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风很大的词语

形容风很大的词语:1. 狂风肆虐;2. 疾风劲吹;3. 风卷残云;4. 风雨交加;5. 狂风暴雨;6. 暴风骤雨;7. 风起云涌;8. 狂风怒吼;9. 风高浪急;10. 风卷荷叶;11. 风雪交加;12. 狂风呼啸;13. 风声鹤唳;14. 风和日丽;15. 风雷激荡;16. 风雪漫天;17. 风雨如晦;18. 风雨欲来;19. 风卷残云;20. 风卷红旗

形容风很大的词语 相关词语和解释

词语拼音/解释
月黑风高 月黑风高【解释】比喻没有月光风也很大的夜晚。比喻险恶的环境。【出处】元·元怀《拊掌录》:“欧阳公与人行令,各作诗两句,须犯徒以上罪者……一云:‘月黑杀人夜,风高放火天。’”【示例】遇上~的晚上,飞砂走石,满地乱滚,长城就在咬牙切齿骂人了。 ◎杨朔《秋风萧瑟》【近义词】日月无光、天昏地暗【反义词】月明如镜、月光如水、月明星稀【语法】联合式;作定语、分句;含贬义
风急浪高 风急浪高【解释】形容风浪很大。【出处】《文汇报》1992.3.2:“出海口附近波涛汹涌,风急浪高。”【近义词】波涛汹涌【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形容风浪很大
大呆 大呆 dà dāi 大呆 方言。很大,极大。《儒林外史》第二二回:“这大呆的顶头风,前头就是 黄天荡 ,昨晚一号几十只船都湾在这里,那一箇敢开?”
大獃 大呆 dà dāi 大呆 方言。很大,极大。《儒林外史》第二二回:“这大呆的顶头风,前头就是 黄天荡 ,昨晚一号几十只船都湾在这里,那一个敢开?”
龙卷风 龙卷风 (一种自然天气现象)龙卷风是大气中最强烈的涡旋的现象,常发生于夏季的雷雨天气时,尤以下午至傍晚最为多见,影响范围虽小,但破坏力极大。 龙卷风经过之处,常会发生拔起大树、掀翻车辆、摧毁建筑物等现象,它往往使成片庄稼、成万株果木瞬间被毁,令交通中断,房屋倒塌,人畜生命和经济遭受损失等。
月黑風高 【解释】比喻没有月光风也很大的夜晚。比喻险恶的环境。【出处】元·元怀《拊掌录》:“欧阳公与人行令,各作诗两句,须犯徒以上罪者……一云:‘月黑杀人夜,风高放火天。’”【示例】遇上~的晚上,飞砂走石,满地乱滚,长城就在咬牙切齿骂人了。 ◎杨朔《秋风萧瑟》【近义词】日月无光、天昏地暗【反义词】月明如镜、月光如水、月明星稀【语法】联合式;作定语、分句;含贬义
風大浪高 辞典解释风大浪高  fēng dà làng gāo     风很大使浪打得高。本用来形容海面上的景色,引申为推动事物的力量大,所造成的声势也大。 如:「这种天气出海,风大浪高,要小心!」、「在广告上多用点心,风大浪高,相信销售情形会更好的。」
怒号 怒号 怒号,汉语词汇。 拼音:nù háo 指愤怒地大声号叫。多形容风很大或人十分愤怒,中性词。 出自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怒號 怒号 怒号,汉语词汇。 拼音:nù háo 指愤怒地大声号叫。多形容风很大或人十分愤怒,中性词。 出自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扛大活 扛大活 káng dà huó 扛大活  1.做劳动强度很大的活 2.干重体力劳动。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一部四:“﹝ 王春生 ﹞十六岁扛大活,因为个子长得小,拿劳金时只算半拉子。” 段荃法 《杨老固事略》七:“当个扛大活的临时工,也得靠关系,舍钱摔。”
大败亏输 大败亏输【解释】打了败仗,损失很大。【出处】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九十九回:“北军大败亏输,五千军马杀死大半,其余四散逃窜。”【近义词】损兵折将【反义词】大获全胜【语法】联合式;作谓语;指损失很大
大敗虧輸 【解释】打了败仗,损失很大。【出处】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九十九回:“北军大败亏输,五千军马杀死大半,其余四散逃窜。”【近义词】损兵折将【反义词】大获全胜【语法】联合式;作谓语;指损失很大
大雪 大雪 (中国二十四节气之一)“大雪”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1个节气,更是冬季的第三个节气,标志着仲冬时节的正式开始;其时视太阳到达黄经255度。《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大雪,十一月节。大者,盛也。至此而雪盛矣。”大雪的意思是天气更冷,降雪的可能性比小雪时更大了,并不指降雪量一定很大。
苦大仇深 苦大仇深【解释】形容受尽剥削压迫的苦,有很大的仇恨。【出处】陈残云《山谷风烟》第四章:“在山路上,二柱很少讲话,冯均却摸到他一点~的家底。”【示例】他对地主阶级是~。【近义词】深仇大恨、饱经风霜【反义词】养尊处优【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指有很大的仇恨
涕泗滂沱 涕泗滂沱【解释】滂沱:雨下得很大。雨下得很大的样子。形容哭得很厉害,眼泪鼻涕象下雨一样。【出处】《诗经·陈风·泽陂》:“有美一人,伤如之何!寤寐无为,涕泗滂沱。”【示例】月中再设净馔,每至展拜,~,哀动左右。 ◎《南史·梁本纪中》【近义词】痛哭流涕、涕泗横流【反义词】眉开眼笑、笑容可掬【语法】联合式;作谓语、状语;含贬义,用于书面语
