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重阳节的词语
形容重阳节的词语:1. 长寿节;2. 敬老节;3. 重阳佳节;4. 踏秋节;5. 阖家团圆;6. 登高望远;7. 感恩节;8. 祭祖节;9. 纪念节;10. 喜庆日;11. 家庭聚会;12. 祈福节;13. 传统节日;14. 祭扫黄花;15. 祭拜先人;16. 赏菊节;17. 重阳祭;18. 九九重阳;19. 祭祖扫墓;20. 亲情节
形容重阳节的词语 相关词语和解释
词语 | 拼音/解释 |
---|---|
重阳酒 | 重阳酒 重阳酒,民间节日饮酒风俗。流行于黄河中下游、淮河流域、长江中下游等广大地区,是各地民间重阳节时所举办的一项活动。 |
重阳糕 | 重阳糕 重阳糕亦称“花糕”,传统重阳节食品。常见于江浙沪地区,全国各地区不怎么流行。为了美观中吃,人们把重阳糕制成五颜六色,还要在糕面上洒上一些木犀花,故重阳糕又叫桂花糕。 |
黄菊节 | 黄菊节 黄菊节,指重阳节。重阳日,历来就有赏菊花的风俗,农历九月俗称菊月,节日举办菊花大会,倾城的人潮赴会赏菊。从三国魏晋以来,重阳聚会饮酒、赏菊赋诗已成时尚。 |
重九 | 重九 重九,节日。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称为“重九”。九九归真,一元肇始,古人认为九九重阳是吉祥的日子。 |
重九登高 | 重九登高 重九登高是指每年的农历九月九重阳节,人们会登高山、插茱萸、饮菊酒来祭奠先人的民间风俗。重阳节是中国传统四大祭祖的节日之一。 |
暮节 | 暮节 暮节,名词,指指重阳节,农历十二月或晚年 |
重陽酒 | 重阳酒 重阳酒,民间节日饮酒风俗。流行于黄河中下游、淮河流域、长江中下游等广大地区,是各地民间重阳节时所举办的一项活动。 |
重陽糕 | 重阳糕 重阳糕亦称“花糕”,传统重阳节食品。常见于江浙沪地区,全国各地区不怎么流行。为了美观中吃,人们把重阳糕制成五颜六色,还要在糕面上洒上一些木犀花,故重阳糕又叫桂花糕。 |
吹花节 | 吹花节 吹花节,是汉语词汇,拼音是chuī huā jié,解释为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的别称。 |
黄花节 | 黄花节 黄花节(拼音huáng huā jié),是指指重阳节,也指黄花岗革命烈士纪念日。 |
清秋节 | 清秋节 清秋节是汉语词汇,读音是qīng qiū jié,指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 |
毛豆节 | 毛豆节 毛豆节,汉语词汇,拼音máo dòu jié,意指福州 一带对重阳节的俗称。 |
九月九 | 九月九 九月九为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的俗称。重阳节,又称重九节、晒秋节、“踏秋”,中国传统节日。庆祝重阳节一般会包括出游赏秋、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与除夕、清明节、中元节三节统称中国传统四大祭祖的节日。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 |
黃菊節 | 黄菊节 黄菊节,指重阳节。重阳日,历来就有赏菊花的风俗,农历九月俗称菊月,节日举办菊花大会,倾城的人潮赴会赏菊。从三国魏晋以来,重阳聚会饮酒、赏菊赋诗已成时尚。 |
暮節 | 暮节 暮节,名词,指指重阳节,农历十二月或晚年 |
狮蛮 | 狮蛮 宋代重阳节蒸糕上的粉制饰物。亦借指这种蒸糕。古代武官腰带钩上饰有狮子、蛮王的形象,因以指武官腰带。 |
獅蠻 | 狮蛮 宋代重阳节蒸糕上的粉制饰物。亦借指这种蒸糕。古代武官腰带钩上饰有狮子、蛮王的形象,因以指武官腰带。 |
明日黄花 | 明日黄花【解释】黄花:菊花。原指重阳节过后逐渐萎谢的菊花。后多比喻过时的事物或消息。【出处】宋·苏轼《九日次韵王巩》诗:“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示例】过时之物,曰~。 ◎宋·胡继宗《书言故事·花木类》【语法】偏正式;作宾语;含贬义,比喻迟暮不遇 |
明日黃花 | 【解释】黄花:菊花。原指重阳节过后逐渐萎谢的菊花。后多比喻过时的事物或消息。【出处】宋·苏轼《九日次韵王巩》诗:“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示例】过时之物,曰~。 ◎宋·胡继宗《书言故事·花木类》【语法】偏正式;作宾语;含贬义,比喻迟暮不遇 |
