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重阳节的诗词(254首)

221 《奉和九月九日登慈恩寺浮图应制》 唐·樊忱

净境重阳节,仙游万乘来。
插萸登鹫岭,把菊坐蜂台。
十地祥云合,三天瑞景开。
秋风词更远,窃抃乐康哉。

222 《九日巴丘登高》 唐·张均

客心惊暮序,宾雁下沧洲。
共赏重阳节,言寻戏马游。
湖风扶戍柳,江雨暗山楼。
且酌东篱酒,聊祛南国忧。

223 《慈恩寺九日应制》 唐·崔湜

帝里重阳节,香园万乘来。
却邪萸结佩,献寿菊传杯。
塔类承天涌,门疑待佛开。
睿词悬日月,长得仰昭回。

224 《杂曲歌辞·上巳乐》 唐·张祜

猩猩血彩系头标,天上齐声举画桡。
却是内人争意切,六宫罗袖一时招。

重阳节饮酒思乡

225 《杂曲歌辞·无愁果有愁曲》 唐·李商隐

东有青龙西白虎,中含福皇包世度。
玉壶渭水笑清潭,凿天不到牵牛处。
骐驎踏云天马狞,牛山撼碎珊瑚声。

重阳节登高写景抒情

226 《武后明堂乐章·皇嗣出入升降》 唐·佚名

至人光俗,大孝通神。
谦以表性,恭惟立身。
洪规载启,茂典方陈。
誉隆三善,祥开万春。

重阳节思乡

227 《幸凤泉汤》 唐·李隆基

西狩观周俗,南山历汉宫。
荐鲜知路近,省敛觉年丰。
阴谷含神爨,汤泉养圣功。
益龄仙井合,愈疾醴源通。
不重鸣岐凤,谁矜陈宝雄。
愿将无限泽,沾沐众心同。

重阳节登高写景抒情

228 《寄饯东麓赵赞府之官湖南》 宋·杨公远

忆昔鸣驺闯草庐,欢然把酒话襟期。
自从六月袂分后,又是重阳节过时。
江左英贤姑佐邑,湖南松竹助哦诗。
饯违不及空惆怅,傥或逢梅寄一枝。

229 《寓兴》 宋·宋伯仁

又近重阳节,伤心事可嗟。
塞鸿河洛志,篱菊古今花。
苦雨床俱漏,颠风扇莫遮。
渔舟如一叶,快活似侬家。

230 《偈颂七十六首》 宋·释师范

去年不在家,虚过重阳节
今年既在家,须要强施设。
淡水煮冬瓜,真个滋味别。
不知滋味者,却似嚼生铁。

231 《偈颂七十六首》 宋·释师范

昨日九月九,过了重阳节
今日忆重阳,陞堂何可说。
拟欲问黄花,黄花虽有在东篱。
拟欲问白醪,白醪虽有非我知。
不如一时放下衲被幪头,从教门外飕飕,雨飕飕,幽州江品,采石渡头,三三两两钓渔舟。

232 《偈颂七十六首》 宋·释师范

九日重阳节,东篱赏菊花。
歌欢公子事,淡薄野僧家。

233 《偈颂一百一十七首》 宋·释绍昙

九月九,重阳节
不向东篱赏菊花,只点茱萸茶一啜。
苦涩难尝舌如{上绝下力},更吞栗棘蓬肝肠裂。
且道陶渊明,还曾知此味麽。
莫说莫说。

234 《桐庐道中九日逢子公》 宋·李处权

三年客里重阳节,故典征衣共一杯。
雁下紫萸能自好,霜前黄菊为谁开。
中原豺虎定何许,故国池台安在哉。
山水中逢张学士,慢扶双桨不须催。

235 《秋思七言八首》 宋·方回

菊殿百花梅第一,重阳节遇小春来。
年年岁岁身长健,摆去穷愁醉几杯。

236 重阳节玉津园锡宴》 宋·宋庠

纪节符阳序,承恩出上兰,厨均尧脯膳,优集汉觞欢。
紫菊吹花酎,丹萸辟恶丸。
秋光浮翠帟,杂蘤珥华冠。

237 《游九日山》 宋·胡仲弓

散策来游九日山,松风细细袭人寒。
菊花过了重阳节,自是登高兴未阑。

238 《次韵李节惟九日登南山》 宋·陈师道

平林广野骑台荒,山寺鸣钟报夕阳。
人事自生今日意,寒花只作去年香。
巾欹更觉霜侵鬓,语妙何妨石作肠。
落木无边江不尽,此身此日更须忙。

重阳节

239 《菊》 宋·刘子翚

青丛馥郁早抽芽,金蕊斓斑晚著花。
秋意祗应宜淡泊,化工可是惜铅华。
轻烟细雨重阳节,曲槛疏篱五柳家。
暮醉朝吟供采摘,更怜寒蝶共生涯。

240 《九日鄂渚登高楚观分得能字》 宋·刘过

一山如龙来,起伏力不胜。
老夫跨其脊,半空欲飞腾。
尚念同游人,一二东南朋。
税驾为小留,木末朱栏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