容对真理的追求迫切 |
大有可为 | 大有可为【解释】事情有发展前途,很值得做。【示例】出国留学人员回国后也是大有可为的。【近义词】大有作为、前程似锦【反义词】无所作为、不堪造就【语法】动宾式;作谓语、宾语、定语;与“大有作为”相对 |
倒霉 | 倒霉 (汉语词汇)倒霉,指不良状况,尤指关于健康、命运或前途的坏状况。常用于谴责或因痛苦而呼喊。起源于封建时代,读书人要做官,都要参加科举考试。明朝时,考试录取很难,如果录取了,就在门前立旗杆一根;如果考不中,就把旗杆倒下拿走,称为“倒楣”。“楣”本是门上的横木,这里指高杆。“楣”与“霉”读音相近,江浙一带的人就把遇事运气不好、不吉利叫“倒楣”亦即“倒霉”了。 |
康庄大道 | 康庄大道【解释】康庄:平坦,通达。宽阔平坦,四通八达的大路。比喻美好的前途。【出处】《尔雅·释宫》:“四达谓之衢,五达谓之康,六达谓之庄。”【示例】我梦里所到的地方,竟是一片~,马来车往,络绎不绝。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六十回【近义词】阳关大道、前程似锦【反义词】羊肠小道、坎坷不平【语法】偏正式;作主语、宾语;含褒义 |
康莊大道 | 【解释】康庄:平坦,通达。宽阔平坦,四通八达的大路。比喻美好的前途。【出处】《尔雅·释宫》:“四达谓之衢,五达谓之康,六达谓之庄。”【示例】我梦里所到的地方,竟是一片~,马来车往,络绎不绝。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六十回【近义词】阳关大道、前程似锦【反义词】羊肠小道、坎坷不平【语法】偏正式;作主语、宾语;含褒义 |
大有可為 | 【解释】事情有发展前途,很值得做。【示例】出国留学人员回国后也是大有可为的。【近义词】大有作为、前程似锦【反义词】无所作为、不堪造就【语法】动宾式;作谓语、宾语、定语;与“大有作为”相对 |
大有可爲 | 【解释】事情有发展前途,很值得做。【示例】出国留学人员回国后也是大有可为的。【近义词】大有作为、前程似锦【反义词】无所作为、不堪造就【语法】动宾式;作谓语、宾语、定语;与“大有作为”相对 |
倒黴 | 倒霉 (汉语词汇)倒霉,指不良状况,尤指关于健康、命运或前途的坏状况。常用于谴责或因痛苦而呼喊。起源于封建时代,读书人要做官,都要参加科举考试。明朝时,考试录取很难,如果录取了,就在门前立旗杆一根;如果考不中,就把旗杆倒下拿走,称为“倒楣”。“楣”本是门上的横木,这里指高杆。“楣”与“霉”读音相近,江浙一带的人就把遇事运气不好、不吉利叫“倒楣”亦即“倒霉”了。 |
不可限量 | 不可限量【解释】限量:限定止境、数量。形容前程远大。【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二十六回:“当下吃完了酒,鲍文卿辞了回来,向向知府着实称赞这季少爷好个相貌,将来不可限量。”【近义词】前途无量【语法】动宾式;作谓语;含褒义 |
狗探汤 | 狗探汤 狗探汤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ɡǒu tàn tānɡ,意思是比喻前途险恶。 |
狗探湯 | 狗探汤 狗探汤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ɡǒu tàn tānɡ,意思是比喻前途险恶。 |
奔头 | 奔头 奔头,读音是bèn tóu,汉语词语,指可追求的前途或希望。 |
成气候 | 成气候 成气候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chéng qì hòu,是比喻有成就或有发展前途。 |
