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很难的词语

形容很难的词语:1. 艰难;2. 繁琐;3. 棘手;4. 曲折;5. 复杂;6. 麻烦;7. 不易;8. 困难;9. 严峻;10. 费力;11. 艰苦;12. 累赘;13. 费时;14. 拖沓;15. 费精力;16. 纠缠不清;17. 活受罪;18. 不可思议;19. 难以捉摸;20. 难以想象

形容很难的词语 相关词语和解释

词语拼音/解释
众口难调 众口难调【解释】原意是各人的口味不同,很难做出一种饭菜使所有的人都感到好吃。比喻做事很难让所有的人都满意。【出处】宋·欧阳修《归田录》卷一:“补仲山之衮,虽曲尽于巧心;和傅说之羹,实难调于众口。”【近义词】莫衷一是、见仁见智【反义词】一模一样、毫无二致、如出一辙【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分句;形容很难满足众人
衆口難調 【解释】原意是各人的口味不同,很难做出一种饭菜使所有的人都感到好吃。比喻做事很难让所有的人都满意。【出处】宋·欧阳修《归田录》卷一:“补仲山之衮,虽曲尽于巧心;和傅说之羹,实难调于众口。”【近义词】莫衷一是、见仁见智【反义词】一模一样、毫无二致、如出一辙【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分句;形容很难满足众人
眾口難調 【解释】原意是各人的口味不同,很难做出一种饭菜使所有的人都感到好吃。比喻做事很难让所有的人都满意。【出处】宋·欧阳修《归田录》卷一:“补仲山之衮,虽曲尽于巧心;和傅说之羹,实难调于众口。”【近义词】莫衷一是、见仁见智【反义词】一模一样、毫无二致、如出一辙【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分句;形容很难满足众人
难搞 难搞 (字词)难搞,读音nán gǎo,是汉语词汇,解释为很难实施或很难解决。
海底捞针 海底捞针【解释】在大海里捞一根针。形容很难找到。【出处】元·吴昌龄《二郎收猪八戒》第三折:“俊儿夫似海内寻针,姻缘事在天数临,无缘分怎的消任?直耽搁到如今。”【示例】一面点起民壮,分头追捕,多应是~,那寻一个?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近义词】海底捞月【反义词】行之有效【语法】偏正式;作宾语;形容很难找到
海底撈針 【解释】在大海里捞一根针。形容很难找到。【出处】元·吴昌龄《二郎收猪八戒》第三折:“俊儿夫似海内寻针,姻缘事在天数临,无缘分怎的消任?直耽搁到如今。”【示例】一面点起民壮,分头追捕,多应是~,那寻一个? ◎明·凌蒙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近义词】海底捞月【反义词】行之有效【语法】偏正式;作宾语;形容很难找到
余势 余势 余势,很难知道将保持下去的可靠的成就有多大,也很难知道舆论的余势有多强。
餘勢 余势 余势,很难知道将保持下去的可靠的成就有多大,也很难知道舆论的余势有多强。
山河易改,本性难移 山河易改,本性难移【解释】指习惯成性,很难改变。
本性难移 本性难移【解释】移:改变。本质难于改变。【出处】元·尚仲贤《柳毅传书》楔子:“想他每无恩义,本性难移,着我向野田衰草残红里。”【示例】你总是这样不爱收拾,屡次说你,你总不听。真是江山易改,~。 ◎巴金《家》二【近义词】积习难改、我行我素、依然故我【反义词】染苍染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分句;含贬义,表示很难改变的坏习惯
本性難移 【解释】移:改变。本质难于改变。【出处】元·尚仲贤《柳毅传书》楔子:“想他每无恩义,本性难移,着我向野田衰草残红里。”【示例】你总是这样不爱收拾,屡次说你,你总不听。真是江山易改,~。 ◎巴金《家》二【近义词】积习难改、我行我素、依然故我【反义词】染苍染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分句;含贬义,表示很难改变的坏习惯
难以 难以 难以,指根据场合或情况很难作为自然的结果或后果。如:我难以拒绝。
難以 难以 难以,指根据场合或情况很难作为自然的结果或后果。如:我难以拒绝。
百喙难辞 百喙难辞【解释】喙:嘴,借指人的嘴。指纵有百口也很难解释。【出处】清·夏燮《中西纪事·江上议款》:“江自以卖城之罪百喙难辞,因乘间自尽。”【示例】刘棻等已被扳入,~,遂都连坐罔上不道的罪名,谳成死罪。 ◎蔡东藩《后汉演义》第一回
痰火 痰火 科普中国痰火是指无形之火与有形之痰煎熬胶结贮积于肺的病证,即所谓"窠囊之痰"。该证平时可无明显症状,如因外邪或饮食内伤等因素则引致发作。其症颇似哮喘,症见烦热胸痛,口干唇燥,痰块很难咯出等。甚或出现头部及耳后有痰核如串珠状,或脏下有结核的病症。其核按之紧,推之不移,并兼见舌红苔黄、脉弦滑数等。因其由于肝火、痰郁所致,故名痰火。
百喙難辭 【解释】喙:嘴,借指人的嘴。指纵有百口也很难解释。【出处】清·夏燮《中西纪事·江上议款》:“江自以卖城之罪百喙难辞,因乘间自尽。”【示例】刘棻等已被扳入,~,遂都连坐罔上不道的罪名,谳成死罪。 ◎蔡东藩《后汉演义》第一回
轉日回天 【解释】形容力量大,能扭转很难挽回的局面。【出处】唐·卢照邻《长安古意》诗:“别有豪华称将相,转日回天不相让。”【示例】他势压朝班,威倾京国,你却与他相别。只怕他~,那时须有个决裂。 ◎明·高明《琵琶记·官媒议婚》
转日回天 转日回天【解释】形容力量大,能扭转很难挽回的局面。【出处】唐·卢照邻《长安古意》诗:“别有豪华称将相,转日回天不相让。”【示例】他势压朝班,威倾京国,你却与他相别。只怕他~,那时须有个决裂。 ◎明·高明《琵琶记·官媒议婚》
轉日迴天 【解释】形容力量大,能扭转很难挽回的局面。【出处】唐·卢照邻《长安古意》诗:“别有豪华称将相,转日回天不相让。”【示例】他势压朝班,威倾京国,你却与他相别。只怕他~,那时须有个决裂。 ◎明·高明《琵琶记·官媒议婚》
寡合 寡合 寡合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guǎhé,是指一个人的性格很难和世人相合。
水底捞针 水底捞针【解释】在水底下捞一根针。形容很难找到。【出处】元·吴昌龄《二郎收猪八戒》第三折:“俊儿夫似海内寻针,姻缘事在天数临,无缘分怎的消任?直耽搁到如今。”【示例】就是小儿侥幸脱体,也是~,不知何日到手,岂可担阁人家闺女。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九
启口 启口 启口,读音qǐ kǒu ,汉语词语,指开口很难启。
生离死别 生离死别【解释】分离好像和死者永别一样。指很难再见的离别或永久的离别。【出处】汉·无名氏《为焦仲卿妻作》诗:“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北周·庾信《拟连珠》:“盖闻死别长城,生离函谷。”【示例】他们已有那样的情感,又遇着那些~的事。 ◎闻一多《冬夜评论》【近义词】生死永别、悲欢离合【反义词】破镜重圆【语法】联合式;作主语、宾语、定语;表现对分别的悲伤
啟口 启口 启口,读音qǐ kǒu ,汉语词语,指开口很难启。
啓口 启口 启口,读音qǐ kǒu ,汉语词语,指开口很难启。
水底撈針 【解释】在水底下捞一根针。形容很难找到。【出处】元·吴昌龄《二郎收猪八戒》第三折:“俊儿夫似海内寻针,姻缘事在天数临,无缘分怎的消任?直耽搁到如今。”【示例】就是小儿侥幸脱体,也是~,不知何日到手,岂可担阁人家闺女。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九
生離死別 【解释】分离好像和死者永别一样。指很难再见的离别或永久的离别。【出处】汉·无名氏《为焦仲卿妻作》诗:“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北周·庾信《拟连珠》:“盖闻死别长城,生离函谷。”【示例】他们已有那样的情感,又遇着那些~的事。 ◎闻一多《冬夜评论》【近义词】生死永别、悲欢离合【反义词】破镜重圆【语法】联合式;作主语、宾语、定语;表现对分别的悲伤
提醒 提醒 (提醒)提醒是一个汉语词语, 拼音:tí xǐng 释义:是使唤起忘掉的事或很难再想起的事,有时是通过告诫的方法引起的;从旁指点,引起注意。
十家锅灶九不同 十家锅灶九不同 十家锅灶九不同 (shí jiā guō zào jiǔ bù tóng) 解释:比喻各有各的想法,各有各的做法,很难求得一致。 出处:李茂荣《人望幸福树望春》:“你姓张,他姓李,人多心多,十家锅灶九不同。”
猜详 猜详 猜详 cāixiáng [guess] 猜度 他的字迹很难辨认,必须反复猜详,才能识别
痛诬丑诋 痛诬丑诋【解释】尽情诬蔑,用很难听的话毁谤。【出处】清·薛福成《庸庵笔记·轶闻·〈盾鼻随闻录〉当毁》:“[汪堃所著《盾鼻随闻录》对]何氏自文安公凌汉以下,并逮其家妇孺,无不痛诬丑诋,至令人不忍观。”
痛誣醜詆 【解释】尽情诬蔑,用很难听的话毁谤。【出处】清·薛福成《庸庵笔记·轶闻·〈盾鼻随闻录〉当毁》:“[汪堃所著《盾鼻随闻录》对]何氏自文安公凌汉以下,并逮其家妇孺,无不痛诬丑诋,至令人不忍观。”