三令节 | 三令节 三令节,中国传统节日。三令节是唐代官方认定的佳节,唐德宗以农历二月一日为中和节,与三月三日上巳节,九月九日重阳节合称“三令节”。 |
菊糕 | 菊糕 菊糕是传统节日糕点之一。用糖、油、秫面做成的糕点,为重阳节馈赠的礼品。宋·周密《乾淳岁时记·重九》:“都人是日饮新酒,泛萸、簪菊,且各以菊糕为馈。” |
茱萸会 | 茱萸会 茱萸会,拼音是zhū yú huì ,是汉语词汇,解释为古俗重阳节佩茱萸,相约登山宴饮,称茱萸会。 |
吹花節 | 吹花节 吹花节,是汉语词汇,拼音是chuī huā jié,解释为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的别称。 |
清秋節 | 清秋节 清秋节是汉语词汇,读音是qīng qiū jié,指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 |
茱萸會 | 茱萸会 茱萸会,拼音是zhū yú huì ,是汉语词汇,解释为古俗重阳节佩茱萸,相约登山宴饮,称茱萸会。 |
毛豆節 | 毛豆节 毛豆节,汉语词汇,拼音máo dòu jié,意指福州 一带对重阳节的俗称。 |
黃花節 | 黄花节 黄花节(拼音huáng huā jié),是指指重阳节,也指黄花岗革命烈士纪念日。 |
登高会 | 登高会 登高会,dēng gāo huì,,旧时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人们相约登高、插茱萸、同饮菊花酒,称为“登高会”。 |
登高會 | 登高会 登高会,dēng gāo huì,,旧时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人们相约登高、插茱萸、同饮菊花酒,称为“登高会”。 |
茱萸囊 | 茱萸囊 茱萸囊是汉语词汇,解释为装有茱萸的佩囊。古俗重阳节取茱萸缝袋盛之,佩系身上,谓能辟邪。。 |
食禄糕 | 食禄糕 食禄糕是重阳节传统民间用米粉﹑面粉蒸成的糕。 |
泛菊 | 泛菊 泛菊是汉语词汇,拼音是fàn jú,古人指重阳节登山宴饮菊花酒的活动。 |
迎霜宴 | 迎霜宴 迎霜宴,古时重阳节前后邀客相饮所设的宴席。 |
食祿糕 | 食禄糕 食禄糕是重阳节传统民间用米粉﹑面粉蒸成的糕。 |
麻葛糕 | 麻葛糕 释义 糕名。古代重阳节应时食品 |
汎菊 | 泛菊 泛菊是汉语词汇,拼音是fàn jú,古人指重阳节登山宴饮菊花酒的活动。 |
节日 | 节日 (世界各民族民俗文化节日)节日,是指生活中值得纪念的重要日子。是世界人民为适应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而共同创造的一种民俗文化,是世界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各民族和地区都有自己的节日。一些节日源于传统习俗,如中国的春节、中秋节、清明节、重阳节等。有的节日源于宗教,比如基督教国家的圣诞节。有的节日源于对某人或某件事件的纪念,比如中国的端午节、国庆节、青年节等等。另有国际组织提倡的运动指定的日子,如劳动节、妇女节、母亲节。随着时间推移,节日的内涵和庆祝方式也在发生着变化。而现时节日经常与假日相混淆,事实上大多数节日都没有法定假期,如中国部分传统节日仍没有假期,如重阳节。 |
三令節 | 三令节 三令节,中国传统节日。三令节是唐代官方认定的佳节,唐德宗以农历二月一日为中和节,与三月三日上巳节,九月九日重阳节合称“三令节”。 |
迎霜兔 | 迎霜兔 迎霜兔 拼音:yíng shuāng tù 注音: 1.指白兔。2.重阳宴会上所食之兔。 (1).指白兔。 元 睢景臣 《哨遍·高祖还乡》套曲:“一面旗白胡阑套住个迎霜兔,一面旗红曲连打着个毕月乌。”按,此“迎霜兔”实即“房日兔”,是二十八宿的房宿的别称。参阅 吉发涵 《也说“毕月乌”》(《文史知识》1991年第12期)。 (2).重阳宴会上所食之兔。 明 刘若愚 《酌中志·饮食好尚纪略》:“九日重阳节,驾幸 万岁山 ,或 兔儿山 , 旋磨山 登高,吃迎霜麻辣兔,饮菊花酒。” 《日下旧闻考·风俗三》:“重阳前后设宴相邀,谓之迎霜宴。席间食兔,谓之迎霜兔。” |