風急浪高 【解释】形容风浪很大。【出处】《文汇报》1992.3.2:“出海口附近波涛汹涌,风急浪高。”【近义词】波涛汹涌【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形容风浪很大
风流人物 风流人物【解释】风流:英俊的、杰出的。指对一个时代有很大影响的人物。有时也指举止潇洒或惯于调情的人。【出处】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词:“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示例】数~,还看今朝。 ◎《毛泽东诗词·沁园春·雪》【近义词】风云人物【反义词】芸芸众生【语法】偏正式;作主语、宾语、定语;含褒义
返潮 返潮 一种自然现象,空气湿度很大时,地面和物品附着很多水分。或指地下水分上升时,地面和墙根呈潮湿现象。每年开春以后,一些地区会有室内返潮出水现象,致使衣物、家具潮湿发霉,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南风天”。春天室内返潮是因为入冬以后,室内墙壁和地板温度逐日下降,开春后室内升温速度比室外慢,当室外空气突然剧烈升温,而且十分潮湿时,吹入室内便在冷地面和墙壁上凝结成为小水珠,甚至形成流动水层。如早晨阴天,且过暖又有强劲的南风,当天就会出现返潮现象。
龍捲風 龙卷风 (一种自然天气现象)龙卷风是大气中最强烈的涡旋的现象,常发生于夏季的雷雨天气时,尤以下午至傍晚最为多见,影响范围虽小,但破坏力极大。 龙卷风经过之处,常会发生拔起大树、掀翻车辆、摧毁建筑物等现象,它往往使成片庄稼、成万株果木瞬间被毁,令交通中断,房屋倒塌,人畜生命和经济遭受损失等。
风灾 风灾 风灾,指因暴风、台风或飓风过境而造成的灾害。 风对人类的生活具有很大影响,它可以用来发电,帮助致冷和传授植物花粉。但是,当风速和风力超过一定限度时,它也可以给人类带来巨大灾害。学习和了解风的基本知识,掌握对风灾防护的方法是提高防护技能的一种重要途径。
暴风疾雨 暴风疾雨【解释】指来势急遽而猛烈的风雨。【出处】《清史稿·灾异志三》:“[同治]三年六月初十日,定海暴风疾雨,坏各埠船,溺死兵民无数。”【示例】小小的燕子,浩莽的大海,飞着飞着,不会觉得倦么?不会遇着~么?我们真替它们担心呢! ◎郑振铎《海燕》【近义词】暴风骤雨【反义词】和风细雨【语法】联合式;作主语、宾语;形容雨很大
飙风 飙风 飙线是一种强对流,是中小湿度的天气系统。它只是一种风的突变的一个标记。就是说风很小的时候,在没有下雨的情况下,突然出现风向的转变,风速突然加大,加大到6级以上,这种天气现象即为一个飙风。
风雪交加 风雪交加【解释】风和雪同时袭来。【出处】范长江《塞上行·行纪·百灵庙战行·三》:“尽管是在风雪交加的时节,我们的视线仍可以入到非常遥远。”【近义词】狂风暴雪【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指风雪很大
大概 大概 大概是一个汉语词汇,注音:dà gài 。 释义:1.大致的内容,大体的情况。2.表示不很精确的估计。3.表示有很大的可能性。
工娱疗法 工娱疗法 用适当的劳动和文娱活动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可以提高病人情绪,锻炼劳动能力,促进食欲和改善睡眠。对精神病﹑肺结核﹑麻风等慢性病有很大帮助。活动内容一般包括手工艺劳动﹑文娱活动﹑体力劳动等,应由医务人员按病情选择进行。
云泥 云泥 (汉语词语)语出《后汉书·逸民传·矫慎》:“﹝ 吴苍 ﹞遗书以观其志曰:‘ 仲彦 足下,勤处隐约,虽乘云行泥,栖宿不同,每有西风,何尝不叹!’”云在天,泥在地。后因用“云泥”比喻两物相去甚远,差异很大。
工娛療法 工娱疗法 用适当的劳动和文娱活动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可以提高病人情绪,锻炼劳动能力,促进食欲和改善睡眠。对精神病﹑肺结核﹑麻风等慢性病有很大帮助。活动内容一般包括手工艺劳动﹑文娱活动﹑体力劳动等,应由医务人员按病情选择进行。
雲泥 云泥 (汉语词语)语出《后汉书·逸民传·矫慎》:“﹝ 吴苍 ﹞遗书以观其志曰:‘ 仲彦 足下,勤处隐约,虽乘云行泥,栖宿不同,每有西风,何尝不叹!’”云在天,泥在地。后因用“云泥”比喻两物相去甚远,差异很大。
警愦觉聋 警愦觉聋【解释】发出很大的声音,使昏聩的人觉醒,耳聋的人感知。比喻用语言文字等唤醒糊涂麻木的人。【出处】陈去病《论戏剧之有益》:“贤士大夫主持风教,固宜默握其权,时与厘定,以为警愦觉聋之助,初非徒娱心适志已也。”【近义词】震耳发愦【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滂沱 滂沱 滂沱是一个汉语词汇, 拼音是pāng tuó, 形容雨下得很大。也形容水流盛大的样子。比喻眼泪流得很多,哭得厉害。 例:涕泪滂沱。出自《诗·小雅·渐渐之石》:“月离于毕,俾滂沱矣。”