鲲化 | 鲲化 鲲化,典故名,典出《庄子集释》卷一上〈内篇·逍遥游〉。北方大海名叫鲲的鱼,变化成大鹏鸟。后遂以“鲲化”等比喻有远大前途的发展变化。亦作“鲲鹏”等。 |
阳关道 | 阳关道 阳关道(yáng guān dào ),近义词“艳阳天”,英文翻译:Perfectly normal paths。 也作“阳关大道”。阳关:在今甘肃敦煌西南,原指古代经过阳关通向西域的大道古代通西域的必经关口。后来泛指通行便利的大路,比喻宽阔的道路,也比喻光明的前途: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过我的独木桥。 |
展望 | 展望 (汉语词语)展望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zhǎnwàng,指向远处看;向将来看; 估量事物发展的前途。徐迟《地质之光》等有相关记载。 |
断送 | 断送 丧失;毁灭(生命,前途等)例如,断送了性命。“断送”这个词在唐宋时期就已经出现了,但其意思跟现代的有所不同,唐朝的韩愈 说写的《遣兴》“断送一生惟有酒,寻思百计不如闲。.“断送”译为谓度过时光。 |
国涂 | 国涂 引证解释 国家的前途。《南齐书·高帝纪上》:“公神谋内运,霜锋外举,妖沴载澄,国涂悦穆。此又公之功也。” |
奔頭 | 奔头 奔头,读音是bèn tóu,汉语词语,指可追求的前途或希望。 |
成氣候 | 成气候 成气候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chéng qì hòu,是比喻有成就或有发展前途。 |
湛结 | 湛结 zhàn jié 湛结(湛结) 犹归结。 徐念慈 《余之小说观》一:“社会之前途无他,一为势力之发展,一为欲望之膨胀。小说者,适用此二者之目的,以人生之起居动作,离合悲欢,张其形式;而其精神湛结处,决不能越乎此二者之范。” |
不成气候 | 不成气候 不成气候是一个汉语词汇,比喻没有成就或没有发展前途。 |
人财两失 | 人财两失【解释】人和钱财都无着落或都有损失。同“人财两空”。【出处】《警世通言·玉堂春落难遇夫》:“王三中了举,不久到了京,白白地要了玉堂春去,可不人财两失?”【示例】他有偌多的东西在我担里,我若同了这带脚的货去,前途被他喊破,可不~。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十六 |
星火燎原 | 星火燎原【解释】一点儿小火星可以把整个原野烧起来。常比喻新生事物开始时力量虽然很小,但有旺盛的生命力,前途无限。【出处】《书·盘庚上》:“若火之燎于原,不可向迩。”【近义词】星星之火、水滴石穿【语法】主谓式;作主语、谓语、定语;含褒义 |
黯淡 | 黯淡 1 阴沉;昏暗。朱自清《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黯淡的水光,像梦一般。” 2 比喻没有希望,不美好。 沙汀《困兽记》:“因为由于这个打趣,这个哗笑,他看出了危机,觉得前途很黯淡了。”冰心《寄小读者》:“我自己廊上凝坐,秋风侵衣,一声声卖枣声墙外传来,觉得十分黯淡无趣,正不解为何这般寂寞。” 3.亦作"黯澹" |
陽關道 | 阳关道 阳关道(yáng guān dào ),近义词“艳阳天”,英文翻译:Perfectly normal paths。 也作“阳关大道”。阳关:在今甘肃敦煌西南,原指古代经过阳关通向西域的大道古代通西域的必经关口。后来泛指通行便利的大路,比喻宽阔的道路,也比喻光明的前途: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过我的独木桥。 |
