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玄感,司徒素之子也”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杨玄感,司徒素之子也。好读书,便骑射。以父军功,位至柱国。初拜郢州刺史,到官,潜布耳目,察长吏能不。其有善政及脏污者,纤介必知之,往往发其事,莫敢欺隐。吏民敬服,皆称其能。后转宋州刺史,袭爵楚国公,迁礼部尚书。
自以累世尊显,有盛名于天下,在朝文武多是父之将吏,复见朝纲渐紊,帝又猜忌日甚,内不自安,遂与诸弟潜谋废帝。及从征吐谷浑,时从官狼狈,玄感欲袭击行宫。其叔慎谓玄感曰:“士心尚一,国未有衅,不可图也。”玄感乃止。
时帝好征伐,玄感欲立威名,阴求将领。谓兵部尚书段文振曰:“玄感世荷国恩,宠逾涯分,自非立效边裔,何以塞责!若方隅有风尘之警,庶得执鞭行阵,少展丝发之功。明公兵革是司,敢布心腹。”文振因言于帝,帝嘉之。
帝征辽东,命玄感于黎阳督运。于时百姓苦役,天下思乱,玄感遂与诸将谋议,欲令帝所军众饥馁,每为逗留,不时进发。帝迟之,遣使者逼促,玄感扬言曰:“水路多盗贼,不可前后而发。”时将军来护儿以舟师自东莱将入海,趣平壤城。玄感乃遣家奴伪为使者,从东方来,谬称护儿失军期而反。玄感遂入黎阳县,闭城大索男夫。以讨护儿为名,有众且一万,将袭洛阳。遂南渡河,从乱者如市。众至十余万。洛父老竞致牛酒。玄感誓众曰:“我身为上柱国,家累巨万金,至于富贵,无所求也。今者不顾破家灭族者,但为天下解倒悬之急,救黎元之命耳。”众皆悦。遂进逼都城。
玄感骁勇多力,每战亲运长矛,身先士卒,喑呜叱咤,所当者莫不震慑。论者方之项羽。刑部尚书卫玄,率众数万,自关中来援东都。玄军日蹙,粮又尽,乃悉众决战。玄感弟玄挺中流矢而毙,玄感稍却。追兵遂至,玄感一日三败。独与十余骑窜林木间,至葭芦戍,玄感窘迫,独与弟积善步行。自知不免,谓积善曰:“事败矣。我不能受人戮辱,汝可杀我。”积善抽刀斫杀之,因自刺,不死,为追兵所执,与玄感首俱送行在所。磔其尸于东都市三日,复脔①而焚之。
(《隋书·列传第三十五》)
〔注〕①脔(luán):把肉切成小块。
4.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纤介必知之 介:同“芥”,细小的事
B.自非立效边裔 效:功勋
C.趣平壤城 趣:奔赴
D.论者方之项羽 方:刚直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杨玄感以国家大义为重的一组是(3分)
①遂与诸弟潜谋废帝 ②庶得执鞭行阵
③欲令帝所军众饥馁 ④富贵无所求也
⑤所当者莫不震慑 ⑥我不能受人戮辱
A.①②⑤ B.③④⑥ C.①②④ D.③⑤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杨玄感政绩卓越,仕途顺利。做郢州刺史时狠抓吏治,了解下情,颇受到吏民敬服,
因而袭爵楚国公,迁礼部尚书。
B.杨玄感深谋远虑,机智果敢。他起兵早有预谋,早想扬名天下。在黎阳督办运粮时,
他故意滞留粮食,又伪称来护儿谋反,毅然聚众起兵。
C.杨玄感善抓时机,体察民情。他利用督运的机会和天下思乱的民情,以救百姓之命的
名义当众誓师,宣布起兵,受到民众的响应。
