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序与胡震亨《东京梦华录》跋 阅读答案及翻译
《东京梦华录》序
(宋)孟元老
仆从先人宦游南北,崇宁癸未①到京师,卜居于州西金梁桥西夹道之南。渐次长立,正当辇毂之下。太平日久,人物繁阜。垂髫之童,但习鼓舞;班白之老,不识干戈。时节相次,各有观赏。灯宵月夕,雪际花时,乞巧登高,教池游苑②。举目则青楼画阁,绣户珠帘。雕车竞驻于天街,宝马争驰于御路,金翠耀目,罗绮飘香。新声巧笑于柳陌花衢,按管调弦于茶坊酒肆。八荒争凑,万国咸通。集四海之珍奇,皆归市易;会寰区之异味,悉在庖厨。花光满路,何限春游;箫鼓喧空,几家夜宴。伎巧则惊人耳目,侈奢则长人精神。瞻天表则元夕教池,拜郊孟享③。频观公主下降,皇子纳妃。修造则创建明堂,冶铸则立成鼎鼐。仆数十年烂赏叠游,莫知厌足。
一旦兵火,靖康丙午之明年,出京南来,避地江左,情绪牢落,渐入桑榆。暗想当年,节物风流,人情和美,但成怅恨。近与亲戚会面,谈及曩昔,后生往往妄生不然。仆恐浸久,论其风俗者,失于事实,诚为可惜。谨省记编次成集,庶几开卷得睹当时之盛。古人有梦游华胥之国④,其乐无涯者,仆今追念,回首怅然,岂非华胥之梦觉哉?目之曰《梦华录》。
然以京师之浩穰,及有未尝经从处,得之于人,不无遗阙。倘遇乡党宿德,补缀周备,不胜幸甚。此录语言鄙俚,不以文饰者,盖欲上下通晓尔,观者幸详焉。绍兴丁卯岁除日,幽兰居士孟元老序。
《东京梦华录》跋
(明)胡震亨
《东京梦华录》多记崇宁以后所见,时方以逸豫临下,故若彩山灯火,水殿争标,宝津男女诸戏,走马角射,及天宁节女队归骑,年少争迎,虽事隔前载,犹令人想见其盛。至如都人探春,游娱池苑,京瓦奏技,茶酒坊肆,晓贩夜市,交易琐细,率皆依准方俗,无强藻润,自能详不尽杂,质不坠俚,可谓善记风土者。但大内所载殿阁楼观,仅仅十一,无论诸宫,只如政和新宫,自延福、穆清已下,尚有四十余殿,而艮岳⑤于时最称雄丽,何可略也?
(有删节)
【注】①崇宁癸未:宋徽宗崇宁二年(1103年)。 ②教池游苑:指金明池、琼林苑的游赏。 ③拜郊孟享:孟,首。指到郊外拜祭天帝。 ④梦游华胥之国:《列子·黄帝》:“(黄帝)昼寝,而梦游于华胥氏之国。”后用“梦华”为追忆往事恍如梦境之意。 ⑤艮(ɡèn)岳:北宋末年在汴京城内东北景龙山侧耗巨资人工修筑的一座小山,内有大量名花奇石、珍禽异兽。其正门名为阳华门,因而艮岳又名为阳华宫。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班白之老,不识干戈 识:了解,知道
B. 集四海之珍奇,皆归市易 易:交易,买卖
C. 目之曰《梦华录》 目:用眼睛看
D. 然以京师之浩穰 穰:众多,兴盛
10.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能表现京师“当时之盛”的一组是( )
①渐次长立,正当辇毂之下 ②按管调弦于茶坊酒肆
③出京南来,避地江左 ④节物风流,人情和美
⑤天宁节女队归骑,年少争迎 ⑥率皆依准方俗,无强藻润
A. ①②④ B. ②④⑤ C. ①③⑤ D. ③④⑥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序文前半部分文辞艳丽,全方位地描述了京师胜景,涵括了当年汴梁城的众多领域,繁声竞响,光影满目,作者十分喜欢这些繁华的景象。
B. 北宋末年,身居京师的百姓眼福不浅,他们有机会看到公主出嫁、皇子纳妃的盛大典礼,甚至在一些重要场合上可以亲睹皇上天颜。
