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若东来气吐霓”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海若东来气吐霓”出自宋代苏轼的《八月十五看潮五绝》, 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hǎi ruò dōng lái qì tǔ ní,诗句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海若东来气吐霓”全诗

《八月十五看潮五绝》
江神河伯两醯鸡,海若东来气吐霓
安得夫差水犀手,三千强弩射潮低。

分类:

作者简介(苏轼)

苏轼头像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八月十五看潮五绝》苏轼 翻译、赏析和诗意

《八月十五看潮五绝》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江神河伯两醯鸡,
江神和河伯以两只醯鸡的形象出现,
海若东来气吐霓。
海水如同东方的彩霞一般扑面而来。
安得夫差水犀手,
要是能够拥有夫差的水犀之手,
三千强弩射潮低。
就能够用三千强力的弩箭射击潮水降低。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作者在八月十五观赏潮水的场景。江神和河伯被形象化为两只醯鸡,海水则被比喻为东方的彩霞,给人一种壮丽的视觉感受。苏轼希望能拥有夫差的水犀之手,以便能够通过射击强力弩箭来控制潮水的高低。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简洁的语言描绘了壮丽的景象,同时融入了对历史人物夫差的想象。作者运用形象化的手法,将自然景观与神话传说相结合,展示了他对大自然的独特感知和想象力。整首诗词以凝练的五绝形式表达了作者对潮水浩渺的景象的向往和对掌控自然的追求,表现出苏轼对自然界的敬畏之情和对人类力量的无限遐想。

尽管这首诗词篇幅短小,但通过精练的语言和形象的描绘,展现出作者对自然的独特观察和感受,同时也折射出他对历史和神话传说的了解和想象力。这首诗词在表现自然景观的同时,也蕴含了人类对自然力量的探索和对自我力量的追求的主题。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海若东来气吐霓”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bā yuè shí wǔ kàn cháo wǔ jué
八月十五看潮五绝

jiāng shén hé bó liǎng xī jī, hǎi ruò dōng lái qì tǔ ní.
江神河伯两醯鸡,海若东来气吐霓。
ān dé fū chāi shuǐ xī shǒu, sān qiān qiáng nǔ shè cháo dī.
安得夫差水犀手,三千强弩射潮低。

“海若东来气吐霓”平仄韵脚

拼音:hǎi ruò dōng lái qì tǔ ní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韵脚:(平韵) 上平八齐  (仄韵) 入声九屑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海若东来气吐霓”的相关诗句

“海若东来气吐霓”的关联诗句

网友评论


* “海若东来气吐霓”的意思和全诗出处介绍,以及全诗翻译和赏析,“海若东来气吐霓”出自苏轼的 《八月十五看潮五绝》,还提供了该诗句的全诗全文、翻译、赏析、译文以及诗意。