猜詳 猜详 猜详 cāixiáng [guess] 猜度 他的字迹很难辨认,必须反复猜详,才能识别
十家鍋竈九不同 十家锅灶九不同 十家锅灶九不同 (shí jiā guō zào jiǔ bù tóng) 解释:比喻各有各的想法,各有各的做法,很难求得一致。 出处:李茂荣《人望幸福树望春》:“你姓张,他姓李,人多心多,十家锅灶九不同。”
健忘 健忘 (概念)健忘是指记忆力差、遇事易忘的症状。多因心脾亏损,年老精气不足,或瘀痰阻痹等所致。常见于神劳、脑萎、头部内伤、中毒等脑系为主的疾病之中。 解释 用于比喻人容易忘记某人或某件事情。 是由于大脑皮层记忆神经出了毛病,包括脑肿瘤、脑外伤、脑炎等, 健忘 对付器质性健忘,如果是由于疾病引起的,应及时治疗,或加强思维和体育锻炼。加强思维活动就是多动脑子,多分析问题,可防止大脑迟钝,使大脑皮层的记忆神经永葆青春;体育锻炼可保证大脑有足够的血液供应,有助于记忆。 健忘 临床若对导致健忘的病种尚不能确定时,可以健忘待查作为初步诊断,并进行辨证论治。 1.健忘指善忘前事,而思维意识仍属正常,与痴呆之智能减退,不晓其事可以鉴别。 2.据病情进行诊断思考,如: 健忘 (2)形体不弱而健忘,甚至有遗忘,且与精神情志因素密切相关者,多为气厥、神郁等病。 (3)老人健忘明显者,常见于脑络痹、脑萎、脏躁等病。 (4)外伤、中毒、酒厥等所致健忘,必有相应的病史可查。 3.必要时,可考虑作脑血流图、脑电图、头颅X线平片及CT扫描等检查。 1.心脾气血两虚证:记忆力减退,或健忘前事,精神疲倦,食少腹胀,心悸不寐,舌淡,脉弱。补脾益气、补血养心。 2.阴虚火旺证:健忘,多梦,心烦不寐,五心烦热,午后潮热,盗汗,男子遗精,女子梦交,舌红瘦小,少苔,脉细数。滋阴降火、补益心肾。 健忘 4.瘀痰内阻证:健忘,头晕而痛,身体困重,胸闷脘痞,心悸不宁,舌暗,苔腻,脉沉弦。祛痰化瘀。 健忘症的发病原因 你是否为了找钥匙把家里翻了个底朝天,结果发现它却在自己手里?你是否在走出家门时突然想起煤气没关?你是否到银行取钱时却发现密码记不起来了?如果经常这样你可能患上了健忘症。 什么是健忘症呢?医学用语称之为暂时性记忆障碍。简单讲健忘症就是大脑的思考能力(检索能力)暂时出现了障碍。因此症状随着时间的发展会自然消失。而有时看起来与这种症状很相似的痴呆则是整个记忆力出现严重损伤所致。它们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疾病。 健忘 脑髓空虚是健忘的基本病理变化,肾气肾精亏虚是其基本病机。大量的实验和临床研究表明,老年肾虚者大多脑功能下降,大脑神经细胞减少,递质含量及递质受体数量均下降,内分泌功能紊乱,免疫功能下降,自身免疫和变态反应增加,体内自由基的容量及过氧化物随年龄增加而积累,而抗自由基损伤的物质如SOD含量下降。这些变化说明肾虚是健忘的重要病因。以肾虚为主要病机,以补肾填精益髓为治疗大法组方遣药,来延缓衰老,防治老年性痴呆,健忘。可以说是传统共识。但不管病情如何变化,肾虚始终贯穿健忘的整个病程,是其最本质的特征。临床只要以补肾填精益髓立方防治健忘,就能取得较好疗效。肾虚是老年性痴呆发病的重要病理基础,痰凝血瘀是老年性痴呆发病的重要因素。痰瘀既是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痰凝血瘀推动了老年性痴呆的发生发展。正常衰老过程本身就有血瘀证存在的潜在性。故瘀血内停也是痴呆发病的重要原因,瘀阻心脑则可心神不安,心悸失眠,健忘痴呆,神昏谵语。《血证论·瘀血》也说:“瘀血攻心,心痛、头晕、神气昏迷……。” 健忘 健忘症的发病原因是多样的,其最主要的原因是年龄,最近健忘症发病率有低龄化趋势,但相对年轻人而言,四十岁以上的中老年更容易患健忘症。人的最佳记忆力出现在二十岁前后,然后脑的机能开始渐渐衰退,二十五岁前后记忆力开始正式下降,年龄越大记忆力越低,因此二十多岁和三十多岁的人被健忘症困扰也不是奇怪的事。此外,健忘症的发生还有其外部原因,持续的压力和紧张会使脑细胞产生疲劳,而使健忘症恶化。过度吸烟、饮酒、缺乏维生素等可以引起暂时性记忆力恶化。最近,专家也开始注意到,心理因素对健忘症的形成也有不容忽视的影响,到医院就诊的健忘症患者有很多有抑郁症症状。一旦人陷入抑郁症,就会固执地仅关注抑郁本身而对社会上的人和事情漠不关心,于是大脑的活动力低下,而诱发健忘症。由于到脑部的气不足,脑的血液量减少导致记忆力减退。有孕育经历的女性有更多的体验。据统计,健忘症患者中女性占了60%,而家庭主妇80%以上有健忘症经历。 健忘症需要做如下鉴别。 1.心脾气血两虚证:记忆力减退,或健忘前事,精神疲倦,食少腹胀,心悸不寐,舌淡,脉弱。补脾益气、补血养心。 2.阴虚火旺证:健忘,多梦,心烦不寐,五心烦热,午后潮热,盗汗,男子遗精,女子梦交,舌红瘦小,少苔,脉细数。滋阴降火、补益心肾。 3.肾精不足证:健忘,精神萎靡,腰酸乏力,甚则滑精早泄,舌淡,脉沉细无力。补肾填精。 4.瘀痰内阻证:健忘,头晕而痛,身体困重,胸闷脘痞,心悸不宁,舌暗,苔腻,脉沉弦。祛痰化瘀。 1.健忘指善忘前事,而思维意识仍属正常,与痴呆之智能减退,不晓其事可以鉴别。 2.据病情进行诊断思考,如: (1)病久体弱,并有其他虚弱症者,多属神劳、不寐、卑蝶等病。 (2)形体不弱而健忘,甚至有遗忘,且与精神情志因素密切相关者,多为气厥、神郁等病。 (3)老人健忘明显者,常见于脑络痹、脑萎、脏躁等病。 (4)外伤、中毒、酒厥等所致健忘,必有相应的病史可查。 3.必要时,可考虑作脑血流图、脑电图、头颅X线平片及CT扫描等检查。 认真回答以下问题可以检验你是否健忘。 1、经常忘记电话号码或人的姓名。 2、有时已经发生的事情,短时间内却无法回忆起细节。 健忘 4、很久以前曾经能熟练进行的工作,现在重新学习起来有困难。 5、反复进行的日常生活发生变化时,一时难以适应。 6、配偶生日、结婚纪念日等重要的事情总是忘记。 7、对同一个人经常重复相同的话。 8、不管什么事做过就忘了。 9、忘记约会。 10、说话时突然忘了说的是什么。 11、忘记吃药时间。 12、买许多东西时总是漏掉一、二件没买。 13、忘记关煤气而把饭菜烧焦。 14、反复提相同的问题。 15、记不清某件事情是否做过。例如锁门、关电源。 16、忘记应该带走或带来的东西。 17、说话时突然不知如何表达。 18、忘记把东西放在哪里。 19、曾经去过的地方再去却找不到路。 20、物品在经常被放置的地方找不到,却在想不到的地方找到了。 回答了以上问题,可以大体知道自己的健忘程度。 1、(符合0-5个)正常。偶尔有些琐事想不起来,这只是极轻微的记忆力减退,没必要浪费时间来担心这个问题。 2、(符合6-14个)轻微的健忘症。很多怀疑自己得了严重健忘症的人大多数处于这个阶段。轻微的健忘症多数人都有,不必有太大的心理压力,但应注意调整,戒烟酒,补充维生素。 3、(符合15-20个)严重的健忘症。应找专家问诊,寻找恰当方法治疗。 治疗健忘症没有天然妙药,需寻找发病原因,防患于未然或通过调整减缓症状还是可以做到的。 1、勤于用脑“用进废退”是生物界发展的一条普遍规律,大脑亦是如此。勤奋的工作和学习往往可以使人的记忆力保持良好的状态。对新事物要保持浓厚的兴趣,敢于挑战。中老年人经常看新闻、电视、电影,听音乐、特别是下象棋、围棋,可以使大脑精力集中,脑细胞会处于活跃状态,从而减缓衰老。此外,适当地有意识记一些东西,如喜欢的歌词,记日记等对记忆力也很有帮助。 2、保持良好情绪 良好的情绪有利于神经系统与各器官、系统的协调统一,使机体的生理代谢处于最佳状态,从而反馈性地增强大脑细胞的活力,对提高记忆力颇有裨益。 3、经常参加体育锻炼 体育运动能调节和改善大脑的兴奋与抑制过程,能促进脑细胞代谢,使大脑功能得以充分发挥,延缓大脑老化。 4、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大脑中一贯存在着管理时间的神经中枢,即所谓的生物钟,工作、学习、活动、娱乐以及饮食要有一定的规律,以免造成生物钟的紊乱、失调。尤其要保证睡眠的质量和时间,睡眠使脑细胞处于抑制状态,消耗的能量得到补充。 从饮食方面来讲,造成记忆力低下的元凶是甜食和咸食,而多吃维生素、矿物质、纤维质丰富的蔬菜水果可以提高记忆力。 5、摸索一些适合自己的记忆方法 对一定要记住的事情写在笔记本上或写在便条上,外出购物或出差时列一个单子,将必须处理的事情写在日历上……都是一些可取的记忆方法。另外,联想、归类都是一些良好的记忆习惯。 其实,健忘症并不是可怕的疾病,但因为健忘而造成的忧郁、不安或自信心降低却可能带来更大的危害。我们认识了健忘症就应该正确地对待它,积极地调整自己,不要让它来困扰我们的工作、生活。 年纪一大记性差,就以为是老年痴呆。老年健忘不等于痴呆,不能随便“扣帽子”,更不能乱用药。 关于老年人健忘 从接诊情况看,约9成患者的亲人认为“健忘就是痴呆”,并在日常生活中流露出“痴呆不中用”的想法。其实,多数人上年纪后,会出现大脑功能萎缩,表现为近期记忆力减退、健忘等,这是正常的生理表现,并非痴呆。若过早认为是“痴呆”,反会害其出现精神问题。 诊断老年性痴呆的过程很严格,不仅要询问患者病史,还会有针对性地做各种量表检查。专家提醒:出现健忘千万别乱吃药, 因为少数药物对肝、肾影响较大,服用后可能加重症状。 