警憒覺聾 【解释】发出很大的声音,使昏聩的人觉醒,耳聋的人感知。比喻用语言文字等唤醒糊涂麻木的人。【出处】陈去病《论戏剧之有益》:“贤士大夫主持风教,固宜默握其权,时与厘定,以为警愦觉聋之助,初非徒娱心适志已也。”【近义词】震耳发愦【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大雨如注 大雨如注【解释】注:灌入。形容寸下得很大,雨水象往下灌似的。【出处】明·冯梦龙《警世通言·俞伯牙摔琴谢知音》:“偶然风狂浪涌,大雨如注,舟楫不能前进,泊于山崖之下。”【示例】又三日,率众诅龙潭,以激神怒,~。 ◎明·朱国桢《涌幢小品·山子道气》
受益匪浅 受益匪浅 受益匪浅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shòu yì fěi qiǎn,匪:通“非”,指收获不小,有很大的收获,一般指意识形态方面。出自《诗·卫风·木瓜》。
才疏志大 才疏志大【解释】才干有限而抱负很大。【出处】《后汉书·孔融传》:“融负其高气,志在靖难,而才疏意广,迄无成功。”【示例】~不自量,西家东家笑我狂。 ◎宋·陆游《大风登城》诗【近义词】才高意广【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形容抱负大才能不高
风衣 风衣 (服装)风衣 ,一种防风的轻薄型大衣。风衣是服饰中的一种,适合于春、秋、冬季外出穿着,近二三十年来比较流行的服装。由于造型灵活多变、健美潇洒、美观实用、款式新颖、携带方便、富有魅力等特点,深受中青年男女的喜爱,现在老年人也爱穿着。
细菌 细菌 细菌(学名:Bacteria)是生物的主要类群之一,属于细菌域。也是所有生物中数量最多的一类,据估计,其总数约有5×10^30个。细菌的形状相当多样,主要有球状、杆状,以及螺旋状。 细菌也对人类活动有很大的影响。一方面,细菌是许多疾病的病原体,包括肺结核、淋病、炭疽病、梅毒、鼠疫、砂眼等疾病都是由细菌所引发。然而,人类也时常利用细菌,例如乳酪及酸奶和酒酿的制作、部分抗生素的制造、废水的处理等,都与细菌有关。在生物科技领域中,细菌有也着广泛的运用。
細菌 细菌 细菌(学名:Bacteria)是生物的主要类群之一,属于细菌域。也是所有生物中数量最多的一类,据估计,其总数约有5×10^30个。细菌的形状相当多样,主要有球状、杆状,以及螺旋状。 细菌也对人类活动有很大的影响。一方面,细菌是许多疾病的病原体,包括肺结核、淋病、炭疽病、梅毒、鼠疫、砂眼等疾病都是由细菌所引发。然而,人类也时常利用细菌,例如乳酪及酸奶和酒酿的制作、部分抗生素的制造、废水的处理等,都与细菌有关。在生物科技领域中,细菌有也着广泛的运用。
佛兰德斯美术 佛兰德斯美术 15世纪早期至17世纪佛兰德斯地区(今比利时西部、法国北部、荷兰沿海部分地区)美术的通称。代表人物有勃鲁盖尔、鲁本斯、凡·戴克等。对欧洲美术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助听器 助听器 (辅助听力工具)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声音只是压力波通过空气的运动。压力波振动内耳的小骨头(听小骨),这些振动被转化为微小的电子脑波,它就是我们觉察到的声音。内耳采用的原理与麦克风捕获声波或扬声器的发音一样,它是移动的机械部分与气压波之间的关系。自然,在声波音调低、移动缓慢并足够大时,我们实际上可以“感觉”到气压波振动身体。 图1. 人耳结构示意图 助听器是一个小型扩音器,把原本听不到的声音加以扩大,再利用听障者的残余听力,使声音能送到大脑听觉中枢,而感觉到声音。主要由传声器、放大器、耳机、电源和音量调控五部分组成。助听器按传导方式分为气导助听器和骨导助听器;按使用方式分类为盒式、眼镜式、发夹式、耳背式、耳内式、耳道式、深耳道式助听器。 图2. 不同使用方式的助听器 自从二十世纪初,电子助听器被启用以来,助听器的结构并没有太大的变化,仍由麦克风、放大器、接收器及电源几部分构成。但是助听器各部分的体积逐渐缩小,音质日渐改善,有更多的选择性控制。 1)麦克风:收集声音并转化成电波。 2)放大器:增加电波的强度。 3)接收器:刚好和麦克风相反,把增加的电能再转回成声波。 4)电源:小型电池。 5)外壳:保护内部结构。 图3. 耳挂型助听器结构图(图示:1. 耳机 ,2.接收器 ,3.麦克风,4.音量调节钮,5.微调电位器 ,6.放大器 ,7.开关,8.电池座) 图4. 耳内型助听器结构图(图示:1.音量调控器,2.麦克风, 3.放大器,4.微调电位器 5.外壳,6.接收器) 助听器是帮助提高听力的仪器,实际上就是一个小型的半导体扩音器,其作用可以使比较弱小的声音,经放大后传到耳机,使本来听力下降的部位借助放大作用而听到声音。 目前,有如下几种类型,但是作用和原理都是一样的。 (1)从外部结构可分为:盒式、耳背式、耳内式,而耳内式又可分成普通耳内式、耳道式、深耳道式。 (2)从电子原理可分为:模拟助听器;可编程助听器、全数码助听器、宽动态语言技术助听器等。 (3)助听器按传导方式分为气导助听器和骨导助听器。盒式、耳背式、耳内式都属于气导助听器。 图5. 几种助听器的外观 盒式助听器又叫体佩式或口袋式助听器。外形有如一个小型收音机般大小的长方形盒子,助听器的麦克风、放大器及电池组装在其中,外边由一根长导线连接耳机及耳塞或特制的耳模。通常放在衣服口袋里或特制的小袋中。此类助听器体积较大,适于老年人及手指活动不方便的人使用。助听器的传声器(麦克风)与接收器(耳机)距离较远,不易产生声反馈,因而对其最大输出限制较小,功率可以做得很大,并可放置多个手动调节旋钮。其价格低廉,维修方便,使用5号或7号电池,也可使用充电电池。体佩式助听器还可以做成双耳收听助听器,由于此类助听器体积较大,隐蔽性差。