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草茫茫走乱沙”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白草茫茫走乱沙”出自明代王鏊的《十一绝句》, 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bái cǎo máng máng zǒu luàn shā,诗句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白草茫茫走乱沙”全诗

《十一绝句》
白草茫茫走乱沙,边风猎猎动胡笳。
燕山台殿虽然好,宣府元来我是家。

分类:

作者简介(王鏊)

王鏊头像

王鏊(1450—1524)明代名臣、文学家。字济之,号守溪,晚号拙叟,学者称震泽先生,汉族,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十六岁时国子监诸生即传诵其文,成化十一年进士。授编修,弘治时历侍讲学士,充讲官,擢吏部右侍郎,正德初进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博学有识鉴,有《姑苏志》、《震泽集》、《震泽长语》。

《十一绝句》王鏊 翻译、赏析和诗意

《十一绝句》是明代诗人王鏊的作品。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白草茫茫走乱沙,
边风猎猎动胡笳。
燕山台殿虽然好,
宣府元来我是家。

译文:
茫茫白色的草地上,我漫步在沙漠之中,
边境的风声呼啸,吹动着胡笳的声音。
燕山的台殿虽然壮丽美好,
但我始终觉得宣府才是我的家。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明代时期的背景为背景,通过描绘一幅边疆景象,表达了作者的归属感和对家园的深情。

第一句描述了白茫茫的草地和纷乱的沙漠,给人一种广袤而荒凉的感觉。作者在这样的环境中行走,似乎是在寻找一种心灵的归属。

第二句通过描绘边境的风声和胡笳的声音,增添了诗词的音乐性和韵律感。胡笳是古代边塞地区常用的乐器,常被用来表达边疆壮士的豪情和辛酸。

第三句提到了燕山的台殿,燕山是中国北方的一个山脉,其殿宇壮丽美好,代表了国家的荣耀和繁荣。

最后一句表达了作者的情感,他虽然赞叹燕山的辉煌,但内心深处仍然觉得宣府才是自己真正的归属地。宣府是明代的一个重要边塞军事要地,作者可能有亲历或亲近之感,故而对宣府产生了深厚的情感。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展现了诗人对家园的眷恋和归属感,同时通过边境风景的描绘,表达了边塞壮士的豪情和辛酸。诗句简练,意境深远,给人以思考和共鸣的空间。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白草茫茫走乱沙”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shí yī jué jù
十一绝句

bái cǎo máng máng zǒu luàn shā, biān fēng liè liè dòng hú jiā.
白草茫茫走乱沙,边风猎猎动胡笳。
yān shān tái diàn suī rán hǎo, xuān fǔ yuán lái wǒ shì jiā.
燕山台殿虽然好,宣府元来我是家。

“白草茫茫走乱沙”平仄韵脚

拼音:bái cǎo máng máng zǒu luàn shā
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韵脚:(平韵) 下平六麻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白草茫茫走乱沙”的相关诗句

“白草茫茫走乱沙”的关联诗句

网友评论


* “白草茫茫走乱沙”的意思和全诗出处介绍,以及全诗翻译和赏析,“白草茫茫走乱沙”出自王鏊的 《十一绝句》,还提供了该诗句的全诗全文、翻译、赏析、译文以及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