斷送 | 断送 丧失;毁灭(生命,前途等)例如,断送了性命。“断送”这个词在唐宋时期就已经出现了,但其意思跟现代的有所不同,唐朝的韩愈 说写的《遣兴》“断送一生惟有酒,寻思百计不如闲。.“断送”译为谓度过时光。 |
人財兩失 | 【解释】人和钱财都无着落或都有损失。同“人财两空”。【出处】《警世通言·玉堂春落难遇夫》:“王三中了举,不久到了京,白白地要了玉堂春去,可不人财两失?”【示例】他有偌多的东西在我担里,我若同了这带脚的货去,前途被他喊破,可不~。 ◎明·凌蒙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十六 |
访命 | 访命 访命,读音为fǎng mìng,是一个汉语词语,意思是指探询命运前途。 |
不成氣候 | 不成气候 不成气候是一个汉语词汇,比喻没有成就或没有发展前途。 |
國塗 | 国涂 引证解释 国家的前途。《南齐书·高帝纪上》:“公神谋内运,霜锋外举,妖沴载澄,国涂悦穆。此又公之功也。” |
革命樂觀主義 | 革命乐观主义 革命乐观主义是指革命者对生活,事业和社会发展的前途充满坚定信念和进取精神的精神面貌。在历史上,一些进步思想家和从事进步事业的革命者已表现出革命乐观主义的精神,马克思主义涎生后,产生了无产阶级的革命乐观主义。 |
訪命 | 访命 访命,读音为fǎng mìng,是一个汉语词语,意思是指探询命运前途。 |
湛結 | 湛结 zhàn jié 湛结(湛结) 犹归结。 徐念慈 《余之小说观》一:“社会之前途无他,一为势力之发展,一为欲望之膨胀。小说者,适用此二者之目的,以人生之起居动作,离合悲欢,张其形式;而其精神湛结处,决不能越乎此二者之范。” |
鯤化 | 鲲化 鲲化,典故名,典出《庄子集释》卷一上〈内篇·逍遥游〉。北方大海名叫鲲的鱼,变化成大鹏鸟。后遂以“鲲化”等比喻有远大前途的发展变化。亦作“鲲鹏”等。 |
穷途末路 | 穷途末路【解释】穷途:处境困窘。形容到了无路可走的地步。【出处】《吴越春秋·王僚伎公子光传》:“子胥曰:‘夫人赈穷途,少饭亦何嫌哉?”【示例】你如今是~,举目无依。(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五回)【近义词】山穷水尽、走投无路【反义词】四通八达、前途无量【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
窮途末路 | 【解释】穷途:处境困窘。形容到了无路可走的地步。【出处】《吴越春秋·王僚伎公子光传》:“子胥曰:‘夫人赈穷途,少饭亦何嫌哉?”【示例】你如今是~,举目无依。(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五回)【近义词】山穷水尽、走投无路【反义词】四通八达、前途无量【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
利涂 | 利涂 1.见"利途"。 1.亦作"利涂"。 2.取利之途径。 利:利lì好处,与“害”“弊”相对:利弊。利害。利益。利令智昏。兴利除弊。 途:途tú道路:路途。途径。旅途。长途。坦途。日暮途穷。前途。 |
利塗 | 利涂 1.见"利途"。 1.亦作"利涂"。 2.取利之途径。 利:利lì好处,与“害”“弊”相对:利弊。利害。利益。利令智昏。兴利除弊。 途:途tú道路:路途。途径。旅途。长途。坦途。日暮途穷。前途。 |