助听器采用普通晶体管元件,本底噪声较高,加之助听器本身及导线与衣服的摩擦,使声音易失真,声音质量降低。同时,耳机导线易损坏,小儿佩戴不安全。 耳内式助听器是一种微形助听器,外壳根据病人耳样定制。放大器、传音器和接收器全部放在定制的外壳中,能全部放入耳甲腔。外部不需要电线或软管,较隐蔽和轻便。目前已有中功率、中大功率、大功率耳内式助听器问世,由于需要根据个人耳甲腔定做,因此价格较高。一般中、青年人选用较多,对头部易出汗的患者佩戴耳背式助听器易受潮损坏的,可考虑选择耳内式助听器,成长发育期的聋儿因耳廓也在发育,不适合配戴。 深耳道助听器是目前体积最小,最隐蔽的助听器。根据使用者的耳道定做,声音放大性能更接近于正常人。它置于耳道深处,外观上几乎看不出来,极大满足了使用者对自身外观形象的要求。除具有一般耳道助听器的优点外,更重要的是,深耳道助听器放置于耳道内,能充分利用人耳道结构对声音尤其是高频部分的自身提升作用,使得听感更加清晰自然。由于助听器声音输出口离人耳鼓膜很近,助听器输出的声音能立即到达鼓膜,使输出增益和波形没有受到衰减,保证了足够的声能和音质保真度。使用范围较窄,仅适用于轻、中度耳聋者,听力损失在65分贝内效果最佳。儿童耳道未发育成熟不适宜配戴。 耳背式助听器适用于各类听力损失者,是目前广泛使用的一类助听器。传音器、放大器、电池及音量调节、接收器等均装在呈长钩形的小盒内,外形纤巧,依赖一个弯曲成半圆形的硬塑料耳钩挂在耳后,外壳可借用皮肤或头发的颜色加以掩饰,放大后的声音经耳钩通过一根塑胶管传入耳模的声孔中。分为小功率、中功率、大功率等不同类型,功率大、噪音低、失真小,佩戴方便。缺点是助听器会因使用者出汗而受潮,加速元器件的老化。 耳道式助听器适用于轻、中重度耳聋患者,是高精度的个人专用助听器。其助听器外壳根据患者耳形专门设计制造,配戴时非常服贴、严密、确保了声音的密闭及使用时配戴舒适;耳道式助听器体积比耳内助听器还小、无外接导线,可最大限度地模仿人耳对声音的传送过程。因耳道式助听器置于耳道内,配戴隐蔽,不易为人察觉,满足了使用者对自身配戴助听器的形象要求。儿童耳道未发育成熟不适宜配戴;耳道畸形、狭窄及溃疡患者不宜佩戴。 正常状态下,我们至少用两种方式听声音:骨导方式与气导方式。所谓骨导方式是声音信号振动颅骨,不通过外耳与中耳直接传输到内耳去;而气导方式是指声音通过外耳、中耳向内耳传输。两种方式中后者占绝对优势。 通常情况下,我们所说的盒式、耳背式以及耳内式等等都是气导型助听器。气导型助听器将放大的声音信号向外耳道内传输。骨导助听器不同。严格地说,骨导助听器最终产生的不是声音信号而是振动信号。骨导助听器没有所谓“耳机”或者耳塞,取而代之的是一个能够产生振动信号的震荡器。将震荡器在压紧在耳后凸起的乳突骨上,震荡器的震动会引起颅骨的震荡并将信号越过外耳与中耳——骨导助听器的优势正在于此——直接传递到内耳。由于具备这样的优势,从理论上讲,骨导助听器特别适合传导性聋患者(也即外耳与中耳出现问题的患者)使用。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骨导助听器远没有想象的那样有效。原因在于:第一,骨导听觉方式就远不如气导方式有效;第二,骨导助听器的输出装置——震荡器戴用不仅极不美观,而且极不舒适,很难被使用者接受。 一般说来,只要能用气导助听器就应首先选用气导助听器,外耳道畸形或外、中耳感染后反复流脓不止,无法戴用耳塞、耳模或耳内式助听器等情况的患者,可考虑使用骨导助听器。 目前市场上的助听器分盒式、耳背式、耳内式和耳道式几种类型。 1)盒式助听器又叫袖珍式或口袋式,比火柴盒稍大,机身与耳机有导线相接,使用时耳机插在外耳道,盒子放胸前衣袋里。其优点是干扰较小,功率较大,使用方便,容易调节,使用时间也长,价格较低,可满足耳聋程度较重的人的需要。然而这种助听器盒放在衣袋里会产生摩擦声,影响语言辨别,配戴时很显眼,所以有时会觉得不方便。 2)耳背式助听器外形为3~4厘米长弯钩形,放在耳郭背后,通过一个羊角形耳钩和塑料管把声音送入耳道。它的优点是无导线,体积小巧,较隐蔽,干扰小,可装上感应线圈增加听电话的功能。不足之处是需专门配制一个耳模,初用时不太习惯以及调节不太方便等。 3)耳内式和耳道式助听器属于小型助听器,具有微小、隐蔽、无导线、无需另做耳模、听声效果好、可提高听力等优点;但调节不方便,价格昂贵,需按每人的耳道和耳甲腔来定制。由于功率较小,只适用于中度耳聋,对重度及极重度耳聋者不适宜。 选配助听器时最好去医院,对听力做一次全面检查,用电测听等仪器准确地评价出耳聋的程度,再选助听器,如果当地没有相应条件的医院,听力损失程度与助听器功率的选配可按口语试验来估计。例如,听不到耳语声的人听力损失30~40分贝,听不到低小声的人听力损失约40~50分贝,此时宜选购低功率及中功率助听器;听不到普通讲话声的人听力损失约50~60分贝,听不到高声讲话的人听力损失60~70分贝,可选配中功率及大功率型助听器;听不到大声喊叫声的人,听力损失70~80分贝,选用中、大功率助听器;全力喊叫声听不到的人听力损失约约80~90分贝或更高,可选配大功率及特大功率助听器。 儿童“失聪”往往分为可治愈性和不可治愈性两种情况。可治愈性耳聋,如中耳炎、耳耵聍栓塞等,只需打消炎针或清洗耳道即可转好,如果硬配助听器,助听器放大的声音,反而会对孩子听力造成损伤。 佩戴助听器前一定要明确诊断。因为儿童表达能力较弱,检查起来不容易配合,加上儿童听力有时有一定波动性,一次检查不能轻易下结论。家长要带孩子多做几次检查,在正规医院至少做两次相关检查后,才能决定是否为孩子配助听器。