需要提醒的是,所有的药物都有不良反应和禁忌症,还没确诊的患者不要轻易尝试。已确诊的患者,必须要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合理选用药物。 ----------------------------------------------------------------------------------------------------------------------------- 健忘能不能治愈,目前还没有答案,但是以下食品都是健脑的食品,如果能经常食用则可以补充脑力,增强记忆。   核桃: 核桃果仁内含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蛋白质、维生素等成分,可营养大脑,促进细胞的生长,延缓脑细胞的衰弱进程,提高思维能力。每次l-2个核桃,每日2次,生吃,可增强记忆,消除疲劳,使大脑功能恢复正常。 海带: 海带含有丰富的亚油酸、卵磷脂等营养成分,有健脑的功能,海带等藻类食物中的磺类物质,更是头脑中不可缺少的。   黄豆和沙丁鱼: 被称为植物蛋白之王的大豆中所含的谷酰氨和沙丁鱼中的牛黄素是大脑必需的蛋白质。将适量的黄豆洗净,与切成小块的沙丁鱼一起加水炖食或红烧,每天或隔天1次,有增强记忆、延缓脑细胞衰老的作用。 芝麻等油类食品: 将芝麻捣烂,加入少量白糖冲开水吃,或买市售芝麻糊。芝麻饼干、芝麻饴等制品,早晚各吃1次,7日为1疗程,5-6个疗程后,可收到较好的效果。   南瓜: 南瓜味甘性平,有清心醒脑的功能,可治疗头晕、心烦、口渴等阴虚火旺病症。因此,神经衰弱、记忆减退的人,将南瓜做菜食,每日1次,疗程不限,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葵花子: 常食葵花子有一定的补脑健脑的作用。实践证明,喜食葵花子的人,不仅皮肤红润、细嫩,且脑子好用、记忆力强、言谈有条不紊、思维敏捷、反应较快。   胡萝卜: 胡萝卜中所含的蛋白质、氨基酸、糖、维生素B2、钙、磷、铜、镁等营养成分,是强身健脑的佳品。 保加利亚的拉扎诺夫博士,以医学和心理学为依据,对一些乐曲进行了研究,发现巴赫、亨德尔等人的作品中的慢板乐章,能够消除大脑的紧张,使人进入冥想状态。他让学生们听着节奏缓慢的音乐,并且放松全身的肌肉,合着音乐的节拍读出需要记忆的材料。学习结束之后,再播放2分钟欢快的音乐,让大脑从记忆活动中恢复过来。很多试验过这种方法的学生都觉得记忆效果很好。 我们知道,人常常在看书和学习中甚至是休闲时会经常背诵一些名篇、成语、佳句、诗歌短文、数理公式、外文单词和技术要领知识吗?那可是锻炼记忆力的“硬功夫”呀。马克思青年时就是用不熟练的外文背诵诗歌,锻炼自己的记忆力的。每天坚持10至20分钟的背诵,也能增进记忆力。 科学证明,正确的重复是有效记忆的主要方法,特别在人在学习中通过自己的脑、手、耳、口并用进行知识记忆时,记忆的效率高效果好。因为当你记忆时,应该用脑想,也要口念,手写,在学习中不知不觉地调动了自身更多的记忆“通道”参加记忆,这样使自己的记忆痕迹加深,记忆效果当然更好。 我们在学习与看书时往往对一些数字、年代不易记住。如果你善于联想记忆,便好记了。如桩子表和房间法或叫罗马房法和图像字法,是联想法的具体化。你可以将桩子或房间用来当成图像的存放处桩子,原理就是让要记忆的东西来跟已知的东西做连接。原来的东西就叫“桩子”,把新的要记忆的事物与桩子连接,此法用于大量数据和外语的记忆。 科学证明:人的咀嚼是能有效防止记忆衰退方法之一。有人认为,其原因在于咀嚼能使人放松,如果老人咀嚼得少,其血液中的荷尔蒙就相当高,足以造成短期记忆力衰退。如我们在观察人群中就会发现,经常咀嚼的人牙齿就好,吃饭更香,学习能力和记忆能力也随之增强。又如美国人最爱咀嚼口香糖就是例证。 唠叨,在某种程度上帮助女性延长了记忆和寿命。唠叨在语言运用中也是重复说某一个事情某一个人,经常地重复当然必须加深唠叨人对某一事或某一个的关注和记忆。专家认为,女性比男性更乐于与人言语交流;男性进入老年期后,沉默寡言居多。而言语是不可或缺的心理宣泄方式,可防止记忆衰退。 摄取适量的“健康油脂”可减少血栓的发生,例如橄榄油、鱼油是维持血液正常循环的好选择,含有丰富维生素、矿物质的蔬菜水果也是保持健康的上佳选择。有不少的人,不是记忆不得法,而是大脑中缺乏记忆信息传递员--乙酸胆碱。如果你经常吃点上述食物,便可极大地改善你的记忆力。 人的躯体活动能改善健康情况,精神活动则能减轻记忆力衰退。特别是那些爱玩爱活动的人们兴趣广泛,涉猎众多,知识面广,记忆也强。科学证明:爱跳舞、读书、玩纸牌、学外语等活动项目都能在不同程度上增加神经突触的数目,增强神经细胞间的信号传导,巩固记忆。 一般情况而言,身体健康,爱好体育运动和热爱生活的人,精力充沛,学习力强记忆力当然也强,人们在锻炼身体时可以促进大脑自我更新。专家认为,长期的心血管运动可以减少因年龄增长出现的脑组织损失,可以减轻记忆力衰退。多项研究表明,要保持大脑活跃,只需经常运动。一周锻炼三到四次的在校儿童,在10岁或11岁时考试成绩一般都较高。经常走路的老年人在记忆测试中的表现要比那些惯于久坐的同龄人好。通过向消耗能量的大脑输入额外的氧气,锻炼能增强智力。 最新研究还反驳了人出生后就不能再产生新的脑细胞这种说法。相反,研究发现体育锻炼实际上能促进新脑细胞的增长。在老鼠身上,锻炼引起的脑力增强效果在与学习和记忆有关的海马状突起上表现得最为明显。 大量社会调查早已证明,家庭幸福对学习者而言是提高学习记忆力必要条件,特别是相恋的人或夫妻俩人的两情相悦的幸福感会使双方体内分泌激素和乙酰胆碱等物质,有利于增强机体免疫力,延缓大脑衰老。 1.方一: 材料:核桃仁、红枣各60 克,杏花30 克(去皮尖)酥油、白蜜各30毫升,白酒1500 毫升。 用法:将白蜜、酥油溶化,倒入白酒和匀,随将其余3 味药研碎后放入酒内,密封。浸21 天后即可饮用,每次服15 毫升,每日2 次。 主治:健忘症。 说明:阴虚火旺者忌服。 2.方二: 材料:阿胶10 克,白酒10~15 毫升。 用法:阿胶放入容器内,加入白酒,蒸至阿胶全部溶化后取出,乘热打入1 个鸡蛋搅匀,再蒸至蛋熟,顿服。每日2 次。 主治:同上。 3.方三: 材料:枸杞60 克,白酒500 毫升。 用法:将枸杞浸入白酒内封固,浸7 天后即可饮用,每晚服1 小杯。 主治:同上。 健忘一证,必定是真元虚损所致,别无它由。而且,不分阴虚、阳虚,统以精神不足为主。凡人秉二气为生,二气浑为一气,神居二气之中,为气之主宰,所以称为 “精、气、神”。二气贯于周身,神也遍于周身、精气足,则神自然聪明,所以无所不知、精气衰,则神必定昏沈,所以一时聪明一时糊涂。这种病虽然老年人居 多,老年性痴呆症,就是元气大伤所造成的。但青少年早恋、同居、自慰者,其损伤元气的程度绝不亚于老年人,不可不警惕! 健忘之证,是由于寒邪困扰,肾水虚而不能上升,以致心火不能下降之病。治疗原则以交通阴阳为主。再以佛道的“调养、胎息”的功夫,将杂乱之心摄伏,天长日 久,功夫纯熟,自然聪明异常。方用白通汤服至50~60剂,自然可使虚弱之“精气神”恢复如常。 解释:记忆力差,易忘事 jiàn wàng 健忘  (1).容易忘事。 唐 白居易 《偶作寄朗之》诗:“老来多健忘,唯不忘相思。” 元 郑德辉 《王粲登楼》第四折:“这都是你义海恩山不可当,再休提贵人健忘。” 清 纳兰性德《渌水亭杂识》四:“以药汁浸珠,自成粉,能治危病;又能救记性,不健忘。” 巴金《春》九:“少女的心并不是健忘的。” (2).指健忘症。《医宗金鉴·杂病心法要诀·朱砂安神丸》:“善忘前言曰健忘。” 宋 江休复《江邻几杂志》卷七五:“ 陈彭年奸谄,时有九尾野狐之号,晚节役用心神太过,遂成健忘。” 歌曲:健忘 歌手:周华健 作词:陈静楠 作曲:潘协庆 编曲:洪敬尧 专辑:有故事的人 发行公司:滚石唱片 发行日期:1998.08.05 你笑我除了记性什么都好 我想想也不算太糟糕 你生日几月几号我知道 只是你几岁 没那么重要 我觉得我的心思够用就好 才不想储存太多烦恼 只要能和你一起相守到老 我会把幸福 都写成小抄 我可能忘了生气也忘了坏心情 却记得要逗你开心 曾有过什么风雨我很难记得仔细 只有甜蜜加倍甜蜜 我常常忘了休息 常忘了我自己 只记得别让你担心 没有你那么聪明 我怎么活到如今 忘了一切没有关系 我有你 你笑我除了记性什么都好 我想想也不算太糟糕 你生日几月几号我知道 只是你几岁 没那么重要 我觉得我的心思够用就好 才不想储存太多烦恼 只要能和你一起相守到老 我会把幸福 都写成小抄 我可能忘了生气 也忘了坏心情 却记得要逗你开心 曾有过什么风雨 我很难记得仔细 只有甜蜜加倍甜蜜 我常常忘了休息 常忘了我自己 只记得别让你担心 没有你那么聪明 我怎么活到如今 忘了一切没有关系 我有你 我可能忘了生气 也忘了坏心情 却记得要逗你开心 曾有过什么风雨 我很难记得仔细 只有甜蜜加倍甜蜜 我常常忘了休息 常忘了我自己 只记得别让你担心 没有你那么聪明 我怎么活到如今 忘了一切没有关系 我有你 周华健《健忘》MV截图