成德 | 成德 (纳兰性德原名)[清]成德(1655-1685)姓纳兰,后改名性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康熙十五年(一六七六)进士,官侍卫。工书,妙得拨镫法,临摹飞动。其书法摹褚遂良临本禊帖,间出入于黄庭、内景经。常入对殿廷,数千言立就。点画落纸,无一笔非古人者。以意制器多巧。精鉴藏。善骑射。工诗词,有饮水词传世。年仅三十一。《八旂通志》、《纳兰君神道碑》、《纳兰君墓志铭》、《茶余客话》。 纳兰性德于顺治十一年十二月十二日(公元1655年1月19日)降生在北京,其父是康熙时期权倾朝野的宰相明珠,母亲觉罗氏为英亲王阿济格第五女,一品诰命夫人。而其家族——纳兰氏,隶属正黄旗,为清初满族最显赫的八大姓之一,即后世所称的“叶赫那拉氏”。纳兰性德的曾祖父名金台什,为叶赫部贝勒,其妹孟古姐姐,于明万历十六年嫁努尔哈赤为妃,生皇子皇太极。其后纳兰家族与皇室的姻戚关系也非常紧密。因而可以说,纳兰性德一出生就被命运安排到了一个天皇贵胄的家庭里,他的一生注定是富贵荣华,繁花著锦的。然而,也许是造化弄人,纳兰性德偏偏是“虽履盛处丰,抑然不自多。于世无所芬华,若戚戚于富贵而以贫贱为可安者。身在高门广厦,常有山泽鱼鸟之思”。 纳兰性德因生于腊月,小时称冬郎,自幼天资聪颖,读书过目不忘,数岁时即习骑射,17岁入太学读书,为国子监祭酒徐文元赏识,推荐给其兄内阁学士,礼部侍郎徐乾学。纳兰性德18岁参加顺天府乡试,考中举人,19岁 准备参加会试,但因病没能参加殿试。尔后数年中他更发奋研读,并拜徐乾学为师。在名师的指导下,他在两年中,主持编纂了一部1792卷编的儒学汇编—《通志堂经解》,受到皇上的赏识,也为今后发展打下了基础。他又把熟读经史过程中的见闻和学友传述记录整理成文,用三四年时间,编成四卷集《渌水亭杂识》,其中包含历史、地理、天文、历算、佛学、音乐、文学、考证等方面知识。表现出他相当广博的学识基础和各方面的意趣爱好。 纳兰性德22岁时,再次参加进士考试,以优异成绩考中二甲第七名。康熙皇帝授他三等侍卫的官职,以后升为二等,再升为一等。作为皇帝身边的御前侍卫,以英俊威武的武官身份参与风流斯文的诗文之事。随皇帝南巡北狩,游历四方,奉命参与重要的战略侦察,随皇上唱和诗词,译制著述,因称圣意,多次受到恩赏,是人们羡慕的文武兼备的年少英才,帝王器重的随身近臣,前途无量的达官显贵。 但作为诗文艺术的奇才,他在内心深处厌倦官场庸俗和侍从生活,无心功名利禄。虽“身在高门广厦,常有山泽鱼鸟之思”。他诗文均很出色,尤以词作杰出,著称于世。24岁时,他把自己的词作编选成集,名为《侧帽集》,后更名为 《饮水词》,再后有人将两部词集增遗补缺,共342首,编辑一处,名为《纳兰词》。传世的《纳兰词》在当时社会上就享有盛誉,为文人、学士等高度评价, 成为那个时代词坛的杰出代表。 在交友上,纳兰性德最突出的特点是其所交“皆一时俊异,于世所称落落难合者”,这些不肯落俗之人,多为江南汉族布衣文人,如顾贞观、严绳孙、朱彝尊、陈维崧、姜宸英等等。纳兰性德对朋友极为真诚,不仅仗义疏财,而且敬重他们的品格和才华,就象平原君食客三千一样,当时许多的名士才子都围绕在他身边,使得其住所渌水亭(现宋庆龄故居内恩波亭)因文人骚客雅聚而著名,客观上也促进了康乾盛世的文化繁荣。究其原因,纳兰性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和汉族知识分子学到他所倾慕的汉文化知识,而更重要的是他自身有着不同于一般满清贵族纨绔子弟的远大理想和高尚人格,这就显然使得他的举动背离了社会主流,从而成为后世的一个研究焦点。 1674年,纳兰性德二十岁时,娶两广总督卢兴祖之女为妻,赐淑人。是年卢氏年方十八,“生而婉娈,性本端庄”。成婚后,二人夫妻恩爱,感情笃深,新婚美满生活激发他的诗词创作。但是仅三年,卢氏因难产而亡,这给纳兰性德造成极大痛苦,从此“悼亡之吟不少,知己之恨尤深”。沉重的精神打击使他在以后的悼亡诗词中一再流露出哀惋凄楚的不尽相思之情和怅然若失的怀念心绪。纳兰性德后又续娶官氏,并有侧室颜氏。