佩戴助听器时,也不要只考虑美观,觉得孩子戴大一些的助听器不好看。其实,选配不适合的助听器才会影响孩子听力和发音。佩戴助听器1~2个月后,一定要去医院再进行听力测试,以便及时调整。戴上助听器后孩子从无声世界到能听见声音,有个慢慢适应的过程,家长应坚持对孩子进行语言训练,但不要急于求成,经过训练,孩子一般在佩戴3~4个月后开始学说话。 [1] 马小玲,刘训,张思幸. 国内助听器的现状调研与发展分析[J].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23(1):39-42 [2] 王媛,王硕,董瑞娟.人工耳蜗植入者使用音调信息识别声调能力的评价[J].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J].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4,28(19):1461-1464 [3] 敖丽颖,刘勇智. 人工听觉植入装置的发展[J]. 内蒙古医学杂志,2014,46(5):56-580 [4] 陈克光,戴培东,杨琳.人工中耳研究进展[J].生物医学工程学进展,2014,35(1):23-27 [5] 张戌宝,现代助听器的降噪技术(单麦克风类)和性能.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14,22(5):514-517
助聽器 助听器 (辅助听力工具)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声音只是压力波通过空气的运动。压力波振动内耳的小骨头(听小骨),这些振动被转化为微小的电子脑波,它就是我们觉察到的声音。内耳采用的原理与麦克风捕获声波或扬声器的发音一样,它是移动的机械部分与气压波之间的关系。自然,在声波音调低、移动缓慢并足够大时,我们实际上可以“感觉”到气压波振动身体。 图1. 人耳结构示意图 助听器是一个小型扩音器,把原本听不到的声音加以扩大,再利用听障者的残余听力,使声音能送到大脑听觉中枢,而感觉到声音。主要由传声器、放大器、耳机、电源和音量调控五部分组成。助听器按传导方式分为气导助听器和骨导助听器;按使用方式分类为盒式、眼镜式、发夹式、耳背式、耳内式、耳道式、深耳道式助听器。 图2. 不同使用方式的助听器 自从二十世纪初,电子助听器被启用以来,助听器的结构并没有太大的变化,仍由麦克风、放大器、接收器及电源几部分构成。但是助听器各部分的体积逐渐缩小,音质日渐改善,有更多的选择性控制。 1)麦克风:收集声音并转化成电波。 2)放大器:增加电波的强度。 3)接收器:刚好和麦克风相反,把增加的电能再转回成声波。 4)电源:小型电池。 5)外壳:保护内部结构。 图3. 耳挂型助听器结构图(图示:1. 耳机 ,2.接收器 ,3.麦克风,4.音量调节钮,5.微调电位器 ,6.放大器 ,7.开关,8.电池座) 图4. 耳内型助听器结构图(图示:1.音量调控器,2.麦克风, 3.放大器,4.微调电位器 5.外壳,6.接收器) 助听器是帮助提高听力的仪器,实际上就是一个小型的半导体扩音器,其作用可以使比较弱小的声音,经放大后传到耳机,使本来听力下降的部位借助放大作用而听到声音。 目前,有如下几种类型,但是作用和原理都是一样的。 (1)从外部结构可分为:盒式、耳背式、耳内式,而耳内式又可分成普通耳内式、耳道式、深耳道式。 (2)从电子原理可分为:模拟助听器;可编程助听器、全数码助听器、宽动态语言技术助听器等。 (3)助听器按传导方式分为气导助听器和骨导助听器。盒式、耳背式、耳内式都属于气导助听器。 图5. 几种助听器的外观 盒式助听器又叫体佩式或口袋式助听器。外形有如一个小型收音机般大小的长方形盒子,助听器的麦克风、放大器及电池组装在其中,外边由一根长导线连接耳机及耳塞或特制的耳模。通常放在衣服口袋里或特制的小袋中。此类助听器体积较大,适于老年人及手指活动不方便的人使用。助听器的传声器(麦克风)与接收器(耳机)距离较远,不易产生声反馈,因而对其最大输出限制较小,功率可以做得很大,并可放置多个手动调节旋钮。其价格低廉,维修方便,使用5号或7号电池,也可使用充电电池。体佩式助听器还可以做成双耳收听助听器,由于此类助听器体积较大,隐蔽性差。助听器采用普通晶体管元件,本底噪声较高,加之助听器本身及导线与衣服的摩擦,使声音易失真,声音质量降低。同时,耳机导线易损坏,小儿佩戴不安全。 耳内式助听器是一种微形助听器,外壳根据病人耳样定制。放大器、传音器和接收器全部放在定制的外壳中,能全部放入耳甲腔。外部不需要电线或软管,较隐蔽和轻便。目前已有中功率、中大功率、大功率耳内式助听器问世,由于需要根据个人耳甲腔定做,因此价格较高。一般中、青年人选用较多,对头部易出汗的患者佩戴耳背式助听器易受潮损坏的,可考虑选择耳内式助听器,成长发育期的聋儿因耳廓也在发育,不适合配戴。 深耳道助听器是目前体积最小,最隐蔽的助听器。根据使用者的耳道定做,声音放大性能更接近于正常人。它置于耳道深处,外观上几乎看不出来,极大满足了使用者对自身外观形象的要求。除具有一般耳道助听器的优点外,更重要的是,深耳道助听器放置于耳道内,能充分利用人耳道结构对声音尤其是高频部分的自身提升作用,使得听感更加清晰自然。由于助听器声音输出口离人耳鼓膜很近,助听器输出的声音能立即到达鼓膜,使输出增益和波形没有受到衰减,保证了足够的声能和音质保真度。使用范围较窄,仅适用于轻、中度耳聋者,听力损失在65分贝内效果最佳。儿童耳道未发育成熟不适宜配戴。 