五星联珠 五星联珠 “五星联珠”指的是从地球上看天空,水星、金星、火星、木星与土星等五大行星排列得非常相近,就像一条美丽的珠链。”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在中国古代史籍中分别称做太白、岁星、辰星、荧惑、镇星。关于“五星联珠”在中国古代历朝历代的古书中都有记载,司马迁在《史记》中写道:“冬十月,五星见于东井,汉高祖进咸阳”。由此可见,古人把“五星联珠”看成是吉兆,和国家兴旺有关。北京市天文台研究员李竞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说,五星联珠出现频率与各行星间最大分离角度有密切关系,平均几十年一次。因为所有的行星运行周期都是无理数,不能公约,所以没有明显周期性。以往意义上“五星联珠”不是像糖葫芦串成一条线,而是有弧度地分散在一个有限的范围内。太阳系内九大行星实际上对黄道面各自略有倾斜,五大行星不会排列在一条直线上,而是散落参差。这次能看到的五大行星出现的纬度几乎是不变的,黄道纬度相差很小,而行星的经度彼此之间却相差很远,因此很罕见。 “五星联珠”出现时,五颗行星将在天空中由西向东一字排开,共同在苍穹中闪烁,应该说是一种非常美丽的天文景象。”五颗从西方到东方顺序排列的行星依次是水星、金星、火星、土星和木星。仰望天空,从西到东人们依次会看到灿烂明亮的金星高悬于西南方高空,亮度超过所有的恒星和行星。继续向东可以看到的是在金牛座里的火星,位于西南方的高空中。火星向东是位于东南方天空的土星。最后一颗星是木星,也有着比较明亮的光彩。太阳落下去后,这四颗行星才冉冉升起,在天穹中交相辉映。虽然水星的出现时间很短,令人遗憾,但是在水星消失后,弯弯的上弦月将高悬天穹,加上月亮,到时候人们依然可以看到五颗明亮的行星出现在天空。这是另一个意义上的“五星联珠”,也是一次罕见的天文现象。 最难得一见的是水星在“五星同现”的天文景象中,最难观测的恐怕就是水星了。由于水星距离太阳比较近,而且它总是处于地平线上面很低的位置,同时水星自身亮度又相对较低,因此它很难被观测到。如果天文爱好者想一睹水星“芳容”的话,就必须在晴朗的气象条件下,找一块西边没有任何遮挡的开阔地带,然后在天黑后的一个小时之内用心观测才行。同时还要提醒大家,“如果只用肉眼观测的话,恐怕看不出水星太多的细节。若使用20至40倍的小型天文望远镜的话,则会看到更多令人惊奇的东西。” 金星是五大行星中最明亮的一颗,有时天还没有完全黑下来,就能够看到天空中悬挂着一颗明亮的星星,那就是金星。相对于明亮的金星来说,火星和土星是五大行星中相对暗淡的星球。
五星聯珠 五星联珠 “五星联珠”指的是从地球上看天空,水星、金星、火星、木星与土星等五大行星排列得非常相近,就像一条美丽的珠链。”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在中国古代史籍中分别称做太白、岁星、辰星、荧惑、镇星。关于“五星联珠”在中国古代历朝历代的古书中都有记载,司马迁在《史记》中写道:“冬十月,五星见于东井,汉高祖进咸阳”。由此可见,古人把“五星联珠”看成是吉兆,和国家兴旺有关。北京市天文台研究员李竞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说,五星联珠出现频率与各行星间最大分离角度有密切关系,平均几十年一次。因为所有的行星运行周期都是无理数,不能公约,所以没有明显周期性。以往意义上“五星联珠”不是像糖葫芦串成一条线,而是有弧度地分散在一个有限的范围内。太阳系内九大行星实际上对黄道面各自略有倾斜,五大行星不会排列在一条直线上,而是散落参差。这次能看到的五大行星出现的纬度几乎是不变的,黄道纬度相差很小,而行星的经度彼此之间却相差很远,因此很罕见。 “五星联珠”出现时,五颗行星将在天空中由西向东一字排开,共同在苍穹中闪烁,应该说是一种非常美丽的天文景象。”五颗从西方到东方顺序排列的行星依次是水星、金星、火星、土星和木星。仰望天空,从西到东人们依次会看到灿烂明亮的金星高悬于西南方高空,亮度超过所有的恒星和行星。继续向东可以看到的是在金牛座里的火星,位于西南方的高空中。火星向东是位于东南方天空的土星。最后一颗星是木星,也有着比较明亮的光彩。太阳落下去后,这四颗行星才冉冉升起,在天穹中交相辉映。虽然水星的出现时间很短,令人遗憾,但是在水星消失后,弯弯的上弦月将高悬天穹,加上月亮,到时候人们依然可以看到五颗明亮的行星出现在天空。这是另一个意义上的“五星联珠”,也是一次罕见的天文现象。 最难得一见的是水星在“五星同现”的天文景象中,最难观测的恐怕就是水星了。由于水星距离太阳比较近,而且它总是处于地平线上面很低的位置,同时水星自身亮度又相对较低,因此它很难被观测到。如果天文爱好者想一睹水星“芳容”的话,就必须在晴朗的气象条件下,找一块西边没有任何遮挡的开阔地带,然后在天黑后的一个小时之内用心观测才行。同时还要提醒大家,“如果只用肉眼观测的话,恐怕看不出水星太多的细节。若使用20至40倍的小型天文望远镜的话,则会看到更多令人惊奇的东西。” 金星是五大行星中最明亮的一颗,有时天还没有完全黑下来,就能够看到天空中悬挂着一颗明亮的星星,那就是金星。相对于明亮的金星来说,火星和土星是五大行星中相对暗淡的星球。
咳痰 咳痰 咳痰是呼吸系统疾病的重要症状。 痰的主要来源是气管、支气管腺体和杯状细胞的分泌物。在正常情况下,呼吸道的腺体不断有小量分泌物排出,形成一层薄的粘液层,保持呼吸道的湿润,并能吸附吸入的尘埃、细菌等微生物,借助于柱状上皮纤毛的摆动,将其排向喉头,随咳嗽咳出,或被咽下。所以一般不感觉有痰。 在呼吸道的反复感染、异物、过热过冷的空气、刺激性气体、香烟或过敏因素的刺激下,支气管分泌大量痰液。 按痰的性质,可分成以下几种: 1 白色泡沫粘液痰:多见于支气管炎和支气管哮喘。 2 黄色脓样痰:为化脓性感染所致。 3 粉红色泡沫痰:肺水肿的特征。 4 铁锈色痰:是肺炎双球菌引起的大叶性肺炎的典型特点。 5 果酱样痰:肺吸虫病的典型表现之一。 6 清水样痰伴有“粉皮”样囊壁:是肺包囊虫病临床诊断的重要依据。 7 大量脓性泡沫痰:是肺脓肿和支气管扩张的典型特点。 8 黑色或灰白色痰:多见煤尘肺和各种矽肺。 9 咳铁锈色痰:常见于大叶性肺炎,大叶性肺炎主要是由肺炎链球菌引起,病变累及一个肺段以上肺组织,以肺泡内弥漫性纤维素渗出为主的急性炎症。 呼吸道的痰液可以有化痰、祛痰、拔痰、涤痰等方法; 老年性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及其家属应学会以下排痰法,以减轻临床症状和避免因痰窒息导致的悲剧发生。 一、蒸气吸入法:在慢性支气管炎发作期间,自感有咳痰不爽、胸闷气阻,这是因为痰液过于稠粘附着于支气管壁,难于用咳嗽的方法使之自行排出的缘故。此时可用直径为10~15厘米的深桶杯盛半杯开水,将口鼻入杯口,用力吸蒸气。待水稍冷再换开水,反复2~3次,便可将痰顺利咳出。 二、走动转体法:较长时间卧床的病人,其咳喘症状都较为严重,行动也感吃力。因此,在气候较为温和的中午,应设法让稍能走动的患者在室外漫步;畏惧寒冷者也应在室内活动。即使是确实不能起床者也应由家属经常为之翻身、叩背,因为这些活动所造成的体征改变和肺部震动,都有利于血液循环和体液循环,更利于痰液排出。 三、紧急抠痰法:严重的慢性支气管炎伴肺气肿的老人,很可能因感染严重,气管粘液、炎症渗出白细胞、脱落的上皮细胞太多而形成大量块状痰。病人发生痰阻时,家属即用餐匙柄压舌,将裹有纱布的手指伸向其喉,将阻塞的痰块抠出,便可达到急救的目的。 1、支气管疾患急慢性气管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支气管内膜结核,支气管扩张,原发性支气管癌,肝脓肿向胸腔破溃形成支气管瘘等。 2、肺部疾患各种原因的肺炎(细菌性、病毒性、支原体性、真菌性等)、肺结核、肺脓肿、肺梗死,肺水肿,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结节病,尘肺等。 3、其他血液病如白血病,霍奇金病,恶性组织细胞病等,及胶原性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进行性系统性硬化症,系统性红斑狼疮,结节性多动脉炎、wegener坏死性肉芽肿等均可累及肺脏,还有胸膜,横膈,纵隔病变(如大量胸腔积液,纵隔肿瘤、膈疝等)由于压迫支气管或通过反射引起的咳嗽,可有少量黏液或浆液痰。 咳痰颜色不一样疾病也不一样,咳嗽吐出的痰是什么颜色在专业医生们眼中是个重要 病症指标,不一样的痰可能排除掉很多病,也可能锁定某类病。 一、白痰可排除慢性支气管炎 ⒈“咳嗽也有很多情况,带颜色的一般都是炎症引起。如果几个月来一直咳出含量不等而且带颜色的痰,就可能是患有慢性支气管炎了,如果痰是清澈透明或白色的,可能是空气污染造成的刺激或病毒感染,不大可能是慢性支气管炎; ⒉“从中医角度出发,像风寒咳嗽的痰往往呈稀白色且有小泡沫出现,这是一个临床很有效的衡量标尺。”风寒咳嗽即是着凉咳嗽,这种咳嗽较重,痰较清稀,发热往往伴怕冷,不出汗,咽部发红等症状。医生们普遍认为,白色的痰往往代表受到的刺激还比较“单纯”,不是太严重。 二、黄痰与“热”相关表示受感染 如果痰很黏稠、量多、黄色很浓或带有绿色,表示人体已经受到感染,如细菌性感染、化脓性感染等。“风热类咳嗽多是黄黏痰,而燥热类的痰也是比较黄稠且很难咳出来,没有气泡产生。”像风热类咳嗽常伴发热汗出,咽痛,吐黄稠痰,鼻流黄浊涕,舌质偏红苔。 