值得一提的是,纳兰性德三十岁时,在好友顾贞观的帮助下,纳江南才女沈宛。沈宛,字御蝉,浙江乌程人,著有《选梦词》。集中悼亡之作“丰神不减夫婿”。可惜他们的爱情因纳兰性德的家庭原因以悲剧告终,沈宛回归江南。纳兰性德作为一代风流才子,他的爱情生活因而被后人津津乐道,也有捕风捉影的各种市井流言,最为盛传的是表妹入宫一事,但终不可考。 诗人落拓无羁的性格,以及天生超逸脱俗的秉赋,加之才华出众,功名轻取的潇洒,与他出身豪门,钟鸣鼎食,入值宫禁,金阶玉堂,平步宦海的前程,构成一种常人难以体察的矛盾感受和无形的心理压抑。加之爱妻早亡,后续难圆旧时梦,以及文学挚友的聚散,使他无法摆脱内心深处的困惑与悲观。对职业的厌倦,对富贵的轻看,对仕途的不屑,使他对凡能轻取的身外之物无心一顾,但对求之却不能长久的爱情,对心与境合的自然合谐状态,他却流连向往。他于康熙二十四年暮春,抱病与好友一聚,一醉,一咏三叹,然后便一病不起,七日后于五月三十日溘然而逝。 纳兰性德虽然只有短短三十一年生命,但他却是清代享有盛名的大词人之一。在当时词坛中兴的局面下,他与阳羡派代表陈维崧、浙西派掌门朱彝尊鼎足而立,并称“清词三大家”。然而与之区别的,纳兰性德是入关不久的满族显贵,能够对汉族文化掌握并运用得如此精深,是不得不令人大为称奇的。 纳兰性德词作现存348首(一说342首),内容涉及爱情友谊、边塞江南、咏物咏史及杂感等方面。尽管以作者的身份经历,他的词作数量不多,眼界也并不算开阔,但是由于诗缘情而旖旎,而纳兰性德是极为性真的人,因而他的词作尽出佳品,倍受当时及后世好评。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就给其极高赞扬:“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由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来,一人而已。”而况周颐也在《蕙风词话》中誉其为“国初第一词手”。 纳兰性德24岁将自己的词作结集为《侧帽》后更名为《饮水》,后人多称纳兰词。纵观纳兰性德词风,清新隽秀、哀感顽艳,颇近南唐后主。而他本人也十分欣赏李煜,他曾说:“花间之词如古玉器,贵重而不适用;宋词适用而少贵重,李后主兼而有其美,更饶烟水迷离之致。”此外,他的词也受《花间集》和晏几道的影响。 休为西风瘦,痛饮频搔首。 旧欢如在梦魂中,自然肠欲断,何必更秋风。 莫恨流年似水,恨消残蝶粉。 闲愁总付醉来眠,只恐醒时依旧到樽前。 不如前事不思量,且枕红蕤欹侧看斜阳。 人间所事堪惆怅,莫向横塘问旧游。 当时领略,而今断送,总负多情。 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断肠声里忆平生。 粉香看又别,空剩当时月。月也异当时,凄清照鬓丝。 静数秋天,又误心期到下弦。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 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 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唱罢秋坟愁未歇,春丛认取双栖蝶。 成德 (词语释义)成德,汉语词汇。 拼音:chénɡ dé 释义:1、盛德。 2.成年人应有的品德。 3.成就品德。 |
命途 | 命途 命途:汉语词语 命途:疯云著长篇小说 命途 (汉语词语)命:生来注定的贫富、寿数等。途:道路;前途,未来的境地,将来的成就。命途,指人生境遇未来经历的人生道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