D.杨玄感勇猛刚烈,结局悲惨。他身先士卒,冲锋在前,在众寡不敌的情况下,让弟弟杀死自己。死后尸身陈列三天又被碎割焚烧。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明公兵革是司,敢布心腹。文振因言于帝,帝嘉之。(5分)
(2)今者不顾破家灭族者,但为天下解倒悬之急,救黎元之命耳。(5分)
参考答案
4、D.(比拟,相比。)
5. C “大义”指正道、大原则。⑤是抵挡的人,⑥是杨玄感不畏赴死与保持尊严的体现。
6.A“因而”句错,袭爵是其父死后他世袭爵位,与上文无因果关系。
7.(1) 您主管国家军事工作,我冒昧地向您说出内心话。段文振于是告诉皇帝,皇帝赞扬他。(“明公”, “司”,“布”,“因”,各一分,句意一分)
(2) 现在不顾忌使家族灭绝的危险,只是为天下解除极其困苦的处境,拯救百姓的命罢了。(“顾”,“但”,“倒悬”,“黎元”,各一分,句意一分)
参考译文:
杨玄感,是司徒杨素的儿子。喜欢读书,熟习骑射。凭借父亲有军功,官位至柱国。
最初,杨玄感被封为郢州刺史,刚到任,便暗中布下探听消息的人,以考察官吏才能的高低。那些政绩良好和贪污的人,一丝一毫他都一定知道,常常揭露那些贪污的事,没人敢欺骗和隐瞒。官吏和百姓都敬重信服他,都称赞他的才能。后来改任宋州刺史,承袭爵位楚国公,升任礼部尚书。
自己认为家族接连几代尊贵显赫,在天下享有盛名,在朝的文武将领多是父亲当年的部下,又见朝廷纲纪日渐混乱,皇帝猜疑心日益严重,内心不安,于是与几个弟弟暗中谋划废除皇帝。等到随皇帝出征吐谷浑,当时跟从的官吏困顿疲惫,玄感想要袭击行宫。他的叔叔杨慎对玄感说:“士人的内心还崇尚统一,国家现在又没有灾祸,不能图谋。”玄感于是暂时停止了行动。
当时皇帝喜欢征战讨伐,玄感想树立威信扬名天下,暗中寻找将领。对兵部尚书段文振说:“玄感世代承受皇上的恩惠,恩宠超过本分,倘若不去立功边疆,凭什么尽责呢!如果边疆有战乱的紧急情况,希望能拿起马鞭,指挥军队,稍稍展现绵薄的功劳。您主管国家军事工作,我冒昧地向您说出内心话。”段文振于是告诉皇帝,皇帝赞扬他。
皇帝征伐辽东,命玄感到黎阳督促粮草的运输。当时百姓苦于徭役的繁重,都想造反,玄感就和诸将谋划,想让皇帝率领的军队挨饿(以便造反)。经常逗留,不按时出发。皇帝认为他运粮太慢,便派使者督促。玄感说:“水路盗贼很多,不可马上出发。”当时将军来护儿凭借水上军队从东莱将要入海,奔赴平壤城。玄感于是派遣家奴假扮使者,从东方来,谎称护儿错过了发兵日期想要造反。玄感于是进入黎阳县,关闭城门,征集壮丁,以讨伐护儿为名,集结了近万人,将要袭击洛阳。于是向南渡过黄河,跟从反叛的人像集市一样人多。兵众发展到十余万。洛阳的父老争相送来牛肉和酒等犒劳物品。玄感对士兵宣誓说:“我身为上柱国,家中的财产亿万金,对富贵无所求。现在不顾忌使家族灭绝的危险,只是为天下解除极其困苦的处境,拯救百姓的命罢了。”士兵们都非常高兴。于是进攻逼近都城。
玄感勇猛多力气,每次作战亲自舞动长矛,身先士卒,大声怒喝,抵挡的人没有不害怕的。议论的人把他比为项羽。刑部尚书卫玄,率士兵数万人从关中来支援东都。玄感的军队一天天窘迫,军粮又吃完,于是全部军士展开了决战。玄感的弟弟玄挺中箭身亡,玄感逐渐退却。这时朝廷的追兵到来,玄感一天之中败了三次。只与十余人骑马在林间逃窜。到了葭芦戍,玄感处境困急,只剩他与弟弟积善步行。自己知道不能避免一死,对积善说:“事情失败了。我不能受人杀戮侮辱,你可杀了我。”积善抽刀把他杀掉,于是自杀,没死,被追兵捉拿,和玄感的首级一起送到皇帝所在之地方。他的尸体被肢解并在东都集市上陈列三天,又切成碎块焚烧了它。