如果吐黄痰的同时人体伴随发热则可以肯定是感染,至于是病毒性还是细菌性则要根据发病时间长短、病情轻重程度以及相关化验结果等进一步确诊。 三、红痰为出血需紧急处理 红色的痰毋庸置疑肯定是痰中带血迹。医生提醒:任何出血性咳嗽都是需要紧急处理的症状,虽然用力激烈地咳嗽也会使得喉咙后面的微血管破裂而导致出血,算不上很严重的事,但碰到出血性咳嗽现象最好还是请专业医生诊断。 四、粉色痰且带泡预示肺水肿 咳嗽时会咳出气泡而带有粉红色泽的痰,且同时有呼吸短促的现象发生,感觉像溺水般,很可能是肺水肿病征的警号,当心力衰竭导致肺部充满液体时,肺水肿就出现了。 五、锈色果冻状痰应为肺炎 如果所咳出的痰呈红褐色或是锈色、或咖啡色,且为果冻状,则病因应该是肺炎球菌导致的肺炎,患这种病时,往往同时伴有胸痛和发烧。 六、没痰光干咳或是误吸异物 “如果儿童突然发生干咳情况,要警惕其是否吸入整颗花生、大的硬糖果或零件之类的物体,这些异物都会塞住局部空气通道。这时候表现出来的症状就是儿童不断咳但始终咳不出东西,他们不会准确反馈情况,必须靠家长警惕判断送医。” 1、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抽烟。 2、必须在重油烟处工作的人,尽量保护好自己,比如戴上口罩,定时出去呼吸一些新鲜空气,每年起码做一次检查等。 1.咳嗽是一种保护性反射动作。能有效消除呼吸道内的分泌物或进入的异物。当咳嗽时久、频繁等影响工作、休息,呼吸肌疼痛等则属病理现象。 2.痰液是呼吸道内的病理性分泌物。通过痰液检查可获得病原学、病理学的诊断依据。 3.咳嗽的神经调节控制中枢在延髓。
清官难断家务事 清官难断家务事【解释】再公正的官吏也很难论断家庭纠纷的是非曲直。指家庭内部的事,外人很难搞清楚。【出处】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十卷:“常言道清官难断家事。我如今管你母子一生衣食充足,你也休做十分大望。”【示例】实是俗语说的‘~’,此事正是公婆难断床帏事了。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八十回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解释】即使是聪明能干的妇女,没米也做不出饭来。比喻做事缺少必要条件,很难做成。【出处】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三:“晏景初尚书,请僧住院,僧辞以穷陋不可为。景初曰:‘高才固易耳。’僧曰:‘巧妇安能作无面汤饼乎?’”【近义词】无米难为炊【反义词】指雁为羹【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比喻做事缺少必要条件,很难做成
清官難斷家務事 【解释】再公正的官吏也很难论断家庭纠纷的是非曲直。指家庭内部的事,外人很难搞清楚。【出处】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十卷:“常言道清官难断家事。我如今管你母子一生衣食充足,你也休做十分大望。”【示例】实是俗语说的‘~’,此事正是公婆难断床帏事了。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八十回
盛名难副 盛名难副【解释】盛:大;副:相称,符合。名望很大的人,实际的才德常是很难跟名声相符。指名声常常可能大于实际。用来表示谦虚或自我警戒。【出处】《后汉书·黄琼传》:“阳春之曲,和者必寡;盛名之下,其实难副。”【示例】外国的东西并不是都好,就是那些称之为好的东西中,也有些是~。【近义词】名不副实、名过其实【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表示谦虚或自我警戒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解释】即使是聪明能干的妇女,没米也做不出饭来。比喻做事缺少必要条件,很难做成。【出处】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三:“晏景初尚书,请僧住院,僧辞以穷陋不可为。景初曰:‘高才固易耳。’僧曰:‘巧妇安能作无面汤饼乎?’”【近义词】无米难为炊【反义词】指雁为羹【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比喻做事缺少必要条件,很难做成
虚邪 虚邪 虚邪,虚伪邪恶,中医指致病的邪气。邪气乘虚而入﹐令人致病﹐故称。 虚邪一词语首见于《素问·上古天真论》:“虚邪贼风,避之有时。” 虚邪是指的虐邪,虚与虐字形相近似。《上古天真论》是《黄帝内经》的第一篇,也是该书的总叙,影响很大。“虚邪”一词,《内经》凡23见,原因都与第一篇直接相关。而在《黄帝内经》书中有很多错误字(产生的原因很多,在此不作过多解译,只供学者研讨),错误字的后果是让大家难以理解正文的意义,后世人们在著作过程中,又将错就错,并且做一些牵强附会的注解。如果更正为“虐邪灾风,避之有则”,肯定暂时会因人们的习惯,是很难接受的。不过《黄帝内经》讲的就是法则,养生有养生法则、用药有用药法则、针灸有施针法则。 虚与虐、贼与灾、时与则,到底谁是谁非,在此已做了内链,有心的读者可很方便地通过点击内链来查到词语解译,以加深理解正文的含义。
落落难合 落落难合【解释】原形容事情很邈远,很难实现。后也形容为人孤僻,不易合群。【出处】《后汉书·耿弇传》:“将军前在南阳,建此大策,常以为落落难合,有志者事竟成也。”【示例】起初与六君子十三太保等,统是~,后来逐渐亲昵,反似彼此引为同调。 ◎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五十一回
巧婦難爲無米之炊 【解释】即使是聪明能干的妇女,没米也做不出饭来。比喻做事缺少必要条件,很难做成。【出处】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三:“晏景初尚书,请僧住院,僧辞以穷陋不可为。景初曰:‘高才固易耳。’僧曰:‘巧妇安能作无面汤饼乎?’”【近义词】无米难为炊【反义词】指雁为羹【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比喻做事缺少必要条件,很难做成
虛邪 虚邪 虚邪,虚伪邪恶,中医指致病的邪气。邪气乘虚而入﹐令人致病﹐故称。 虚邪一词语首见于《素问·上古天真论》:“虚邪贼风,避之有时。” 虚邪是指的虐邪,虚与虐字形相近似。《上古天真论》是《黄帝内经》的第一篇,也是该书的总叙,影响很大。“虚邪”一词,《内经》凡23见,原因都与第一篇直接相关。而在《黄帝内经》书中有很多错误字(产生的原因很多,在此不作过多解译,只供学者研讨),错误字的后果是让大家难以理解正文的意义,后世人们在著作过程中,又将错就错,并且做一些牵强附会的注解。如果更正为“虐邪灾风,避之有则”,肯定暂时会因人们的习惯,是很难接受的。不过《黄帝内经》讲的就是法则,养生有养生法则、用药有用药法则、针灸有施针法则。 虚与虐、贼与灾、时与则,到底谁是谁非,在此已做了内链,有心的读者可很方便地通过点击内链来查到词语解译,以加深理解正文的含义。
积重难返 积重难返【解释】重:程度深;返:回转。经过长时间形成的思想作风或习惯,很难改变。【出处】《国语·晋语》:“重,无乃难迁乎?” 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一三·旧制一废难复》:“此又皆势处极重之难返者。”【示例】无如~,不惟地方上不见些起色,久而久之,连那些地方官,也就视为具文。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四十回【近义词】积性难改、根深蒂固【反义词】痛改前非、拨乱反正【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分句;含贬义
欺以其方 欺以其方 欺以其方,qī yǐ qí fāng,欺:欺骗;其方:合乎情理的方法。比喻坏人用合乎情理的方法欺骗别人。 "故君子可欺之以方,难罔以非其道" :译文:所以对正人君子可以用合乎情理的方法来欺骗他,但很难用不合情理的事情来欺骗他。 《校人欺子产》原文: 昔者有馈生鱼于郑子产①,子产使校人②畜之池。校人烹之,反命曰:“始舍之,圉圉(yǔ)③焉,少则洋洋焉,攸然而逝。”子产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 校人出曰:“孰谓子产智,予既烹而食之,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 故君子可欺以其方,难罔④以非其道。 (选自《孟子·万章上》)注释: ①子产:春秋时期郑国著名的政治家。 ②校人:管理池沼的小吏。 ③圉圉(yǔ):鱼在水中疲弱而游不太灵活的样子。 ④罔:欺骗。《校人欺子产》译文: 从前有人送活鱼给郑国的子产,子产命管理池沼的小吏把鱼养在池中。可是管理池沼的小吏把鱼做熟了,回来说:“刚开始放入池中,那些鱼显得疲弱而游得不太灵活的样子,过了一会儿就灵活自在了,迅速地游动看不见了。”子产说:“算是找到了应该到的地方,找到了应该到的地方啊!” 管理池沼的小吏出来就说:“谁说子产有智慧?我已经把鱼做熟了吃掉,他还说:“找到了应该去的地方,找到了应该去的地方” 所以对正人君子可以用合乎情理的方法来欺骗他,但很难用不合情理的事情来欺骗他。