C. 孟元老创作《东京梦华录》的原因只是为了纠正后生们对往事的不以为然,他想还原历史真相,觉得自己的作品能让后世的读者了解到当时的盛况。
D. 胡震亨认为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再现了京师当年的盛况,并赞扬孟元老非常擅长记录地理风俗人情,但他对孟元老略过艮岳这一当时的代表性建筑不提表示不理解。
12.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仆恐浸久,论其风俗者,失于事实,诚为可惜。(3分)
(2)仆今追念,回首怅然,岂非华胥之梦觉哉?(3分)
(3)此录语言鄙俚,不以文饰者,盖欲上下通晓尔。(3分)
参考答案
9. C(目:命名)
10. B(①陈述自己成长在京师,并未涉及到表现“京师之盛”;③讲自己离开京师,避难南方;⑥是胡震亨对《梦华录》的评价。)
11. C(有两处错误:①“原因只是为了纠正后生们对往事的不以为然”的说法不正确,这只是他创作的直接原因,而根本原因应是他对往昔生活的无限眷恋;②“能让后世的读者了解到当时的盛况”的说法不准确,原文“庶几开卷得睹当时之盛”中“庶几”表示“可能”或“希望”。)
12. (1)我担心时间长久之后,再谈起那时的风俗和景观,更会失去历史的真实,那就的确太可惜了。(“恐”“诚”各1分,句意1分)
(2)我如今追思往事,回忆起来怅然伤怀,这难道不是和华胥之梦刚刚醒来的情形一样吗?( “追念”“岂非”“觉”各1分)
(3)这本《梦华录》语言通俗浅显,没有刻意进行雕琢修饰,其原因大概是想使文人学士和普通百姓都能看懂而已。(“鄙俚”“盖”各1分,句意1分)
【译文】
《东京梦华录》序
(宋)孟元老
我小时候跟着在外地做官的父亲周游于南北各地,于徽宗崇宁二年(1103年)来到了京都,住在城西的金梁桥西边夹道的南侧。我逐渐长大,正赶上生活在天子脚下。太平盛世很长时间了,京城里人口密集,物业繁华。垂着童发的小孩儿,只知道玩耍;两鬓花白的老人,没有经历过战争。节日一个接着一个,我得以观赏到各种好景。华灯齐放的良宵,月光皎洁的夜晚,瑞雪飘飞之际,百花盛开之时,或者是七夕的乞巧,或者是重九的登高,或者是金明池的禁军操练,或者是琼林苑的皇上游幸,放眼所见,到处是青楼画阁,绣户珠帘。雕饰华丽的轿车争相停靠在大街旁,名贵矫健的宝马纵情奔驰在御街上,镶金叠翠耀人眼目,罗袖绮裳飘送芳香。新歌的旋律与美人的笑语,回荡在柳阴道上与花街巷口;箫管之音与琴弦之调,弹奏于茶坊雅聚与酒楼盛宴。全国各州郡之人都往京都汇集,世界各国的使者都和宋朝往来。调集了四海的珍品奇货,都到京城的集市上进行贸易;荟萃齐九州的美味佳肴,都在京城的宴席上供人享受。花光铺满道路,不阻止任何百姓乘兴春游;音乐震荡长空,又见有几家豪门正开夜宴。奇特精湛的技艺表演使人耳目一新,奢侈享受的生活使人精神放松。能够观瞻到皇上天颜的机会,是在元宵节观灯、金明池观射、郊坛祭天的时候。而且还能够多次看到公主出嫁、皇子纳妃的盛大典礼。皇宫的重要建筑成就是创建了大庆殿,重要的冶铸伟绩是制成了九鼎。我在几十年当中沉醉于观赏盛典,迷恋于游玩胜地,从来没有感到厌倦和满足。