耳背式助听器适用于各类听力损失者,是目前广泛使用的一类助听器。传音器、放大器、电池及音量调节、接收器等均装在呈长钩形的小盒内,外形纤巧,依赖一个弯曲成半圆形的硬塑料耳钩挂在耳后,外壳可借用皮肤或头发的颜色加以掩饰,放大后的声音经耳钩通过一根塑胶管传入耳模的声孔中。分为小功率、中功率、大功率等不同类型,功率大、噪音低、失真小,佩戴方便。缺点是助听器会因使用者出汗而受潮,加速元器件的老化。 耳道式助听器适用于轻、中重度耳聋患者,是高精度的个人专用助听器。其助听器外壳根据患者耳形专门设计制造,配戴时非常服贴、严密、确保了声音的密闭及使用时配戴舒适;耳道式助听器体积比耳内助听器还小、无外接导线,可最大限度地模仿人耳对声音的传送过程。因耳道式助听器置于耳道内,配戴隐蔽,不易为人察觉,满足了使用者对自身配戴助听器的形象要求。儿童耳道未发育成熟不适宜配戴;耳道畸形、狭窄及溃疡患者不宜佩戴。 正常状态下,我们至少用两种方式听声音:骨导方式与气导方式。所谓骨导方式是声音信号振动颅骨,不通过外耳与中耳直接传输到内耳去;而气导方式是指声音通过外耳、中耳向内耳传输。两种方式中后者占绝对优势。 通常情况下,我们所说的盒式、耳背式以及耳内式等等都是气导型助听器。气导型助听器将放大的声音信号向外耳道内传输。骨导助听器不同。严格地说,骨导助听器最终产生的不是声音信号而是振动信号。骨导助听器没有所谓“耳机”或者耳塞,取而代之的是一个能够产生振动信号的震荡器。将震荡器在压紧在耳后凸起的乳突骨上,震荡器的震动会引起颅骨的震荡并将信号越过外耳与中耳——骨导助听器的优势正在于此——直接传递到内耳。由于具备这样的优势,从理论上讲,骨导助听器特别适合传导性聋患者(也即外耳与中耳出现问题的患者)使用。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骨导助听器远没有想象的那样有效。原因在于:第一,骨导听觉方式就远不如气导方式有效;第二,骨导助听器的输出装置——震荡器戴用不仅极不美观,而且极不舒适,很难被使用者接受。 一般说来,只要能用气导助听器就应首先选用气导助听器,外耳道畸形或外、中耳感染后反复流脓不止,无法戴用耳塞、耳模或耳内式助听器等情况的患者,可考虑使用骨导助听器。 目前市场上的助听器分盒式、耳背式、耳内式和耳道式几种类型。 1)盒式助听器又叫袖珍式或口袋式,比火柴盒稍大,机身与耳机有导线相接,使用时耳机插在外耳道,盒子放胸前衣袋里。其优点是干扰较小,功率较大,使用方便,容易调节,使用时间也长,价格较低,可满足耳聋程度较重的人的需要。然而这种助听器盒放在衣袋里会产生摩擦声,影响语言辨别,配戴时很显眼,所以有时会觉得不方便。 2)耳背式助听器外形为3~4厘米长弯钩形,放在耳郭背后,通过一个羊角形耳钩和塑料管把声音送入耳道。它的优点是无导线,体积小巧,较隐蔽,干扰小,可装上感应线圈增加听电话的功能。不足之处是需专门配制一个耳模,初用时不太习惯以及调节不太方便等。 3)耳内式和耳道式助听器属于小型助听器,具有微小、隐蔽、无导线、无需另做耳模、听声效果好、可提高听力等优点;但调节不方便,价格昂贵,需按每人的耳道和耳甲腔来定制。由于功率较小,只适用于中度耳聋,对重度及极重度耳聋者不适宜。 选配助听器时最好去医院,对听力做一次全面检查,用电测听等仪器准确地评价出耳聋的程度,再选助听器,如果当地没有相应条件的医院,听力损失程度与助听器功率的选配可按口语试验来估计。例如,听不到耳语声的人听力损失30~40分贝,听不到低小声的人听力损失约40~50分贝,此时宜选购低功率及中功率助听器;听不到普通讲话声的人听力损失约50~60分贝,听不到高声讲话的人听力损失60~70分贝,可选配中功率及大功率型助听器;听不到大声喊叫声的人,听力损失70~80分贝,选用中、大功率助听器;全力喊叫声听不到的人听力损失约约80~90分贝或更高,可选配大功率及特大功率助听器。 儿童“失聪”往往分为可治愈性和不可治愈性两种情况。可治愈性耳聋,如中耳炎、耳耵聍栓塞等,只需打消炎针或清洗耳道即可转好,如果硬配助听器,助听器放大的声音,反而会对孩子听力造成损伤。 佩戴助听器前一定要明确诊断。因为儿童表达能力较弱,检查起来不容易配合,加上儿童听力有时有一定波动性,一次检查不能轻易下结论。家长要带孩子多做几次检查,在正规医院至少做两次相关检查后,才能决定是否为孩子配助听器。佩戴助听器时,也不要只考虑美观,觉得孩子戴大一些的助听器不好看。其实,选配不适合的助听器才会影响孩子听力和发音。佩戴助听器1~2个月后,一定要去医院再进行听力测试,以便及时调整。戴上助听器后孩子从无声世界到能听见声音,有个慢慢适应的过程,家长应坚持对孩子进行语言训练,但不要急于求成,经过训练,孩子一般在佩戴3~4个月后开始学说话。 [1] 马小玲,刘训,张思幸. 国内助听器的现状调研与发展分析[J].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23(1):39-42 [2] 王媛,王硕,董瑞娟.人工耳蜗植入者使用音调信息识别声调能力的评价[J].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J].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4,28(19):1461-1464 [3] 敖丽颖,刘勇智. 人工听觉植入装置的发展[J]. 内蒙古医学杂志,2014,46(5):56-580 [4] 陈克光,戴培东,杨琳.人工中耳研究进展[J].生物医学工程学进展,2014,35(1):23-27 [5] 张戌宝,现代助听器的降噪技术(单麦克风类)和性能.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14,22(5):514-517