盛名難副 【解释】盛:大;副:相称,符合。名望很大的人,实际的才德常是很难跟名声相符。指名声常常可能大于实际。用来表示谦虚或自我警戒。【出处】《后汉书·黄琼传》:“阳春之曲,和者必寡;盛名之下,其实难副。”【示例】外国的东西并不是都好,就是那些称之为好的东西中,也有些是~。【近义词】名不副实、名过其实【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表示谦虚或自我警戒
百年难遇 百年难遇【解释】百年也碰不到。形容罕见或很不容易碰到。【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九回:“若说一样的动心,把这等终身要紧的大事、百年难遇的良缘,倒扔开自己,双手送给我这样一个初次见面旁不相干的张金凤,尤其不是情理。”【示例】这种怪事~,今天倒开了眼界。【近义词】百年不遇、千载难逢【反义词】屡见不鲜【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形容事情很难遇见
咫尺天涯 咫尺天涯【解释】咫:古代长度单位,周制八寸,合今市尺六寸二分二厘;咫尺:比喻距离很近。比喻距离虽近,但很难相见,象是远在天边一样。【出处】《左传·僖公九年》:“天威不违颜咫尺。”【示例】左右如今也不容相近,~一般,有甚舍不得处? ◎明·冯梦龙《古今小说》第二十二卷【近义词】咫尺千里、远在天边、天各一方【反义词】一衣带水、天涯若比邻【语法】紧缩式;作主语、谓语、宾语;形容难以相见
積重難返 【解释】重:程度深;返:回转。经过长时间形成的思想作风或习惯,很难改变。【出处】《国语·晋语》:“重,无乃难迁乎?” 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一三·旧制一废难复》:“此又皆势处极重之难返者。”【示例】无如~,不惟地方上不见些起色,久而久之,连那些地方官,也就视为具文。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四十回【近义词】积性难改、根深蒂固【反义词】痛改前非、拨乱反正【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分句;含贬义
落落難合 【解释】原形容事情很邈远,很难实现。后也形容为人孤僻,不易合群。【出处】《后汉书·耿弇传》:“将军前在南阳,建此大策,常以为落落难合,有志者事竟成也。”【示例】起初与六君子十三太保等,统是~,后来逐渐亲昵,反似彼此引为同调。 ◎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五十一回
涩脉 涩脉 涩脉,脉象名。细而迟,往来难且散,或一止复来。 涩与滑相反,脉来艰涩,如轻刀刮竹,滞涩不滑利。脉涩而无力,主精亏血少,脉道不充,血流不畅,所以脉气往来艰涩。脉涩而有力,主气滞血瘀,脉道受阻,血行不流利,故显涩象。 《医源资料库》:涩脉 ,脉往来艰涩,如轻刀刮竹,与滑脉相反。《脉经》:“涩脉细而迟,往来难且散,或一止复来。”主血少伤精,津液亏损,或气滞血瘀。 涩脉脉象特征:脉来参伍不调,细(迟)短止或散,既脉律不齐,又脉力不匀,脉率可疾数、可迟缓,往来艰涩不畅,如轻刀刮竹。 往来涩滞而无滑润感,脉搏起伏较徐缓,指下如轻刀刮竹状艰涩不畅的脉象。涩脉主气滞、血瘀、津亏、血少。因津亏血少,不能濡养经脉,血行不畅,脉气往来艰涩,故脉涩无力。如慢性出血、遗精、阳痿、肢体麻木、心痛肢冷等,常见脉涩无力。属虚证。若气滞血瘀,气机不畅,血行受阻,则脉涩而有力。如腹中包块,症瘕积聚等,常见脉涩有力,属实证。临床上,涩脉的形成,主要是因血液黏滞性和黏稠度的增大,常可测得涩脉者全血比黏度、全血还原黏度、血球压积值均增高,血沉值降低。血液流动性减弱,外周阻力增大,血流缓慢,遂呈涩脉。可见于高脂血症、红细胞增多症、动脉硬化,及严重吐泻脱水者。涩脉与细脉兼见,主严重吐泻而津亏血少,不仅有脱水,且有休克之象,其血容量严重不足。涩脉与弦脉兼见,则主气滞血瘀,可见于冠心病、肺心病、动脉硬化、高脂血症等。如这类疾病并见心律失常,则可呈涩脉与结脉相兼的脉象。在临床上,涩脉需与迟脉、结脉相鉴别。迟脉以脉率小(每分钟59次以下)为特征,脉势并无艰涩不畅感;而涩脉以往来艰涩为特征,脉率可以正常。涩脉的脉律规整,无歇止脉,结脉则脉有歇止,脉率小,容易鉴别。滑脉与涩脉在脉形、脉势上相反:滑脉往来流利,起伏快,有圆滑流畅指感;而涩脉则往来艰涩,起伏慢,有如轻刀刮竹的不畅感。 涩脉探讨 (文章来源:《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0年第16卷第12期P1101-1102) 涩脉属28病脉之一,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复杂脉象。历代医家对涩脉的描述有“迟细短散止”、“三五不调”等称谓;或过于文字化,如“轻刀刮竹”、“病蚕食叶”、“如雨沾沙”等,很难掌握。由于每个人手指感觉功能和临症经验差异,对脉象的体会和描述不一。涩脉本身是一种复合脉,涩短散止等诸脉可以并见,结合现代医学听诊及心电图检查,发现涩脉是房颤脉。因房颤有阵发性快速(脉率>100次/分)和慢性持续性(脉率60~100次/分)之分,故脉象不尽相同。当心电图确诊为房颤时,去体会中医的涩(散短止)脉,可以获得客观、规范、准确的脉象信息,对于理解和掌握中医脉象有帮助。兹不揣浅陋,根据历代脉学著作,参以现代学者的观点,并结合现代医学听诊、心电图及个人的临床体会,对涩脉脉象特征,探讨如下。 1. 涩可散,散涩并见 《脉经》:“涩脉细而迟,往来难且散,或一止复来。(新校正云:一曰‘浮而短’。一曰‘短而止’。或曰‘散’。)”《濒湖脉学》:“细迟短涩往来难,散止依稀应指间……细迟短散时一止曰涩。”王叔和《脉经》确立并规范了24种常见脉象名称和特征,使脉象有了明确的命名标准;李时珍《濒湖脉学》可谓集前人研究脉学之大成,二位前贤皆系涩散(短止)并提,临床确实如此,涩散脉可以并见。涩散脉相当于阵发性快速房颤脉。 阵发性房颤,因心房快速不协调乱颤,导致心室率快而不规则,一般在100~180次/分。此时听诊,心律绝对不规则;心率>100次/分,快慢不一;心音强弱不等。脉诊,脉律绝对不规则,散乱无序;脉率>100次/分,快慢不一,至数不清,脉率少于心率(脉搏短绌);脉力强弱不等。其强的脉搏应指明显,过于本位,可谓浮大而长;其弱的脉搏,应指不足,可谓短小无力不足位。强弱之间显得节律绝对不齐,散乱错杂无序,至数不清,快慢不一,或来多去少,或去多来少,乍疏乍数,长短不一,如杨花散漫无定踪,轻飘无根。此正中医28病脉中的散(涩)脉和怪脉之解索脉。 散脉,《脉经》:“大而散……有表无里。”《濒湖脉学》:“散似杨花散漫飞,去来无定至难齐。”《诊家正眼》:“散脉浮乱,有表无里;中候渐空,按则绝矣……散有二义,自有渐无之象,亦散乱不整之象。当浮候之,俨然大而成其为脉也;及中候之,顿觉无力而减其十之七八矣;至沉候之,杳然不可得而见矣,渐重渐无,渐轻渐有。”《中医诊断学》:“浮大无根,应指散漫,按之消失,伴节律不齐或脉力不匀。”由此可见,散脉是一种浮大无力而乱,中取渐空,重按欲绝无根,而且节律绝对不齐,至数快慢不均,脉力强弱不等的散乱脉象。 快速房颤,因脉搏力量强弱不等,强即浮大,弱乃短小;强弱之间在寸关尺三部就形成了“浮而短”之涩脉。散中有涩,涩中有散。故云:涩可散,散涩并见。《中医心病证治》:“昔将涩脉和散脉分而论述,认为涩脉是往来较慢而又三五不调,散脉是大而散漫无力,至数不齐。近通过临床实践,觉得涩脉与散脉有共同之处。临床意义相同,形态一致。识别的关键是:参差不齐,三五不调,来去无定至难齐,故统称为涩散脉。”并认为“涩散脉症……似现代医学所述心房纤颤。” 2. 涩必短,无短非涩;涩之止,短止相杂 《濒湖脉学》:“涩……往来难,短且散……兼短脉。”《诊家正眼》:“涩脉……迟细而短。短脉涩小。”涩在短中求,短脉是构成涩脉的基本脉象之一。短脉,乃28病脉之一,指脉来短小无力,不及本位,涩滞不畅,其率可疾数、可迟缓。 阵发性快速房颤,因脉力强弱不等,强的脉搏应指明显,可谓浮大而长;弱的脉搏应指不足,可谓短小无力不足位。强即浮大,弱乃短小。以横向的寸关尺而言,出现寸部短小,关尺浮大;或关部短小,寸尺浮大;或尺部短小,寸关浮大;或寸关短小,尺浮大;关尺短小,寸浮大;寸尺短小,关浮大;或寸浮大,关短小而尺更短小等等。强弱之间则形成“浮而短”之涩脉。 止脉,即间歇脉,亦称歇止脉,非28病脉中的单一脉象,乃脉搏有间歇、停跳之统称。相当于早搏脉、房颤脉、房室传导阻滞脉及病窦脉等。 慢性持续性房颤,因室率下降,脉率在60~100次/分之间。此时,脉律不齐,脉率渐可数清,脉力强弱之感已不如快速房颤时明显;浮大散乱之强已无,而应指不足、短小无力之弱仍在,即短脉仍在。以纵向的浮中沉三取而言,其短者当为浮取轻无,而中沉二取有;或浮中二取轻无,而沉取有;或浮中沉三取皆无,即一短到底,而成“一止复来”之止脉。