不料忽然间战火燃起,宋钦宗靖康元年的第二年,我离开汴京来到了南方,因躲避战乱而住在江左,情绪郁闷而低落,年岁又逐渐进入老年晚景。暗想当年在汴京城里的生活,每逢佳节是的人物风流倜傥,人情和顺畅美,都已化成惆怅和隐恨。最近同亲戚会面的时候,谈到往昔汴京城里的繁华景象,年轻后生们总是妄加非议,不以为然。我担心时间长久之后,再谈起那时的风俗和景观,更会失去历史的真实,那就的确太可惜了。因此,我非常慎重地把我的记忆写下来,编成一集,这可能会使今后的人们打开此书就能够看到(了解)到当年的盛况。古代传说有梦游华胥之国、其乐无涯的典故,我如今追思往事,回忆起来怅然伤怀,这难道不是和华胥之梦刚刚醒来的情形一样吗?因此我把我所撰作的这本书命名为《梦华录》。
但是,汴京城毕竟太大太繁华了,对于那些我没有亲身经历的事件或者没有去过的地方,靠听别人讲述来记录,这就难免有遗漏或欠缺。如果遇着故乡的朋友或德高望重的前辈,对此书予以补充使它更加完备,那真是不胜欣慰。这本《梦华录》语言通俗浅显,不刻意进行雕琢修饰,其原因大概是想使文人学士和普通百姓都能看懂而已,希望读者能理解这一点。宋高宗绍兴十七年(1147年),岁在丁卯,大年除夕之日,幽兰居士孟元老序。
《东京梦华录》跋
(明)胡震亨
《东京梦华录》多记载宋徽宗崇宁以后的景象,当时朝廷以崇尚安乐治理天下,所以像那元宵节灯山金光灿烂、临水殿里龙船夺标比赛、宝津楼上男女艺人的杂技表演、骑马相逐射箭的表演以及天宁节女子舞队骑马归来时少年豪俊争相迎接的诸多场景,虽然事属前代的记载,然后仍能让人想象得到当时的盛况。至于其他那些像那京城人春日里出城踏青,在园林苑囿中游玩,京城各瓦肆中的技艺表演,茶坊酒家、早市夜市里细小琐碎的交易等,全都按照当时京城的习俗,没有强加一点雕琢修饰,自能详细介绍当时的风貌,然而不显得杂乱,语言通俗质朴而不显得粗俗。这本书可以称得上是擅长记录风土人情的。但是它所记载的皇宫内的宫殿楼观,只是提及了很少的一部分,且不说各个宫殿,只说政和年间营造的新宫,自延福宫、穆清殿以下,还有四十余座宫殿,而且艮岳在当时最是雄伟壮丽,怎么可以省略不提呢?
(宋)孟元老
仆从先人宦游南北,崇宁癸未①到京师,卜居于州西金梁桥西夹道之南。渐次长立,正当辇毂之下。太平日久,人物繁阜。垂髫之童,但习鼓舞;班白之老,不识干戈。时节相次,各有观赏。灯宵月夕,雪际花时,乞巧登高,教池游苑②。举目则青楼画阁,绣户珠帘。雕车竞驻于天街,宝马争驰于御路,金翠耀目,罗绮飘香。新声巧笑于柳陌花衢,按管调弦于茶坊酒肆。八荒争凑,万国咸通。集四海之珍奇,皆归市易;会寰区之异味,悉在庖厨。花光满路,何限春游;箫鼓喧空,几家夜宴。伎巧则惊人耳目,侈奢则长人精神。瞻天表则元夕教池,拜郊孟享③。频观公主下降,皇子纳妃。修造则创建明堂,冶铸则立成鼎鼐。仆数十年烂赏叠游,莫知厌足。
一旦兵火,靖康丙午之明年,出京南来,避地江左,情绪牢落,渐入桑榆。暗想当年,节物风流,人情和美,但成怅恨。近与亲戚会面,谈及曩昔,后生往往妄生不然。仆恐浸久,论其风俗者,失于事实,诚为可惜。谨省记编次成集,庶几开卷得睹当时之盛。古人有梦游华胥之国④,其乐无涯者,仆今追念,回首怅然,岂非华胥之梦觉哉?目之曰《梦华录》。
然以京师之浩穰,及有未尝经从处,得之于人,不无遗阙。倘遇乡党宿德,补缀周备,不胜幸甚。此录语言鄙俚,不以文饰者,盖欲上下通晓尔,观者幸详焉。绍兴丁卯岁除日,幽兰居士孟元老序。
《东京梦华录》跋
(明)胡震亨
《东京梦华录》多记崇宁以后所见,时方以逸豫临下,故若彩山灯火,水殿争标,宝津男女诸戏,走马角射,及天宁节女队归骑,年少争迎,虽事隔前载,犹令人想见其盛。至如都人探春,游娱池苑,京瓦奏技,茶酒坊肆,晓贩夜市,交易琐细,率皆依准方俗,无强藻润,自能详不尽杂,质不坠俚,可谓善记风土者。但大内所载殿阁楼观,仅仅十一,无论诸宫,只如政和新宫,自延福、穆清已下,尚有四十余殿,而艮岳⑤于时最称雄丽,何可略也?