风级表 风级表 风级表,拼音是fēng jí biǎo,解释为风速表。
風流人物 【解释】风流:英俊的、杰出的。指对一个时代有很大影响的人物。有时也指举止潇洒或惯于调情的人。【出处】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词:“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示例】数~,还看今朝。 ◎《毛泽东诗词·沁园春·雪》【近义词】风云人物【反义词】芸芸众生【语法】偏正式;作主语、宾语、定语;含褒义
風災 风灾 风灾,指因暴风、台风或飓风过境而造成的灾害。 风对人类的生活具有很大影响,它可以用来发电,帮助致冷和传授植物花粉。但是,当风速和风力超过一定限度时,它也可以给人类带来巨大灾害。学习和了解风的基本知识,掌握对风灾防护的方法是提高防护技能的一种重要途径。
大風暴 辞典解释大风暴  dà fēng bào     规模很大的暴风雨。 《文明小史.第四六回》:「有一天,轮船正在海里走著,忽然一个大风暴,天上乌云如墨。」 形容极大的变动和打击。 如:「十信弊案造成前所未有的财经大风暴。」
飆風 飙风 飙线是一种强对流,是中小湿度的天气系统。它只是一种风的突变的一个标记。就是说风很小的时候,在没有下雨的情况下,突然出现风向的转变,风速突然加大,加大到6级以上,这种天气现象即为一个飙风。
阵雨 阵雨 (天气现象)阵雨(Showers),降自积雨云中,就是雨时短促﹑开始和终止都很突然﹑降水强度变化很大的雨。有时伴有闪电和雷鸣﹐多发生在夏季。阵雨有不连续性特点,范围一般不大,带有雨幡,且往往伴有大风出现。
立冬 立冬 (二十四节气之一)立冬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时间点在公历每年11月7-8日之间,即太阳位于黄经225°。此时,地球位于赤纬-16°19',北京地区正午太阳高度仅有33°47'。立冬过后,日照时间将继续缩短,正午太阳高度继续降低。中国民间以立冬为冬季之始,立冬期间,有需进补以度严冬的食俗。 立,建始也,表示冬季自此开始。冬是终了的意思,有农作物收割后要收藏起来的含意,中国又把立冬作为冬季的开始。 立冬节气,高空西风急流在亚洲南部地区已完全建立。此时高空西风南支波动的强弱和东移,对江淮地区降水天气影响很大。当亚洲区域成纬向环流,西风南支波动偏强时,会出现大范围阴雨天气。此外,纬向环流结束和经向环流也会建立,并有寒潮和大幅度降温。 立冬前后,中国大部分地区降水显著减少。中国北方地区大地封冻,农林作物进入越冬期。中国江淮地区的“三秋”已接近尾声,中国江南则需抢种晚茬冬麦,赶紧移栽油菜,中国南部则是种麦的最佳时期。另外,立冬后空气一般渐趋干燥,土壤含水较少,中国此时开始注重林区的防火工作。
暴風疾雨 【解释】指来势急遽而猛烈的风雨。【出处】《清史稿·灾异志三》:“[同治]三年六月初十日,定海暴风疾雨,坏各埠船,溺死兵民无数。”【示例】小小的燕子,浩莽的大海,飞着飞着,不会觉得倦么?不会遇着~么?我们真替它们担心呢! ◎郑振铎《海燕》【近义词】暴风骤雨【反义词】和风细雨【语法】联合式;作主语、宾语;形容雨很大
陣雨 阵雨 (天气现象)阵雨(Showers),降自积雨云中,就是雨时短促﹑开始和终止都很突然﹑降水强度变化很大的雨。有时伴有闪电和雷鸣﹐多发生在夏季。阵雨有不连续性特点,范围一般不大,带有雨幡,且往往伴有大风出现。
牡丹 牡丹 (芍药科芍药属植物)牡丹(学名: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是芍药科、芍药属植物,为多年生落叶灌木。茎高达2米;分枝短而粗。叶通常为二回三出复叶,偶尔近枝顶的叶为3小叶;顶生小叶宽卵形,表面绿色,无毛,背面淡绿色,有时具白粉,侧生小叶狭卵形或长圆状卵形,叶柄长5-11厘米,和叶轴均无毛。花单生枝顶,苞片5,长椭圆形;萼片5,绿色,宽卵形,花瓣5或为重瓣,玫瑰色、红紫色、粉红色至白色,通常变异很大,倒卵形,顶端呈不规则的波状;花药长圆形,长4毫米;花盘革质,杯状,紫红色;心皮5,稀更多,密生柔毛。蓇葖长圆形,密生黄褐色硬毛。花期5月;果期6月。 花色泽艳丽,玉笑珠香,风流潇洒,富丽堂皇,素有“花中之王”的美誉。在栽培类型中,主要根据花的颜色,可分成上百个品种。”牡丹品种繁多,色泽亦多,以黄、绿、肉红、深红、银红为上品,尤其黄、绿为贵。牡丹花大而香,故又有“国色天香”之称。 唐代刘禹锡有诗曰:“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在清代末年,牡丹就曾被当作中国的国花。1985年5月牡丹被评为中国十大名花之一,排行第二。是中国特有的木本名贵花卉,有数千年的自然生长和1500多年的人工栽培历史。在中国栽培甚广,并早已引种世界各地。牡丹花被拥戴为花中之王,有关文化和绘画作品很丰富。
風雪交加 【解释】风和雪同时袭来。【出处】范长江《塞上行·行纪·百灵庙战行·三》:“尽管是在风雪交加的时节,我们的视线仍可以入到非常遥远。”【近义词】狂风暴雪【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指风雪很大