方重 | 方重 方重 (1902-1991),字芦浪。我国著名文学家、乔叟研究专家、翻译家、中古英语专家、比较文学学者。1902年重阳节生于安徽芜湖,192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之后留学美国,并获学士及硕士学位。1927年归国,参与筹建武汉大学,任武汉大学外文系主任,在武汉大学13年,为武大的外语教育事业做出重要贡献。1944年,赴英国讲学并任英国三一学院客座教授。1947年回国后,先后在安徽大学、浙江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复旦大学任教。1956年,方重被评为二级教授并调入上海外国语学院先后任西语系主任、英语系主任、外国语言文学研究所所长等职。1986年,方重教授成为上外第一位博士生导师。1991年3月27日,因突发心脏病,在上海逝世。 |
重陽節 | 辞典解释重阳节 chóng yáng jié 九为阳数,俗称农历九月九日为「重阳节」。习俗多于此日相率登高、饮菊花酒、佩带茱萸以避凶厄。 唐.孟浩然〈秋登兰山寄张五〉诗:「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也称为「暮节」、「登高节」、「老人节」、「重九」、「重阳」、「重阳日」。英语 Double Ninth or Yang Festival, 9th day of 9th lunar month德语 Doppel-Neun-Fest (9. 9. des Mondkalenders) (S)法语 Fête du double neuf |
節日 | 节日 (世界各民族民俗文化节日)节日,是指生活中值得纪念的重要日子。是世界人民为适应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而共同创造的一种民俗文化,是世界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各民族和地区都有自己的节日。一些节日源于传统习俗,如中国的春节、中秋节、清明节、重阳节等。有的节日源于宗教,比如基督教国家的圣诞节。有的节日源于对某人或某件事件的纪念,比如中国的端午节、国庆节、青年节等等。另有国际组织提倡的运动指定的日子,如劳动节、妇女节、母亲节。随着时间推移,节日的内涵和庆祝方式也在发生着变化。而现时节日经常与假日相混淆,事实上大多数节日都没有法定假期,如中国部分传统节日仍没有假期,如重阳节。 |
重陽日 | 辞典解释重阳日 chóng yáng rì 农历九月九日。参见「重阳节」条。 唐.孟浩然〈过故人庄〉诗:「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
高秋 | 高秋 高秋: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 高秋:山东海阳籍烈士 |
茱萸节 | 1.指重阳节。 |
阴节 | 阴节 1.指沉重固密,安徐舒静的气势。《国语·越语下》:“尽其阳节,盈吾阴节而夺之。宜为人客,刚彊而力疾;阳节不尽,轻而不可取。宜为人主,安徐而重固;阴节不尽,柔而不可迫。” 韦昭 注:“时宜为主人,安徐重固,阴数未尽,虽柔不可困迫也。” 2.阴数。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一:“阴节不尽,阳节不兴,故倾否开泰之大人,以极剥为极复。”参见“ 阴数 ”。 3.阴气。 汉 陆贾 《新语·道基》:“阳气以仁生,阴节以义降。”参见“ 阴气 ”。 |
花糕 | 旧俗重阳节所食的一种糕饼。也称重阳糕。 |
必里迟离 | 必里迟离【解释】阴历九月九日。【出处】《辽史·嘉仪志》:“九月重九日,天子率群臣部族射虎,少者为负,罚重九宴。……国语谓是日为‘必里迟离’,九月九日也。”【近义词】重阳佳节【语法】联合式;作宾语;指重阳节 |
必里遲離 | 【解释】阴历九月九日。【出处】《辽史·嘉仪志》:“九月重九日,天子率群臣部族射虎,少者为负,罚重九宴。……国语谓是日为‘必里迟离’,九月九日也。”【近义词】重阳佳节【语法】联合式;作宾语;指重阳节 |
必裏遲離 | 【解释】阴历九月九日。【出处】《辽史·嘉仪志》:“九月重九日,天子率群臣部族射虎,少者为负,罚重九宴。……国语谓是日为‘必里迟离’,九月九日也。”【近义词】重阳佳节【语法】联合式;作宾语;指重阳节 |
墓祭 | 墓祭 墓祭,在坟墓前祭祀。也指扫墓:清明墓祭先父母于姑苏之灵塔。墓祭又称祭扫,过去一般每年都要举行春秋二祭,春祭在清明节,秋祭在重阳节,重阳祭扫祖坟活动在境内并不普遍,且久已湮没无闻。惟清明节的祭墓活动十分普遍。每到清明日,境内家家户户都有人上山祭扫祖坟。祭祖者的态度十分诚敬。 |