(有删节)
【注】①崇宁癸未:宋徽宗崇宁二年(1103年)。 ②教池游苑:指金明池、琼林苑的游赏。 ③拜郊孟享:孟,首。指到郊外拜祭天帝。 ④梦游华胥之国:《列子·黄帝》:“(黄帝)昼寝,而梦游于华胥氏之国。”后用“梦华”为追忆往事恍如梦境之意。 ⑤艮(ɡèn)岳:北宋末年在汴京城内东北景龙山侧耗巨资人工修筑的一座小山,内有大量名花奇石、珍禽异兽。其正门名为阳华门,因而艮岳又名为阳华宫。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班白之老,不识干戈 识:了解,知道
B. 集四海之珍奇,皆归市易 易:交易,买卖
C. 目之曰《梦华录》 目:用眼睛看
D. 然以京师之浩穰 穰:众多,兴盛
10.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能表现京师“当时之盛”的一组是( )
①渐次长立,正当辇毂之下 ②按管调弦于茶坊酒肆
③出京南来,避地江左 ④节物风流,人情和美
⑤天宁节女队归骑,年少争迎 ⑥率皆依准方俗,无强藻润
A. ①②④ B. ②④⑤ C. ①③⑤ D. ③④⑥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序文前半部分文辞艳丽,全方位地描述了京师胜景,涵括了当年汴梁城的众多领域,繁声竞响,光影满目,作者十分喜欢这些繁华的景象。
B. 北宋末年,身居京师的百姓眼福不浅,他们有机会看到公主出嫁、皇子纳妃的盛大典礼,甚至在一些重要场合上可以亲睹皇上天颜。
C. 孟元老创作《东京梦华录》的原因只是为了纠正后生们对往事的不以为然,他想还原历史真相,觉得自己的作品能让后世的读者了解到当时的盛况。
D. 胡震亨认为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再现了京师当年的盛况,并赞扬孟元老非常擅长记录地理风俗人情,但他对孟元老略过艮岳这一当时的代表性建筑不提表示不理解。
12.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仆恐浸久,论其风俗者,失于事实,诚为可惜。(3分)
(2)仆今追念,回首怅然,岂非华胥之梦觉哉?(3分)
(3)此录语言鄙俚,不以文饰者,盖欲上下通晓尔。(3分)
参考答案
9. C(目:命名)
10. B(①陈述自己成长在京师,并未涉及到表现“京师之盛”;③讲自己离开京师,避难南方;⑥是胡震亨对《梦华录》的评价。)
11. C(有两处错误:①“原因只是为了纠正后生们对往事的不以为然”的说法不正确,这只是他创作的直接原因,而根本原因应是他对往昔生活的无限眷恋;②“能让后世的读者了解到当时的盛况”的说法不准确,原文“庶几开卷得睹当时之盛”中“庶几”表示“可能”或“希望”。)
12. (1)我担心时间长久之后,再谈起那时的风俗和景观,更会失去历史的真实,那就的确太可惜了。(“恐”“诚”各1分,句意1分)
(2)我如今追思往事,回忆起来怅然伤怀,这难道不是和华胥之梦刚刚醒来的情形一样吗?( “追念”“岂非”“觉”各1分)
(3)这本《梦华录》语言通俗浅显,没有刻意进行雕琢修饰,其原因大概是想使文人学士和普通百姓都能看懂而已。(“鄙俚”“盖”各1分,句意1分)
【译文】
《东京梦华录》序
(宋)孟元老