特别是脉率在60~80次/分时,指下短小无力、难以接续、间歇之感甚明,似止非止,或一止复来,或三而止,或五而停,三五不匀,短止相杂,既脉律不齐,又脉力不匀,犹如轻刀刮竹,艰涩不畅,从而构成“短而止”之涩脉,或“一止复来”之涩脉。《诊家枢要》:“涩……往来极难,三五不调,如雨沾沙,如轻刀刮竹。”《濒湖脉学》:“参伍不调名曰涩,轻刀刮竹短而难。”《中医诊断学》:“涩脉……往来艰涩不畅,脉律与脉力不匀,应指如轻刀刮竹。”此止脉乃涩短之义,因“短脉涩小”,实则涩脉,非结代之脉。 《中医诊断学》:“涩脉与结代脉均有脉来缓慢,脉律不齐的特点。涩脉往来不利,其势艰难,三五不匀,似止非止,与结脉缓而时止,止无定数或代脉止有定数者显然不同……涩脉与结代脉实非类同。”即房颤之止脉与早搏之止(结代)脉不同。房颤之止脉,属异位节律,其强弱大小不一,快慢不匀,指下三五不调,无序杂乱,涩短并见;早搏之止脉,属窦性节律,其强弱大小一致,除间歇之外,其余脉律相同,无涩短之象。无论是快速房颤脉、还是慢性房颤脉,皆俱涩短之脉象,只不过快速房颤脉以散涩(短)为主,而慢性持续性者则以涩短(止)为主而已。故云:涩必短,无短非涩;涩之止,短止相杂。 3. 涩脉细,沉细难寻;涩又散,浮大散乱 细脉:指脉细如线,指感为脉道狭小。沉脉:轻取不应,重按始得。 慢性房颤脉,因短小无力,难以接续,呈现脉体细弱、脉道狭小,似止非止,或一止复来,轻取不应,重按始得,或三而止,或五而停,往来艰涩不畅,犹如轻刀刮竹。《脉经》:“涩脉细而迟,往来难且散,或一止复来。”《濒湖脉学》:“细迟短涩往来难,散止依稀应指间。”《诊家正眼》:“涩脉蹇滞,轻刀刮竹;迟细而短,三象俱足。”《中医诊断学》:“涩脉,形细而行迟。”故云:涩脉细,沉细难寻。 快速房颤脉,因至数不清,快慢不一,脉律不整,脉力强弱不等。其强的脉搏,应指明显,可谓浮大而长;其弱的脉搏,应指不足,可谓短小无力不到位。脉形大小不一,脉位以浮大散乱为主。脉形非细,脉位非沉。故云:涩又散,浮大散乱。 4. 涩非迟,可数可迟 迟脉:指脉来迟缓,以至数而言,一息脉动不足四至,即脉率<60次/分。 《脉经》:“涩脉细而迟……迟脉,呼吸三至,去来极迟。”《濒湖脉学》:“脉来三至号为迟,小駃于迟作缓持,迟细而难知是涩。”《诊家正眼》:“涩脉……迟细而短。”从前贤之文字描述分析,涩脉之迟当指至数而言,即脉率<60次/分。但亦有持不同观点者,《中医脉象研究》:“关于涩脉象之‘迟’,也不应作至数之迟来理解。《病理学》曰:‘涩脉虽以形势之重滞不灵为主,不系乎至数之迟缓。究意往来既涩,其势必迟,所以叔和直谓之迟,其旨可于言外得之。’因此,迟字是指脉搏的起落形态,来去迟缓之意……涩脉则血流往来涩滞,但至数正常。”房颤临床常见的有阵发性快速和慢性持续性之分,快速房颤脉之脉率>100次/分,持续性房颤脉之脉率在60~100次/分,而临床观察,持续性房颤之脉率在<60次/分 者,没有上述二种脉率常见。由此可见,涩脉之脉率可疾数、可迟缓,非独迟也。故云:涩非迟,可(疾) 数可迟(缓)。 慢性房颤,当室率低于60次/分时,室率变得慢而规则,节律相对规整,其脉率一息不足四至,可谓迟脉。脉力相对均匀,但仍有短小无力,难以接续之感,可谓迟细而短。此时容易合并房室传导阻滞、早搏等心律失常,指下可有“迟滞中时见一止”之结,或“迟中一止,良久方来”之代,或结代脉同见,正可谓“迟细短(散)时一止曰涩”之脉也,此等脉象可称结涩、或结代而涩。 5 结语 综上所述,涩脉脉象特征为脉来三五不调,细(迟)短止或散,既脉律不齐,又脉力不匀,脉率可疾数、可迟缓,往来艰涩不畅,如轻刀刮竹,与西医的房颤脉相同。 参考文献 [1] 金栋,何计清.涩脉新识[J].河北中医,1997,19(2):3. [2] 金栋.房颤脉初探[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1999,5(10):12. [3] 金栋.间歇脉探讨[J].浙江中医杂志,2001,36(6):232—233. [4] 散脉小议.中医杂志,1997,36(6):377. [5] 金栋.参伍不调话房颤[J].中医杂志,2001,41(1):60. [6] 尹继增,金栋.怪脉解索新探[J].河北中医,2004,26(7):545. [7] 朱文锋主编.中医诊断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92—102. [8] 吕光荣.中医心病证治[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78:14,90. [9] 黄世林,孙明异.中医脉象研究[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129—131. [体状诗]   细迟短涩往来难,散止依稀应指间;如雨沾沙容易散,病蚕食叶慢而艰。   [相类诗]   参伍不调名曰涩,轻刀刮竹短而难;微似秒芒微软甚,浮沉不别有无间。   [主病诗]   涩缘血少或伤精,反胃亡阳汗雨淋。寒湿入营为血痹,女子非孕既无经。   寸涩心虚痛对胸,胃虚胁胀察关中。尺为精血俱伤候,肠结溲淋或下红。
欲壑难填 欲壑难填【解释】欲:欲望;壑:深谷。形容欲望象深谷一样,很难填满。指贪心重,没法满足。【出处】《国语·晋语八》:“叔鱼生其母视之,曰:‘是虎目而豕喙,鸢肩而牛腹,谿壑可盈,是不可餍也,必以贿死。’”【示例】衙门口人~,也不好太懦弱了,尽着他们的口胃,他们得着口胃,就咽不满的馋涎了。 ◎清·颐琐《黄绣球》第四回【近义词】贪得无厌、贪心不足、唯利是图【反义词】不饮盗泉、一身清白、一尘不染【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从善如登 从善如登【解释】指为善如登山那样不易,比喻学好很难。【出处】《国语·周语下》:“谚曰:从善如登,从恶如崩。”韦昭注:“如登,喻难;如崩,喻易。”【语法】主谓式;作谓语;比喻学好很难
從善如登 【解释】指为善如登山那样不易,比喻学好很难。【出处】《国语·周语下》:“谚曰:从善如登,从恶如崩。”韦昭注:“如登,喻难;如崩,喻易。”【语法】主谓式;作谓语;比喻学好很难
百年難遇 【解释】百年也碰不到。形容罕见或很不容易碰到。【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九回:“若说一样的动心,把这等终身要紧的大事、百年难遇的良缘,倒扔开自己,双手送给我这样一个初次见面旁不相干的张金凤,尤其不是情理。”【示例】这种怪事~,今天倒开了眼界。【近义词】百年不遇、千载难逢【反义词】屡见不鲜【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形容事情很难遇见
澀脈 涩脉 涩脉,脉象名。细而迟,往来难且散,或一止复来。 涩与滑相反,脉来艰涩,如轻刀刮竹,滞涩不滑利。脉涩而无力,主精亏血少,脉道不充,血流不畅,所以脉气往来艰涩。脉涩而有力,主气滞血瘀,脉道受阻,血行不流利,故显涩象。 《医源资料库》:涩脉 ,脉往来艰涩,如轻刀刮竹,与滑脉相反。《脉经》:“涩脉细而迟,往来难且散,或一止复来。”主血少伤精,津液亏损,或气滞血瘀。 涩脉脉象特征:脉来参伍不调,细(迟)短止或散,既脉律不齐,又脉力不匀,脉率可疾数、可迟缓,往来艰涩不畅,如轻刀刮竹。 往来涩滞而无滑润感,脉搏起伏较徐缓,指下如轻刀刮竹状艰涩不畅的脉象。涩脉主气滞、血瘀、津亏、血少。因津亏血少,不能濡养经脉,血行不畅,脉气往来艰涩,故脉涩无力。如慢性出血、遗精、阳痿、肢体麻木、心痛肢冷等,常见脉涩无力。属虚证。若气滞血瘀,气机不畅,血行受阻,则脉涩而有力。如腹中包块,症瘕积聚等,常见脉涩有力,属实证。临床上,涩脉的形成,主要是因血液黏滞性和黏稠度的增大,常可测得涩脉者全血比黏度、全血还原黏度、血球压积值均增高,血沉值降低。血液流动性减弱,外周阻力增大,血流缓慢,遂呈涩脉。可见于高脂血症、红细胞增多症、动脉硬化,及严重吐泻脱水者。涩脉与细脉兼见,主严重吐泻而津亏血少,不仅有脱水,且有休克之象,其血容量严重不足。涩脉与弦脉兼见,则主气滞血瘀,可见于冠心病、肺心病、动脉硬化、高脂血症等。如这类疾病并见心律失常,则可呈涩脉与结脉相兼的脉象。在临床上,涩脉需与迟脉、结脉相鉴别。迟脉以脉率小(每分钟59次以下)为特征,脉势并无艰涩不畅感;而涩脉以往来艰涩为特征,脉率可以正常。涩脉的脉律规整,无歇止脉,结脉则脉有歇止,脉率小,容易鉴别。滑脉与涩脉在脉形、脉势上相反:滑脉往来流利,起伏快,有圆滑流畅指感;而涩脉则往来艰涩,起伏慢,有如轻刀刮竹的不畅感。 涩脉探讨 (文章来源:《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0年第16卷第12期P1101-1102) 涩脉属28病脉之一,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复杂脉象。历代医家对涩脉的描述有“迟细短散止”、“三五不调”等称谓;或过于文字化,如“轻刀刮竹”、“病蚕食叶”、“如雨沾沙”等,很难掌握。由于每个人手指感觉功能和临症经验差异,对脉象的体会和描述不一。涩脉本身是一种复合脉,涩短散止等诸脉可以并见,结合现代医学听诊及心电图检查,发现涩脉是房颤脉。因房颤有阵发性快速(脉率>100次/分)和慢性持续性(脉率60~100次/分)之分,故脉象不尽相同。