自以累世尊显,有盛名于天下,在朝文武多是父之将吏,复见朝纲渐紊,帝又猜忌日甚,内不自安,遂与诸弟潜谋废帝。及从征吐谷浑,时从官狼狈,玄感欲袭击行宫。其叔慎谓玄感曰:“士心尚一,国未有衅,不可图也。”玄感乃止。
时帝好征伐,玄感欲立威名,阴求将领。谓兵部尚书段文振曰:“玄感世荷国恩,宠逾涯分,自非立效边裔,何以塞责!若方隅有风尘之警,庶得执鞭行阵,少展丝发之功。明公兵革是司,敢布心腹。”文振因言于帝,帝嘉之。
帝征辽东,命玄感于黎阳督运。于时百姓苦役,天下思乱,玄感遂与诸将谋议,欲令帝所军众饥馁,每为逗留,不时进发。帝迟之,遣使者逼促,玄感扬言曰:“水路多盗贼,不可前后而发。”时将军来护儿以舟师自东莱将入海,趣平壤城。玄感乃遣家奴伪为使者,从东方来,谬称护儿失军期而反。玄感遂入黎阳县,闭城大索男夫。以讨护儿为名,有众且一万,将袭洛阳。遂南渡河,从乱者如市。众至十余万。洛父老竞致牛酒。玄感誓众曰:“我身为上柱国,家累巨万金,至于富贵,无所求也。今者不顾破家灭族者,但为天下解倒悬之急,救黎元之命耳。”众皆悦。遂进逼都城。
玄感骁勇多力,每战亲运长矛,身先士卒,喑呜叱咤,所当者莫不震慑。论者方之项羽。刑部尚书卫玄,率众数万,自关中来援东都。玄军日蹙,粮又尽,乃悉众决战。玄感弟玄挺中流矢而毙,玄感稍却。追兵遂至,玄感一日三败。独与十余骑窜林木间,至葭芦戍,玄感窘迫,独与弟积善步行。自知不免,谓积善曰:“事败矣。我不能受人戮辱,汝可杀我。”积善抽刀斫杀之,因自刺,不死,为追兵所执,与玄感首俱送行在所。磔其尸于东都市三日,复脔①而焚之。
(《隋书·列传第三十五》)
〔注〕①脔(luán):把肉切成小块。
4.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纤介必知之
B.自非立效边裔
C.趣平壤城
D.论者方之项羽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杨玄感以国家大义为重的一组是(3分)
①遂与诸弟潜谋废帝
③欲令帝所军众饥馁
⑤所当者莫不震慑
A.①②⑤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杨玄感政绩卓越,仕途顺利。做郢州刺史时狠抓吏治,了解下情,颇受到吏民敬服,
因而袭爵楚国公,迁礼部尚书。
B.杨玄感深谋远虑,机智果敢。他起兵早有预谋,早想扬名天下。在黎阳督办运粮时,
他故意滞留粮食,又伪称来护儿谋反,毅然聚众起兵。
C.杨玄感善抓时机,体察民情。他利用督运的机会和天下思乱的民情,以救百姓之命的
名义当众誓师,宣布起兵,受到民众的响应。
D.杨玄感勇猛刚烈,结局悲惨。他身先士卒,冲锋在前,在众寡不敌的情况下,让弟弟杀死自己。死后尸身陈列三天又被碎割焚烧。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明公兵革是司,敢布心腹。文振因言于帝,帝嘉之。(5分)
(2)今者不顾破家灭族者,但为天下解倒悬之急,救黎元之命耳。(5分)
参考答案
4、D.(比拟,相比。)
5. C “大义”指正道、大原则。⑤是抵挡的人,⑥是杨玄感不畏赴死与保持尊严的体现。
6.A“因而”句错,袭爵是其父死后他世袭爵位,与上文无因果关系。