我小时候跟着在外地做官的父亲周游于南北各地,于徽宗崇宁二年(1103年)来到了京都,住在城西的金梁桥西边夹道的南侧。我逐渐长大,正赶上生活在天子脚下。太平盛世很长时间了,京城里人口密集,物业繁华。垂着童发的小孩儿,只知道玩耍;两鬓花白的老人,没有经历过战争。节日一个接着一个,我得以观赏到各种好景。华灯齐放的良宵,月光皎洁的夜晚,瑞雪飘飞之际,百花盛开之时,或者是七夕的乞巧,或者是重九的登高,或者是金明池的禁军操练,或者是琼林苑的皇上游幸,放眼所见,到处是青楼画阁,绣户珠帘。雕饰华丽的轿车争相停靠在大街旁,名贵矫健的宝马纵情奔驰在御街上,镶金叠翠耀人眼目,罗袖绮裳飘送芳香。新歌的旋律与美人的笑语,回荡在柳阴道上与花街巷口;箫管之音与琴弦之调,弹奏于茶坊雅聚与酒楼盛宴。全国各州郡之人都往京都汇集,世界各国的使者都和宋朝往来。调集了四海的珍品奇货,都到京城的集市上进行贸易;荟萃齐九州的美味佳肴,都在京城的宴席上供人享受。花光铺满道路,不阻止任何百姓乘兴春游;音乐震荡长空,又见有几家豪门正开夜宴。奇特精湛的技艺表演使人耳目一新,奢侈享受的生活使人精神放松。能够观瞻到皇上天颜的机会,是在元宵节观灯、金明池观射、郊坛祭天的时候。而且还能够多次看到公主出嫁、皇子纳妃的盛大典礼。皇宫的重要建筑成就是创建了大庆殿,重要的冶铸伟绩是制成了九鼎。我在几十年当中沉醉于观赏盛典,迷恋于游玩胜地,从来没有感到厌倦和满足。
不料忽然间战火燃起,宋钦宗靖康元年的第二年,我离开汴京来到了南方,因躲避战乱而住在江左,情绪郁闷而低落,年岁又逐渐进入老年晚景。暗想当年在汴京城里的生活,每逢佳节是的人物风流倜傥,人情和顺畅美,都已化成惆怅和隐恨。最近同亲戚会面的时候,谈到往昔汴京城里的繁华景象,年轻后生们总是妄加非议,不以为然。我担心时间长久之后,再谈起那时的风俗和景观,更会失去历史的真实,那就的确太可惜了。因此,我非常慎重地把我的记忆写下来,编成一集,这可能会使今后的人们打开此书就能够看到(了解)到当年的盛况。古代传说有梦游华胥之国、其乐无涯的典故,我如今追思往事,回忆起来怅然伤怀,这难道不是和华胥之梦刚刚醒来的情形一样吗?因此我把我所撰作的这本书命名为《梦华录》。
但是,汴京城毕竟太大太繁华了,对于那些我没有亲身经历的事件或者没有去过的地方,靠听别人讲述来记录,这就难免有遗漏或欠缺。如果遇着故乡的朋友或德高望重的前辈,对此书予以补充使它更加完备,那真是不胜欣慰。这本《梦华录》语言通俗浅显,不刻意进行雕琢修饰,其原因大概是想使文人学士和普通百姓都能看懂而已,希望读者能理解这一点。宋高宗绍兴十七年(1147年),岁在丁卯,大年除夕之日,幽兰居士孟元老序。
《东京梦华录》跋
(明)胡震亨
《东京梦华录》多记载宋徽宗崇宁以后的景象,当时朝廷以崇尚安乐治理天下,所以像那元宵节灯山金光灿烂、临水殿里龙船夺标比赛、宝津楼上男女艺人的杂技表演、骑马相逐射箭的表演以及天宁节女子舞队骑马归来时少年豪俊争相迎接的诸多场景,虽然事属前代的记载,然后仍能让人想象得到当时的盛况。至于其他那些像那京城人春日里出城踏青,在园林苑囿中游玩,京城各瓦肆中的技艺表演,茶坊酒家、早市夜市里细小琐碎的交易等,全都按照当时京城的习俗,没有强加一点雕琢修饰,自能详细介绍当时的风貌,然而不显得杂乱,语言通俗质朴而不显得粗俗。这本书可以称得上是擅长记录风土人情的。但是它所记载的皇宫内的宫殿楼观,只是提及了很少的一部分,且不说各个宫殿,只说政和年间营造的新宫,自延福宫、穆清殿以下,还有四十余座宫殿,而且艮岳在当时最是雄伟壮丽,怎么可以省略不提呢?
* 《东京梦华录》序(宋)孟元老 仆从先人宦游南北,崇宁癸未①到京师,卜居于州西金梁桥西夹道之南。渐次长立,正当辇毂之下。太平日久,人物繁阜。垂髫之童,但习鼓舞;班白之老,不识干戈。时节相次,各有观赏。灯宵月夕,雪际花时,乞巧登高,教池游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