当心电图确诊为房颤时,去体会中医的涩(散短止)脉,可以获得客观、规范、准确的脉象信息,对于理解和掌握中医脉象有帮助。兹不揣浅陋,根据历代脉学著作,参以现代学者的观点,并结合现代医学听诊、心电图及个人的临床体会,对涩脉脉象特征,探讨如下。 1. 涩可散,散涩并见 《脉经》:“涩脉细而迟,往来难且散,或一止复来。(新校正云:一曰‘浮而短’。一曰‘短而止’。或曰‘散’。)”《濒湖脉学》:“细迟短涩往来难,散止依稀应指间……细迟短散时一止曰涩。”王叔和《脉经》确立并规范了24种常见脉象名称和特征,使脉象有了明确的命名标准;李时珍《濒湖脉学》可谓集前人研究脉学之大成,二位前贤皆系涩散(短止)并提,临床确实如此,涩散脉可以并见。涩散脉相当于阵发性快速房颤脉。 阵发性房颤,因心房快速不协调乱颤,导致心室率快而不规则,一般在100~180次/分。此时听诊,心律绝对不规则;心率>100次/分,快慢不一;心音强弱不等。脉诊,脉律绝对不规则,散乱无序;脉率>100次/分,快慢不一,至数不清,脉率少于心率(脉搏短绌);脉力强弱不等。其强的脉搏应指明显,过于本位,可谓浮大而长;其弱的脉搏,应指不足,可谓短小无力不足位。强弱之间显得节律绝对不齐,散乱错杂无序,至数不清,快慢不一,或来多去少,或去多来少,乍疏乍数,长短不一,如杨花散漫无定踪,轻飘无根。此正中医28病脉中的散(涩)脉和怪脉之解索脉。 散脉,《脉经》:“大而散……有表无里。”《濒湖脉学》:“散似杨花散漫飞,去来无定至难齐。”《诊家正眼》:“散脉浮乱,有表无里;中候渐空,按则绝矣……散有二义,自有渐无之象,亦散乱不整之象。当浮候之,俨然大而成其为脉也;及中候之,顿觉无力而减其十之七八矣;至沉候之,杳然不可得而见矣,渐重渐无,渐轻渐有。”《中医诊断学》:“浮大无根,应指散漫,按之消失,伴节律不齐或脉力不匀。”由此可见,散脉是一种浮大无力而乱,中取渐空,重按欲绝无根,而且节律绝对不齐,至数快慢不均,脉力强弱不等的散乱脉象。 快速房颤,因脉搏力量强弱不等,强即浮大,弱乃短小;强弱之间在寸关尺三部就形成了“浮而短”之涩脉。散中有涩,涩中有散。故云:涩可散,散涩并见。《中医心病证治》:“昔将涩脉和散脉分而论述,认为涩脉是往来较慢而又三五不调,散脉是大而散漫无力,至数不齐。近通过临床实践,觉得涩脉与散脉有共同之处。临床意义相同,形态一致。识别的关键是:参差不齐,三五不调,来去无定至难齐,故统称为涩散脉。”并认为“涩散脉症……似现代医学所述心房纤颤。” 2. 涩必短,无短非涩;涩之止,短止相杂 《濒湖脉学》:“涩……往来难,短且散……兼短脉。”《诊家正眼》:“涩脉……迟细而短。短脉涩小。”涩在短中求,短脉是构成涩脉的基本脉象之一。短脉,乃28病脉之一,指脉来短小无力,不及本位,涩滞不畅,其率可疾数、可迟缓。 阵发性快速房颤,因脉力强弱不等,强的脉搏应指明显,可谓浮大而长;弱的脉搏应指不足,可谓短小无力不足位。强即浮大,弱乃短小。以横向的寸关尺而言,出现寸部短小,关尺浮大;或关部短小,寸尺浮大;或尺部短小,寸关浮大;或寸关短小,尺浮大;关尺短小,寸浮大;寸尺短小,关浮大;或寸浮大,关短小而尺更短小等等。强弱之间则形成“浮而短”之涩脉。 止脉,即间歇脉,亦称歇止脉,非28病脉中的单一脉象,乃脉搏有间歇、停跳之统称。相当于早搏脉、房颤脉、房室传导阻滞脉及病窦脉等。 慢性持续性房颤,因室率下降,脉率在60~100次/分之间。此时,脉律不齐,脉率渐可数清,脉力强弱之感已不如快速房颤时明显;浮大散乱之强已无,而应指不足、短小无力之弱仍在,即短脉仍在。以纵向的浮中沉三取而言,其短者当为浮取轻无,而中沉二取有;或浮中二取轻无,而沉取有;或浮中沉三取皆无,即一短到底,而成“一止复来”之止脉。特别是脉率在60~80次/分时,指下短小无力、难以接续、间歇之感甚明,似止非止,或一止复来,或三而止,或五而停,三五不匀,短止相杂,既脉律不齐,又脉力不匀,犹如轻刀刮竹,艰涩不畅,从而构成“短而止”之涩脉,或“一止复来”之涩脉。《诊家枢要》:“涩……往来极难,三五不调,如雨沾沙,如轻刀刮竹。”《濒湖脉学》:“参伍不调名曰涩,轻刀刮竹短而难。”《中医诊断学》:“涩脉……往来艰涩不畅,脉律与脉力不匀,应指如轻刀刮竹。”此止脉乃涩短之义,因“短脉涩小”,实则涩脉,非结代之脉。 《中医诊断学》:“涩脉与结代脉均有脉来缓慢,脉律不齐的特点。涩脉往来不利,其势艰难,三五不匀,似止非止,与结脉缓而时止,止无定数或代脉止有定数者显然不同……涩脉与结代脉实非类同。”即房颤之止脉与早搏之止(结代)脉不同。房颤之止脉,属异位节律,其强弱大小不一,快慢不匀,指下三五不调,无序杂乱,涩短并见;早搏之止脉,属窦性节律,其强弱大小一致,除间歇之外,其余脉律相同,无涩短之象。无论是快速房颤脉、还是慢性房颤脉,皆俱涩短之脉象,只不过快速房颤脉以散涩(短)为主,而慢性持续性者则以涩短(止)为主而已。故云:涩必短,无短非涩;涩之止,短止相杂。 3. 涩脉细,沉细难寻;涩又散,浮大散乱 细脉:指脉细如线,指感为脉道狭小。沉脉:轻取不应,重按始得。 慢性房颤脉,因短小无力,难以接续,呈现脉体细弱、脉道狭小,似止非止,或一止复来,轻取不应,重按始得,或三而止,或五而停,往来艰涩不畅,犹如轻刀刮竹。《脉经》:“涩脉细而迟,往来难且散,或一止复来。”《濒湖脉学》:“细迟短涩往来难,散止依稀应指间。”《诊家正眼》:“涩脉蹇滞,轻刀刮竹;迟细而短,三象俱足。”《中医诊断学》:“涩脉,形细而行迟。”故云:涩脉细,沉细难寻。 快速房颤脉,因至数不清,快慢不一,脉律不整,脉力强弱不等。其强的脉搏,应指明显,可谓浮大而长;其弱的脉搏,应指不足,可谓短小无力不到位。脉形大小不一,脉位以浮大散乱为主。脉形非细,脉位非沉。故云:涩又散,浮大散乱。 4. 涩非迟,可数可迟 迟脉:指脉来迟缓,以至数而言,一息脉动不足四至,即脉率<60次/分。 《脉经》:“涩脉细而迟……迟脉,呼吸三至,去来极迟。”《濒湖脉学》:“脉来三至号为迟,小?于迟作缓持,迟细而难知是涩。”《诊家正眼》:“涩脉……迟细而短。”从前贤之文字描述分析,涩脉之迟当指至数而言,即脉率<60次/分。但亦有持不同观点者,《中医脉象研究》:“关于涩脉象之‘迟’,也不应作至数之迟来理解。《病理学》曰:‘涩脉虽以形势之重滞不灵为主,不系乎至数之迟缓。究意往来既涩,其势必迟,所以叔和直谓之迟,其旨可于言外得之。’因此,迟字是指脉搏的起落形态,来去迟缓之意……涩脉则血流往来涩滞,但至数正常。”房颤临床常见的有阵发性快速和慢性持续性之分,快速房颤脉之脉率>100次/分,持续性房颤脉之脉率在60~100次/分,而临床观察,持续性房颤之脉率在<60次/分 者,没有上述二种脉率常见。由此可见,涩脉之脉率可疾数、可迟缓,非独迟也。故云:涩非迟,可(疾) 数可迟(缓)。 慢性房颤,当室率低于60次/分时,室率变得慢而规则,节律相对规整,其脉率一息不足四至,可谓迟脉。脉力相对均匀,但仍有短小无力,难以接续之感,可谓迟细而短。此时容易合并房室传导阻滞、早搏等心律失常,指下可有“迟滞中时见一止”之结,或“迟中一止,良久方来”之代,或结代脉同见,正可谓“迟细短(散)时一止曰涩”之脉也,此等脉象可称结涩、或结代而涩。 5 结语 综上所述,涩脉脉象特征为脉来三五不调,细(迟)短止或散,既脉律不齐,又脉力不匀,脉率可疾数、可迟缓,往来艰涩不畅,如轻刀刮竹,与西医的房颤脉相同。 参考文献 [1] 金栋,何计清.涩脉新识[J].河北中医,1997,19(2):3. [2] 金栋.房颤脉初探[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1999,5(10):12. [3] 金栋.间歇脉探讨[J].浙江中医杂志,2001,36(6):232—233. [4] 散脉小议.中医杂志,1997,36(6):377. [5] 金栋.参伍不调话房颤[J].中医杂志,2001,41(1):60. [6] 尹继增,金栋.怪脉解索新探[J].河北中医,2004,26(7):545. [7] 朱文锋主编.中医诊断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92—102. [8] 吕光荣.中医心病证治[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78:14,90. [9] 黄世林,孙明异.中医脉象研究[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129—131. [体状诗]   细迟短涩往来难,散止依稀应指间;如雨沾沙容易散,病蚕食叶慢而艰。   [相类诗]   参伍不调名曰涩,轻刀刮竹短而难;微似秒芒微软甚,浮沉不别有无间。   [主病诗]   涩缘血少或伤精,反胃亡阳汗雨淋。寒湿入营为血痹,女子非孕既无经。   寸涩心虚痛对胸,胃虚胁胀察关中。尺为精血俱伤候,肠结溲淋或下红。

其它词语热搜

* 形容很难的词语:1. 艰难;2. 繁琐;3. 棘手;4. 曲折;5. 复杂;6. 麻烦;7. 不易;8. 困难;9. 严峻;10. 费力;11. 艰苦;12. 累赘;13. 费时;14. 拖沓;15. 费精力;16. 纠缠不清;17. 活受罪;18. 不可思议;19. 难以捉摸;20. 难以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