7.(1) 您主管国家军事工作,我冒昧地向您说出内心话。段文振于是告诉皇帝,皇帝赞扬他。(“明公”, “司”,“布”,“因”,各一分,句意一分)
(2) 现在不顾忌使家族灭绝的危险,只是为天下解除极其困苦的处境,拯救百姓的命罢了。(“顾”,“但”,“倒悬”,“黎元”,各一分,句意一分)
参考译文:
杨玄感,是司徒杨素的儿子。喜欢读书,熟习骑射。凭借父亲有军功,官位至柱国。
最初,杨玄感被封为郢州刺史,刚到任,便暗中布下探听消息的人,以考察官吏才能的高低。那些政绩良好和贪污的人,一丝一毫他都一定知道,常常揭露那些贪污的事,没人敢欺骗和隐瞒。官吏和百姓都敬重信服他,都称赞他的才能。后来改任宋州刺史,承袭爵位楚国公,升任礼部尚书。
自己认为家族接连几代尊贵显赫,在天下享有盛名,在朝的文武将领多是父亲当年的部下,又见朝廷纲纪日渐混乱,皇帝猜疑心日益严重,内心不安,于是与几个弟弟暗中谋划废除皇帝。等到随皇帝出征吐谷浑,当时跟从的官吏困顿疲惫,玄感想要袭击行宫。他的叔叔杨慎对玄感说:“士人的内心还崇尚统一,国家现在又没有灾祸,不能图谋。”玄感于是暂时停止了行动。
当时皇帝喜欢征战讨伐,玄感想树立威信扬名天下,暗中寻找将领。对兵部尚书段文振说:“玄感世代承受皇上的恩惠,恩宠超过本分,倘若不去立功边疆,凭什么尽责呢!如果边疆有战乱的紧急情况,希望能拿起马鞭,指挥军队,稍稍展现绵薄的功劳。您主管国家军事工作,我冒昧地向您说出内心话。”段文振于是告诉皇帝,皇帝赞扬他。
皇帝征伐辽东,命玄感到黎阳督促粮草的运输。当时百姓苦于徭役的繁重,都想造反,玄感就和诸将谋划,想让皇帝率领的军队挨饿(以便造反)。经常逗留,不按时出发。皇帝认为他运粮太慢,便派使者督促。玄感说:“水路盗贼很多,不可马上出发。”当时将军来护儿凭借水上军队从东莱将要入海,奔赴平壤城。玄感于是派遣家奴假扮使者,从东方来,谎称护儿错过了发兵日期想要造反。玄感于是进入黎阳县,关闭城门,征集壮丁,以讨伐护儿为名,集结了近万人,将要袭击洛阳。于是向南渡过黄河,跟从反叛的人像集市一样人多。兵众发展到十余万。洛阳的父老争相送来牛肉和酒等犒劳物品。玄感对士兵宣誓说:“我身为上柱国,家中的财产亿万金,对富贵无所求。现在不顾忌使家族灭绝的危险,只是为天下解除极其困苦的处境,拯救百姓的命罢了。”士兵们都非常高兴。于是进攻逼近都城。
玄感勇猛多力气,每次作战亲自舞动长矛,身先士卒,大声怒喝,抵挡的人没有不害怕的。议论的人把他比为项羽。刑部尚书卫玄,率士兵数万人从关中来支援东都。玄感的军队一天天窘迫,军粮又吃完,于是全部军士展开了决战。玄感的弟弟玄挺中箭身亡,玄感逐渐退却。这时朝廷的追兵到来,玄感一天之中败了三次。只与十余人骑马在林间逃窜。到了葭芦戍,玄感处境困急,只剩他与弟弟积善步行。自己知道不能避免一死,对积善说:“事情失败了。我不能受人杀戮侮辱,你可杀了我。”积善抽刀把他杀掉,于是自杀,没死,被追兵捉拿,和玄感的首级一起送到皇帝所在之地方。他的尸体被肢解并在东都集市上陈列三天,又切成碎块焚烧了它。
* 杨玄感,司徒素之子也。好读书,便骑射。以父军功,位至柱国。初拜郢州刺史,到官,潜布耳目,察长吏能不。其有善政及脏污者,纤介必知之,往往发其事,莫敢欺隐。吏民敬服,皆称其能。后转宋州刺史,袭爵楚国公,迁礼部尚书。自以累世尊显,有盛名于天下,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