海浪 海浪 (黄品源专辑)《海浪》是黄品源2000年发行的专辑,由滚石唱片发行,主打歌为同名曲目《海浪》。该张专辑收录一些翻唱的老流行歌,但全部都重新编曲,别有一番风味。 海浪 (地理名词)海浪(ocean wave)通常指海洋中由风产生的波浪。主要包括风浪、涌浪和海洋近海波。在不同的风速、风向和地形条件下,海浪的尺寸变化很大,通常周期为零点几秒到数十秒,波长为几十厘米至几百米,波高为几厘米至20余米,在罕见地形下,波高可达30米以上。
大风大浪 大风大浪【解释】指巨大的风浪。比喻社会的大动荡、大变化。也比喻尖锐、复杂、激烈、艰苦的斗争。【出处】高阳《母子君臣》:“然而她到底是经过无数大风大浪的,深知躲避不了的烦恼,只有昂起头来硬顶。”【近义词】狂风巨浪【语法】联合式;作主语、宾语;指斗争激烈
家法 家法 (汉语词语)家法,是指调整家族或者家庭内部成员人身以及财产关系的一种规范。但从规范层次即道德、宗教、法律、风俗、艺术等的综合体意义上讲,家法作为一种家族自治的规范,其产生与法律是同源的。二者都是源于原始社会习惯规范,直到后来“大家”即国家出现后,二者才开始逐渐分离,各自发展。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中,家庭的形态经历了一个不断演化的过程。从严格意义上讲,现在意义上的家庭同新中国成立之前的家庭有很大区别,或者说将历史上的家庭称为家族更确切。不可否认,中国古代存在着小家庭,但是这种小家庭是依附于宗族或者家族的。
田园诗 田园诗 欧洲古代的田园诗是忒俄克里托斯(公元前310?-245?)首创的。他传下的诗有二十九首,这些诗描写西西里美好的农村生活和自然风景,清新可爱。古希腊的田园诗对后世欧洲带有贵族倾向的诗歌有很大的影响。中国古代的田园诗指歌咏田园生活的诗歌,多以农村景物和农民、牧人、渔夫等的劳动为题材。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体后,唐宋等诗歌中的田园诗便主要变成了隐居不仕的文人和从官场退居田园的仕宦者们所作的以田园生活为描写对象的诗歌。田园诗和边塞诗并称唐代开元、天宝年间两大词派,前者恬淡疏朴,后者雄浑豪迈。
温李 温李 晚唐诗人温庭筠和李商隐的并称。他们的诗歌风格都承受六朝的余习,色彩艳丽,笔调柔婉,故有此并称。《新唐书·温庭筠传》谓庭筠"工为辞章,与李商隐皆有名,号温李"。《唐才子传》也说庭筠"侧词艳曲,与李商隐齐名,时号温李"。 温李并称,是指他们诗风中"以致相夸"(《唐才子传》)的共同方面。这种诗风在晚唐诗坛上有很大影响,还为宋以后婉约词派开了先河。元好问所谓"风云若恨张华少,温李新声奈尔何"(《论诗三十首》之三),也是就这一点上提出批评的。
田園詩 田园诗 欧洲古代的田园诗是忒俄克里托斯(公元前310?-245?)首创的。他传下的诗有二十九首,这些诗描写西西里美好的农村生活和自然风景,清新可爱。古希腊的田园诗对后世欧洲带有贵族倾向的诗歌有很大的影响。中国古代的田园诗指歌咏田园生活的诗歌,多以农村景物和农民、牧人、渔夫等的劳动为题材。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体后,唐宋等诗歌中的田园诗便主要变成了隐居不仕的文人和从官场退居田园的仕宦者们所作的以田园生活为描写对象的诗歌。田园诗和边塞诗并称唐代开元、天宝年间两大词派,前者恬淡疏朴,后者雄浑豪迈。
大風大浪 【解释】指巨大的风浪。比喻社会的大动荡、大变化。也比喻尖锐、复杂、激烈、艰苦的斗争。【出处】高阳《母子君臣》:“然而她到底是经过无数大风大浪的,深知躲避不了的烦恼,只有昂起头来硬顶。”【近义词】狂风巨浪【语法】联合式;作主语、宾语;指斗争激烈
溫李 温李 晚唐诗人温庭筠和李商隐的并称。他们的诗歌风格都承受六朝的余习,色彩艳丽,笔调柔婉,故有此并称。《新唐书·温庭筠传》谓庭筠"工为辞章,与李商隐皆有名,号温李"。《唐才子传》也说庭筠"侧词艳曲,与李商隐齐名,时号温李"。 温李并称,是指他们诗风中"以致相夸"(《唐才子传》)的共同方面。这种诗风在晚唐诗坛上有很大影响,还为宋以后婉约词派开了先河。元好问所谓"风云若恨张华少,温李新声奈尔何"(《论诗三十首》之三),也是就这一点上提出批评的。
芭蕾舞 芭蕾舞 芭蕾舞(意大利语:balletto;法语、英语:ballet),是一种欧洲古典舞蹈,孕育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十七世纪后半叶开始在法国发展流行并逐渐职业化,在不断革新中风靡世界。 芭蕾舞最重要的一个特征即女演员表演时以脚尖点地,故又称脚尖舞。其代表作品有《天鹅湖》、《仙女》、《胡桃夹子》等。芭蕾舞是用音乐、舞蹈手法来表演戏剧情节。芭蕾艺术孕育在意大利,降生在十七世纪后期路易十四的法国宫廷,十八世纪在法国日臻完美,到十九世纪末期,在俄罗斯进入最繁荣的时代。芭蕾在近四百年的持久历史成长过程中,对世界列国影响很大,传布极广,至今已成为世界列国都全力成长的一种艺术形式了。

其它词语热搜

* 形容风很大的词语:1. 狂风肆虐;2. 疾风劲吹;3. 风卷残云;4. 风雨交加;5. 狂风暴雨;6. 暴风骤雨;7. 风起云涌;8. 狂风怒吼;9. 风高浪急;10. 风卷荷叶;11. 风雪交加;12. 狂风呼啸;13. 风声鹤唳;14. 风和日丽;15. 风雷激荡;16. 风雪漫天;17. 风雨如晦;18. 风雨欲来;19. 风卷残云;20. 风卷红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