祭祀 | 祭祀 (信仰活动)祭祀,是一种信仰活动,源于天地和谐共生的信仰理念。据现代人类学、考古学的研究成果表明,人类最原始的两种信仰:一是天地信仰,二是祖先信仰。天地信仰和祖先信仰产生于人类初期对自然界以及祖先的崇拜,由此产生了各种崇拜祭祀活动。春节、端午节、清明节、重阳节是由原始信仰形成祭祀天地神灵、祖先的节日。 祭祀天地大典其实是在心理思维的终极意义上感悟人神沟通、上下交感的精神境界,实现人神天地和谐共生的信仰欲念。祭祀活动,进贡上香,叩拜行礼,庄重肃穆,一丝不苟。祭祀礼节祭品有一定的规范。旧俗备供品向神灵或祖先行礼,表示崇敬并求保佑。 |
祭祖 | 祭祖 (中华民族传统习俗)祭祀先祖,是一项隆重的民俗活动。除夕、清明节、重阳节、中元节(除、清、九、盂),是中国传统节日里祭祖的四大节日。古时,这种礼俗很盛。因各地礼俗的不同,祭祖形式也各异。国人有慎终追远的传统,过节总不会忘记祭拜祖先。祭祖的同时,有的地方也祭祀天地神灵。供品有主要有三牲饭菜、三茶五酒等;由家长主祭,烧三炷香,叩拜后,祈求丰收,最后烧纸,俗称"送钱粮"。祭祖民俗相沿数千年,是具有深刻意义的一个古老习俗。 |
菊花酒 | 菊花酒 菊花酒是由菊花与糯米、酒曲酿制而成的酒,古称长寿酒,其味清凉甜美,有养肝、明目、健脑、延缓衰老等功效。有枸杞菊花酒,花糕菊花酒,还有白菊花酒。 重阳佳节,中国民间有饮菊花酒的传统习俗。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吉祥酒”。 |
寒花晚节 | 寒花晚节【解释】寒花:寒天的花;晚节:晚年的节操。比喻人晚节高尚。【出处】宋·韩琦《重阳》诗:“不羞老圃秋容淡,且看寒花晚节香。” |
满城风雨 | 满城风雨【解释】城里到处刮风下雨。原形容重阳节前的雨景。后比喻某一事件传播很广,到处议论纷纷。【出处】宋·潘大林《题壁》诗:“满城风雨近重阳。”【示例】为什么倒弄得闹闹攘攘,~的呢? ◎鲁迅《花边文学·零食》【近义词】沸沸扬扬【反义词】一片祥和【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状语;由于坏事 |
菊花 | 菊花 (菊科菊属宿根草本植物)菊花(拉丁学名:Dendranthema morifolium(Ramat. )Tzvel.):在植物分类学中是菊科、菊属的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按栽培形式分为多头菊、独本菊、大丽菊、悬崖菊、艺菊、案头菊等栽培类型;有按花瓣的外观形态分为园抱、退抱、反抱、乱抱、露心抱、飞午抱等栽培类型。不同类型里的菊花又命名各种各样的品种名称。 菊花是中国十大名花之三,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之一,也是世界四大切花(菊花、月季、康乃馨、唐菖蒲)之一,产量居首。因菊花具有清寒傲雪的品格,才有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名句。中国人有重阳节赏菊和饮菊花酒的习俗。唐·孟浩然《过故人庄》:“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在古神话传说中菊花还被赋予了吉祥、长寿的含义。 菊花是经长期人工选择培育的名贵观赏花卉,公元八世纪前后,作为观赏的菊花由中国传至日本。17世纪末叶荷兰商人将中国菊花引入欧洲,18世纪传入法国,19世纪中期引入北美。此后中国菊花遍及全球。 |
萸觴 | 辞典解释萸觞 yú shāng 旧俗在重阳节佩茱萸袋、饮菊花酒以避灾。后遂以萸觞作为重阳酒宴的代称。 |
滿城風雨 | 【解释】城里到处刮风下雨。原形容重阳节前的雨景。后比喻某一事件传播很广,到处议论纷纷。【出处】宋·潘大林《题壁》诗:“满城风雨近重阳。”【示例】为什么倒弄得闹闹攘攘,~的呢? ◎鲁迅《花边文学·零食》【近义词】沸沸扬扬【反义词】一片祥和【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状语;由于坏事 |
右个 | 右个 yòu gè 右个 右侧的偏室;西厢。《礼记·月令》:“天子居青阳右个。” 郑玄 注:“青阳右个,东堂南偏。”《文选·何晏<景福殿赋>》:“右个清宴,西东其宇。” 吕延济 注:“右个,西厢也。” 唐 王维 《奉和圣制重阳节宰臣及群臣上寿应制》:“玉堂开右个,天乐动宫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